有關呂布的歇后語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下面是關于呂布的歇后語大全的.內容,歡迎閱讀!
有關呂布的歇后語
【第1句】: 呂布下跪曹操————答案:求生不得
【第2句】: 呂布戲貂嬋————答案:上了別人的當
【第3句】: 曹操殺呂布————答案:悔之莫及
【第4句】: 貂嬋嫁呂布————答案:英雄難過美人關
【第5句】: 呂布挺矛————答案:有勇無謀
【第6句】: 呂布殺董卓————答案:大義滅親
【第7句】: 呂布叛荊州————答案:出爾反爾
【第8句】: 呂布馬超————答案:不相上下
【第9句】: 呂布跌下井————答案:使不得戟;使不得急
【第10句】: 呂布拜董卓————答案:認賊作父
【第11句】: 貂蟬嫁呂布————答案:英雄難過美人關
【第12句】: 白門樓上綁呂布————答案:叫爺也不饒
【第13句】: 白門樓的呂布————答案:能活多久
【第14句】: 屬呂布里————答案:有勇無謀
【第15句】: 呂布見貂蟬————答案:迷上了
【第16句】: 屬呂布的————答案:有勇無謀
【第17句】: 呂布戲貂蟬————答案:英雄難過美人關;上當受騙
附:有關曹操的歇后語
【第1句】: 孫權殺關羽送曹操————嫁禍于人
【第2句】: 說曹操曹操就到————冤家路窄
【第3句】: 說曹操————曹操到
【第4句】: 食曹操的飯,做劉備的代志————身在曹營心在漢
【第5句】: 呂布下跪曹操————求生不得
【第6句】: 劉備曹操論英雄————各懷鬼胎
【第7句】: 借東風殺曹操————間接害人;間接殺人
【第8句】: 蔣干保曹操————各為其主
【第9句】: 華佗給曹操治勃—枉死————
【第10句】: 華容道上放曹操————不忘舊情
【第11句】: 華容道的曹操————難過
【第12句】: 關公降曹操————身在曹營心在漢
【第13句】: 關公放曹操————念舊情
【第14句】: 吃曹操飯,干劉備事————吃里爬外;人在心不在
【第15句】: 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人在心不在
【第16句】: 曹操做壽————賀禮實收
【第17句】: 曹操走宛城————大敗而逃
【第18句】: 曹操走華容道————不出所料
【第19句】: 曹操遠張松————以貌取人
【第20句】: 曹操遇將干————誤了大事
【第21句】: 曹操遇關公————喜不自勝;喜不自禁;喜不自喜
【第22句】: 曹操迎黃蓋————上當不淺
【第23句】: 曹操貪慕小喬————犯賤
【第24句】: 曹操殺楊修————嫉妒之心
【第25句】: 曹操殺人————亂來一氣
【第26句】: 曹操殺吉平————惱羞成怒
【第27句】: 曹操殺二蔡————懊悔莫及
【第28句】: 曹操殺蔡瑁張允————上了大當;將錯就錯
【第29句】: 曹操人馬————多多為勝
【第30句】: 曹操派蔣干————用人不當
【第31句】: 曹操論戰————一鼓作氣
【第32句】: 曹操聯戰船————天大里失誤
【第33句】: 曹操的疑心————比誰都大
【第34句】: 曹操的心————多疑
【第35句】: 曹操的堂弟————曹仁;噪人
有關呂布的歷史故事
導語:人們鄙視呂布,不僅僅是因為他奴性十足,更是因為他為了投奔新主子而殺害舊主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三國演義》里,呂布本是丁原義子,卻被董卓用赤兔馬引誘著殺了丁原;接著,呂布又認董卓為義父,卻又為了美女貂蟬而將董卓殺死。由此,呂布“三姓家奴”的形象深入人心。人們鄙視呂布,不僅僅是因為他奴性十足,更是因為他為了投奔新主子而殺害舊主子。
可是,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被忽悠的弒主求榮
首先看呂布與丁原的關系。《三國志》說丁原對呂布“大見親待”,但并未說呂布是丁原義子,單就這點來說,呂布就憑空多戴了一頂“家奴”帽子。或許有人會說,就算不是義子,呂布為了投奔董卓而殺害丁原,也是忘恩負義。可是,丁原對呂布真的“大見親待”嗎?
