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10篇
【第1句】:鐘
一口鐘,無論你敲那一邊,它總是整體作響。人們聽到鐘聲,只知道鐘聲洪亮悠長,從來也不注意敲的是那一邊。經常被敲的那一邊就不服氣,它總想告訴世人,主人敲的是我,是我在響。為了證明這一點,在一個晚上它努力掙碎了鐘體,讓其他三面都落在了地上,只有它仍懸掛著,它想讓人們聽到它的聲音。但它沒有想到,,碎了鐘片,任你如何敲打,也敲不出洪亮的聲音。主人只得把地上的碎片收到一起,準備再鑄一口新鐘。寒風中,只有它孤獨地掛地樹上,沒有人去理它,顯得格外冷清。
啟示:鐘聲洪亮悠長,是各個部分共同起作用的結果,離開鐘體的鐘片就不具有鐘體的功能,要想擁有,只有與其他碎片在一起,接受烈火考驗,重新做“鐘”才行。
【第2句】:如此差異
美國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有一年他們對即將從哈佛大學畢業的一群學生進行了一次關于人生目標的調查,這群學生的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27%的人,沒有目標。
5年后,合佛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了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逸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特別的成績,恢復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的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啟示:理想是指路明星,沒有理想就沒有前進的方向;沒有堅定的方向,就沒有生活。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第3句】:不要報酬的農夫獲得的報酬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民。一天他在田間勞作時,聽到附近傳來哭喊聲。他放下農具跑過去,發現是一個小孩掉到了糞坑里。弗來明忙把這個小孩從死亡邊緣救了起來。第二天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門口,車上走下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是那個被救小孩的父親。紳士說:“我要報答你,是你救了我孩子的性命。”農夫說:“我不愿意因此接受到什么報酬。”就在這時候,農夫的兒子從茅屋里走過來,紳士問:“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說:“是。”紳士說:“我們來一個協議。讓我帶他走,并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他能像他父親一樣,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驕傲的人。”農夫答應了。后來,農夫的兒子從英國的圣瑪利亞醫學院畢業,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他就是盤尼西林(青霉素)的發明者。數年后,紳士的兒子染上了肺炎,是什么救活了他呢?是盤尼西林。那紳士是誰?英國上議院議員丘吉爾。他的兒子是誰?英國“二戰”時的首相丘吉爾爵士。
啟示:樸實善良的蘇格蘭農夫救人之急,不求厚報,憑著做人的本能做了一件好事,竟給自己的孩子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又由于自己孩子的成就,醫治了紳士的兒子即后來成為“二戰”首相的丘吉爾爵士;一個普通農夫的'一點點善良,竟然能給世界帶來如此重大的變化,善莫大焉。
【第4句】:費米的計算尺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李政道做研究生時,導師是理論物理和實驗方面的大師、美國第一座原子反應堆的設計者費米。費米每星期都要花上半天和李政道單獨地一對一地討論。討論時,他讓李政道所有的物理問題都要獨立思考,提出看法。據李政道回憶說,有一天他問我,太陽中間的溫度是多少?我說大概是1000萬度。他問我怎么知道的?我說是看文獻知道的。他問我自己計算過嗎?我說沒有。他說,這不行,你一定要自己思考與計算過,而不能接受別人的東西。為此,費米花了兩天時間幫我做了一把特制的很大的計算尺,有了這把尺子,一拉就能很方便地計算出太陽中心的溫度,差不多就是1000萬度。這把尺子,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專門用來計算太陽溫度的計算尺。李政道認為,當時費米做的,是電子和中子實驗,和太陽溫度一點關系都沒有,他自己也不是專門研究這個的。但是為了讓學生理解不能盲目接受別人的結論這一點,費米竟然親自做了這把大計算尺,從而給他樹立了一個腳踏實地的榜樣,使他一生受益非常之濘深。
啟示:“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對先人而言,應大膽求證,不能盲從。古人好學的精神值得學習,但是對他的具體做法不能以訛傳訛,同時也說明我們要辯證地對待間接經驗。
【第5句】:任其掙扎
