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紅孩兒主要內容摘抄
大戰紅孩兒在《西游記》原著的第四十一回中,接下來小編搜集西游記紅孩兒主要內容摘抄,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西游記紅孩兒主要內容摘抄1
善惡一時忘念,榮枯都不關心。晦明隱現任浮沉,隨分饑餐渴飲。神靜湛然常寂,昏冥便有魔侵。五行蹭蹬破禪林,風動必然寒凜。卻說那孫大圣引八戒別沙僧,跳過枯松澗,徑來到那怪石崖前,果見有一座洞府,真個也景致非凡。但見回鑾古道幽還靜,風月也聽玄鶴弄。白云透出滿川光,流水過橋仙意興。猿嘯鳥啼花木奇,藤蘿石蹬芝蘭勝。蒼搖崖壑散煙霞,翠染松篁招彩鳳。遠列巔峰似插屏,山朝澗繞真仙洞。昆侖地脈發來龍,有分有緣方受用。將近行到門前,見有一座石碣,上鐫八個大字,乃是“號山枯松澗火云洞”。那壁廂一群小妖,在那里輪槍舞劍的跳風頑耍。
西游記紅孩兒主要內容摘抄2
卻說那怪自把三藏拿到洞中,選剝衣服,四馬攢蹄,捆在后院里,著小妖打干凈水刷洗,要上籠蒸吃哩,急聽得報聲禍事,且不刷洗,便來前庭上問:“有何禍事?”小妖道:“有個毛臉雷公嘴的和尚,帶一個長嘴大耳的和尚,在門前要甚么唐僧師父哩。但若牙迸半個不字,就要掀翻山場,躧平洞府。”魔王微微冷笑道:“這是孫行者與豬八戒,他卻也會尋哩。他拿他師父,自半山中到此,有百五十里,卻怎么就尋上門來?”教:“小的們,把管車的,推出車去!”那一班幾個小妖,推出五輛小車兒來,開前門。八戒望見道:“哥哥,這妖精想是怕我們,推出車子,往那廂搬哩。”行者道:“不是,且看他放在那里。”只見那小妖將車子按金、木、水、火、土安下,著五個看著,五個進去通報。那魔王問:“停當?”答應:“停當。”教:“取過槍來。”有那一伙管兵器的小妖,著兩個抬出一桿丈八長的火尖槍,遞與妖王。妖王輪槍拽步,也無甚么盔甲,只是腰間束一條錦繡戰裙,赤著腳,走出門前。行者與八戒,抬頭觀看,但見那怪物: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鬢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戰裙巧繡盤龍鳳,形比哪吒更富胎。雙手綽槍威凜冽,祥光護體出門來。哏聲響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電乖。要識此魔真姓氏,名揚千古喚紅孩。那紅孩兒怪,出得門來,高叫道:“是甚么人,在我這里吆喝!”行者近前笑道:“我賢侄莫弄虛頭,你今早在山路旁,高吊在松樹梢頭,是那般一個瘦怯怯的黃病孩兒,哄我師父。我倒好意馱著你,你就弄風兒把我師父攝將來。你如今又弄這個樣子,我豈不認得你?趁早送出我師父,不要白面皮,失親情,恐你令尊知道,怪我老孫以長欺幼,不像模樣。”那怪聞言,心中大怒,咄的一聲喝道:“那潑猴頭!我與你有甚親情?你在這里滿口胡柴,綽甚聲經兒!那個是你賢侄?”行者道:“哥哥,是你也不曉得。當年我與你令尊做弟兄時,你還不知在那里哩。”那怪道:“這猴子一發胡說!你是那里人,我是那里人,怎么得與我父親做兄弟?”行者道:“你是不知,我乃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孫悟空是也。我當初未鬧天宮時,遍游海角天涯,四大部洲,無方不到。那時節,專慕豪杰,你令尊叫做牛魔王,稱為平天大圣,與我老孫結為七弟兄,讓他做大哥;還有個蛟魔王,稱為復海大圣,做二哥;又有個大鵬魔王,稱為混天大圣,做三哥;又有個獅狔王,稱為移山大圣,做四哥;又有個獼猴王,稱為通風大圣,做五哥;又有個獝狨王,稱為驅神大圣,做六哥;惟有老孫身小,稱為齊天大圣,排行第七。我老弟兄們那時節耍子時,還不曾生你哩!”
西游記紅孩兒主要內容摘抄3
那怪物聞言,那里肯信,舉起火尖槍就刺。行者正是那會家不忙,又使一個身法,閃過槍頭,輪起鐵棒,罵道:“你這小畜生,不識高低!看棍!”那妖精也使身法,讓過鐵棒道:“潑猢猻,不達時務!看槍!”他兩個也不論親情,一齊變臉,各使神通,跳在云端里,好殺:行者名聲大,魔王手段強。一個橫舉金箍棒,一個直挺火尖槍。吐霧遮三界,噴云照四方。一天殺氣兇聲吼,日月星辰不見光。語言無遜讓,情意兩乖張。那一個欺心失禮儀,這一個變臉沒綱常。棒架威風長,槍來野性狂。一個是混元真大圣,一個是正果善財郎。二人努力爭強勝,只為唐僧拜法王。那妖魔與孫大圣戰經二十合,不分勝敗。豬八戒在旁邊,看得明白:妖精雖不敗降,卻只是遮攔隔架,全無攻殺之能;行者縱不贏他,棒法精強,來往只在那妖精頭上,不離左右。八戒暗想道:“不好啊,行者溜撒,一時間丟個破綻,哄那妖魔鉆進來,一鐵棒打倒,就沒我的功勞。”
西游記紅孩兒主要內容摘抄4
二人趕到他洞門前,只見妖精一只手舉著火尖槍,站在那中間一輛小車兒上,一只手捏著拳頭,往自家鼻子上捶兩拳。八戒笑道:“這廝放賴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來,搽紅臉,往那里告我們去耶?”那妖魔捶兩拳,念個咒語,口里噴出火來,鼻子里濃煙迸出,閘閘眼火焰齊生。那五輛車子上,火光涌出。連噴幾口,只見那紅焰焰、大火燒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煙火迷漫,真個是熯天熾地。八戒慌道:“哥哥,不停當!這一鉆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豬弄做個燒熟的,加上香料,盡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說聲走,他也不顧行者,跑過澗去。這行者神通廣大,捏著避火訣,撞入火中,尋那妖怪。那妖怪見行者來,又吐上幾口,那火比前更勝。好火:炎炎烈烈盈空燎,赫赫威威遍地紅。卻似火輪飛上下,猶如炭屑舞西東。這火不是燧人鉆木,又不是老子炮丹,非天火,非野火,乃是妖魔修煉成真三昧火。五輛車兒合五行,五行生化火煎成。肝木能生心火旺,心火致令脾土平。脾土生金金化水,水能生木徹通靈。生生化化皆因火,火遍長空萬物榮。妖邪久悟呼三昧,永鎮西方第一名。行者被他煙火飛騰,不能尋怪,看不見他洞門前路徑,抽身跳出火中。那妖精在門首,看得明白,他見行者走,卻才收火具,帥群妖,轉于洞內,閉石門,以為得勝,著小的排宴奏樂、歡笑不題。
西游記紅孩兒主要內容摘抄5
八戒笑道:“哥啊,你被那妖精說著,果然不達時務。古人云:識得時務者,呼為俊杰。那妖精不與你親,你強要認親;既與你賭斗,放出那般無情的火來,又不走,還要與他戀戰哩!”行者道:“那怪物的手段比我何如?”八戒道:“不濟。”“槍法比我何如?”八戒道:“也不濟。老豬見他撐持不住,卻來助你一鈀,不期他不識耍,就敗下陣來,沒天理,就放火。”行者道:“正是你不該來。我再與他斗幾合,我取巧兒撈他一棒,卻不是好?”
