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目錄內容簡介-張愛玲
《我的姐姐張愛玲》是由張子靜編寫,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一本書籍。主要介紹現代著名作家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先生,以親歷親聞的特殊身份,回憶姐姐張愛玲的家庭、生活經歷和所接觸的人和事。同一個秋千架上的童年,截然兩種的人生旅途,張愛玲唯一的弟弟回憶姐弟身世,家庭變故,人世滄桑……
內容簡介
姐姐和我都無子女。她安詳辭世后,我更覺得應該及早把我知道的事情寫出來。在姐姐的生命中,這些事可能只是幽暗的一角,而曾經在這個幽暗角落出現的人,大多已先我們而去。如今姐姐走了,我也風燭殘年,來日苦短。如果我再不奮力寫出來,這個角落就可能為歲月所深埋,成了永遠無解之謎。(張子靜)
想起張愛玲,總是想起鉆石。因為張愛玲的光芒,是一種鉆石的光芒。鉆石棱角分明,也最耀眼迷離、最昂貴稀有,也最奪人魂魄。張愛玲無須佩戴鉆石,她本身就是一粒鉆石……一粒鉆石超越了政治魔障,穿越了時光隧道,在寫過《封鎖》也被封鎖過的中國大地,再度熠熠生輝……人們看到的,也許只是她的`鉆石光芒,我看到的,是那地層之下的無盡煎熬。
圖書目錄
前言
如果我不寫出來
第一章家世
張家、李家、黃家、孫家
第二章童年
成長與創傷
第三章青春
逃出我父親的家
第四章早慧
發展她的天才夢
第五章成名
命中注定,千載一時
第六章盛名
約稿被拒始末
第七章萎謝
悲壯與蒼涼
第八章永別
離婚與離國
第九章故事
《金鎖記》與《花凋》的真實人物
第十章結局
敗家與解放
附錄一我與張愛玲的垃圾
附錄二張愛玲生平?作品年表
初版后記
尋訪張子靜,再見張愛玲
新版后記
夢幻城堡仰望鉆石城堡囝
張愛玲為什么要銷毀《小團圓》
……
張愛玲作品《留情》內容簡介
內容梗概:
他們家十一月里就生了火。小小的一個火盆,雪白的灰里窩著紅炭。炭起初是樹木,后來死了,現在,身子里通過紅隱隱的火,又活過來,然而,活著,就快成灰了。它第一個生命是青綠色的,第二個是暗紅的。火盆有炭氣,丟了一只紅棗到里面,紅棗燃燒起來,發出臘八粥的甜香。炭的輕微的爆炸,淅瀝淅瀝,如同冰屑。
結婚證書是有的,配了框子掛在墻上,上角凸出了玫瑰翅膀的小天使,牽著泥金飄帶,下面一灣淡青的水,浮著兩只五彩的鴨,中間端楷寫著:
一年乙酉正月十一日亥時生淳于敦鳳江蘇省無錫縣人現年三十六歲光緒三十四年戊申三月九日申時生……
敦鳳站在框子底下,一只腿跪在沙發上,就著光,數絨線的針子。米晶堯搭訕著走去拿外套,說:“我出去一會兒。”
敦鳳低著頭只顧數,輕輕動著嘴唇。米晶堯大衣穿了一半,又看著她,無可奈何地微笑著。半晌,敦鳳抬起頭來,說:“唔?”
又去看她的絨線,是灰色的,牽牽絆絆許多小白疙瘩。
米先生道,“我去一會兒就來。”話真是難說。如果說“到那邊去”,這邊那邊的!說:“到小沙渡路去,”就等于說小沙渡路有個公館,這里又有個公館。從前他提起他那個太太總是說“她”,后來敦鳳跟他說明了:“哪作興這樣說的?”
