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馬石山十勇士》有感
在暑假期間,我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紅色電影——《馬石山十勇士》。影片講述了九名性格各異的戰士在其班長王殿元的帶領下,幫助馬石山的鄉親們突出重圍的故事。七名戰士先后身亡,三名戰士被逼至盡頭,但他們視死如歸,藐視敵人,縱身跳下懸崖。這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一股充滿中國人的正義的味道。同時也為十位勇士的'犧牲感到難過。
影片中有一人雖不時十位勇士之一,鏡頭也不過幾個,但我記住他了。他叫馮源書,只是一個被鬼子強迫做翻譯的馬石山的青年人而已。他將自己所知道的情報告訴了王殿元。面對村里人的憤怒與不解,甚至還要打死這個“漢奸”。馮源書跪下來由衷地說道:“鄉親們,俺不想看到你們受到傷害,俺也是中國人哪!”最后,馮源書為了幫助王殿元而倒在了罪惡的槍口下……馮源書的愛國精神,說不定我們這些后生也不具備的。
不僅如此,看完此片,我也為自己而感到羞恥,革命先烈用熱血與生命鑄就了我們今天的生活。而我,卻是如此不爭氣,整天貪婪地“吃”著前人給我的“蘋果”,我錯了,徹徹底底地錯了,“或許我該為祖國做點什么”我這樣想著。所以,我必須更加努力地學習,為祖國復興奉獻自己的力量。
參觀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有感
我們要以史為鑒,居安思危,繼承發揚“馬石山十勇士”舍生為民、大愛無私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參觀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有感【篇一】
馬石山距離市區45公里,主峰海拔4【第67句】:4米。這里群峰巍峨,奇石嶙峋,林木蔥郁,鳥類繁多,保留著原始山林特有的秀美風貌。
這里是抗日戰爭時期聞名全國的馬石山突圍戰中心地,是日軍血腥屠殺膠東抗日軍民的馬石山慘案發生地,也是八路軍“馬石山十勇士”等英雄群體的誕生地。
73年前,馬石山上戰火硝煙彌漫,侵華日軍集中2萬余兵力對膠東抗日根據地進行“拉網”大掃蕩,400多名八路軍指戰員為掩護群眾突圍犧牲……
為緬懷革命先烈,更好地激勵后人,近年來,我市加大革命遺址保護力度,對原有的馬石山烈士陵園進行修繕改陳,建成集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黨史黨性教育于一體的馬石山紅色教育基地,包括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和乳山革命紀念館、宣傳教育中心共“兩館一中心”。其中,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位于基地廣場最前方,為基地的主館。
十勇士紀念館分為上下兩層,建筑面積1585平米,館內分5個展示區域,分別展示膠東抗戰簡史、日寇制造馬石山慘案的罪行、馬石山十勇士及其他英雄群體舍生取義救民眾的英雄事跡、軍民血肉相連同生死的事跡和緬懷先烈內容。通過聲、光、電的現代化技術和半景畫的獨特形式,將當年馬石山突圍戰的場景真實再現,給參觀者以深深地震撼。
“這是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題字的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主要介紹十勇士們為了人民利益,舍生忘死、英勇無畏、浴血殺敵的英雄事跡。”自革命紀念廣場拾級而上,耳邊傳來解說員飽含深情的聲音。步入十勇士紀念館,立刻沉浸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序廳主題雕塑。山巒環繞之中,一座山峰,石壘層疊,十位勇士從巖石中幻化而出。三角形的構圖象征著巍巍馬石山,堅硬的巖石宛若大地剛毅的骨骼。英雄就是民族的脊梁,是他們挺起了民族的自信,也是他們以血肉之軀鋪就了共和國今日的坦途。在整體構圖之中,還有數支八路軍小分隊和群眾向外突圍,他們是和十勇士一樣戰斗在那個夜晚的,我膠東軍區八路軍戰士。人民永遠銘記的夜晚,1942年11月23日,就在這座馬石山上,發生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馬石山十勇士”是膠東抗戰英模的代表,是一座英雄的豐碑,將永遠矗立在人們心中!“馬石山慘案”是日軍侵華暴行的鐵證,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慘痛的歷史!
