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原文及翻譯
臥薪嘗膽,睡在柴草上;經常嘗一嘗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臥薪嘗膽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原文:
勾踐之圍會稽也,嚼然嘆曰:“各終于此乎?”種曰:“湯系夏臺,文王囚麥里,晉重斗奔翟,齊小白奔苦,其卒王霸。由是觀之,何速不為福乎?”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志會稽之恥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賓客,贓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譯文:
越王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中,他長嘆道:“我在這里完了嗎?”文種說:“商場曾被關押在夏臺,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晉文公重斗(曾遭攙言)出奔翟國,齊桓公小白避亂到苔國,他們最終建立了霸業,由此看來,(憂患)為什么就不能轉化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踐返回國土,于是親身經歷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膽放在座位旁,坐處臥處抬頭就看到苦膽,吃飯也嘗苦膽,常自語:“你忘了會稽失敗的恥辱了嗎?”他親自去耕種,他夫人親自織布,吃飯不放肉,不穿有兩種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禮待賢士,厚待賓客,救濟貧窮的人家,慰問死者的家人,與百姓一樣勞苦。
臥薪嘗膽的典故: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國是吳國的臨國,它與吳國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為了征服越國,吳王發兵攻打越國。兩國在槜李地方展開了一場大戰,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后,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夫差為了報父仇,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奸臣伯嚭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于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勾踐回到越國后,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問自己:“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后來人傳誦的“臥薪嘗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越王勾踐整頓內政,努力生產,使國力漸漸強盛起來,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經常商議怎樣討伐吳國的事。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要去打齊國。伍子胥急忙去見夫差,說:“我聽說勾踐臥薪嘗膽,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樣子一定要想報越國的仇。不除掉他,總是個后患。希望大王先去滅了越國。”
吳王夫差哪里肯聽伍子胥的話,照樣帶兵攻打齊國,結果打了勝仗回來。文武百官全都道賀,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評說:“打敗齊國,只是占點小便宜;越國來滅吳國,才是大禍患。”
這樣一來,夫差越來越討厭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盡說伍子胥壞話。夫差給伍子胥送去一口寶劍,逼他自殺。伍子胥臨死的時候,氣憤地對使者說:“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吳國東門,讓我看看勾踐是怎樣打進來的。”
夫差殺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踐作好了充分準備,大規模地進攻吳國,吳國接連打了敗仗。越軍把吳都包圍了兩年,夫差被逼得走投無路,說:“我沒有面目見伍子胥了。”說著,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自殺了。
后來勾踐北上中原與諸侯會盟,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于使自己成就了一番偉業。
《臥薪嘗膽》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原文:
勾踐之圍會稽也,嚼然嘆曰:“各終于此乎?”種曰:“湯系夏臺,文王囚麥里,晉重斗奔翟,齊小白奔苦,其卒王霸。①由是觀之,何速不為福乎?”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②女志會稽之恥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織,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賓客,贓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譯文:
越王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中,他長嘆道:“我在這里完了嗎?”文種說:“商場曾被關押在夏臺,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晉文公重斗(曾遭攙言)出奔翟國,齊桓公小白避亂到苔國,他們最終建立了霸業,由此看來,(憂患)為什么就不能轉化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踐返回國土,于是親身經歷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膽放在座位旁,坐處臥處抬頭就看到苦膽,吃飯也嘗苦膽,常自語:“你忘了會稽失敗的恥辱了嗎?”他親自去耕種,他夫人親自織布,吃飯不放肉,不穿有兩種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禮待賢士,厚待賓客,救濟貧窮的'人家,慰問死者的家人,與百姓一樣勞苦。
北門原文及翻譯
關于《北門》一詩的歷史背景,現代學者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小官吏不堪其苦而向人怨訴的詩。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北門原文及翻譯,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北門
先秦:佚名
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謫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翻譯
我從北門出城去,心中煩悶多憂傷。既受困窘又貧寒,沒人知我艱難樣。既然這樣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辦法想!
王家差事派給我,衙門公務也增加。我從外面回到家,家人紛紛將我罵。既然這樣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辦法!
王家差事逼迫我,衙門公務也派齊。我從外面回家里,家人紛紛將我譏。既然這樣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主意!