他兩個只管論那妖精的手段,講那妖精的`火毒,沙和尚倚著松根笑得呆。行者看見道:“兄弟,你笑怎么?你好道有甚手段,擒得那妖魔,破得那火陣?這樁事,也是大家有益的事。常言道,眾毛攢毬。你若拿得妖魔,救師父,也是你的一件大功績。”沙僧道:“我也沒甚手段,也不能降妖。我笑你兩個都著忙也。”行者道:“我怎么著忙?”沙僧道:“那妖精手段不如你,槍法不如你,只是多些火勢,故不能取勝。若依小弟說,以相生相克拿他,有甚難處?”行者聞言,呵呵笑道:“兄弟說得有理。果然我們著忙,忘這事。若以相生相克之理論之,須是以水克火,卻往那里尋些水來,潑滅這妖火,可不救師父?”沙僧道:“正是這般,不必遲疑。”行者道:“你兩個只在此間,莫與他索戰,待老孫去東洋大海求借龍兵,將些水來,潑息妖火,捉這潑怪。”八戒道:“哥哥放心前去,我等理會得。”
西游記紅孩兒主要內容摘抄6
八戒與沙僧聽得呼他圣號,急忙解馬、挑著擔奔出林來,也不顧泥濘,順澗邊找尋,只見那上溜頭,翻波滾浪,急流中淌下一個人來。沙僧見,連衣跳下水中,抱上岸來,卻是孫大圣身軀。噫!你看他踡跼四肢伸不得,渾身上下冷如冰。沙和尚滿眼垂淚道:“師兄!可惜你,億萬年不老長生客,如今化作個中途短命人!”八戒笑道:“兄弟莫哭,這猴子佯推死,嚇我們哩。你摸他摸,胸前還有一點熱氣沒有?”沙僧道:“渾身都冷,就有一點兒熱氣,怎的就是回生?”八戒道:“他有七十二般變化,就有七十二條性命。你扯著腳,等我擺布他。”真個那沙僧扯著腳,八戒扶著頭,把他拽個直,推上腳來,盤膝坐定。八戒將兩手搓熱,仵住他的七竅,使一個按摩禪法。原來那行者被冷水逼,氣阻丹田,不能出聲,卻幸得八戒按摸揉擦,須臾間,氣透三關,轉明堂,沖開孔竅,叫一聲:“師父啊!”沙僧道:“哥啊,你生為師父,死也還在口里,且蘇醒,我們在這里哩。”行者睜開眼道:“兄弟們在這里?老孫吃虧也!”八戒笑道:“你才子發昏的,若不是老豬救你啊,已此帳,還不謝我哩!”行者卻才起身,仰面道:“敖氏弟兄何在?”那四海龍王在半空中答應道:“小龍在此伺候。”行者道:“累你遠勞,不曾成得功果,且請回去,改日再謝。”龍王帥水族,泱泱而回,不在話下。
沙僧攙著行者,一同到松林之下坐定。少時間,卻定神順氣,止不住淚滴腮邊,又叫:“師父啊!憶昔當年出大唐,巖前救我脫災殃。三山六水遭魔障,萬苦千辛割寸腸。托缽朝餐隨厚薄,參禪暮宿或林莊。一心指望成功果,今日安知痛受傷!”沙僧道:“哥哥,且休煩惱,我們早安計策,去那里請兵助力,搭救師父耶?”行者道:“那里請救么?”沙僧道:“當初菩薩吩咐,著我等保護唐僧,他曾許我們,叫天天應,叫地地應。那里請救去?”行者道:“想老孫大鬧天宮時,那些神兵,都禁不得我。這妖精神通不小,須是比老孫手段大些的,才降得他哩。天神不濟,地煞不能,若要拿此妖魔,須是去請觀音菩薩才好。奈何我皮肉酸麻,腰膝疼痛,駕不起筋斗云,怎生請得?”八戒道:“有甚話吩咐,等我去請。”行者笑道:“也罷,你是去得。若見菩薩,切休仰視,只可低頭禮拜。等他問時,你卻將地名、妖名說與他,再請教師父之事。他若肯來,定取擒怪物。”八戒聞言,即便駕云霧,向南而去。
西游記紅孩兒主要內容摘抄7
卻說孫大圣與沙僧正坐,只見一陣腥風,刮面而過,他就打一個噴嚏道:“不好!不好!這陣風,兇多吉少。想是豬八戒走錯路也。”沙僧道:“他錯路,不會問人?”行者道:“想必撞見妖精。”沙僧道:“撞見妖精,他不會跑回?”行者道:“不停當。你坐在這里看守,等我跑過澗去打聽打聽。”沙僧道:“師兄腰疼,只恐又著他手,等小弟去罷。”行者道:“你不濟事,還讓我去。”好行者,咬著牙,忍著疼,捻著鐵棒,走過澗,到那火云洞前,叫聲“潑怪!”那把門的小妖,又急入里報:“孫行者又在門首叫哩!”那妖王傳令叫拿,那伙小妖,槍刀簇擁,齊聲吶喊,即開門,都道:“拿住!拿住!”行者果然疲倦,不敢相迎,將身鉆在路旁,念個咒語叫“變!”即變做一個銷金包袱。小妖看見,報道:“大王,孫行者怕,只見說一聲拿字,慌得把包袱丟下,走。”妖王笑道:“那包袱也無甚么值錢之物,左右是和尚的破褊衫,舊帽子,背進來拆洗做補襯。”一個小妖,果將包袱背進,不知是行者變的。行者道:“好!這個銷金包袱,背著!”那妖精不以為事,丟在門內。
