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電影觀后感
【篇一】
電影《辛亥革命》的成功上映,使我有幸重溫了百年前那段曲折艱辛、可歌可泣的歷史。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外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內有腐朽沒落的清王朝統治,內憂外患下的祖國滿目瘡痍,逐漸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中國人民當然不會就此屈服,于是,實現民族復興成了幾代人的夢想,無論是由農民領導的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還是走上層革新路線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再到打破了兩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幾十年間,無數有識之士前仆后繼,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帝反封“浪潮”,共同鑄就了一部救亡圖存、民族抗爭的中國近代史篇章。
辛亥革命這場幾乎吸納了當時所有中國先進分子的民主革命,雖然最終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但它終結了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統治,消滅了世代相襲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三民主義”更是給苦難中的人民注入了民族、民權、民生的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傳統封建禮教對人民的束縛,也為后來各種新思潮在中國的形成和傳播掃清了障礙。可以說,辛亥革命為近代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再回到電影中,當目睹年僅32歲的秋瑾英勇就義時,我動容了;廣州起義后,當看到林覺民烈士的遺體被殘忍的敵人拋入水中時,我憤怒了;當聽著起義的號角,相隔百年見證武昌首義的勝利時,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感人之處,莫過于這些革命者很多都來自富足的家庭,他們甘愿拋棄優越的物質生活,告別自己的親人,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民主革命中,用自己的生命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梁。
今天我們的孩子能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中上課,而我們能夠享受現代化帶來的幸福生活,試想一下,若沒有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今天的中國又將會如何?忘記歷史是一種背叛,而辛亥革命,就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國人銘記的歷史。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將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讓孩子們明白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照顧好祖國未來的“花朵”
【篇二】
對于辛亥革命,以往我的理解是模糊的。革命到底為了什么?我始終不能完全領悟,為什么先人會愿意為其付出那么多,甚至于犧牲自己的性命。今時今日,直到看了電影《辛亥革命》后,我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或許是因為對一百年前那場偉大的辛亥革命的崇敬,又或許出于對孫中山先生的敬仰,我沒有理由不被吸引,也沒有理由不為之感動。同盟會會員秋瑾說:“革命是為給天下人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他們認為,只有通過革命才能使自己的國家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使人民真正快樂地生活。每一個人都有值得自己花費一生去追求的東西,革命也是其中一種。我認為,革命是一個可以讓社會進步,讓國家富強的一個理念,這個想法在《辛亥革命》中已經是貫徹到底的'。有句話是“敢有帝制自為著,天下共擊之。”可從中讀出大家一心反對帝制的決心,也讀出了人民的心已連成了一線。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可以用來學習牢記歷史,更可以引發人們的思考。1911年的情勢以及各種政治勢力斗爭在這部電影風起云涌地上演著,帶給世人的思考也必定是久遠的。
一部歷史劇,能把孫中山、袁世凱、黃興、隆裕這四個人刻畫清晰,讓其展示出了各自的風采,做到整體雜而不亂,更有甚于存在一些新鮮的觀點,那么可以說這是成功的一部作品,是一部能起到讓大家了解、受教育和反思的電影。革命就是希望,革命就是人民大眾追求幸福的手段,只要社會制度不符合歷史潮流,革命就必定會存在,孫中山先生遺訓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其實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桿天秤,來衡量所謂的對與錯,民族、民權、民生這三民主義也深埋在人們心中。對于革命者而言,他們內心最大的期望就是點亮中國人被封建制度熄滅已久的幸福火種。