于是他難得提起來的時候,只得用個禿頭的文案。現在他說:
“病得不輕呢。我得看看去。”敦鳳短短說了一聲:“你去呀。”
聽她那口音,米先生倒又不便走了,手扶著窗臺往外看去,自言自語道:“不知下雨不下?”敦鳳像是有點不耐煩,把絨線卷卷,向花布袋里一塞,要走出去的樣子。才開了門,米先生卻又攔著她,解釋道:“不是的——這些年了……病得很厲害的,又沒人管事,好像我總不能不——”敦鳳急了,道:
“跟我說這些個!讓人聽見了算什么呢?”張媽在半開門的浴室里洗衣裳。張媽是他家的舊人,知道底細的,待會兒還當她拉著他不許他回去看他太太的病,豈不是笑話!
敦鳳立在門口,叫了聲“張媽!”吩咐道:“今晚上都不在家吃飯,兩樣素菜不用留了,豆腐你把它放在陽臺上凍著,火盆上頭蓋著點灰給它焐著,啊!”她和傭人說話,有一種特殊的沉淀的聲調,很蒼老,脾氣很壞似的,卻又有點膩搭搭,像個權威的鴇母。她那沒有下頦的下頦仰得高高的,滴粉搓酥的圓胖臉飽飽地往下墜著,搭拉著眼皮,希臘型的正直端麗的鼻子往上一抬,更顯得那細小的鼻孔的高貴。敦鳳出身極有根底,上海數一數二有歷史的大商家,十六歲出嫁,二十三歲上死了丈夫,守了十多年的'寡方才嫁了米先生。現在很快樂,但也不過分,因為總是經過了那一番的了。她摸摸頭發,頭發前面塞了棉花團,墊得高高的,腦后做成一個一個整潔的小橫卷子,和她腦子里的思想一樣地有條有理。她拿皮包,拿網袋,披上大衣。包在一層層衣服里的她的白胖的身體,實哚哚地像個清水粽子。旗袍做得很大方,并不太小,不知為什么,里面總像是鼓繃繃,襯里穿了鋼條小緊身似的。
米先生跟過來問道:“你也要出去么?”敦鳳道:“我到舅母家去了,反正你的飯也不見得回來吃了,省得家里還要弄飯。今天本來也沒有我吃的菜,一個砂鍋,一個魚凍子,都是特為給你做的。”米先生回到客室里,立在書桌前面,高高一疊子紫檀面的碑帖,他把它齊了一齊,青玉印色盒子,冰紋筆筒,水盂,鑰匙子,碰上去都是冷的;陰天,更顯得家里的窗明幾凈。
郭鳳再出來,他還在那里挪挪這個,摸摸那個,腰只能略略彎著,因為穿了僵硬的大衣,而且年紀大了,肚子在中間礙事……
作者簡介:
中國現代作家。張愛玲本名張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于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扶桑花里的<詩經>》閱讀答案
導讀:《詩經》翻開了,這是第一個篇章,后面還有三百零五篇。下面是由文學網(http://www.semjishu.com//wenxue)小編J.L為您整理的《扶桑花里的<詩經>》閱讀答案,更多優秀的雜文歡迎訪問文學網。
扶桑花里的《詩經》