好行者,假中又假,虛里還虛:即拔一根毫毛,吹口仙氣,變作個包袱一樣;他的真身,卻又變作一個蒼蠅兒,釘在門樞上。只聽得八戒在那里哼哩哼的,聲音不清,卻似一個瘟豬。行者嚶的飛去尋時,原來他吊在皮袋里也。行者釘在皮袋,又聽得他惡言惡語罵道妖怪長,妖怪短,“你怎么假變作個觀音菩薩,哄我回來,吊我在此,還說要吃我!有一日,我師兄大展齊天無量法,滿山潑怪登時擒!解開皮袋放我出,筑你千鈀方趁心!”行者聞言暗笑道:“這呆子雖然在這里面受悶氣,卻還不倒旗槍。老孫一定要拿此怪,若不如此,怎生雪恨!”正欲設法拯救八戒出來,只聽那妖王叫道:“六健將何在?”時有六個小妖,是他知己的精靈,封為健將,都有名字:一個叫做云里霧,一個叫做霧里云,一個叫做急如火,一個叫做快如風,一個叫做興烘掀,一個叫做掀烘興。六健將上前跪下,妖王道:“你們認得老大王家么?”六健將道:“認得。”妖王道:“你與我星夜去請老大王來,說我這里捉唐僧蒸與他吃,壽延千紀。”六怪領命,一個個廝拖廝扯,徑出門去。行者嚶的一聲,飛下袋來,跟定那六怪,躲離洞中。
西游記大戰紅孩兒摘抄
大戰紅孩兒在《西游記》原著的第四十一回中,接下來小編搜集了西游記大戰紅孩兒摘抄,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西游記大戰紅孩兒摘抄一
善惡一時忘念,榮枯都不關心。晦明隱現任浮沉,隨分饑餐渴飲。神靜湛然常寂,昏冥便有魔侵。五行蹭蹬破禪林,風動必然寒凜。卻說那孫大圣引八戒別了沙僧,跳過枯松澗,徑來到那怪石崖前,果見有一座洞府,真個也景致非凡。但見回鑾古道幽還靜,風月也聽玄鶴弄。白云透出滿川光,流水過橋仙意興。猿嘯鳥啼花木奇,藤蘿石蹬芝蘭勝。蒼搖崖壑散煙霞,翠染松篁招彩鳳。遠列巔峰似插屏,山朝澗繞真仙洞。昆侖地脈發來龍,有分有緣方受用。將近行到門前,見有一座石碣,上鐫八個大字,乃是“號山枯松澗火云洞”。那壁廂一群小妖,在那里輪槍舞劍的跳風頑耍。
西游記大戰紅孩兒摘抄二
卻說那怪自把三藏拿到洞中,選剝了衣服,四馬攢蹄,捆在后院里,著小妖打干凈水刷洗,要上籠蒸吃哩,急聽得報聲禍事,且不刷洗,便來前庭上問:“有何禍事?”小妖道:“有個毛臉雷公嘴的和尚,帶一個長嘴大耳的和尚,在門前要甚么唐僧師父哩。但若牙迸半個不字,就要掀翻山場,躧平洞府。”魔王微微冷笑道:“這是孫行者與豬八戒,他卻也會尋哩。他拿他師父,自半山中到此,有百五十里,卻怎么就尋上門來?”教:“小的們,把管車的,推出車去!”那一班幾個小妖,推出五輛小車兒來,開了前門。八戒望見道:“哥哥,這妖精想是怕我們,推出車子,往那廂搬哩。”行者道:“不是,且看他放在那里。”只見那小妖將車子按金、木、水、火、土安下,著五個看著,五個進去通報。那魔王問:“停當了?”答應:“停當了。”教:“取過槍來。”有那一伙管兵器的小妖,著兩個抬出一桿丈八長的火尖槍,遞與妖王。妖王輪槍拽步,也無甚么盔甲,只是腰間束一條錦繡戰裙,赤著腳,走出門前。行者與八戒,抬頭觀看,但見那怪物: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鬢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戰裙巧繡盤龍鳳,形比哪吒更富胎。雙手綽槍威凜冽,祥光護體出門來。哏聲響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電乖。要識此魔真姓氏,名揚千古喚紅孩。那紅孩兒怪,出得門來,高叫道:“是甚么人,在我這里吆喝!”行者近前笑道:“我賢侄莫弄虛頭,你今早在山路旁,高吊在松樹梢頭,是那般一個瘦怯怯的黃病孩兒,哄了我師父。我倒好意馱著你,你就弄風兒把我師父攝將來。你如今又弄這個樣子,我豈不認得你?趁早送出我師父,不要白了面皮,失了親情,恐你令尊知道,怪我老孫以長欺幼,不像模樣。”那怪聞言,心中大怒,咄的一聲喝道:“那潑猴頭!我與你有甚親情?你在這里滿口胡柴,綽甚聲經兒!那個是你賢侄?”行者道:“哥哥,是你也不曉得。當年我與你令尊做弟兄時,你還不知在那里哩。”那怪道:“這猴子一發胡說!你是那里人,我是那里人,怎么得與我父親做兄弟?”行者道:“你是不知,我乃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孫悟空是也。我當初未鬧天宮時,遍游海角天涯,四大部洲,無方不到。那時節,專慕豪杰,你令尊叫做牛魔王,稱為平天大圣,與我老孫結為七弟兄,讓他做了大哥;還有個蛟魔王,稱為復海大圣,做了二哥;又有個大鵬魔王,稱為混天大圣,做了三哥;又有個獅狔王,稱為移山大圣,做了四哥;又有個獼猴王,稱為通風大圣,做了五哥;又有個獝狨王,稱為驅神大圣,做了六哥;惟有老孫身小,稱為齊天大圣,排行第七。我老弟兄們那時節耍子時,還不曾生你哩!”