惜墨如金的《三國志》只寫了一件相關的事,那就是丁原讓呂布擔任主簿。主簿是長官的助手,典領文書,辦理雜務,屬于心腹之人。但眾所周知,呂布是個武將,最適合掌兵征戰,而主簿卻是文職。是丁原手下沒有武將職位嗎?當然不是。丁原當時擔任騎都尉,輔衛京城,手中最多的就是武將職位,可他卻舍不得將這些職位給予呂布。
橫向比較一下,也會發現丁原對呂布并非格外恩寵。呂布擔任主簿時,張楊和張遼同時在丁原手下擔任武猛從事,級別比呂布高,并且都奉丁原之命帶兵進京,執行過特定勤務,后來又被大將軍何進分別派往并州和河北募兵,獨立執行任務,可謂備受重用。當張楊和張遼在自己軍中發號施令時,呂布也許還在咬著筆桿子在為丁原寫述職報告。
因此,呂布在丁原那里,并非被“大見親待”,而是遭遇了職場冷暴力。
可是,遭遇職場暴力,就可以弒主嗎?當然不是。其實呂布刺殺丁原另有隱情。
呂布屬于并州軍事集團,這一軍事集團的領軍人物當然是丁原。但是當呂布殺了丁原,把整個并州軍團都帶到涼州集團頭子董卓手下時,整個并州軍團竟然唯呂布馬首是瞻!這里面就包括丁原的老部下張遼和高順。這二人都是三國時期數一數二的英雄,雖稱不上感動三國的道德君子,但在歷史上也頗有好評。可是在丁原死后,他們不但沒有任何為主報仇的行動,反而很聽從呂布的安排。更耐人尋味的是,當時的呂布也就是一個主簿,沒有帶兵經歷,更沒有戰功,而高順帶兵沖鋒陷陣,戰無不勝,早已成名,張遼也已獨立領兵數年,并且剛剛從河北募兵回來。本著論資排輩的潛規則或者“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歷史定律,應該是高順和張遼領著呂布走,但事實卻是他們跟在了呂布后面。
以張遼和高順為代表的并州軍團為何在呂布做出悖逆之舉后仍對其俯首帖耳?這是不是說明,呂布刺殺丁原代表了并州軍團的集體訴求?
應該說,呂布和他身后的并州軍團,當時很可能把董卓當成了國家英雄,認為他代表的就是國家利益。董卓雖然暗藏禍心,但是他護送皇帝回宮,樹立了勤王形象,又誅殺宦官樹立了新政形象。他雖是狼,但披上了羊皮,忽悠了不少人。而呂布和整個并州軍事集團是典型的武人集團,懂軍事但不懂政治,很容易就成了被董卓忽悠的那一批人。在他們的心中,董卓才是正義的代表,而支持袁紹的上司丁原反倒成了“逆賊”。既然如此,那么呂布殺掉丁原就屬于“為民除害”,自然,整個并州軍事集團不但不會想著為舊主報仇,反而都跟著呂布“棄暗投明”去了。
這,就是呂布刺殺丁原的真相。
義子當得不快樂
再來看呂布與董卓的關系。《三國志》中說董卓對呂布“甚愛信之,誓為父子”,可事實上,呂布在董卓這里過得并不自在。
表面上看,董卓對呂布的確很夠意思,先是拜他為騎都尉,接著又提拔他為中郎將,封都亭侯。沒有正兒八經打過一仗的呂布,瞬時便由都尉一下子拜將封侯,著實讓人羨慕。可是,表面無比風光的呂布,在董卓手下的實際地位如何呢?
