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影視漢語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影視漢語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影視漢語”課是為漢語言專業二年級本科生開設的選修課,開設該課程的初衷是希望通過影視作品這種立體的語言載體,使學生接觸現實場景中自然、真實的語言,從而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使用真實交際環境下的語言,培養語感,寓教于樂。
該課程不同于普通的漢語課程,它從日常學習的課本中跳脫出來,利用真實的影視材料,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影視漢語”課也不同于一般的視聽說課,視聽說課重在訓練學生的聽說技能,有的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學生理解主要情節,看懂、聽懂75%—80%的內容即可。還有的情況是通過對影視作品主題的討論和學習提高表達能力和加深文化知識,而不是學習其中的臺詞。但“影視漢語”課,所要側重的應該是影視材料中的語言,重視臺詞的學習,所以采用“精視精講”的教學模式,并通過視、聽、讀、說、寫等多方面的練習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第1句】:影視漢語教學設計策略
教學的觀看學習材料以電影為主,同時還兼有微電影和綜藝節目。電影的學習采取了分片段全部觀看和臺詞精講的方式。下面以電影《杜拉拉升職記》為例,具體敘述其教學準備及課堂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由于沒有現成的教材,要精講一部電影,教師在課前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這一過程相當于以電影為素材編寫一部教材。具體包括:
【第1句】:根據電影情節,將全長100分鐘的電影分為27個片段,每段時長約為2—6分鐘。
【第2句】:提取出影片中的全部臺詞,按片段分開。
【第3句】:篩選出每個片段中重要的詞匯、語言點、句型及文化點。
【第4句】:觀看每個片段,設計視聽理解問題。
【第5句】:制作PPT,包括電影相關圖片、影片故事梗概、每個片段的視聽理解問題、臺詞展示、重要詞匯和語言點的解釋等,其中每條詞語的解釋都包括拼音、詞性、英文釋義、例句,有的.還配有圖片。
【第6句】:編排適當的練習題目。
【第7句】:對影片中相關線索和主題進行總結,如總結影片中出現的與工作相關的詞語。
(二)課上教學
整部電影的教學順序為:
【第1句】:教師介紹影片人物和故事梗概。
【第2句】:以片段為單位的播放、學習和練習。
【第3句】:學習完整部影片后,對職場文化相關詞語進行總結。
【第4句】:布置片段表演、寫觀后感等課后輸出任務。片段表演任務將學生分組并在課下準備教師指定的片段,課上集中表演。整部電影用14課時完成,包括片段觀看及講練12課時、總結及表演2課時。
單個片段的教學環節為:
【第1句】:第一遍播放—泛視、泛聽。
【第2句】:理解性問答。
【第3句】:臺詞中詞語、語言點和文化點的講練。
【第4句】:第二遍播放—精視、精聽。
【第5句】:綜合練習。如配音、看圖說話等。
第一遍播放,學生看畫面、看字幕、聽聲音,通過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整體感知片段的內容。播放后,教師用PPT展示觀后理解問題,讓學生回答,以檢驗學生對片段的理解程度。此外,也可讓學生復述片段大意以及回答一些與片段內容相關的擴展性問題,如片段三介紹DB的各種規章制度后,問學生“你愿意到DB這樣的公司工作嗎?”又如片段十八在沒有臺詞表達的情況下,“猜一猜杜拉拉躺在床上時在想什么”,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經過這一環節,學生們都對這一片段有了整體的認識,而且當遇到某些問題無法順暢回答的時候,他們會有想要再次觀看或看臺詞的欲望,這時緊接著用PPT展示片段內所有的臺詞,并附有生詞解釋和例句。此時,教師根據學生的漢語水平講解一些重要的生詞和語言點,然后讓學生讀臺詞,或找兩名學生進行對話。
這一環節后,第二遍播放片段,在播放過程中,教師在重要的詞句或關鍵信息點可以暫停播放,加以說明。
由于掃清了詞語和文案的障礙,學生們對片段的理解大大提升,會產生滿足感,增強學習自信,提升學習興趣。第二次觀看,對剛剛學習的詞匯和語言點在具體語境中的使用也起到了加深和強化的作用。
在兩遍觀看和學習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做臺詞配音、看圖說話等練習,促進知識內化,提高其口語表達能力。然后接著學習下一片段,重復之前的各環節。
(三)課后評價
課后評價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兩部分。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整部電影學習和練習結束后,
對學生進行測試。測試卷的題型包括:
(1)寫出10個電影中和職業、工作有關系的詞。
(2)寫出10個你從這部電影里學到的并覺得有用的詞。
(3)寫出10個你從這部電影里學到的并覺得有用的文案。
(4)使用給定的詞語造句。這里給出的詞語為影片中出現的一些要求學生掌握其用法的重要詞語。
