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觀后感范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觀后感1
這是一部較為懸疑的的影片。講述的是一起連環兇殺案掀起了城市的狂歡與躁動,數起案件中受害者均遭虐待致死,且充滿儀式感,天才警員方木和米楠一起勘察時發現事情沒那么簡單,調查周遭人群時,網絡上出現一個名為“城市之光”的用戶讓大家參加一場投票,由于一些“鍵盤俠”在網上蠢蠢欲動,導致“城市之光”將任川炸死。其“城市之光”就是前面連續殺人案的兇手。后來警方將嫌疑人確定為方木的高中同學江亞,方木也設了一個圈套,廢了大量力氣,才將江亞繩之以法。
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這部影片的意義何在。心理罪中的江亞與其說是“城市之光”,不如說是一個殺人狂魔,殺人上癮,根本就不是為了維護城市的光明,為這個城市帶來了恐慌。那么,你認為最黑暗的是他嗎?不,是人心,是網絡暴力。輿論的壓力,不是人所能承受的。眾多人因此造謠者名敗聲裂,痛不欲生,甚至自我了斷。但我極其欽佩一個人——張天中。
開始,因為反對網絡游戲,反對湖南衛視,導致游戲下架等被很多人“黑”,甚至剪成視頻,變為支持。但我不得不佩服,他頂著網上的辱罵,開直播,講故事,即使沒人支持他。可沒人知道的是,他是為了我們青少年的健康著想,就算知道,也會反“噴”回去。可能下架游戲不是好行為,但網絡暴力是差中之差,也是人們沒素質的代表。他也向鐘南山院士問候,表示支持,但依然不能阻擋“鍵盤俠”。中國,是個國家,靠我們大家一同維護的國家,他也是為了中國著想。
我個人非常厭惡網絡暴力,網絡,本是大家為了更好交流的物品,不應該因為“噴子”“鍵盤俠”而改變。我們要拒絕網絡暴力,要學會自律。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觀后感2
不考慮得罪人的問題,我覺得《心理罪:城市之光》要比《心理罪》好看,鄧超扮演的方木也比李易峰扮演的要好。或許是因為李易峰的扮相太年輕,而心理學是一門“越老越厲害”的學問吧。
《心理罪:城市之光》的故事感還是很強的,“連環殺手”總是以“地下法官”的形象出現,多少有點“臉譜化”。其實這也是我對心理犯罪類電影的一點建議:為什么那些罪犯一定要是有心理障礙的人呢?難道就不能有一個真的想要“行俠仗義”的人因為選擇手段過于偏激而成為了“地下法官”?
俠義精神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俠以武犯禁”也是許多歷史、俠義題材文藝作品的精髓,隨著現代文明的進步以及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似乎這種“俠義精神”變了味道,對于《心理罪》系列這樣的電影,我真的更希望所謂的“罪犯”是一個心理正常的人,只是不經意做了錯事,這樣,文化意義會更符合傳統,也更正能量一些。
把“非正常”的現象歸結于“外星人”、“心理病人”……,會讓我感覺故事的創作者有點“偷懶”,因為這樣會很容易解釋那些不合理的現象,會讓故事開始設計的懸念變得失去意義,其實,《心理罪:城市之光》有點……
電影的結尾部分有些不像一個高智商故事了,主人公們的打斗很激烈,而且一不小心就有掛掉的可能,未必完全按照劇中方木的設計去發展,所以……,稍微顯得有些不夠巧妙,不過,能做成現在的劇情效果,也可以算是及格吧!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觀后感1500字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觀后感15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冬日,寒風呼嘯,樹枝無力地抖動著,時不時發出沙沙的響聲。我端坐在電影院里,手拿著一杯熱茶。眼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里面正在播放《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一個連環殺人犯,目標為輿論所唾罵的負面人物本人,犯罪時十分注重儀式感。他自稱為“城市之光”,時不時在論壇發布關于負面人物的貼子。為了捉捕他。主人公方木通過多起案件,關于他自己的信息,鎖定犯人。為了有一個證據能進行定罪,他決定犧牲自己。成為定罪“城市之光”的物證······
正義,一個所有受苦難的人們都渴望的.一個詞,所有的人都希望它來解決世間的一切不公。可它從不經常出現,即使出現過了,也有可能過了幾十年后才會再次出現。為了這兩個字,那些人們忍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苦難,卻常常一輩子沒有遇上,含恨而終。
為什么正義如此重要?是因為它榮耀?還是因為正義十分光榮?沒有了正義,人們會怎樣?