董卓為呂布安排的職責是守衛中閤(宮中的小門),說白了就是一個看大門的兼保鏢,可見呂布根本不受重用。當時,關東義軍從北、東、南三面夾擊洛陽,討伐董卓。董卓派遣他的中郎將牛輔屯兵陜縣,又派校尉李傕、郭汜、張濟進攻陳留、潁川諸縣。牛輔是董卓的女婿,呂布自然不能和他比,但是其他三人論官職和能力都不如呂布,可就因為這幾個人都是董卓的涼州系,所以也都帶兵出征了。董卓對呂布是不怎么放心的,因此,他才以守衛中閤一職將呂布牢牢控制在自己身邊,根本不讓他有獨立外出的機會。
給董卓做私人保鏢,是一個高危險的工作。董卓生性殘暴,有一次,因為一點小事,呂布讓董卓感到不爽,在呂布還來未得及解釋的情況下,董卓就順手抄起一桿手戟向呂布擲去。幸虧呂布躲閃及時,手戟只是擦著他的'頭皮飛過去,這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可想而知,待在這樣一個喜怒無常的人身邊,呂布是怎樣地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更要命的是,呂布還和董卓的一個侍女通奸,他擔心早晚會被董卓發覺,所以天天提心吊膽,過得并不快樂。
就在這時,司徒王允來動員呂布刺殺董卓,呂布起初并不忍心,說:“奈如父子何!”王允勸道:“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由此可見,呂布刺殺董卓有些無奈,實出于自保。
呂布殺掉董卓大快人心,可他卻因此背上“弒主”的罵名,真是匪夷所思。董卓雖對呂布恩同父子,但那高官厚祿說到底并不是給呂布的,而是給他身后的并州軍團的。董卓拉攏呂布,為的就是穩住并州軍團,以免自己的爭霸大戲被攪黃。
被遺忘的勤王夢
呂布奉朝廷命令攻打稱帝篡權的袁術時,曾向占據莒縣的蕭建借道,蕭建不允,呂布沒有硬打,而是給他寫了一封信進行勸說:“布殺卓,來詣關東,欲求兵西迎大駕,光復洛京,諸將自還相攻,莫肯念國……”
由此可見,長安被西涼軍閥攻占后,呂布離開長安并非逃命,而是肩負向關東諸雄借兵,西迎大駕,光復洛京的重要使命。他之所以最先投奔袁術和袁紹,是因為這哥倆反董口號喊得最響,且袁術掌管南線義軍,袁紹掌管北線義軍,要借兵,理所當然要先找他們。
還有一個人可以證明呂布懷有勤王夢—公認的漢室忠臣王允。長安被攻陷后,呂布要王允和他一起逃走,王允說:“朝廷幼少,恃我而已,臨難茍免,吾不忍也。”說完這句話,王允接著叮囑呂布“努力謝關東諸公,勤以國家為念”。很明顯,王允把保衛漢室的希望寄托在了呂布身上。
呂布到了袁紹那里后,見袁紹妄圖擅專權柄,打算自立朝廷,且對他非常反感,只得離開。袁紹意識到了呂布的威脅,就派人追殺呂布,幸運的是,呂布成功脫險。后來,一個叫臧洪的人在給袁紹寫信時說:“呂奉先討卓來奔,請兵不獲,告去何罪?”這句話也可以證明,呂布當初投奔袁紹,是為了請兵救駕。
然而,呂布的勤王夢并沒有實現,漢獻帝最終被曹操接到許都“圈養”了起來,成了其“令諸侯”的工具。這樣,呂布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理想了。再加上當時形勢錯綜復雜,袁術想稱帝,袁紹想立帝,曹操想挾帝……呂布很難分得清誰忠誰奸。呂布曾經想投靠袁術,但最終曹操伸出了橄欖枝,引誘他站在了自己這一邊。
其實,呂布之所以與曹操站在一起,還是受其勤王夢的驅使。據《英雄記》記載,曹操當時給呂布寫了一封信,說自己迎天子、定天下,擺明了是想勤王,這才獲得了呂布的信任。呂布在給漢獻帝的上書中也說:“臣本當迎大駕,知曹操忠孝,奉迎都許。”呂布選擇曹操,其實就是選擇曹操當時的勤王行為;而曹操恰是利用呂布的這一心理才籠絡了呂布,并讓其出兵攻打袁術的。
呂布一直懷抱著勤王夢想,并為之奔波,可惜當時王室衰微,霸主雄起,他就顯得不合時宜了。說到底,之前呂布之所以被董卓忽悠和被王允慫恿,無一不是其勤王夢想的驅使。可惜的是,他缺少政治頭腦,所以不免被別人操縱和利用。不僅如此,他還被扣上了“三姓家奴”的大帽子,這真是歷史的一個悲劇。
歇后語(呂布戲貂蟬)
歇后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小編整理的呂布戲貂蟬歇后語,歡迎閱讀!