一部最為真實的歷史革命電影,沒有刻意的煽情,卻已打動人心,盡管擁有的只有革命的慘烈以及歷史的真實記憶。從革命以后,孫中山在南京起草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堅持寫入“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等自由。
如果今天你們問我,革命所為何事?我會用辛亥革命烈士一句話來解釋:“革命就是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
辛亥革命電影觀后感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一場震撼人心,轟轟烈烈的革命,它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在100年前,戰爭的硝煙蔓延在各地。革命聯系的不只是性命,還是命運。今年的紀念辛亥革命的電影《辛亥革命》上映,它的上映讓人們都更加了解辛亥革命。
電影主要記敘了在晚清末年,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推翻清政府,在之后革命黨人先后發動了多次起義,秋瑾等一批革命黨犧牲,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孫中山在海外召集同盟會骨干,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黃興與徐宗漢,秘密潛入廣州。然而廣州之戰終因人寡不敵眾而告負,林覺民等大批革命骨干犧牲,黃興身負重傷。徐宗漢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遺體72具,葬于黃花崗。武昌起義成功,孫中山和同盟會成員歡欣鼓舞。立即派黃興和徐宗漢趕到武昌,振奮了革命軍士氣。陽夏戰打得異常慘烈、艱難,在各種反動勢力的夾擊下,黃興率部撤往長江下游,集聚力量。最后打敗清廷,孫中山被推選為首任大總統。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
電影還原的是歷史事實是不是主旋律電影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歷史的真相。這部電影展現了100年前的戰爭,讓觀看的觀眾仿佛回到辛亥革命。這部電影注重細節與展現,讓觀眾感同身受。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雖然有一大批革命戰士在革命中犧牲,()但有些人的死輕于鴻毛,有一些重于泰山。他們的犧牲換來的是和平,他們的犧牲沒有白費。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愛國之人。也有許許多多平凡的百姓。我們都愛我們的祖國母親,我們雖不用效仿孫中山,從一個醫生,變成革命帶領者,國家大總統,但我們的愛國可以轟轟烈烈也可以平平淡淡。我們也可以為社會出力,讓祖國美麗。
革命烈士們,愛國戰士們。你們為群眾獲得幸福,獲得尊嚴。你們用生命保衛國家,平息濃濃的煙火。不管是赫赫有名還是默默無聞的戰士,你們都一樣,都一樣是中國的恩人。
電影《辛亥革命》觀后感500字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辛亥革命》觀后感5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辛亥革命》觀后感1
電影《辛亥革命》講述的是我們國家由封建國家進入現代國家的那一段歷史。
當神州大地處于風雨飄搖的封建統治末期,一批接受了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進步青年,為了中華民族的自由與民主,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是他們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主張,它的領導人就是受人敬仰孫中山。1911年10月10日,在孫中山和同盟會領導下的辛亥革命打響了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槍,斗士們眾志成城,經過鏖戰,武昌起義以勝利告終,隨之產生連鎖反應:湖南、江西、山西、云南、陜西五省宣布獨立。不久,清政府徹底土崩瓦解。孫中山先生的智慧、大度和謙遜贏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推崇,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布就職,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辛亥革命是一場人民的革命,是一場光榮的革命,他推翻了清王朝,同時也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使中國成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變革,為重振中華鋪平了一條嶄新的路。隨著時光的流逝,歷史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是看著電影,我的耳邊又響起那轟轟烈烈的槍炮聲、吶喊聲,眼前又清晰地浮現出一副副英雄的面孔……如果沒有他們為真理、民主和自由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沒有今天屹立于世界的中國!革命先輩們拋妻別子、心懷大愛、舍身赴死的精神,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里!
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世界,則國以屹立世界。”辛亥革命將永遠激勵著我們青少年勇往直前!
電影《辛亥革命》觀后感2
這是一次偉大的革命,是一次驚天動地的革命!我看到了!看到了中華兒女們的自強不息,看到了英勇奮戰的精神!辛亥革命牽動著多少中華人民的心呀!我激動地說了一句:“我是中國人!”