如果沒有了正義,我們的世界將變得十分黑暗。小偷,強盜到處都是。生命變得如此之賤。只要有人有了一定的力量,還有一定的恐懼,到處射殺鄰居。那么大家只能屈服于他。可還是不能保證我們的生命安全。一旦沒有了正義,我們甚至連正常的一日三餐都能吃到。很可能得轉行做強盜了。
在這部電影里,令我最記憶深刻的是“城市之光”。他小時候受盡虐待,僅僅因為種族歧視。在他的故鄉,沒有正義,只好自己充當正義。他嫉惡如仇,遇上一些法律沒有辦法的人,他必定想方設法讓他受到懲罰。他為了給黑暗中的人們送去光明,自己自甘隕落,將心愿交給了方木······
如果“城市之光”沒有在論壇中發表這些人的罪惡,可能大眾永遠無法知道他們,讓他們永遠逍遙法外,將這樣的事繼續做下去,卻不會受到懲罰。在生活中,有許多類似那些,為了自己,將別人推入深淵的人。有一次品德課,我們正在專心致志地看書。忽然,我聽見一陣輕微的叫罵聲。我將頭一扭,看見一個同學正生氣地揮動著手掌,另一個同學拿著她的本子,嘻嘻哈哈地笑著,怎么也不肯把這些東西還給她。
她生氣了,礙于是好朋友,沒發火。可另一個同學變本加厲,將本子扔到了一個搗蛋鬼的桌子上。那個搗蛋鬼一見她的本子,像是見到了他自己的真愛一樣,拿起水筆,搓了好幾個洞。那名同學心中有一股無名的怒火燒著,隨手抓起一把刻刀,徑直往那個搗蛋鬼的手上插去。那兩名同學很快被帶去醫院了。可那一名“中介”,卻依然嬉皮笑臉,仿佛跟她完全沒有事一樣。老師正在批評那兩名同學的時候,她也一樣。因為老師,只批評這兩個人,絲毫沒有點到他的名字。
公交車緩緩起步,我坐在位子上,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個中年男子,生怕他突然找個茬來對付我。那人不知為何,一直緊盯著我。仿佛是一匹餓狼在盯著一只獵物。
突然,我感覺背包的拉鏈不知被誰拉開了,說時遲,那時快那名中年男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靠在了我的旁邊。抓起一只手。咦,不是我的手啊。我回過頭來,看到一名大叔在掏我的背包。一只手被那名中年男子牢牢握住,徹底無法動彈。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城市之光”說到底,其實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普通人。為了聲張正義,只好以暴制暴。殊不知,在以為在伸張正義的同時,也將正義推入了深淵。真正的正義到來之后,把自己也判定成了黑暗的一員。
“正義不會缺席,只是會遲到......”
贖罪的觀后感
01
Findyou,loveyou,marryyou,andlivewithyouwithoutshame.Thestorycanresume.這是整部電影最讓我觸動的地方了,愿望簡單卻難以實現,一語成讖,他們之間的故事僅僅只是個story。
小時候的妹妹讓人恨,做護士的妹妹卻讓人怎么也恨不起來,尤其是那個反復洗手,一遍又一遍用刷子很明刷自己手的鏡頭,讓人看了很糾結……其實,她雖有罪,卻不足以讓整個一生活在愧疚中,尤其是真正的罪人卻生活得有滋有味。年老的妹妹讓人心生同情,對整個全世界承認她有罪。
如果時光停留在那個夏日午后,該有多么美好!壓抑的感情,隨著內斂的鏡頭慢慢鋪開,大膽的告白后就是釘在十字架上般的情欲宣泄,隨后又毫不突兀地過渡到了飯桌下玩弄手指的羞澀情節。艷綠色的長裙似乎只為他而穿,信任的眼神滿是對他人控訴的不可置信。
02
妹妹固然可惡,她也不可避免地愧疚了一生。以前聽過一句話“每一個精神病都有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這里并不是說妹妹精神病不正常,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對很多事情很敏感的人注意了很多細節,也鉆了很多牛角尖,撞了幾撞墻。不止敏感,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凡事臆測,選擇性直覺,一旦對人有了不好印象,不論別人再做什么都是錯。電影中的妹妹應該先是對男主產生了好感。她的心思,大家庭中自己不起眼,逗弄身為仆人的男主。男主下水救她沒有別的想法,她自我投射,以為男主也是對她有好感。事實是她想多了,當看到男主和姐姐在一起,首先心里的落差,認為被欺騙種種因素作祟……造成了后來的悲劇。妹妹代表一類人吧!胡思亂想,自以為是,很可悲又很可憐,對于她來說,能喜歡上一個人,或是選擇相信一個人,譬如男主,是一件很難的事。很難相信人,懷疑來的也快,勇氣來太遲,兌現得太遲……一輩子的愧疚痛苦許勝過早早離世的姐姐姐夫。
03
愛情,是不是在想得而得不到,在熱戀時突然中斷而讓人格外迷戀?