有一個人得到一個蝴蝶的繭。據說這只繭不久之后就會變成一只紫色的美麗蝴蝶。一天,繭的皮被咬破了一個小口。這個人坐在桌子前,仔細地看著蝴蝶寶寶費力地掙扎,好像母親分娩一樣。那個看不清形狀的小生命折騰了好幾個小時,還是沒有什么進展。又過了一會兒,它好像筋疲力盡,停了下來。這個人決定幫它一把,于是把繭皮的口弄大了一點,小蝴蝶終于完全出來了。然而沒有像人們預料的那樣展翅飛翔,它戰戰兢兢地拉動著一對皺巴巴的翅膀,身體還像一只臃腫的小蟲,它始終沒有飛起來,它一直在桌子上,帶著那對紫色的萎縮的翅膀和一個腫脹的身體哆嗦地蠕動著,直到死亡的來臨。
其實,正是那人好心和性急斷送了蝴蝶的生命。因此,大自然設計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在蝴蝶痛苦的掙扎中,它會把身體里多余的水分擠到翅膀里,這樣,當它終于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擁有輕盈的身體和豐盈的翅膀。
啟示:關愛和傷害是一對矛盾,輕盈和臃腫也是一對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沒有任何人的幫忙,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沖破繭皮的蝴蝶雖然當時很痛苦,但能擁有輕盈的翅膀,從而能夠自由地飛翔在藍天;有了那個人不當的關愛,小蝴蝶少了一些痛苦,但是,得到的是臃腫的翅膀,無法展翅飛翔直到死亡,關愛變成了傷害。
【第6句】:一片雪花的重量
“告訴我一片雪花的重量。”一只知更鳥問一只野鴿。野鴿說:“微不足道。”“那么讓我來給你講一個不平常的故事。”知更鳥說道。“我飛落到一棵冷杉的樹杈上,緊挨著樹干,這時下雪了,漂亮的雪花緩緩降落。我無事可做,于是就數起了飄落在我棲息的樹枝上的雪花,確切的數字是141254。當又有一片你所講的微不足道的雪花飄落在樹枝上時,枝條折斷了。”說完,知更鳥飛走了。野鴿沉思了一會兒,自言自語地說:“也會只差一個人的力量,和平就會來臨了。”
啟示:我們平時所付出的一點一滴的努力,不正是一片片看似微不足道的雪花嗎?它毫無聲息地降落、積累、沉淀。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質變。所以當我們想在某一方面做出成績時,就要堅持不懈地進行量的積累。如果一味地急功近利,輕言放棄,那么成功之門就永遠不會向你打開。
【第7句】:成功之道
一個青年向一個富翁請教成功之道,富翁卻拿出三塊大小不同的西瓜放在青年的面前:“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選擇哪塊?”“當然是最大那塊。”青年毫不猶豫地回答。富翁一笑:“那好,請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青年,自己卻吃起了最小那塊。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隨后拿起了桌上的最后一塊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來。青年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西瓜雖然沒有青年吃得大,卻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塊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比青年的多。
吃完西瓜后,富翁對青年說:“要想成功,就要學會放棄,只有放棄眼前的利益,才能獲得長遠的利益,更大的利益,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啟示:只重視眼前利益,會喪失長遠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存在著統一的一面,只有放棄一些眼前利益,才能獲得更大的長遠利益。
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必須堅持發展的觀點,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不能只看中眼前的一點點利益,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否則沉溺于既得利益中,會不思進取,消磨斗志,沒有突破與創新,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要著眼于長遠利益,目光遠大,并朝著目標不停頓地努力,才能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
【第8句】:精衛與烏鴉
傳說上古炎帝之女到海中游玩,不幸溺水身亡,遂化身為鳥,名曰精衛。精衛為了報前世之仇,每日不辭勞苦,銜著石塊投入大海。發誓要將大海填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矢志不移,被世人奉為持之以恒的楷模。
這一天,精衛正在忙碌,忽然看見一只烏鴉從身邊飛過,口里也銜著一顆石子。“難道烏鴉也要學我填海嗎?”精衛心里納悶,就尾隨著烏鴉,只見烏鴉落在一處懸崖上,那兒立著一個裝著半瓶水的玻璃瓶,烏鴉小心地將石子丟進瓶子里,瓶中的水上升到了瓶口,烏鴉高興地喝了一口水,精衛不由得啞然失笑,鄙夷地說:“哼,不過是雕蟲小技罷了!”烏鴉瞅了一眼精衛,悠然地又喝了一口水,“嘖嘖”嘴說:“尊敬的精衛鳥,我的目標的確很普通,但它是實實在在的,您整天奔波,卻可曾想過這樣一個事實嗎?就是在這個地球上,海洋的面積是地球面積的【第2句】:5倍,海洋容積也是陸地容積的10倍,也就是說,即使您可以把陸地全部都扔到海里去,地球上也只會是一片汪洋……您遠大的目標實際上是不可能完成的。”