(5)解釋給定詞語的意思。這里給出的詞語為一些成語、慣用語等。
學生對課程及教師的評價:教師在期末課程結束前下發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學生選該課的目的、學生感興趣的影片種類調查、該課程對提高漢語水平是否有幫助、對該課程是否滿意、對該課程有何建議和意見、對教師的講解和播放方式有何建議和意見等。
【第2句】:教學設計的分析及反思
劉指出,視聽法的教學過程有四步。第一步是先讓學生觀看影視片,感知大意,邊看邊聽邊記憶。第二步是教師講解詞、詞組和文案,幫助學生完全理解內容。第三步在放視頻的同時,讓學生模仿、重復、熟記、回答問題,進行大量練習。第四步讓學生通過自由對話、復述、評論、表演等,培養其活用目的語的能力。羅慶銘將視聽說課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第一,讓學生直接看和聽,通過提問檢查學生看懂、聽懂的情況。然后根據這些情況進行一定的講解、訓練。第二,要求學生精看、精聽。包括看懂非語言的動作、手勢、風俗習慣、民族心理等,聽懂關鍵性詞語和語法,以及要求學生從受控表達向自由表達過渡。第三,教學重點轉向“說”,以前面所看、所聽內容為話題,展開進一步討論。肖路也把影視課堂教學過程“分為3個層級,即理解性層級、操練鞏固層級、交際性層級”。
以上幾位學者在影視課教學模式的設定上是基本一致的,本案例也完全遵循了這樣的影視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了感知(第一遍播放)—引起興趣(理解性問題和討論)—輸入(講解詞語)—強化(第二遍播放及配音等模仿性練習)—輸出(表演、寫觀后感等應用性練習)這一系列過程。這也符合“理解—模仿—記憶—應用”的認知原則。
課后的測試卷,學生們做得都不錯,能從記憶中提取出影片中的詞語和文案,并能正_運用詞語,說明教學效果良好。有的學生在一年多以后還能記住影片中的一些經典臺詞。學生調查問卷對該課的反饋意見比較滿意。但有的學生覺得分段觀看不夠連貫,有些無聊,而也理解地表示如果完整觀看一遍不分段,就無法結合具體情境講解語言點;有的學生還覺得練習有些不足。
結合學生的反饋和自身的反思,總結出如下幾點可以改進的地方。
(一)突出重點學習片段,“精”“略”結合
在教學中,教師選擇對一部電影內的所有片段都精視、精講,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完整觀影的成就感,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征服了一部電影,而且,同一部電影各片段情節具有連貫性,詞語具有相關性。但是,這樣做的負面效應,正如一些學生在調查問卷中反饋的那樣,連續幾次課講同一部電影,讓學生覺得有些枯燥。
在學習整部電影的情況下,應該適當地縮短每部電影的教學時長,找到學生提高語言能力與保持興趣的平衡點。首先,在片段的劃分上,做到情節完整、長度適中、難易得當。其次,在片段的講解上,要區分輕重,體現“精”“略”結合。有重點學習和操練的片段,有可以一帶而過的片段;有精講精練的臺詞、詞語和語言點,也有簡單說明的臺詞和詞語。
(二)增強“聽”的技能訓練
有調查指出,在視聽說課中“聽”不只是手段,也應是目的,即應重視和加強聽力技能的培養和訓練[6]。在本案例中,由于播放中一直是帶字幕播放,在字幕和畫面的輔助下,無法充分激發和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在片段播放時,可以進行無字幕播放或視聽分離播放,重點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如果在第一次播放時抹掉字幕,播放后,應給學生做一些相應的聽力練習或復述練習,檢查其聽懂的程度;或者,可在第二次播放時抹掉字幕或只聽不看圖像,因為已經學過臺詞,學生可以在聽音中自檢和鞏固所學。
(三)適當增加詞語和臺詞相關練習
為了節省整個影片的教學時間,在對臺詞、詞語和語言點講解后沒有安排過多練習,而且學生通過每個片段的兩遍播放和一遍精講,應該能很好地理解內容并記住一些臺詞了。但在學生的反饋中,有些學生覺得練習不足。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對精講片段和重點詞語在講解后加上一些詞匯練習和臺詞填空練習,以鞏固和加深其記憶。在臺詞講練后,根據片段內容,多進行一些如配音、看圖說話、小組討論等增強學生參與感的活動。
影視金曲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影視金曲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1句】:教學目標:
(1)、能簡述影視音樂的作用與特點。
(2)、了解影視音樂的幾種表現手法。
(3)、能根據特有的影視畫面,選擇比較適合的音樂進行配樂。
【第2句】:教學重點:
影視音樂的特點及其表現手法。
【第3句】:教學難點:
影視音樂表現手法的深層次理解及其運用。增強對影視音樂情感內涵的理解。
【第4句】:教學理念:
影視音樂豐富多彩,如何引導學生從音樂中感悟它的情感,精神內涵是本課的重點、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教師的范奏、范唱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并從來源于生活的.拓展活動中得到人生感悟和情感升華。
(一)影視音樂的發展史
【第1句】:師:最初的電影有沒有聲音?又被稱為什么?