這是一個很好的劇本,戰爭加愛情加懸疑本身就很討巧,而它還給了觀眾一個故事幸福的結局和事實殘酷的對比這種類似雙結局的幻想,實在是設計精巧。
從始至終,都那么希望能讓書房的故事延續,而不是“觸不到的戀人”那么苦情,劇中劇給了他們一個完美的融合,給了男主一個解釋和澄清,是所有觀者期許的所在。然而,一個轉折,這只是妹妹描繪的虛幻的場景,實則,沒有峰回路轉,只有被戰爭謀殺的男女主角,多么讓人扼腕嘆息和淚目,一對佳人竟然在書房是第一次溫存也是最后一次溫存,車站揮別竟是永別。
關于妹妹,若不是妹妹說她的暗戀是讓意中人跳水救自己,我還沒看出原來誣陷還有這份情愫。所以她并不是瞎編亂造,并不是因為想象力豐富把眼見的東西想歪,而是一種怨念在作怪。小女孩應該是比較要強的那種,她無法接受自己一時的感情受挫,看到姐姐和自己的心上人互生情愫,她故意抹黑來說服這種人不值得喜歡,我想并沒有由愛生恨那么極端,而是不想找出種種理由讓自己斷了念想,只是她沒有預見她的這一誣告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同時也讓她一直背負內疚,自責和悔恨中,并且因為真相從沒公布于眾而倍加煎熬,她的一生實則也并不好過,應了題,贖罪。
04
第一次看《贖罪》的時候,驚嘆于導演高妙的剪輯和唯美的鏡頭,同時沉迷于凱拉和一美的盛世美顏中,再為妹妹的行為和最終的悲劇結局感到憤恨。
再看的時候,前兩者還是有,只是懂的`更多了些。有時想想,電影的名字“贖罪”才是最大的諷刺吧,人生無法重來,悲劇無法改變,西和羅比一生所想的團聚的愿望終究沒有實現。所謂的贖罪只是妹妹的一廂情愿。我倒寧愿妹妹書中的結局是最終結局,可惜現實總是更加殘酷。贖罪?不可能的。
比起撒謊但愧疚一生的妹妹,真正的兇犯富商,縱容富商的表姐,無視受教育程度憑著出身判斷人品的母親和大哥,這些人才是有罪卻從未付出代價的人。僅將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孩子的話作為證詞,做出武斷的判決,這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有罪。妹妹是“罪魁禍首”,但其他的“幫兇”也值得我們反思。
再次感嘆一下導演高超的技法,電影不僅探討了人性,也從小人物的視角,把戰爭的殘酷展現了出來。男主臨死之時那個空洞的眼神一定刺痛了很多人。
05
本該是場美麗的相愛,卻像瓷器般被驟然砸碎,心痛。
那位不可饒恕的始作俑者,她至老都是個自私的家伙,即便她曾經放棄劍橋當了戰時護士。可她何德何能說出“Igavethemtheirhappiness”,何德何能說她愛羅比,她在自己所謂的懺悔小說中給了塞西莉亞和羅比happyend在我看來更像是“粉飾”,一個懦夫為求心安的虛偽的“粉飾”,沒有實際行動,靠顱內高潮就能贖罪,自私懦弱地自我感動著,真真是叫人流著悲痛的淚水還要壓著沖進屏幕的怒火以免自己毀了這個美好又可悲的愛情故事。
即便故事的真相被作惡者公開于世,卻無法起到任何彌補的作用。因此不可原諒。
此外,除了那個經典長鏡頭很震撼外,女學生們橫尸遍地的鏡頭也給了我同樣的感受,鏡頭的緩慢推移和前景構圖仿佛在人心上蓋了塊石板,無比壓抑。
帶有反戰元素的影視作品向來不那么輕松,沉重之余請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在這個充滿罪惡和悲傷的世界里也請做個善類,至少不要無端生惡,罪是無法贖掉的,要知道一張被揉皺的紙是無論如何也平坦不得了。
『請不要,讓這一切,再一次發生。』