西游記大戰紅孩兒摘抄三
那怪物聞言,那里肯信,舉起火尖槍就刺。行者正是那會家不忙,又使了一個身法,閃過槍頭,輪起鐵棒,罵道:“你這小畜生,不識高低!看棍!”那妖精也使身法,讓過鐵棒道:“潑猢猻,不達時務!看槍!”他兩個也不論親情,一齊變臉,各使神通,跳在云端里,好殺:行者名聲大,魔王手段強。一個橫舉金箍棒,一個直挺火尖槍。吐霧遮三界,噴云照四方。一天殺氣兇聲吼,日月星辰不見光。語言無遜讓,情意兩乖張。那一個欺心失禮儀,這一個變臉沒綱常。棒架威風長,槍來野性狂。一個是混元真大圣,一個是正果善財郎。二人努力爭強勝,只為唐僧拜法王。那妖魔與孫大圣戰經二十合,不分勝敗。豬八戒在旁邊,看得明白:妖精雖不敗降,卻只是遮攔隔架,全無攻殺之能;行者縱不贏他,棒法精強,來往只在那妖精頭上,不離了左右。八戒暗想道:“不好啊,行者溜撒,一時間丟個破綻,哄那妖魔鉆進來,一鐵棒打倒,就沒了我的功勞。”
西游記大戰紅孩兒摘抄四
二人趕到他洞門前,只見妖精一只手舉著火尖槍,站在那中間一輛小車兒上,一只手捏著拳頭,往自家鼻子上捶了兩拳。八戒笑道:“這廝放賴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來,搽紅了臉,往那里告我們去耶?”那妖魔捶了兩拳,念個咒語,口里噴出火來,鼻子里濃煙迸出,閘閘眼火焰齊生。那五輛車子上,火光涌出。連噴了幾口,只見那紅焰焰、大火燒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煙火迷漫,真個是熯天熾地。八戒慌了道:“哥哥,不停當!這一鉆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豬弄做個燒熟的,加上香料,盡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說聲走,他也不顧行者,跑過澗去了。這行者神通廣大,捏著避火訣,撞入火中,尋那妖怪。那妖怪見行者來,又吐上幾口,那火比前更勝。好火:炎炎烈烈盈空燎,赫赫威威遍地紅。卻似火輪飛上下,猶如炭屑舞西東。這火不是燧人鉆木,又不是老子炮丹,非天火,非野火,乃是妖魔修煉成真三昧火。五輛車兒合五行,五行生化火煎成。肝木能生心火旺,心火致令脾土平。脾土生金金化水,水能生木徹通靈。生生化化皆因火,火遍長空萬物榮。妖邪久悟呼三昧,永鎮西方第一名。行者被他煙火飛騰,不能尋怪,看不見他洞門前路徑,抽身跳出火中。那妖精在門首,看得明白,他見行者走了,卻才收了火具,帥群妖,轉于洞內,閉了石門,以為得勝,著小的排宴奏樂、歡笑不題。
西游記大戰紅孩兒摘抄五
八戒笑道:“哥啊,你被那妖精說著了,果然不達時務。古人云:識得時務者,呼為俊杰。那妖精不與你親,你強要認親;既與你賭斗,放出那般無情的火來,又不走,還要與他戀戰哩!”行者道:“那怪物的手段比我何如?”八戒道:“不濟。”“槍法比我何如?”八戒道:“也不濟。老豬見他撐持不住,卻來助你一鈀,不期他不識耍,就敗下陣來,沒天理,就放火了。”行者道:“正是你不該來。我再與他斗幾合,我取巧兒撈他一棒,卻不是好?”
他兩個只管論那妖精的手段,講那妖精的火毒,沙和尚倚著松根笑得呆了。行者看見道:“兄弟,你笑怎么?你好道有甚手段,擒得那妖魔,破得那火陣?這樁事,也是大家有益的事。常言道,眾毛攢毬。你若拿得妖魔,救了師父,也是你的一件大功績。”沙僧道:“我也沒甚手段,也不能降妖。我笑你兩個都著了忙也。”行者道:“我怎么著忙?”沙僧道:“那妖精手段不如你,槍法不如你,只是多了些火勢,故不能取勝。若依小弟說,以相生相克拿他,有甚難處?”行者聞言,呵呵笑道:“兄弟說得有理。果然我們著忙了,忘了這事。若以相生相克之理論之,須是以水克火,卻往那里尋些水來,潑滅這妖火,可不救了師父?”沙僧道:“正是這般,不必遲疑。”行者道:“你兩個只在此間,莫與他索戰,待老孫去東洋大海求借龍兵,將些水來,潑息妖火,捉這潑怪。”八戒道:“哥哥放心前去,我等理會得。”
西游記大戰紅孩兒摘抄六
八戒與沙僧聽得呼他圣號,急忙解了馬、挑著擔奔出林來,也不顧泥濘,順澗邊找尋,只見那上溜頭,翻波滾浪,急流中淌下一個人來。沙僧見了,連衣跳下水中,抱上岸來,卻是孫大圣身軀。噫!你看他踡跼四肢伸不得,渾身上下冷如冰。沙和尚滿眼垂淚道:“師兄!可惜了你,億萬年不老長生客,如今化作個中途短命人!”八戒笑道:“兄弟莫哭,這猴子佯推死,嚇我們哩。你摸他摸,胸前還有一點熱氣沒有?”沙僧道:“渾身都冷了,就有一點兒熱氣,怎的就是回生?”八戒道:“他有七十二般變化,就有七十二條性命。你扯著腳,等我擺布他。”真個那沙僧扯著腳,八戒扶著頭,把他拽個直,推上腳來,盤膝坐定。八戒將兩手搓熱,仵住他的七竅,使一個按摩禪法。原來那行者被冷水逼了,氣阻丹田,不能出聲,卻幸得八戒按摸揉擦,須臾間,氣透三關,轉明堂,沖開孔竅,叫了一聲:“師父啊!”沙僧道:“哥啊,你生為師父,死也還在口里,且蘇醒,我們在這里哩。”行者睜開眼道:“兄弟們在這里?老孫吃了虧也!”八戒笑道:“你才子發昏的,若不是老豬救你啊,已此了帳了,還不謝我哩!”行者卻才起身,仰面道:“敖氏弟兄何在?”那四海龍王在半空中答應道:“小龍在此伺候。”行者道:“累你遠勞,不曾成得功果,且請回去,改日再謝。”龍王帥水族,泱泱而回,不在話下。
沙僧攙著行者,一同到松林之下坐定。少時間,卻定神順氣,止不住淚滴腮邊,又叫:“師父啊!憶昔當年出大唐,巖前救我脫災殃。三山六水遭魔障,萬苦千辛割寸腸。托缽朝餐隨厚薄,參禪暮宿或林莊。一心指望成功果,今日安知痛受傷!”沙僧道:“哥哥,且休煩惱,我們早安計策,去那里請兵助力,搭救師父耶?”行者道:“那里請救么?”沙僧道:“當初菩薩吩咐,著我等保護唐僧,他曾許我們,叫天天應,叫地地應。那里請救去?”行者道:“想老孫大鬧天宮時,那些神兵,都禁不得我。這妖精神通不小,須是比老孫手段大些的,才降得他哩。天神不濟,地煞不能,若要拿此妖魔,須是去請觀音菩薩才好。奈何我皮肉酸麻,腰膝疼痛,駕不起筋斗云,怎生請得?”八戒道:“有甚話吩咐,等我去請。”行者笑道:“也罷,你是去得。若見了菩薩,切休仰視,只可低頭禮拜。等他問時,你卻將地名、妖名說與他,再請教師父之事。他若肯來,定取擒了怪物。”八戒聞言,即便駕了云霧,向南而去。