參觀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有感【篇二】
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現場,有著許多威海元素。其中之一,便是出現在首個徒步方隊前方的“馬石山十勇士”榮譽旗,該旗幟和其它69面旗幟一道,代表全國各地的抗戰英模部隊,飄揚在天安門前,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馬石山十勇士背后,有一段與威海人民密切相關、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榮耀大旗,
飄揚在徒步方陣最前方
10時48分,在三軍儀仗隊的引領下,代表著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和華南游擊隊等抗戰英模部隊組建而成的10個徒步方隊,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昂首接受檢閱時,許多威海人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這不僅僅因為,這些徒步方隊是首次以英模部隊名稱命名的受閱方隊;更因為,方隊中,飄揚著一面與威海有關的旗幟——“馬石山十勇士”旗,而且是緊隨三軍儀仗隊,出現在10個徒步方隊最前面。
記者注意到,“馬石山十勇士”旗屬于“狼牙山五壯士”英模部隊方隊,該方隊為三軍儀仗隊后的第一個受閱方隊,在7面榮譽旗幟的引領下,于天安門前接受檢閱。
這7面榮譽旗幟包括“狼牙山五壯士”英模部隊、長城中隊、郯城戰斗模范連、青口十八勇士、馬石山十勇士、回民支隊、晉察冀軍區等。
由于直播畫面要盡量照顧到所有受閱方隊,畫面多以全景為主,部分市民可能沒留意到“馬石山十勇士”旗,其實該旗就位于主旗右側(按部隊行進方向)。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馬石山十勇士”旗按團級軍旗大小,旗面長【第1句】:5米,寬【第1句】:2米,旗桿長【第2句】:98米。
奮不顧身,
為救千余群眾壯烈犧牲
“馬石山十勇士”憑什么可以作為英模部隊的代表,出現在天安門前?故事要從1942年的`那個冬天說起。
當時,兇殘的日偽軍完成對乳山馬石山的合圍,正當數千群眾身陷絕境的危急關頭,來自八路軍五旅十三團三營七連二排六班的10名戰士,奉命將全團的舊棉被送到附近的被服廠,在返回途中被困在馬石山上。
乳山黨史市志辦原主任高玉山說,與被困馬石山的其他群眾和戰士不同,十勇士當時只是執行任務路過此地,本可以輕松突圍,大可不必犯險。
然而,十勇士見到逃難的村民后,就主動地留下來組織他們突圍,而且是四闖日偽軍的包圍圈。如果不是最后10人全部壯烈犧牲,他們為了救出更多的群眾,還會一次次地進入敵人的包圍圈內。
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工作人員說,十勇士在當地一位放羊老人的指引下,找到了一條向西通往山下的長溝。利用山溝這一有利地形,他們三次進出包圍圈,分批組織1000多名鄉親安全脫險。
然而,當十勇士第四次返回馬石山時,日軍發起了總攻,10戰士頑強阻擊,有7人戰死在通往主峰的路上。班長王殿元和其他兩名戰士退到主峰平頂松下時已基本上彈盡路絕,日軍蜂擁而上企圖活捉3人。王殿元和兩名戰友砸毀槍支,聚在一起,拉響身上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
戰后經過多方查證后,10名勇士中的7人被證實了名字,他們是:王殿元、趙亭茂、王文禮、李貴、楊德培、李武齋、宮子藩。還有3名勇士的姓名難以考證。
2023年9月1日,《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通知》下發,馬石山烈士陵園入選該名錄。與此同時,馬石山十勇士也作為五大抗日英雄群體之一,和狼牙山五壯士一道,入選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英雄群體名錄。
銘記歷史,
市民為十勇士而感到自豪
9月3日,當“馬石山十勇士”旗出現在天安門廣場前,并經過威海晚報微博、微信等傳播后,許多網友都表達出為之自豪的心情。
網友“米粒”說,沒有馬石山十勇士等革命先烈的付出,就沒有現在和平、幸福的生活,他們應該被永遠銘記。
網友“心文靈”說道,“我是乳山人,以前就聽說過馬石山十勇士的故事,特別為之自豪。”
網友“威海張果老”也表示,馬石山十勇士是威海的英雄,“向前輩致敬”。
記者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新浪微博上有關馬石山十勇士的話題熱度明顯升溫,討論數量已超過350條。而百度搜索馬石山十勇士,則有88700個條目,可見人們對這十勇士的敬重。
