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淮浦憶司空文明唐詩精選
宿淮浦憶司空文明李端
愁心一倍長離憂,
夜思千重戀舊游。
秦地故人成遠夢,
楚天涼雨在孤舟。
諸溪近海潮皆應,
獨樹邊淮葉盡流。
別恨轉深何處寫,
前程惟有一登樓。
李端詩鑒賞
大歷末年,李端由校書郎出為杭州司馬,司空曙(字文明)等友人仍留在長安,這首詩大約作于端到杭州赴任途中。
愁心一倍長離憂,夜思千重戀舊游。開門見山揭出愁心,這兩個字直貫全篇,詩中字字句句,無處不是愁心。‘長’字去聲,即長物長字。言一倍是自己愁心,又長一倍是朋友離憂也。(《金圣嘆選批唐詩》)‘夜思’七字,獨承離憂,言翻來覆去,更睡不得,即更放不得也。(同上)此句最值得玩味的`是戀舊游三字。所謂舊游,指的是他和友人們在長安的快意生活。史稱他們以酬唱贈答詩馳名都下,俱以能詩,出入貴游之門,時號‘十才子’,形于圖畫。(《舊唐書》卷一六八)這種舊游確實值得留戀,離開長安和舊游,令李端輾轉反側,夜思千重,是很自然的事情。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唐詩鑒賞
喜外弟盧綸見宿
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
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
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
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
況是蔡家親。
鑒賞
司空曙和盧綸都屬“大歷十才子”,且詩歌工力相當,又是表兄弟。從這首詩可以看出他們的親密關系和真摯情誼;同時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境遇的悲涼。
據《唐才子傳》卷四載,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為“性耿介,不干權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這首詩正是作者這種境遇的寫照。
前四句通過靜夜荒村,陋室貧士,寒雨黃葉,昏燈白發這一系列意象,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生活圖景。
這里面充滿著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詩題,寫表弟盧綸來訪見宿,在悲涼之中見到知心親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云《詩境淺說》說,這首詩“前半首寫獨處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為律詩一格”。從章法上看,確是如此。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總的傾向是統一于悲。后四句雖然寫“喜”,卻隱約透露出“悲”;“愧君相見頻”中的一個“愧”字,就表現了悲涼的心情。因之,題中雖著“喜”字,背后卻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發映襯,使所要表達的主旨更加深化、突出。
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藝術效果。
比興兼用,也是這首詩重要的藝術手法。“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不是單純的比喻,而是進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來烘托氣氛,詩味濃郁,是著名的警句。用樹之落葉來比喻人之衰老,頗為貼切。樹葉在秋風中飄落,和人的風燭殘年正相類似,相似點在衰颯。這里,樹作為環境中的景物,起到氣氛烘托的作用,類似于起興。自從宋玉《九辯》提出“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秋風落葉,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氣氛,“黃葉樹”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緒。比興兼用,所以特別富有藝術感染力。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云:“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司空曙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三詩同一機杼,司空為優:善狀目前之景,無限凄感,見乎言表”其實,三詩之妙,不只是善于狀景物,而且還善于設喻。司空曙之所以“為優”;在于他的詩比韋應物、白居易詩多了雨景和昏燈這兩層意思,雖然這兩層沒有“比”的作用,卻大大加強了悲涼的氣氛。
“雨中”、“燈下”兩句之妙,就在于運用了興而兼比的藝術手法。
唐詩《南浦別》
《南浦別》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賞析:
這首小詩,字面上“讀君詩”,主題是“憶斯人”,又由“斯人”的遭際飄零,轉見自己“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詩境一轉一深,一深一痛。“眼痛滅燈猶暗坐”,已經讀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詩人還要“暗坐”,不肯就寢。讀者自然而然要想到:由于想念微之,更想起壞人當道,朝政日非,因而,滿腔洶涌澎湃的感情,使得他無法安枕。此刻,他兀坐在一個小船內。船下江中,不斷翻卷起狂風巨浪;心頭眼底,像突然展現一幅大千世界色彩黯淡的畫圖。這風浪,變成了“逆風吹浪打船聲”;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義的.畫圖,悲中見憤,熔公義私情于一爐,感情復雜,容量極大。
凄苦,是這首小詩的基調。這種凄苦之情,通過“燈殘”、“詩盡”、“眼痛”、“暗坐”這些詞語所展示的環境、氛圍、色彩,已經渲染得十分濃烈了,對讀者形成一種沉重的壓力。到“眼痛滅燈猶暗坐”,壓力簡直大到了超過人所能忍受的程度。突然又傳來一陣陣“逆風吹浪打船聲”,像塞馬悲鳴,胡笳嗚咽,一起卷入讀者的耳里、心中。這聲音里,充滿了悲憤不平的感情。讀詩至此,自然要坐立不安,像韓愈聽穎師鼓琴時那樣:“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了。詩的前三句蓄勢,于敘事中抒情;后一句才嘩然打開感情的閘門,讓激浪渦流咆哮奔鳴而下,讓樂曲終止在最強音上,收到了“四弦一聲如裂帛”的最強烈的音樂效果。
這首小詩在音律上還有另一個特點。向來,詩家最忌“犯復”,即一詩中不宜用重復的字,小詩尤其如此。這首絕句,卻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燈”字。但是,此詩讀起來,絲毫不感重復,只覺得較之常作更為自然流瀉。原來,詩人以這個燈字作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的彩線,在節律上形成一句緊連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層層加深:掌燈夜讀,足見思念之切;讀至燈殘,說明思念之久;滅燈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音節蟬連,委婉曲折,如金蛇盤旋而下,加強了表達的力量。
愛國唐詩《泊秦淮》
《泊秦淮》
作者:杜牧年代:唐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注解】
【第1句】:秦淮:河名,源出江蘇省溧水縣,貫穿南京市。
【第2句】:商女:賣唱的歌女。
【第3句】: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樹后庭花》,后人亡國之音。
【韻譯】
煙霧彌漫秋水,月光籠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邊酒家。
歌女為人作樂,那知亡國之恨?
她們在岸那邊,還唱著后庭花。
【評析】
??這首詩是即景感懷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華一時。目睹如今的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轍,無限感傷。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敘事,點明夜泊地點;【第3句】:四句感懷,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灑脫;由歌曲之靡靡,牽出“不知亡國恨”,抨擊豪紳權貴沉溺于聲色,含蓄深沉;由“亡國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調,借陳后主之尸,鞭笞權貴的荒淫,深刻犀利。
上一篇:童年回憶動畫臺詞匯聚8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