格林德沃之罪觀后感范文
據說《格林德沃之罪》選擇在昨天上映是為了紀念《哈利波特》第一部于16年前的同一天上映。很多人說“神奇動物”系列是“哈利波特”的前傳,在人物分布和時間軸上來看的確如此。上一部《神奇動物在哪里》已經是2年前的電影,當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佩服JK羅琳無與倫比的想象力。那時還未意識到它和哈利波特的關系,只以為是一個全新獨立的新故事,里面那個能裝下另一個世界的手提箱讓人耳目一新,就好像是一個有具體形態的.盜夢空間。
有了《神奇動物在哪里》的良好印象,這次第一時間觀看了《格林德沃之罪》。由于已經淡忘了第一部的劇情,所以看得過程還是有些迷糊。但這絲毫不影響對于電影里魔幻世界的新奇和興奮。感謝現代電影的拍攝技術越來越先進,坐在巨幕前帶著輕盈的3D眼鏡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沉浸其中,這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忘卻具體生活中煩惱的時刻。
在這場想象力的盛宴中又有新的神奇動物加入,看到各種各樣神奇動物在熒幕上栩栩如生地旋轉、跳躍、賣萌……讓人好不歡快,心生趣味。在看的過程中,常常被畫面細節的動畫而打動,第一個想法就是:不知道原著的文字是如何描繪這些細節的?想來想去都很難寫出來如此細微的局部,唯一解決的方法就是買來原著看一看是怎么寫的。再次感謝Kindle帶給我的神奇體驗,從影院里出來在滴滴快車上就一鍵買到了原著電子書,然后就可以第一時間去探尋答案。
《格林德沃之罪》里的大彩蛋無異于公開了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之間的基情,在年輕時代鄧布利多與格林德沃欷血為盟,承諾了永不傷害對方。當鄧布利多在厄里斯魔鏡里回味這份過往的畫面時或許也在感嘆世事變遷,物是人非。其實,不論是同性之愛,還是異性之戀,人們總是渴望一份真情可以對抗時間的流動變化。不過愛情的美好或許也正在于此:明知不可為,偏要去實踐;明知會消散,依舊去擁抱。世間真情難得,包括會變心的真情也很難得。所以,感受到真情的時候就純粹地投入其中,不要顧盼其他。
不過感情永遠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世界的一小部分。在面對更宏觀的大是大非面前,每個人的兒女情長似乎又可以暫時被封存起來。面對黑暗魔法的崛起,即便是深愛格林德沃的鄧布利多也選擇了自己心中的正義而將愛戀封存。回想到現代社會的快節奏,更多的人根本就沒有機會和真情邂逅,與真愛想見,所以連展開劇情的起點都不具備。在這樣的情形下,我想一方面還是要對愛情保有期待;更重要的是要一直保持著個人進化和成長,就好像是要不斷精進自己的魔法,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才有資格被選入場。
《格林德沃之罪》對于陌生的觀眾不算友好,至少需要看過第一部《神奇動物在哪里》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關系和劇情進展。如果能有哈利波特的儲備則更能以發展的眼光來解讀很多劇中人物的細節表達。作為一部魔法電影,即便只是體驗一把現代科技營造的魔法體驗也值得去影院觀看。
上一篇:臺詞少的三人小品集錦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