西游記大戰紅孩兒摘抄七
卻說孫大圣與沙僧正坐,只見一陣腥風,刮面而過,他就打了一個噴嚏道:“不好!不好!這陣風,兇多吉少。想是豬八戒走錯路也。”沙僧道:“他錯了路,不會問人?”行者道:“想必撞見妖精了。”沙僧道:“撞見妖精,他不會跑回?”行者道:“不停當。你坐在這里看守,等我跑過澗去打聽打聽。”沙僧道:“師兄腰疼,只恐又著他手,等小弟去罷。”行者道:“你不濟事,還讓我去。”好行者,咬著牙,忍著疼,捻著鐵棒,走過澗,到那火云洞前,叫聲“潑怪!”那把門的'小妖,又急入里報:“孫行者又在門首叫哩!”那妖王傳令叫拿,那伙小妖,槍刀簇擁,齊聲吶喊,即開門,都道:“拿住!拿住!”行者果然疲倦,不敢相迎,將身鉆在路旁,念個咒語叫“變!”即變做一個銷金包袱。小妖看見,報道:“大王,孫行者怕了,只見說一聲拿字,慌得把包袱丟下,走了。”妖王笑道:“那包袱也無甚么值錢之物,左右是和尚的破褊衫,舊帽子,背進來拆洗做補襯。”一個小妖,果將包袱背進,不知是行者變的。行者道:“好了!這個銷金包袱,背著了!”那妖精不以為事,丟在門內。
好行者,假中又假,虛里還虛:即拔一根毫毛,吹口仙氣,變作個包袱一樣;他的真身,卻又變作一個蒼蠅兒,釘在門樞上。只聽得八戒在那里哼哩哼的,聲音不清,卻似一個瘟豬。行者嚶的飛了去尋時,原來他吊在皮袋里也。行者釘在皮袋,又聽得他惡言惡語罵道妖怪長,妖怪短,“你怎么假變作個觀音菩薩,哄我回來,吊我在此,還說要吃我!有一日,我師兄大展齊天無量法,滿山潑怪登時擒!解開皮袋放我出,筑你千鈀方趁心!”行者聞言暗笑道:“這呆子雖然在這里面受悶氣,卻還不倒了旗槍。老孫一定要拿了此怪,若不如此,怎生雪恨!”正欲設法拯救八戒出來,只聽那妖王叫道:“六健將何在?”時有六個小妖,是他知己的精靈,封為健將,都有名字:一個叫做云里霧,一個叫做霧里云,一個叫做急如火,一個叫做快如風,一個叫做興烘掀,一個叫做掀烘興。六健將上前跪下,妖王道:“你們認得老大王家么?”六健將道:“認得。”妖王道:“你與我星夜去請老大王來,說我這里捉唐僧蒸與他吃,壽延千紀。”六怪領命,一個個廝拖廝扯,徑出門去了。行者嚶的一聲,飛下袋來,跟定那六怪,躲離洞中。
孫悟空大戰紅孩兒西游記故事
師徒們離了烏雞國,夜住曉行,將半月有余,忽又見一座高山,真個是摩天礙日。三藏馬上心驚,急兜韁忙呼行者。行者道:師父有何吩咐?三藏道:你看前面又有大山峻嶺,須要仔細堤防,恐一時又有邪物來侵我也。行者笑道:只管走路,莫再多心,老孫自有防護。那長老只得寬懷,加鞭策馬,奔至山巖,果然也十分險峻。但見得主
高不高,頂上接青霄;深不深,澗中如地府。山前常見骨都都白云,傣騰騰黑霧。紅梅翠竹,綠柏青松。山后有千萬丈挾魂靈臺,臺后有古古怪怪藏魔洞,洞中有叮叮當當滴水泉,泉下更有彎彎曲曲流水澗。又見那跳天搠地獻果猿,丫丫叉叉帶角鹿,呢呢癡癡看人獐。至晚巴山尋穴虎,待曉翻波出水龍。登得洞門唿喇的響,驚得飛禽撲魯的起,看那林中走獸鞠律律的行。見此一伙禽和獸,嚇得人心傣磴磴驚。堂倒洞堂堂倒洞,洞堂當倒洞當仙。青石染成千塊玉,碧紗籠罩萬堆煙。齋
師徒們正當悚懼,又只見那山凹里有一朵紅云,直冒到九霄空內,結聚了一團火氣。行者大驚,走近前,把唐僧著腳,推下馬來,叫:兄弟們,不要走了,妖怪來矣。慌得個八戒急掣釘鈀,沙僧忙輪寶杖,把唐僧圍護在當中。古
話分兩頭。卻說紅光里,真是個妖精。他數年前,聞得人講:東土唐僧往西天取經,乃是金蟬長老轉生,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塊肉,延生長壽,與天地同休。他朝朝在山間等候,不期今日到了。他在那半空里,正然觀看,只見三個徒弟,把唐僧圍護在馬上,各各準備。這精靈夸贊不盡道:好和尚!我才看著一個白面胖和尚騎了馬,真是那唐朝圣僧,卻怎么被三個丑和尚護持住了!一個個伸拳斂袖,各執兵器,似乎要與人打的一般。噫!不知是那個有眼力的,想應認得我了,似此模樣,莫想得那唐僧的肉吃。沉吟半晌,以心問心的自家商量道:若要倚勢而擒,莫能得近;或者以善迷他,卻到得手。但哄得他心迷惑,待我在善內生機,斷然拿了。且下去戲他一戲。好妖怪,即散紅光,按云頭落下,去那山坡里,搖身一變,變作七歲頑童,赤條條的,身上無衣,將麻繩捆了手足,高吊在那松樹梢頭,口口聲聲,只叫:救人,救人!知
卻說那孫大圣忽抬頭再看處,只見那紅云散盡,火氣全無,便叫:師父,請上馬走路。唐僧道:你說妖怪來了,怎么又敢走路?行者道:我才然間,見一朵紅云從地而起,到空中結做一團火氣,斷然是妖精。這一會紅云散了,想是個過路的妖精,不敢傷人,我們去耶!八戒笑道:師兄說話最巧,妖精又有個什么過路的?行者道:你那里知道,若是那山那洞的魔王設宴,邀請那諸山各洞之精赴會,卻就有東南西北四路的精靈都來赴會,故此他只有心赴會,無意傷人。此乃過路之妖精也。三藏聞言,也似信不信的,只得攀鞍在馬,順路奔山前進。正行時,只聽得叫聲救人!長老大驚道:徒弟呀,這半山中,是那里什么人叫?行者上前道:師父只管走路,莫纏什么人轎騾轎,明轎睡轎。這所在,就有轎,也沒個人抬你。唐僧道:不是扛抬之轎,乃是叫喚之叫。行者笑道:我曉得,莫管閑事,且走路。主
三藏依言,策馬又進,行不上一里之遙,又聽得叫聲救人!長老道:徒弟,這個叫聲,不是鬼魅妖邪。若是鬼魅妖邪,但有出聲,無有回聲。你聽他叫一聲,又叫一聲,想必是個有難之人,我們可去救他一救。行者道:師父,今日且把這慈悲心略收起收起,待過了此山,再發慈悲罷。這去處兇多吉少,你知道那倚草附木之說,是物可以成精。諸般還可,只有一般蟒蛇,但修得年遠日深,成了精魅,善能知人小名兒。他若在草科里,或山凹中,叫人一聲,人不答應還可;若答應一聲,他就把人元神綽去,當夜跟來,斷然傷人性命。且走,且走!古人云,脫得去,謝神明,切不可聽他。長老只得依他,又加鞭催馬而去,行者心中暗想:這潑怪不知在那里,只管叫阿叫的。等我老孫送他一個卯酉星法,教他兩不見面。古