呂布戲貂蟬——上了別人的當
這句歇后語來源于《三國演義》第8回。
呂布,字奉先,是東漢末年名將,勇力過人,但無計謀。他原為丁原義子,后見利忘義,殺了丁原,投降董卓,并拜董卓為父。董卓以呂布為心腹,仗恃呂布的`英勇,兇殺暴虐,陰謀篡奪帝位,大臣都敢怒不敢言。司徒王允憂心如焚,一天深夜,扶杖步入后園,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一看是歌女貂蟬。貂蟬容貌美麗,歌藝精湛,心懷忠烈。時常見王允兩眉緊鎖,必有國家大事,但又不敢動問,因此在后園里長嘆。王允問她原因,她向壬允吐露了心事,說:“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王允見她忠義可靠,想用她使個“連環計”,引起董卓與呂布火并除去董卓,便把這計策說明了。貂蟬慨然答應。王允將貂蟬稱為自己女兒,先許給呂布為妻。過了幾天,又將貂蟬獻給董卓為妾。貂蟬進董卓私邸后,王允又對呂布講:“董太師知道小女許配將軍,要為你辦洞房花燭之喜。”呂布回去:聽不到一點消息,問董卓的侍妾,都說:“夜來太師與新人共寢,至今未起。”呂布大怒,潛入董卓臥房后窺視,看到貂蟬在窗下探頭。貂蟬看見呂布,故鎖雙眉拭淚,呂布心里惱恨,但無可奈何。
一日,董卓入朝議事,呂布乘機闖入相府,在花園內會見貂蟬。兩人在鳳儀亭山盟海誓,難解難分。貂蟬假裝要自殺殉情,并用話激惱呂布,呂布義憤填膺表示一定要殺掉董卓。董卓回府遇見呂布與貂蟬在一起,不覺大怒,抄起呂布放左一邊的畫戟就刺,呂布慌忙逃走了。貂蟬又在董卓面前哭哭啼啼,說呂布調戲她,更使董卓惱怒。自此,父子反目,視若仇人。王允再籠絡呂布,定下計策,假說漢帝要讓位給董卓,乘董卓入朝時,命呂布把董卓殺掉了。
這句歇后語比喻受騙上當,被人利用。
呂布作文范文
呂布,為人英勇無敵,但見利忘義,目光短淺,有勇無謀。呂布第一次在演義中亮相的時候就很是高調,原本是丁原義子,后被董卓收買,殺了丁原,做了董卓義子。在汜水關與十八路諸侯作戰,大戰劉關張三人。后來又與董卓產生矛盾,刺殺董卓后占據徐州。后被曹操打敗,在白門樓被曹操處斬。
呂布武藝高超,三國中有許多武藝高強的武將,但呂布決屬第一。在與許多將領的.交戰中往往是“只一合,刺于馬下”,劉、關、張三英聯戰呂布,也不過是個平手。但他有勇無謀,言而無信,才導致最后的失敗。
他還見利忘義。丁原、董卓作為他的義父,最后都被他殺了。劉備在他最困難時收留他,反被他恩將仇報奪了徐州,最后他卻被曹操所殺,也許就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呂布是三國第一猛將,但不是三國第一人。我們感慨呂布。嘆息呂布,甚至崇拜呂布,但是千萬不能學習呂布。自私的人或許有人們值得同情的地方,但是不要忘了他為什么會自私。是亂世的背景?是利益的貪婪?還是人性本就自私?不,一切都只是因為人的追求有所不同,信念有所不同。所以,關鍵還是在于一個人自己的本質和追求,一個人自己的態度決定了他是否處于一個亂世,決定了他是否配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