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扶小品觀后感3篇
引導語: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扶不扶小品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扶不扶小品觀后感篇1
在觀眾的掌聲中,春晚小品《扶不扶》將生活中的諸多“扶不扶”冤案搬上了舞臺,那句“人倒了可以扶起來,但人心倒了可就再也扶不起來了”的話也深深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
小品的內容也十分吸引人。男主角“郝建”由于多管閑事讓一位自己摔倒的“老太太”誤認為是“郝建”撞倒了她。偏偏攝像頭壞了,“老太太”便一口咬定“郝建”是肇事者,讓他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后來他們又先后遇到了兩位路人,路人甲是標準的“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雖然慷慨激昂地說了這么多對社會不良現象的批評,最后只是拍了一張“老太太”倒地的照片傳到網上,連扶都不扶“老太太”一把就走了。而騎著自行車的路人乙就更有意思了,他的那句話使人在歡笑之余又感到心酸:“我扶過仨老太太。這么給你說吧,哥以前是開大奔的。”好在最后終于真相大白。
而那句:“人倒了可以扶起來,而人心倒了可就再也扶不起來了。”讓人深省,發人深思,生活中像“郝建”這種“多管閑事”的人越來越少了。由于這樣的事件頻頻發生,讓人害怕了,心寒了。現在很多人心態是明哲保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給苦自己惹麻煩。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在告訴我們,看到有困難的人就應本能地去幫助,而不是因為各種顧慮就對他人的困難不聞不問。難道中國傳承了幾千年助人為樂的美德,就因為害怕被他人誤解而葬送在我們手中嗎?我們是帶著良知去做好事的,無論有沒有人在身邊,我們都是憑著自己的良心去做事,并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因此,我們只有在他人遇到困難時拋開一切雜念,伸出援手,人與人之間傳遞正能量。
但愿這個小品能夠喚醒人們善良的心!
扶不扶小品觀后感篇2
今天晚上6:00,我們在CCTV-11的《一路歡笑》節目里觀看了一些小品,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春晚里演過的小品——《扶不扶》。
這個小品講了一個叫郝建的人,在幫助別人時,追尾了。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見一個老奶奶摔倒在地上,他本來可以裝作沒看見,但不忍心還是扶了一把。結果,老奶奶偏說她是郝建撞倒的,過了一會兒,處理郝建追尾事故的警察趕過來了,把這個事情給老奶奶講清楚了,老奶奶才知道自己誤會郝建了。
這個小品的語言很生動、幽默,不時地讓我們哈哈大笑。笑過之后,讓我明白了: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我們要伸出援手去幫助他們。因為舉手之勞,往往可以讓人感受到人間的溫暖。
扶不扶小品觀后感篇3
小品我國的一種喜劇表演形式,而近年來又出現了不少優秀的作品接連登上春晚的舞臺,例如《今天的.幸福》《同桌的你》《擾民了你》《你攤上事了》等。而這幾天里,我在網上又查到了一個小品,給了我一個深刻地警示,那就是《扶不扶》。
這個小品主要講的是“做好事上癮”的郝建(沈騰飾)拿著自己因為想幫人關后備箱而跟人家汽車追尾之后的幾乎撞廢了的自行車走在前頭,突然,一個老太太摔倒在了后頭。郝建本想裝出一副看不見的樣子,但仍舊忍不住去把老人扶了起來,結果卻反被老太太給誤會了,以為是他撞得人。郝建用了各種方法來解釋,但就是沒法跟老太太說明白。直至處理了郝建追尾事件的交警看到了,給老太太解釋清楚才還了郝建一個清白。這時郝建說出了一句靈魂臺詞“大媽,這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
是呀“這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初心難改,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哪怕是被誤會了咱也得去幫助別人,哪怕僅僅是幫人做了一件小事也是好的。即使被誤會,會有所損失,但只要做了好事心安理得,身正不怕影子斜,再怎樣令人難堪、氣憤、無可奈何的誤會,終究會水落石出,做好事的人一定不會心涼。如今的社會上有不上人因為扶摔倒的老人而被誤會,更有勝者還會碰上專門在大街上碰瓷的,愣是被訛了一大筆錢,讓不少人不敢去扶大街上摔倒的老人;還有的人,的確撞倒了老人卻還不肯承認,一個勁兒的推卸責任,不想作出任何的賠償。馬路上,老人碰瓷訛錢,肇事者推卸自己的責任,這些舉動真是讓人們心涼。大街上遇到了摔倒的老人,我們到底是扶還是不扶呢?