好大圣,叫沙和尚前來:攏著馬,慢慢走著,讓老孫解解手。你看他讓唐僧先行幾步,卻念個咒語,使個移山縮地之法,把金箍棒往后一指,他師徒過此峰頭,往前走了,卻把那怪物撇下,他再拽開步,趕上唐僧,一路奔山。只見那三藏又聽得那山背后叫聲救人!長老道:徒弟呀,那有難的人,大沒緣法,不曾得遇著我們。我們走過他了,你聽他在山后叫哩。八戒道:在便還在山前,只是如今風轉了也。行者道:管他什么轉風不轉風,且走路。因此,遂都無言語,恨不得一步跨過此山,不題話下。知
卻說那妖精在山坡里,連叫了三四聲,更無人到,他心中思量道:我等唐僧在此,望見他離不上三里,卻怎么這半晌還不到?想是抄下路去了。他抖一抖身軀,脫了繩索,又縱紅光,上空再看。不覺孫大圣仰面回觀,識得是妖怪,又把唐僧撮著腳推下馬來道:兄弟們,仔細,仔細!那妖精又來也!慌得那八戒、沙僧各持兵刀,將唐僧又圍護在中間。那精靈見了,在半空中稱羨不已道:好和尚!我才見那白面和尚坐在馬上,卻怎么又被他三人藏了?這一去見面方知。先把那有眼力的弄倒了,方才捉得唐僧。不然啊,徒費心機難獲物,枉勞情興總成空。卻又按下云頭,恰似前番變化,高吊在松樹山頭等候,這番卻不上半里之地。古
卻說那孫大圣抬頭再看,只見那紅云又散,復請師父上馬前行。三藏道:你說妖精又來,如何又請走路?行者道:這還是個過路的妖精,不敢惹我們。長老又懷怒道:這個潑猴,十分弄我!正當有妖魔處,卻說無事;似這般清平之所,卻又恐嚇我,不時的.嚷道有甚妖精。虛多實少,不管輕重,將我扌芻著腳,扌卒下馬來,如今卻解說什么過路的妖精。假若跌傷了我,卻也過意不去!這等,這等!行者道:師父莫怪,若是跌傷了你的手足,卻還好醫治;若是被妖精撈了去,卻何處跟尋?三藏大怒,哏哏的,要念《緊箍兒咒》,卻是沙僧苦勸,只得上馬又行。還未曾坐得穩,只聽又叫:師父救人啊!長老抬頭看時,原來是個小孩童,赤條條的,吊在那樹上,兜住韁,便罵行者道:這潑猴多大憊懶!全無有一些兒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撒潑行兇哩!我那般說叫喚的是個人聲,他就千言萬語只嚷是妖怪!你看那樹上吊的不是個人么?大圣見師父怪下來了,卻又覿面看見模樣,一則做不得手腳,二來又怕念《緊箍兒咒》,低著頭,再也不敢回言,讓唐僧到了樹下。那長老將鞭梢指著問道:你是那家孩兒?因有甚事,吊在此間?說與我,好救你。噫!分明他是個精靈,變化得這等,那師父卻是個肉眼凡胎,不能相識。知
那妖魔見他下問,越弄虛頭,眼中噙淚,叫道:師父呀,山西去有一條枯松澗,澗那邊有一莊村,我是那里人家。我祖公公姓紅,只因廣積金銀,家私巨萬,混名喚做紅百萬。年老歸世已久,家產遺與我父。近來人事奢侈,家私漸廢,改名喚做紅十萬,專一結交四路豪杰,將金銀借放,希圖利息。怎知那無籍之人,設騙了去啊,本利無歸。我父發了洪誓,分文不借。那借金銀人,身貧無計,結成兇黨,明火執杖,白日殺上我門,將我財帛盡情劫擄,把我父親殺了,見我母親有些顏色,拐將去做什么壓寨夫人。那時節,我母親舍不得我,把我抱在懷里,哭哀哀,戰兢兢,跟隨賊寇,不期到此山中,又要殺我,多虧我母親哀告,免教我刀下身亡,卻將繩子吊我在樹上,只教凍餓而死,那些賊將我母親不知掠往那里去了。我在此已吊三日三夜,更沒一個人來行走。不知那世里修積,今生得遇老師父,若肯舍大慈悲,救我一命回家,就典身賣命,也酬謝師恩,致使黃沙蓋面,更不敢忘也。三藏聞言,認了真實,就教八戒解放繩索,救他下來。那呆子也不識人,便要上前動手。古
行者在旁,忍不住喝了一聲道:那潑物!有認得你的在這里哩!莫要只管架空搗鬼,說謊哄人!你既家私被劫,父被賊傷,母被人擄,救你去交與誰人?你將何物與我作謝?這謊脫節了耶!那怪聞言,心中害怕,就知大圣是個能人,暗將他放在心上,卻又戰戰兢兢,滴淚而言曰:師父,雖然我父母空亡,家財盡絕,還有些田產未動,親戚皆存。行者道:你有什么親戚?妖怪道:我外公家在山南,姑娘住居嶺北。澗頭李四,是我姨夫;林內紅三,是我族伯。還有堂叔堂兄都住在本莊左右。老師父若肯救我,到了莊上,見了諸親,將老師父拯救之恩,一一對眾言說,典賣些田產,重重酬謝也。八戒聽說,扛住行者道:哥哥,這等一個小孩子家,你只管盤詰他怎的!他說得是,強盜只打劫他些浮財,莫成連房屋田產也劫得去?若與他親戚們說了,我們縱有廣大食腸,也吃不了他十畝田價。救他下來罷。呆子只是想著吃食,那里管什么好歹,使戒刀挑斷繩索,放下怪來。那怪對唐僧馬下,淚汪汪只情磕頭。長老心慈,便叫:孩兒,你上馬來,我帶你去。那怪道:師父啊,我手腳都吊麻了,腰胯疼痛,一則是鄉下人家,不慣騎馬。唐僧叫八戒馱著,那妖怪抹了一眼道:師父,我的皮膚都凍熟了,不敢要這位師父馱。他的嘴長耳大,腦后鬃硬,搠得我慌。唐僧道:教沙和尚馱著。那怪也抹了一眼道:師父,那些賊來打劫我家時,一個個都搽了花臉,帶假胡子,拿刀弄杖的。我被他唬怕了,見這位晦氣臉的師父,一發沒了魂了,也不敢要他馱。唐僧教孫行者馱著,行者呵呵笑道:我馱,我馱!知
那怪物暗自歡喜,順順當當的要行者馱他。行者把他扯在路旁邊,試了一試,只好有三斤十來兩重。行者笑道:你這個潑怪物,今日該死了,怎么在老孫面前搗鬼!我認得你是個那話兒呵。妖怪道:師父,我是好人家兒女,不幸遭此大難,我怎么是個什么那話兒?行者道:你既是好人家兒女,怎么這等骨頭輕?妖怪道:我骨格兒小。行者道:你今年幾歲了?那怪道:我七歲了。行者笑道:一歲長一斤,也該七斤,你怎么不滿四斤重么?那怪道:我小時失乳。行者說:也罷,我馱著你,若要尿尿把把,須和我說。三藏才與八戒、沙僧前走,行者背著孩兒隨后,一行徑投西去。有詩為證,詩曰:知