①沉睡的神態,是一片眼影,涂在春天里的睡眠上,沉默的扶桑樹,仿佛等待著誰吹響天空的號角,讓草尖上的晨霧,退出一條道路來。在滇西北,那一條峽谷井一樣深,我與它廝守著,閱讀著那本厚厚的《詩經》,心里卻懷想著一個遙遠的城市。滇西北的峽谷,在群山里像一座古老的寺院,在紅塵之外,在內心深處。我不知道,是誰在這間破敗的屋旁,植下了一棵扶桑樹,經年之后,它長長的枝條已經抵達了被雨水浸黑的屋檐。扶桑花在深夜里開放著,潛伏著。等我推開門,清晨的坡地上,淡黃色的陽光已經把峽谷里的巖石和草叢蒸出一片霧氣來,給它們鍍上一層濕意。
②懷想著一座城市,我的夢便與這條深深的峽谷無關。
③火車開進了站臺,那么多的人,手里提著行李箱,在揮別與叮囑中擠來擠去。腳下的道路不是單行道,我站在路邊,對著自己的內心,一遍又一遍地拷問:走?還是留?只身一人,在城市里,聞著房間里的霉味,我終于對自己說:該回去了。
④回到峽谷,我就走不出去了,沒有誰會再給我一個機會,讓我回到那座城市里去,把我丟失在那里的腳印和心找回來。是的,在這幽深的峽谷里,手里拿著古老的《詩經》,我又想到了那座遙遠的城市。雖然那座城市里也有紫紅色的玉蘭花,初春時節,都會在枝頭上焰火一樣綻放。但是,一去不返的人是我,而不是誰離開了峽谷,去了那座城市,讓我日夜思念。
⑤靠著扶桑樹粗大的樹干,我把《詩經》放在腳下的一只小木凳上,聽著江水在遠處的山腰后面嘩嘩地流淌著,那水聲,仿佛是一條連綿不絕的褐色綢緞,在風里無休止地展開,在熾烈的陽光下閃閃發光。群山頂上飄過一朵灰色的浮云,峽谷里頓時暗了下來,就像一只巨大的河蚌,收攏了它的殼。是啊,我離開那座城市的時候,是因為一扇門對我關上了。只有這個峽谷,就像一個疼愛孩子的母親,從來都用那群山之間的懷抱,接納一個歸來者。回到峽谷里的時候,只剩下一個人和一本《詩經》。只有峽谷,才會對我有如此的夸贊。
⑥云朵從頭頂上掠過去了。我從樹影里走出來,站在陽光里,面對著峽谷對面傾斜的山脊,深深地呼了一口氣。正午,陽光照著整個峽谷里的巖石、草叢、藤蔓、水渠、磨坊、棧道,所有的植物都在瘋狂地生長著,白天的陽光把充足的溫暖送到每一片葉子上,只等著暮色降臨的時候,凝結的露珠又會讓那些土壤潮濕,讓水分沿著在地下密布的根須流淌。這樣的峽谷,每一年都有花朵綻放,瓜果飄香,當我轉過身來,向著身邊的扶桑樹做出一個擁抱的姿勢,卻看見枝頭的幾朵扶桑花早已完全綻開了,它們寬闊的花瓣火焰一樣綴滿了纖細的枝頭,那灼目的顏色,仿佛是一首規模宏大的交響樂。我對自己說:重新開始吧。當我翻開我的《詩經》,最開始的一個篇章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不是一首愛情詩,但它說出了綿長而執著的愛。《詩經》翻開了,這是第一個篇章,后面還有三百零五篇。我的小屋也只是峽谷眉心上的一顆暗紅色的.痣,誰又能夠清楚地知道,這峽谷究竟又有多寬廣呢?