精衛聽完后當即暈倒。
啟示:烏鴉通過簡單的勞動輕易地喝到了水。精衛雖然持之以恒,日積月累也只是徒勞。原因就在于它只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卻沒有看到海洋容積要遠遠大于陸地體積的這一客觀實在。凡事都要腳踏實地,但也要抬頭看路。
【第9句】:一碗米飯
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看望師傅:“師傅,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了,求你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這個工作?”兩個人一起問。師傅閉著眼睛,半天在白紙上畫了幾下,就示意年輕人退下,兩個年輕人一看,原來師傅在紙上畫了一碗米飯。回到公司,一個就遞上了辭呈,回家種田了,另一個呆在公司里沒動。轉眼十年過去了,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成了農業專家。呆在公司里的努力學習,任勞任怨,成了經理。兩個人相遇,農業專家說:“奇怪,師傅給我們畫著一碗米飯的畫,我一看就懂了,不過一碗飯嘛,我干嗎硬留在公司,所以我辭職了,你怎么就不聽師傅的呢?”另一個說:“我怎么沒聽,師傅說為了混碗飯吃,賭什么氣,凡事不要斤斤計較就是了,所以我留下來了。”
啟示:同樣是正確的意識,也會由于人們的知識構成、當時的需要、心理感受等的不同,對同一事物的反映也會不一樣,產生不同的意識。不同的意識又指導人們采取不同的行為,因而產生不同的結果。面對同樣畫著一碗米飯的一張畫,兩個人產生不同的意識,導致了兩種人生選擇。
【第10句】:盲鰻現象
海洋中生活著一種很小且殘疾的動物——盲鰻。它的體型只有鰻魚的半大小,而且眼睛是瞎的。但它對付海中霸王——鯊魚,卻很有一套方法。
盲鰻的口像個橢圓形的吸盤,里面長著鋒利的牙齒。當盲鰻用吸盤似的嘴吸附在鯊魚身上時,鯊魚并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危險。盲鰻一點一點地向鯊魚的腮邊滑動,不知不覺中盲鰻已進入到了鯊魚的體內。盲鰻進入鯊魚的體內后,便開始大肆吞食鯊魚的內臟和肌肉。盲鰻的食量很大,每小時吞吃的東西相當于自己體重的兩倍。后院起火,在海底世界所向披靡、不可一世的鯊魚,這時候卻無法抵制體內盲鰻那兩排長長的利齒。就這樣,鯊魚被盲鰻從里到外吃得干干凈凈。
啟示:這種小魚吃大魚的現象,在我們生活也反映在人的身上。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毛病、小缺點,不就是“盲鰻”嗎?這也啟示我們,一個人有了缺點,哪怕是極小的缺點,如果不引起重視,不加克服,發展下去,也會演變成大的缺點和錯誤。“一趾之疾,喪七尺之軀;螻蟻之穴,潰千里之堤。”一個人墮落變壞,往往是從小事上打開缺口,一步步走向違法犯罪的,毀掉一個人一生前途的。因此,我們不能對小錯誤、小缺點抱無所謂的態度,必須防微杜漸,把壞思想、壞風氣、壞作風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小故事是一種篇幅短小,故事情節簡單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個故事都能給人以啟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在校學生的喜愛。雖然小故事并不是一種獨立的文體,但有其自身的特點,每個故事都能說明一個道理,或者總結一次教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生哲理的小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人生哲理小故事
【第1句】:讓失去變得可愛
一個老人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窗口掉了一只,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從窗口扔了下去。這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說:“這一只鞋無論多么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哲理:成功者善于放棄,善于從損失中看到價值。
【第2句】:請不要開錯窗
一個小女孩趴在窗臺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面,悲慟不已。她的外祖父見狀,連忙引她到另一個窗口,讓她欣賞他的玫瑰花園。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頓時明朗。老人托起外孫女的下巴說:“孩子,你開錯了窗戶。”
哲理:打開失敗旁邊的窗戶,也許你就看到了希望。
【第3句】:人生的秘訣
30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他動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老族長正在練字,他聽說本族有位后輩開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寫了3個字:不要怕。然后抬起頭來,望著年輕人說:“孩子,人生的秘訣只有6個字,今天先告訴你3個,供你半生受用。”