生回答后師給出答案:最初是無聲電影,也稱為默片,隨著人們審美品位的提高出現了現場伴奏的形式,這是影視音樂的雛形,第一位使用者盧米埃兄弟被稱為“電影之父”。
【第2句】:提問:什么是影視音樂呢?它又有哪些特點?
學生自主總結影視音樂的概念和特點后,教師總結影視音樂是指為電影和電視而創作的音樂,是畫面與對白、音響的效果合成一體的新音樂體裁。
(二)感受與體驗《辛德勒名單》
【第1句】:老師演奏主題音樂,簡要介紹《辛德勒名單》劇情,同學們仔細聆聽并感受音樂中蘊含的情感。
【第2句】:老師從速度,旋律走向等方面引導學生回答后小結:緩慢的旋律,向下走向的音調聽起來非常深情憂傷。大量的重復型音調,散發著雋永的回憶。
【第3句】:結合影片再次欣賞,思考音樂又賦予了哪些情感?這時音樂與畫面是什么關系,起了什么作用?
根據我研究的子課題——樂理教學有效行為研究,通過分段哼唱旋律讓學生自主總結,更加深了他們對作品的理解。
(三)欣賞《辛德勒名單》屠殺片段,體驗音樂的反差
【第1句】:引導學生交流體驗觀看片段感受并啟發他們自己為該片段配樂后老師為影片中的屠殺場景配上兩段音樂。
根據我研究的子課題——樂理教學有效行為研究,通過自主配樂,使學生學以至用,大膽發揮。
【第2句】:播放電影原聲配樂,哼唱童聲合唱,體會音樂本身的風格。
師分段哼唱,學生感受音樂中是怎樣的渴望和祈禱?
生答師總結:上行的渴望生命的音調和下行的無奈祈禱。
(四)拓展
師:《辛德勒名單》的音樂向我們展現了猶太民族的悲難史,歷史的今天,在汶川上演的地震悲劇更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的痛楚和民族的悲痛。播放地震視頻。為地震畫面配樂。(播放視頻)
(五)影視音樂知識總結
【第1句】:回顧今天欣賞的影視音樂運用了音樂與畫面的哪幾種關系?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總結:一種是影視音樂與畫面統一,吻合,與場景畫面匹配。叫做“音畫同步”,起了烘托,渲染的作用。第二種側重音樂與畫面不統一,給觀眾形成一種強烈的、巨大的反差和對比,讓人們的心靈得到強烈的震撼。稱“音畫對位”。
【第2句】:結合大家以前所聽過的的影視音樂,思考影視音樂可以分為哪幾類?
總結:主題音樂,場景音樂,背景音樂,主題歌,插曲,片頭曲,片尾曲。
影視欣賞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影視欣賞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喜歡看電影、電視嗎?
生:喜歡!
師:有的同學說,回到家就直奔電視,“啪”一聲打開,如果節目精彩,干脆背著書包津津有味地看起來;還有時為了多看幾眼電視,一晚上多喝了好幾大杯水。
師:同學們為什么對電影、電視如此癡迷?