(選自《廈門義學》有刪改)
試題:
小題1:全文描寫了峽谷多個時段的景物,請指出是那幾個時段?(3分)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在文章第①段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現春天黎明的特點,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現峽谷的特點,體現了峽谷空靈的特點。(2分)
小題3:文章的第①段為全文奠定了怎樣的感情基調,表現了作者對峽谷怎樣的感情?(2分)
感情基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峽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作者對“峽谷”和“城市”的描寫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3分)
小題5:作者寫城市的玉蘭花有什么作用?(2分)
小題6:作者在最后一段為什么提到《詩經》?蘊含作者怎樣的情感?(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①早晨⑤中午⑥午后或傍晚
小題1:睡眠退出一條道路來
小題1:淡淡的愁思和熱烈的希望對峽谷、扶桑花的喜愛之情。
小題1:滇西北的峽谷生活是恬淡的生活,是作者精神世界的象征;而城市生活是世俗的生活,是作者孤獨的象征。作者在城市中遭到排擠,感到孤獨、寂寞,但峽谷的生活給作者以力量和美好的感受。
小題1:文章用城市的玉蘭花與峽谷中的扶桑花形成對比,兩種花都是在春天開放、都是紅色的,但“我”離開了玉蘭花回到了扶桑花的身邊。表現了作者對城市生活、峽谷生活的看法,體現了作者對峽谷生活的喜愛之情。
小題1:因為《詩經》是作者生活的精神力量。扶桑花開滿枝頭,手中的《詩經》體現出來的也是開始。“我”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的是生機、是開始,是對未來的期望。
略
魯迅《集外集》雜文集:《<癡華粑>題記》
雜文是中國文學史上古已有這的一種體裁,在文藝理論古典名著《文心雕龍》中便有所論述。對于雜文寫作,魯迅懷著一種目的明確的自覺意識,其中蘊含著他的嚴肅、崇高而執著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
《癡華粑》題記〔1〕
嘗聞天竺〔2〕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國藝文,往往蒙其影響。即翻為華言之佛經中,亦隨在可見,明徐元太輯《喻林》〔3〕,頗加搜錄,然卷帙繁重,不易得之。佛藏〔4〕中經,以譬喻為名者,亦可五六種,惟《百喻經》最有條貫。其書具名《百句譬喻經》;《出三藏記集》〔5〕云,天竺僧伽斯那從《修多羅藏》〔6〕十二部經中鈔出譬喻,聚為一部,凡一百事,為新學者,撰說此經。蕭齊永明十年九月十日,中天竺法師求那毗地〔7〕出。以譬喻說法者,本經云,“如阿伽陀藥〔8〕,樹葉而裹之,取藥涂毒竟,樹葉還棄之,戲笑如葉裹,實義在其中”也。王君品青〔9〕愛其設喻之妙,因除去教誡,獨留寓言;又緣經末有“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癡華粑》竟”語,即據以回復原名,仍印為兩卷。嘗稱百喻,而實缺二者,疑舉成數,或并以卷首之引,卷末之偈為二事也。尊者造論,雖以正法為心,譬故事于樹葉,而言必及法,反多拘牽,今則已無阿伽陀藥,更何得有藥裹,出離界域,內外洞然,智者所見,蓋不惟佛說正義而已矣。
中華民國十五年五月十二日,魯迅。
【注解】
〔1〕 本篇最初印入王品青校點的《癡華粑》一書,該書一九二六年六月由北新書局出版。
〔2〕 天竺 我國古代對印度的稱呼。
〔3〕 徐元太 字汝賢,安徽宣城人,明嘉靖年間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喻林》,輯錄我國古籍和佛經中寓言故事的類書,一二○卷,分十門,每門各分子目,凡五百八十余類。有明代萬歷乙卯(1615)刊本。
〔4〕 佛藏 漢譯佛教經典的總集名,通稱《大藏經》。藏經的編輯從南北朝時即開始,刊印最早始于宋開寶五年(972)的印雕佛經一藏,后歷朝均有刊刻。其中以譬喻為集名的,除《百喻經》外,還有《大集譬喻王經》、《佛說譬喻經》、《阿育王譬喻經》、《法句譬喻經》、《雜譬喻經》等。
〔5〕 《出三藏記集》 南朝梁僧釣撰,十五卷。書中記載佛教經典經、律、論三藏的`書目、序跋和各種譯文的異同。
〔6〕 僧伽斯那 古印度的一個佛教法師。《修多羅藏》,即佛教著作“經”、“律”、“論”三藏之一的經藏。修多羅(Sutra),梵語“經”的音譯。
〔7〕 求那毗地 僧伽斯那的弟子,《百喻經》最早的漢譯者。
〔8〕 阿伽陀藥 梵語Agada的音譯,意為萬靈藥。
〔9〕 王品青(?—1927) 河南濟源人,北京大學畢業,曾任北京孔德學校教師。
上一篇:王者全部擊殺臺詞合集7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