30年后,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歸程漫漫,到了家鄉,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他到了族長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信封對他說:“這是族長生前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還鄉的游子這才想起來,30年前他在這里聽到人生的一半秘訣,拆開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個大字:不要悔。
哲理: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
【第4句】:司機考試
某大公司準備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后,只剩下三名技術最優良的競爭者。主考者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著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說。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
”我會盡量遠離懸崖,愈遠愈好。“第三位說。
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
哲理:不要和誘惑較勁,而應離得越遠越好。
【第5句】:獅子和羚羊的家教
每天,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們就開始奔跑了。
獅子媽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你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你就會活活地餓死。“
在另外一個場地上,羚羊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那你就肯定會被他們吃掉。“
哲理:記住你跑得快,別人跑得更快。
有哲理的小故事及感悟
每有哲理的小故事及感悟有哲理的小故事,歡迎閱讀參考!
習慣與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秦國隨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么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
馴虎人本來也像馴象人一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會傷人。馴虎人的致命錯誤在于他摔了交之后讓老虎舔凈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終于將馴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
虎曾經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于習慣(他已經習慣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感悟:習慣幾乎可以綁住一切,只是不能綁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嘗了鮮血的老虎。
給予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筑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后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
“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么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濫造的房子里!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墻,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墻上的銘牌上寫著:“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感悟: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積極的人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里。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墻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墻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么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板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墻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秀才一聽,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感悟: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樣的想法,就有什么樣的未來。