道德高隆魔障高,禪機本靜靜生妖。心君正直行中道,木母癡頑翙外?。古意馬不言懷愛欲,黃婆無語自憂焦。客邪得志空歡喜,畢竟還從正處消。齋
孫大圣馱著妖魔,心中埋怨唐僧,不知艱苦,行此險峻山場,空身也難走,卻教老孫馱人。這廝莫說他是妖怪,就是好人,他沒了父母,不知將他馱與何人,倒不如摜殺他罷。那怪物卻早知覺了,便就使個神通,往四下里吸了四口氣,吹在行者背上,便覺重有千斤。行者笑道:我兒啊,你弄重身法壓我老爺哩!那怪聞言,恐怕大圣傷他,卻就解尸,出了元神,跳將起去,佇立在九霄空里,這行者背上越重了。猴王發怒,抓過他來,往那路旁邊賴石頭上滑辣的一摜,將尸骸摜得象個肉餅一般,還恐他又無禮,索性將四肢扯下,丟在路兩邊,俱粉碎了。齋
那物在空中,明明看著,忍不住心頭火起道:這猴和尚,十分憊懶!就作我是個妖魔,要害你師父,卻還不曾見怎么下手哩,你怎么就把我這等傷損!早是我有算計,出神走了,不然,是無故傷生也。若不趁此時拿了唐僧,再讓一番,越教他停留長智。好怪物,就在半空里弄了一陣旋風,呼的一聲響亮,走石揚沙,誠然兇狠。好風主
淘淘怒卷水云腥,黑氣騰騰閉日明。嶺樹連根通拔盡,野梅帶干悉皆平。知
黃沙迷目人難走,怪石傷殘路怎平。滾滾團團平地暗,遍山禽獸發哮聲。古
刮得那三藏馬上難存,八戒不敢仰視,沙僧低頭掩面。孫大圣情知是怪物弄風,急縱步來趕時,那怪已騁風頭,將唐僧攝去了。無蹤無影,不知攝向何方,無處跟尋。知
一時間,風聲暫息,日色光明。行者上前觀看,只見白龍馬戰兢兢發喊聲嘶,行李擔丟在路下,八戒伏于崖下呻吟,沙僧蹲在坡前叫喚。行者喊:八戒!那呆子聽見是行者的聲音,卻抬頭看時,狂風已靜,爬起來,扯住行者道:哥哥,好大風啊!沙僧卻也上前道:哥哥,這是一陣旋風。又問:師父在那里?八戒道:風來得緊,我們都藏頭遮眼,各自躲風,師父也伏在馬上的。行者道:如今卻往那里去了?沙僧道:是個燈草做的,想被一風卷去也。行者道:兄弟們,我等自此就該散了!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尋頭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無窮無盡,幾時能到得!沙僧聞言,打了一個失驚,渾身麻木道:師兄,你都說的是那里話。我等因為前生有罪,感蒙觀世音菩薩勸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護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經,將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說出這等各尋頭路的話來,可不違了菩薩的善果,壞了自己的德行,惹人恥笑,說我們有始無終也!行者道:兄弟,你說的也是,奈何師父不聽人說,我老孫火眼金睛,認得好歹,才然這風,是那樹上吊的孩兒弄的。我認得他是個妖精,你們不識,那師父也不識,認作是好人家兒女,教我馱著他走。是老孫算計要擺布他,他就弄個重身法壓我。是我把他摜得粉碎,他想是又使解尸之法,弄陣旋風,把我師父攝去也。因此上怪他每每不聽我說。故我意懶心灰,說各人散了。既是賢弟有此誠意,教老孫進退兩難。八戒,你端的要怎的處?八戒道:我才自失口亂說了幾句,其實也不該散。哥哥,沒及奈何,還信沙弟之言,去尋那妖怪救師父去。行者卻回嗔作喜道:兄弟們,還要來結同心,收拾了行李馬匹,上山找尋怪物,搭救師父去。三個人附葛扳藤,尋坡轉澗,行經有五七十里,卻也沒個音信,那山上飛禽走獸全無,老柏喬松常見。孫大圣著實心焦,將身一縱,跳上那巔險峰頭,喝一聲叫變!變作三頭六臂,似那大鬧天宮的本象,將金箍棒,幌一幌,變作三根金箍棒,劈哩撲辣的,往東打一路,往西打一路,兩邊不住的亂打。八戒見了道:沙和尚,不好了,師兄是尋不著師父,惱出氣心風來了。
那行者打了一會,打出一伙窮神來,都披一片,掛一片,裩無襠,褲無口的,跪在山前,叫:大圣,山神土地來見。行者道:怎么就有許多山神土地?眾神叩頭道:上告大圣,此山喚做六百里鉆頭號山。我等是十里一山神,十里一土地,共該三十名山神,三十名土地。昨日已此聞大圣來了,只因一時會不齊,故此接遲,致令大圣發怒,萬望恕罪。行者道:我且饒你罪名。我問你:這山上有多少妖精?眾神道:爺爺呀,只有得一個妖精,把我們頭也摩光了,弄得我們少香沒紙,血食全無,一個個衣不充身,食不充口,還吃得有多少妖精哩!行者道:這妖精在山前住,是山后住?眾神道:他也不在山前山后。這山中有一條澗,叫做枯松澗。澗邊有一座洞,叫做火云洞。那洞里有一個魔王,神通廣大,常常的把我們山神土地拿了去,燒火頂門,黑夜與他提鈴喝號。小妖兒又討什么常例錢。行者道:汝等乃是陰鬼之仙,有何錢鈔?眾神道:正是沒錢與他,只得捉幾個山獐野鹿,早晚間打點群精;若是沒物相送,就要來拆廟宇,剝衣裳,攪得我等不得安生!萬望大圣與我等剿除此怪,拯救山上生靈。行者道:你等既受他節制,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什么名字?眾神道:說起他來,或者大圣也知道。他是牛魔王的兒子,羅剎女養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卻也神通廣大。牛魔王使他來鎮守號山,乳名叫做紅孩兒,號叫做圣嬰大王。齋