賞析
這是一首小官吏訴說自己愁苦的詩。從詩的語言看,并沒有“忠臣不得其志”或“安于貧仕”之意,舊說未免令人感到迂曲,今人的“怨訴”說則解釋較為圓滿。詩中的小官吏公事繁重苛細,雖辛勤應付,但生活依然清貧。上司非但不體諒他的艱辛,反而一味給他分派任務,使他不堪重負。辛辛苦苦而位卑祿薄,使他牢騷滿腹,家人的責備更使他難堪,他深感仕路崎嶇,人情澆薄,所以長吁短嘆,痛苦難禁,悲憤之余,只好歸之于天,安之若命。
此詩經北門開篇,自古以來,北通“背”,朱熹解讀第一章開篇為“比”,就預先注明詩的主人公正面臨著背時的命運。其實,從府衙北門而出,當然是背對光明而來的,自然是形象暗淡無光,精神萎靡不振。他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低著頭走回家。因為無職無權,當然就要受窮了,想體面也體面不起來,其內心之黯然神傷,可想而知。但別人卻不知道他的這份艱難,這個別人不只包括他的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上司,還包括靠他糊那點薪俸養活的家人。他也自知沒有本事,但又無能為力,只剩下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的份了。這個小官吏,甘于清貧,內外交困,穿著寒酸,愧對家人,但又如此任勞任怨,忠于王事,勤于政事,真是具有敬業精神的'忠謹之士。
這首詩的主人公雖然是一名官吏,但全詩并非無病呻吟,的確體現了《詩經》“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對詩中連用“我”字而蘊含的感情色彩。全詩純用賦法,不假比興,然而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三句重復使用,大大增強了語氣,深有一唱三嘆之效,牛運震《詩志》認為這些句段與《古詩十九首》中“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等一樣,“皆極悲憤語,勿認作安命曠達”,這是很有見地的。
秋日原文及翻譯
秋日
宋代:程顥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譯文」
日子閑散的時候,沒有一樣事情不自如從容,往往一覺醒來,東邊的窗子早已被日頭照得一片通紅。
靜觀萬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樂趣,人們對一年四季中美妙風光的興致都是一樣的。
道理通著天地之間一切有形無形的事物,思想滲透在風云變幻之中。
只要能夠富貴而不驕奢淫逸,貧賤而能保持快樂,這樣的男子漢就是英雄豪杰了。
「注釋」
①從容:不慌不忙。
②覺:醒。
③靜觀:仔細觀察。
④自得:安逸舒適的樣子
⑤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
⑥通:通達
⑦淫:放縱。
⑧豪雄:英雄。
賞析一
心情閑靜安適,做什么事情都不慌不忙的。一覺醒來,紅日已高照東窗了。靜觀萬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樂趣,人們對一年四季中美妙風光的興致都是一樣的.。道理通著天地之間一切有形無形的事物,思想滲透在風云變幻之中。只要能夠富貴而不驕奢淫逸,貧賤而能保持快樂,這樣的男子漢就是英雄豪杰了。
人生在世也就那么【第3句】:四十年的好日子,真不算長,轉眼間已進“天命”之年,可自我感覺還沒怎么活,人活著易,活出質量來難,在我看來,快樂的人生才是最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他人的人生。人啊,怎么活才能活快樂,這里面的學問還真大。常從朋友們的文章中看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多是悲情、傷感,充滿對現實的無奈與苦悶,真正能把自己的快樂傳遞給大家的實在不多。
反躬自問,自我感覺是個活的快樂的人,盡管生活中遇到了諸多的挫折與磨難,在別人看來我應該是臉上掛滿愁容的,可事實恰恰相反,我臉上的微笑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很難有什么事情能讓我的心情陰晴不定了。
賞析二
這首詩雖說是秋天偶然寫成,細細分辨卻可看出程顥的人生態度。就是心境悠閑,不慌不忙,絲毫不覺得任何壓力。睡眠充分,精神充足,走出戶外,放眼望去。以平靜的心情去欣賞萬物時,發現無一不具特色,各有其存在的道理,頗具自得的神情。春夏秋冬四時,也都有各自的美好風光與特殊勝景,這些都要靠人去品味。我們應該隨著四季的變化而享受自然的樂趣。
一個“閑來無事”的程顥,過著優哉悠哉的生活,想什么時候起床就什么時候起床,甚至“東窗”的紅太陽曬屁股了才起床。看盡世態變遷的程顥可謂靜觀其變,悠閑自得地看著萬物的自然消長;榮衰寵辱、春夏秋冬,也一樣與普通人一樣高興而來、怡然而去,欣賞各自的特有佳景。想到天地之外無形的東西,想到人世間風云的變幻。他已經把富貴貧賤之類的東東置于腦后了。盡管是閑來無事,從容不迫,但作者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也是“四時佳興與人同”的。“道通天地”那些形而上的東西作者想到了,“風云變態”中形而下的東西他也非常關心,身居斗室不忘天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富貴不淫貧賤樂”。
沉思宇宙的奧妙時,有形的天地還不足以窮盡道的神奇力量。道是萬物的來源,卻不隨著萬物而增減,實在是玄之又玄。思緒隨著風起云涌,幻化為各種奇情想象,簡直是無所不能,極盡逍遙之能事。
孔子主張“貧而樂”,孟子宣稱“富貴不能淫”。合而觀之,就是“富貴不淫貧能樂”,在富貴時不致流連忘返、迷失本性,在貧困時卻能不改其樂。能抵達這種境界,就是“豪雄”了。總之,大丈夫精神是:居仁由義,發強剛毅,樂天知命——三位一體。
在生命的悲情與思考之下,詩人超越了一己的得失和現實的困境,從更高更遠以及更主動的層次上去提升人生的意義。這首詩表現的是道,是靜觀,靜觀就是去欲,四時佳興就是去欲之后獲得的快感,道通天地,才能夠有這種感覺,所以富貴不淫,身處貧賤也感覺到快樂。這就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儒家觀念,但是到了靜觀的境界,能夠平靜的看待世間一切,也就是真正的英雄了,這就是一種超越。
上一篇:氣象小主播的臺詞集錦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