希爾頓飯店首任經理
一天夜里,已經很晚了,一對年老的夫妻走進一家旅館,他們想要一個房間。前臺侍者回答說:"對不起,我們旅館已經客滿了,一間空房也沒有剩下。"看著這對老人疲憊的神情,侍者不忍心深夜讓這對老人出門另找住宿。而且在這樣一個小城,恐怕其他的旅店也早已客滿打烊了,這對疲憊不堪的'老人豈不會在深夜流落街頭?于是好心的侍者將這對老人引領到一個房間,說:"也許它不是最好的,但現在我只能做到這樣了。"
老人見眼前其實是一間整潔又干凈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來。第二天,當他們來到前臺結賬時,侍者卻對他們說:"不用了,因為我只不過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給你們住了一晚--祝你們旅途愉快!"原來如此。侍者自己一晚沒睡,他就在前臺值了一個通宵的夜班。兩位老人十分感動。老頭兒說:"孩子,你是我見到過的最好的旅店經營人。你會得到報答的。"侍者笑了笑,說這算不了什么。
他送老人出了門,轉身接著忙自己的事,把這件事情忘了個一干二凈。沒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打開看,里面有一張去紐約的單程機票并有簡短附言,聘請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飛機來到紐約,按信中所標明的路線來到一個地方,抬眼一看,一座金碧輝煌的大酒店聳立在他的眼前。原來,幾個月前的那個深夜,他接待的是一個有著億萬資產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為這個侍者買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他會經營管理好這個大酒店。
這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爾頓飯店首任經理的傳奇故事。
感悟:時刻心存善良
有哲理的小故事200字
哲理小故事一:牛和屠夫
屠夫的牛棚里關著許多將被宰殺的牛。一天,牛們聚集在一起,籌劃著如何殺死屠夫。“屠夫實在是太可惡了!竟然以宰殺我們為職業,我們一定要報復他。”它們聚集在一起,商討辦法,有的開始磨礪它們的角,準備戰斗。有一頭耕過許多田地的老牛說:“屠夫確實會宰殺我們,但我們的命運就是這樣,誰都逃不了一死,現在不死,以后也會老死或者病死,那樣也很痛苦。如果死在手藝高明的屠夫的刀下,或許他們精巧的手藝還能讓我們死得更痛快一些,減少我們的痛苦,如果我們落在那些外行們的手上,便會更加痛苦了。”“那按照你的意思,我們還要感激屠夫了!”其他的牛疑惑地問。“感激倒也不用,只是我們的命運掌控在人們手中,雖然屠夫可以被殺死,但人們總是要吃牛肉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老牛說。“那我們現在怎么辦呢?”“上帝讓人生也讓人死,人固然討厭,但他們從來沒有因此要殺掉上帝,有些不能改變的事情還是順其自然好了!”
哲理:如果困難、挫折、災難、不幸、死亡等是不可避免的,我能只能勇敢、坦然地去面對。
哲理小故事二:槁木死灰
一個剛去世的男人來到天堂門口,天使要他先回答一些問題:“你戀愛過沒有?”“沒有,我從沒戀愛過。”“有沒有你很關心的朋友?”“沒有,我從來不關心任何人。”“你可曾對小孩和善可親?”“不曾。”“你養過寵物沒有?平常是否親近大自然?”“我沒養過寵物,也不親近大自然。”“你怎么這么晚才來?”天使冷眼看著他說,“十幾年前你就應該死了。”
哲理:有些人庸碌一生,卻沒有為別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漫漫人生,為自己準備一個好理由,以積極和熱忱,認真地活出生命的燦爛。
哲理小故事三:兩只老鼠
住在圖書館里的老鼠和住在糧倉里的老鼠相遇了。圖書館老鼠擺出一副學者架子,高傲地教訓糧倉老鼠:“可憐的家伙!你們每天住在陰暗的糧倉里,只知道吃飽為算,毫無精神追求。你們都是些精神上的饑漢啊!”“您一定飽讀詩書,通古博今嘍?”糧倉老鼠誠惶誠恐地問。“那還用說!我可算是學富五車呢!”圖書館老鼠很得意。“太好了老兄,我正有問題要請教。”糧倉老鼠把圖書館老鼠拉倒某個糧倉里,指著墻角的一個瓶子說:“那瓶子上寫的是‘香麻油’還是‘滅鼠藥’呢?”圖書館老鼠根本就不識字,可是也不能丟了面子,就開始胡猜了。正左右為難呢,它突然聞見瓶子里飄來陣香油的味道。“香麻油!”圖書館老鼠不假思索地說。“太謝謝了老兄,請您品嘗吧!”圖書館老鼠也不客氣,“咕咚咕咚”一陣狂喝,然后,一蹬腿兒,死掉了。那瓶子上寫的,明明是“滅鼠藥”嘛!
哲理:不懂裝懂的人,一定有遭殃的時候。如果你常常“不知為知之”,被虛榮所迷惑,是注定要上當吃虧的,還是做一個誠實之人吧。
上一篇:含我愛你臺詞電影精選20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