行者聞言滿心歡喜,喝退了土地山神,卻現了本象,跳下峰頭,對八戒沙僧道:兄弟們放心,再不須思念,師父決不傷生,妖精與老孫有親。八戒笑道:哥哥,莫要說謊。你在東勝神洲,他這里是西牛賀洲,路程遙遠,隔著萬水千山,海洋也有兩道,怎的與你有親?行者道:剛才這伙人都是本境土地山神。我問他妖怪的原因,他道是牛魔王的兒子,羅剎女養的,名字喚做紅孩兒,號圣嬰大王。想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遍游天下名山,尋訪大地豪杰,那牛魔王曾與老孫結七弟兄。一般五六個魔王,止有老孫生得小巧,故此把牛魔王稱為大哥。這妖精是牛魔王的兒子,我與他父親相識。若論將起來,還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師父?我們趁早去來。沙和尚笑道: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哩。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還杯酒,又沒有個節禮相邀,他那里與你認什么親耶?行者道:你怎么這等量人!常言道,一葉浮萍歸大海,為人何處不相逢!縱然他不認親,好道也不傷我師父。不望他相留酒席,必定也還我個囫圇唐僧。三兄弟各辦虔心,牽著白馬,馬上馱著行李,找大路一直前進。知
無分晝夜,行了百十里遠近,忽見一松林,林中有一條曲澗,澗下有碧澄澄的活水飛流,那澗梢頭有一座石板橋,通著那廂洞府。行者道:兄弟,你看那壁廂有石崖磷磷,想必是妖精住處了。我等從眾商議,那個管看守行李馬匹,那個肯跟我過去降妖?八戒道:哥哥,老豬沒甚坐性,我隨你去罷。行者道:好,好!教沙僧:將馬匹行李俱潛在樹林深處,小心守護,待我兩個上門去尋師父耶。那沙僧依命,八戒相隨,與行者各持兵器前來。正是:未煉嬰兒邪火勝,心猿木母共扶持。畢竟不知這一去吉兇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西游記主要內容和思想
西游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本文為西游記主要內容和思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西游記主要內容和思想
【第1句】:《西游記》的主要內容是:
主要寫唐僧等人西天取經,一路降妖伏魔,走過十萬八千里,前后十四年,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回真經的故事,其中還有孫悟空大鬧天宮以及偷吃人參果等精彩的故事。
【第2句】:這部書的中心思想是:
《西游記》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描寫了師徒四眾在迢遙的西方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并將所經歷的`千難萬險形象化為妖魔鬼怪所設置的八十一難,以動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動地表現了無情的山川的險阻,并以降妖服怪歌贊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表達了人戰勝自然的豪情壯志,同時也宣揚了懲惡揚善的主題。
在這無數充滿斗爭的幻想情節中,意味深長地寄寓了廣大人民反抗惡勢力,要求戰勝自然、困難的樂觀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社會現實。
【第3句】:必要的補充:
《西游記》產生于十六世紀的中國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時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居士,《西游記》是吳承恩中年時期寫成初稿,后來經過潤飾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積累下來并在民間流傳的有關唐僧取經的文學作品和故事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造,并且把原來的以唐僧取經為主的故事,改為孫悟空為主的戰天斗地史。
附:西游記讀后感
書卻有很多問題冒了出來:西游記?是不是向西旅游?是誰去旅游?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故事?為什么這本書會被稱為四大名著,到底有什么魅力?我翻看第一頁,頓時整個腦袋被吸進了書里,腦子里就像放電影一樣,連時間都忘記了。
故事從石頭里蹦出的的一只猴子開始,他從須菩提祖師那里練成了仙道,從東海龍王那里搶來了金箍棒,因做了最低最小的官--弼馬溫,所以大鬧天宮。玉皇大帝沒辦法,只好讓他管蟠桃園。不小心惹了大禍,卻逃不出如來佛祖的手心,被壓在五行山下幾百年。直到有一天,唐僧去西天取經,而孫悟空缽依佛門,保護取經人。之后取經路上又遇到了豬八戒和沙僧,三人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各種驚險,各種精彩,最后功德圓滿成正果。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八戒被封為凈壇使者;沙僧被封為金身羅漢;白龍被封為八部天龍。
我覺得孫悟空是全書中最光輝的形象,“大鬧天宮”突出他熱愛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經”表現他見惡必除,除惡必盡的精神,經過五行山下的鎮壓,他已經不再是一個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個專為人間除怪、魔的英雄了,在許多困難下頑強不屈,堅韌不拔。
讀了這本書后,我終于知道為什么西游記是四大名著之一了,因為不但有引人入勝的文字語言,精彩的情節,西天取經的堅持不懈的精神也讓人為之振奮。真經對我們來講就是成果,就是我們用心血換來的成功。
上一篇:小情書的經典臺詞精選7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