“這人倒了咱要是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這樣的幾句話,值得我們去深思。
扶不扶小品觀后感初中優秀作文
“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來了”——題記
小品《扶不扶》將一直被大眾熱議的“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社會話題搬上春晚舞臺。
接受這全國人民的“檢閱”。
金錢和良知的面前,我們選擇良知。面對人們為自己不受冤枉之災而置跌倒老人于不顧時,面對跌倒的道德,當社會無力扶起時,法律應該幫一把。
《扶不扶》的幽默搞笑直入人心,真情流露撥動心弦,觸動這我幼小的心靈。
路上看見摔倒的老人你扶不扶?看完這個小品后我曾問過身邊幾乎同齡的朋友,或許是看過太多的案例,到頭來不僅好人惹上了官司,可能也會落得個不道德名號,很多人斬釘截鐵地說"不扶"。在沒有充足的證據前提下,冒然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其結果很難想象。好人被訛詐,這是一種人心的缺失。
正能量讓我們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只不過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因素讓你撇不清關系。在這個小品中,郝建推著一輛被撞壞的自行車,而又“恰巧”該地區監控系統壞了,連路過的大叔都勸說"趕緊跑",難免有太多的巧合讓你無從解釋。
但是金錢和良知的面前,我們選擇良知。——面對人們為自己不受冤枉之災而置跌倒老人于不顧時,面對跌倒的.道德,當社會無力扶起時,法律應該幫一把。
我認為:現如今的人生怕自己吃一點虧,扶起老人這樣舉手之勞的事都不肯做。就算被老人誣陷,但自己要相信,法律總會還自己一個清白。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傳統美德,如果大家都各自打著小算盤,那這還算美德嗎?想想看,如果有一位老人摔倒在你的面前,你伸伸手,一條生命就被你拯救,你轉身離去,可能一條生命就會就此終結。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這是傳統的美德,應該贊揚。
老人摔倒了扶不扶是很矛盾的事情,但別被少數的負能量事件遮蔽了眼睛,確實,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來了!
扶與不扶小學作文
最近,網絡上流行了一個熱門話題,面對馬路上摔倒的陌生人,我們到底扶還是不扶?
現在,我們假設一個場景,在你面前有一個老人不小心摔倒了,你到底扶還是不扶。我們心里其實是非常矛盾的:如果扶了,明明做了好事,一旦被訛詐了怎么辦?如果不扶,我們心里又覺得過意不去。
在這兩個情緒控制著你的心讓你猶豫不定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可能會有另一個人沖上前去,連忙把老人扶起來。也可能大家都不去理會,害怕自己的'名譽和利益受到影響。我個人認為,扶,傳承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樂于助人、舍己為人的良好品質。自然我們都應該支持這種做法。不扶,有一.部分是由社會因素,也有一部分是人的自私自利之心和冷血淡漠之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摔倒的人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真正的摔倒,需要別人的幫助。也有一部分是為了一己之力,損人利己。我們都希望能夠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去做一件好事。
就算最后沒有得到等值的回報。我也奉勸一些損人利己的人,你之所以是用這樣的一種方式去獲得利益和錢財,本身就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你的尊嚴在哪?如果這種情況再不杜絕,社會上可能再也沒有真情可言了。當然,在我們扶起別人的同時,最好有其他人在場,這樣,我們既做了好事,有幫助了別人。可謂是一舉兩得。
所以,扶還是不扶這個話題已經有了答案,一個人能把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必是難能可貴,如果我們能在不損害他人和自己的利益的情況下去幫助別人,這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800字作文:扶不扶
又是一個好天,萬里無云。真是一個旅游的好天氣。
小李望了望這極好的天氣,便打算帶著他的兒子方嚴,去看自己的媽媽。小方嚴只有8歲,聽到這個決定后一蹦三尺高。他也好久沒去奶奶家了,很想奶奶。高興地道好啊好啊,我們快去吧。
于是他便和小方中迅速的穿上了衣服,一起下了樓,在小區邊搭上了一輛黃色的出租車,我們去中環路,好,坐穩了啊。出租車司機答道。隨后出租車司機一踩油門,出租車飛奔而去。
汽車一路狂奔,路過一個十字路口,一撮人,聚在一塊,朝對面奔去,出租車一急剎車,差點撞上那些人,這些人真討厭小李憤怒的說道,這種人啊,他們不僅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危及行人自身安全,也擾亂了交通秩序,大大影響了交通效率。出租車司機搭到。
不一會,汽車到了中環路,小李匆匆付了錢,便帶著小方嚴到他奶奶家去。路上,看到幾個人叫到哎呀,那邊有一個老太太摔倒了,我們快去扶她一下吧。幾個人一點頭,便奔了過去。
小李聽到后,拉起小方嚴的手,連忙朝反方向走。爸爸,我們不去幫一下那個老奶奶嗎?小方嚴問道,快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小李嚴肅地說,說完,便拉著小方嚴的手朝著他奶奶的房子快步走了過去。
不一會便到了奶奶家,小李一邊敲門一邊說大聲媽,我和方嚴來看您了。媽?
突然,叮鈴,叮鈴小李的手機響了,他連忙從口袋里掏出了手機,看了看號碼,對小方嚴說道:是你奶奶。便指尖一觸接起了電話來。
電話里充滿了嘈雜之聲,顯然是在大街上。媽,大中午的您去哪了?我帶方嚴來看您了,你快回來吧。小李充滿關心的的問道。
小李啊,我在中環路邊上摔了一跤,還好有人把我扶起來了,你們先等一會,我要帶扶我的'人到家里來一趟,好好的謝謝他們。
她說到這里,他奶奶便掛了電話。
爸爸,是誰把奶奶扶起來的?小方嚴聽到了電話里的聲音,問道。
小李望著那湛藍的天空,呆了呆。又像在對小方嚴又像在自言自語地說:這人,以后還得扶啊。
上一篇:我的姐姐臺詞片段匯編8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