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相關負責人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自今年8月15日重修開館以來,每天都迎來大量參觀者。9月3日當天,也有大量社會各界人士自發前來悼念馬石山十勇士等先烈。
高玉山表示,馬石山十勇士中不少人都是膠東兒女、威海兒女,他們是威海人民頑強抵抗侵略者的典型代表,值得所有威海人記住。
觀《紅星小勇士》有感
觀《紅星小勇士》有感1
周六,學校為了慶祝元旦,組織我們全校師生去河海大學的禮堂看電影。懷著興奮、激動的心情,在大家都坐定后,我們便開始了觀看。
出現了!電影屏幕上閃出幾個大字——紅星小勇士。這部片子講述了一個名叫潘冬子的少年。他的父親是一名紅軍,將要隨大部隊去遠方征戰了,臨走前的一個晚上把潘冬子叫到了跟前,送給他一顆閃閃發光的紅星。從此,冬子在這顆紅星的激勵下,繼承了父親的機智、勇敢,與敵人在暗中作著斗爭,幫了紅軍不少大忙:送治傷的鹽、偷發報機、送密信等等。在一次戰斗中,潘冬子的母親犧牲了。為了報仇,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一次次幫助紅軍死里逃生。終于,壞人被制服了,冬子的爸爸也終于和他團聚。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慨萬千:主人公潘冬子可以說也只和我差不多大,但他卻機智勇敢地與敵人作斗爭。是呀,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不正是革命先輩的鮮血換來的么?從現在開始,我們也要好好學習、好好工作,長大后才能為國家做出貢獻!
觀《紅星小勇士》有感2
今天,我們三—六年級,一起觀看了一部動畫片—《紅星小勇士》,它對我的觸動很大。
大約在八十年前,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柳溪村里有一幫天真、活潑的孩子,在柳溪村里無憂無慮的玩耍著、嬉戲著……可是,有一天一陣刺耳的槍聲打破了村子的寧靜,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還只是個開始,伴隨而來的是一位位紅軍戰士的倒下和一簇簇用鮮血染成的`映山紅……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眼睛濕潤了。“叭!叭!叭!”這一陣陣的槍響就意味著一位紅軍戰士的倒下和一個圓滿家庭的破碎。
與我們現在來比,哪個年代的人們簡直就像生活在地獄!因為他們的家人、親人隨時都有可能在這一刻站起,又在那一刻倒下。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像侵略者證明:中國是一只沉睡中的東方雄獅,終有一天它會醒來,會向所有的侵略者怒吼、咆哮:中國不俗。
觀牧馬人有感
近日有一部37年前的電影《牧馬人》火了。這部電影,使我們父母年輕時候的“偶像劇”,它為什么會火,影評人分析是因為電影里的愛情是真的。
該片講述了許靈均被打成"右派",來到西北牧場勞動,得到當地牧民的關懷照料,并與農村姑娘李秀芝結成連理,結束后,他放棄了到美國生活的機會,決定留下來建設祖國。
許靈均和李秀芝從苦難中一路相濡以沫,把日子過得有生有色,風生水起,讓在苦難中長大的許靈均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抖音上一位叫做“笑著負重前行”的影評人分析的很好,他的母親說:現在沒有那樣的愛情了,更沒有那樣的婚姻了。
當下的影視作品里,拍攝條件好,演員顏值高,服裝更加華麗了,片酬幾乎天價了,劇情卻更加狗血了。《牧馬人》這樣清晰干凈的`片子,拍得少之又少了。
《牧馬人》演繹了一個樸素的愛情故事,在男女主角面臨各種誘惑的同時,最終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愛情。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人的精神相當富足。現在的物質世界雖然豐富,精神世界卻極度匱乏。愛情越來越不值錢了,同甘共苦的人也少了。
因為我們越來越渴望愛情,所以片中的樸素愛情、甜蜜婚姻,足可以讓我們感動到流淚。
老許和毛丫頭質樸的婚姻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在如今的時代,已變得可望而不可即。
看完這個問題,你可以冷靜的想想,其實你的秀芝,一直在你的生活中,可你活成了老許那樣嗎?你的大叔老許依然還在,可你還是他心中的毛丫頭嗎?
上一篇:韓信臺詞沒有口臭集合6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