電影一開始是一位婦女,她戴著枷鎖一步一步順著圍觀觀眾開辟的道路走著,她步伐剛勁有力,她說:“我此蕃赴死,是為革命。中國婦女還沒有為革命流過血,當從我球瑾始。縱使世人不盡知革命為何竟讓我狠心拋家棄子。我此蕃赴死,正因為回答革命為何事,革命是為給天下人創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我此蕃赴死,是為革命。死并不足懼,亦并非不足惜。但犧牲之快,之烈,犧牲之價值,竟讓我這一刻自心底喜極而泣。”我不由得感動,她是多么的偉大呀!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這看似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它有那么不平凡。就在這一天,武昌城城頭一聲槍響,它預示著革命第一次的成功,也宣告清王朝的滅亡!武昌首義前后,無數革命烈士灑下了熱血,舍生忘死的精神令我敬佩!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當年的辛亥革命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孫中山先生說: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變命運,為天下人謀取幸福,是許多年輕人用生命的代價換取讓他活著的人更好的活著!”
“革命”是國家發展不可缺少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強大的目標,這目標,將會是你人生的“革命”!
電影《辛亥革命》觀后感3
《辛亥革命》這部電影是由電視劇轉過來的。我看這一部電影也是有原因的,老師讓我們在國慶假期看一部愛國電影并寫觀后感,爸爸媽媽也讓我了解一點中國歷史,所以我看了這部片。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新世紀電影城觀看了辛亥革命這一部愛國電影。剛剛進了新世紀電影城的六號放映廳,電影就已經開始放映了。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二十世紀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結束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辛亥革命的整個過程。辛亥革命,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理: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
我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我深深的感覺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熱愛我們的祖國,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更上一層樓,將來為祖國做出我應有的貢獻。
辛亥革命電影影評觀后感
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
這具屹立的骸骨:民—族民—權民生之骨。這個清澈的靈魂:天下為公之魂。這是一個樸素的名字:孫文,他是一個醫生。這具醫生的骸骨,這個靈魂的名字,具體又是怎樣的形象?不知他的勇氣從何而來,他的力量——靈魂的力量——又如何而來。他的陵墓上鐫刻著“天下為公”,意味著他立志做黃帝魂的拯救者——這也許能解釋:重揚黃帝旗的同盟會在武昌的一聲槍響,十六年的雞蛋終于一朝撞碎了石頭,這個醫生卻沒有搖身變作歷—史上成百上千畫地為隅的梟雄,而是將自己作為最后一片蛋殼,向搖搖欲墜的巨石發出了最后一擊他的形象清晰了起來:恢復中—華,他勝利了;創建共—和,他勝利了;重煥黃帝文化,他勝利了;揭開現代建設,他勝利了;黃埔肇基兩—岸國防,他勝利了;他的繼承者們廢除了不平等條約,贏來了港澳回歸,他勝利了??這位醫生在天上會怎樣俯瞰著這個苦難的民—族呢?是依舊憂郁地凝望著她的病痛?是仍然撫—摸—著被虛驕的訕笑所掩蓋的病灶與傷痕?還是悲憫地注視著她膝蓋之下被風化已久的鹽堿地,恨不能再生人間、再嘗一遍俗塵的辛酸,以將她脊梁里潛伏的“強掩弱、眾暴寡”的辮子連根拔起,重生那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華夏原型,再現她“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華夏姣顏?
前所未有的使命向你我他發出了召喚,淚水早已打濕—了我們靈魂的信箋——我們的靈魂,就是黃帝的靈魂,就是中山的靈魂;我們每一個靈魂,不論是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吶喊的、彷徨的、遙遠的,都早已在黃帝和中山為我們注—入的血脈里,回蕩著黃河的號角。在這號角中,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不再屬于自己,同時每一個炎黃子孫都從此屬于我們自己。革吅命遠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每一個炎黃子孫,正在那具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醫生的骸骨下瞻仰著凡十三億、歷八千年的靈光,他告訴我們:從這里開始吧,邁開新的步伐,向一切苦難與恥辱挺—進,為了我們所愛的華夏。
上一篇:狼人殺12人臺詞匯總20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