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植七步詩有幾句
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結果曹植應聲詠出這首《七步詩》。詩人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三國曹植七步詩有幾句,希望對你有幫助。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是收錄在《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中,魏晉時期曹植所作的《七步詩》,跟許多成年人年少時所學的四句《七步詩》有所不同。日前,聶女士致電本報說:“我發現學校給孩子發的課外讀物中,《七步詩》怎么變成了六句?”
六句《七步詩》弄懵小學生
琪琪是小學二年級學生,以前能非常熟練地背出四句的`《七步詩》,可是看到課本上寫著六句,不由發出疑問:“怎么跟老師教的不一樣啊?”
“六句”版源自標準原著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的版權人何先生接受采訪時說,教育部要求在該詩歌的出版編譯過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刪節。依據現當代學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認為四句的《七步詩》屬于節選,不應采用。“我們策劃出版發行的《小學生必背古詩詞》是配套小學語文教學標準的,是嚴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專家:應以六句詩為準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成復旺教授翻閱了有關文獻,并進行了詳細的解答:首先,《七步詩》的流傳本來就有兩個版本,后來經過學者的校勘,認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兩句,應以六句為可信。其次,對于是否需要加注說明,主要看編輯的思路。也許編輯認為給小學生看的書沒有必要加注。再有,就是詩歌中個別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一種就是依據了不同版本,因為曹植的文集是根據保存下來的類書結集而成的,難免由于傳抄、記憶等人為因素產生差異;另外通假字的使用,例如“萁在釜下燃”一句中的“然”,就是由通假字改變而來。
成教授建議說:“讀者在學古詩詞時應找一個可信的底本,并依據前人的校注成果。”
七步詩三國曹植
曹植是三國時期魏國的杰出詩人。曹操第三子,封陳思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步詩三國曹植,歡迎閱讀參考!
七步詩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釋
嘗:嘗試。
持:用來。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漉(lù):過濾。
鼓(gǔ):豆。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類植物脫粒后剩下的莖。
釜:鍋。
燃:燃燒。
本:原本,本來。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殘害全詩,表達了曹植對曹丕的不滿。
泣:小聲哭泣。
何:何必。
譯文
在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子汁來做成糊狀食物。那豆莖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它說:我們本來是同條根上生出來的,你又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我呢?
(七步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表現了作者對兄弟相逼,骨肉相殘不滿與厭惡。)
賞析
《七步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通過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現象,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
三國曹植七步詩翻譯
導語:此詩的風格與曹植集中的其他詩作不盡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煉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的讀者的稱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三國曹植七步詩翻譯,歡迎借鑒!
七步詩
【作者】曹植【朝代】三國·魏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釋]
燃:燒。
豆萁:大豆的豆秸,是大豆脫粒后剩下的`莖,曬干后可以當柴燒。
釜:古代用作燒煮食物的無腳鍋。
泣:哭。
本:本來。
同根生:豆子長在豆萁上,豆子和豆萁是一條根上出來的。
煎:煎熬,用火烹燒,這里形容用權力逼迫。
何:為什么。
原詩:“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
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作者介紹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在山東聊城市莘縣人,一說生于山東菏澤市鄄城。191年(初平二年)曹操為東郡太守,治所在東武陽(今聊城市莘縣朝城鎮),眷屬隨之,192年曹植就出生在這里。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三國曹植七步詩
《七步詩》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斗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郁憤激的思想感情。以下是小編收集的三國曹植七步詩,歡迎查看!
七步詩的詩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詩的詞語解釋:
1:持:用來。
2: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3:漉:過濾。
4:菽(豉):豆。這句的意思是說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5:萁:豆類植物脫粒后剩下的莖。
6:釜:鍋。
7:燃:燃燒
8:泣:小聲哭
9:本:原本,本來。
10:煎:煎熬,這里指迫害。
11:何:何必。
七步詩的韻意:
煮豆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豆桿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豆桿和豆子本是從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七步詩的名家點評:
現代文學家郭沫若《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漫叟詩話》;“曹子建七步詩,世傳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其工拙淺深,必有以辨之者”。
清·毛先舒《詩辯坻》:“子建樂府《怨歌行》比《七哀》多十二句,然《七哀》妍至雅潔,似勝《怨詩》。《七步詩》四句者,詞意簡完,然不若六句之有態”。
七步詩的創作背景:
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殺),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以曹植未能及時吊唁先父此大不孝為由,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結果曹植應聲詠出這首《七步詩》曹丕感到十分羞愧。)
七步詩的賞析:
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釋常談》)劉協的《文心雕龍.才略》中也說:“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明代王世貞的《藝苑卮言》也說:“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辭太華。”可見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華出眾,稟賦異常的特點,而最能表現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據《世說新語.文學》中說,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大法(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而說出六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稱之為《七步詩》。據說曹丕聽了以后“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了非凡的才華,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使得文帝自覺不如,而且由于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文帝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曹植以“豆”自喻,一個“泣”字充分表達了受害者的悲傷與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后發酵過的豆子,用以制成調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曬干后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后兩句筆鋒一轉,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這顯然是在質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此詩之妙,在于巧妙設喻,寓意明暢。豆和豆秸是同一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起來卻把鍋內的豆煮得翻轉“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詩人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因此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來批評那些不顧手足情深而骨肉相殘的行為。全詩以萁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眾兄弟的殘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譏諷之中有提醒規勸。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襯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
此詩最早就被記錄在《世說新語》之中,后來流傳的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為在傳播過程中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難肯定。然《世說新語》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遠,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據,而且據《世說新語》中引《魏志》中了也說曹植“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曹操曾試之以《登銅雀臺賦》,植援筆立成,而且斐然可觀,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這樣一首好詩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們還是把它作為曹植的作品來介紹給讀者諸君。
當然,此詩的風格與曹植集中的其他詩作不盡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煉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七步詩》我們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的讀者的稱賞。
上一篇:吉祥三寶小品臺詞匯集三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