生:因為它既使我們飽了眼福,又飽了耳福。
師:那么,你了解電影、電視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影視方面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并出示教學標)
【第2句】:學習影視常識:
【第1句】: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聽課文錄音,并在聽的過程中,篩選知識要點,看誰聽得準、記得牢。(邊聽邊投影知識要點,讓學生眼、耳并用,提高學習效率)
【第2句】:講解難點: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音譯詞。原本是建筑學上的用語,意思是建筑結構和安裝的方法,后來影視工作者把它引用到電影領域,也就是把單個的鏡頭剪輯成連貫的影片。
【第3句】:根據聽記內容,回答問題。(多媒體投影)
【第3句】:欣賞電影片段: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影視是一種具有視覺造型特點的藝術。它通過視、聽達到強烈的震撼人心的效果,難怪我們對影視如此癡迷。接下來,我們欣賞幾個精彩的電影片段。
(一)《上甘嶺》片段:
同學們都知道:在上甘嶺戰役中,通訊員楊文才用自己的身體頂住了爆破筒,為大部隊總攻贏得了時間。我們一起欣賞楊文才在朝鮮戰場上主動請戰——上場——犧牲的特寫鏡頭。看完影片后談談自己的感想,并說出導演運用了哪些不同的鏡頭來表現形象的。(多媒體放映電影片段,同學們沉浸在激昂悲壯的藝術境界。)
討論并回答。
小結:楊文才犧牲了,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了心中深沉的愛國情結。楊文才的行動,激起了我們對美侵略者的刻骨仇恨,但我們更為楊文才強烈的愛國情懷所感動。這就是編劇、導演、演員等通過強烈的視、聽效果作用給我們的。這組特寫,使楊文才的高大形象矗立在了我們每個人心中。
(二)《焦裕祿》片段:
再如電影《焦裕祿》的結尾部分,導演用9個長短不等,鏡位不同的鏡頭,兩個內容不同的類比場面,將焦裕祿手拄玉米稈,治沙送窮的光輝形象描述得層次井然,十分豐滿。(多媒體放映電影《焦裕祿》的結尾,學生重在欣賞電影所采用的藝術手段。)
邊欣賞邊根據畫面解釋:焦裕祿在人民心中挺拔如黃沙地上頑強生長的梧桐;昔日的蘭考,黃沙遍地;今天的蘭考,流光溢彩;焦裕祿為了蘭考,獻出了年僅42歲的生命。
(焦裕祿遺像)電影在此定格,焦裕祿永遠活在了人民心中。
定格:指影視畫面瞬間凝固,以便在觀眾心中激起視覺、情感、思想上的共鳴。
【第4句】:運用知識,改編電影劇本:
我們剛才了解了影視常識,欣賞了精彩的電影片段。那么,怎樣才能獲得一部比較好的影視片呢?那就必須先有好的影視劇本。影視劇本包括分鏡頭劇本和文學劇本,其中文學劇本是一劇之本,是影視片的基礎和保障。它是用文字畫面來表情達意,突出描述對象的`可視形象的。下面有一段散文,若把它拍成電影,請你設計幾個鏡頭。(出示散文性語言)
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提供電影文學劇本《紅色娘子軍》,與散文語言比較其不同點。改編后的電影語言,給演員的表演提供了準確的動作基礎,給景別的運用(近景、中景、遠景)提供了精確的暗示說明。
小結:
影視以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國后,我國的電影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產生了一大批好的影片,涌現了一大批好的編劇、導演、演員等。全世界大大小小300多個電影節,每年都要評出數千個獲獎項目,中國是影視生產大國,但中國影片參評者少,獲獎者更是鳳毛麟角。我國還是影視消費大國,每年上映數百部影片,我們又沒有那么多優秀影片,怎么辦?正如電影演員濮存昕所說:我們天天瞪著兩眼看洋貨,豎著兩個耳朵聽別人的事,太沒意思了。我們終究要出自己的東西。同學們,繁榮我國的電影事業,是我國幾代電影人的夢想。為了我國影視事業的騰飛,讓我們也來努力吧!
我們曾學習過茅盾先生的散文《白楊禮贊》,假如把它拍攝成電視散文,你如何來設計鏡頭?課下,請同學們提供一套拍攝方案(包括鏡頭選用、背景設置、音響效果等)。
對外漢語”把”字句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外漢語”把”字句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的:
“把”字句是用介詞“把”將謂語動詞支配關涉的對象提到動詞前面的文案,它是現代漢語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在我們日常交際活動中,“把”字句的使用頻率很高,加之“把”字句自身的用法十分復雜,稱它是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這篇教學設計將通過具體語境環境設計對“把”字句的基本形式、語法功能作用進行教學與相應的練習,以使留學生能夠初步掌握“把”字句的用法和特點,能夠在實際的語言環境中運用。
教學過程:
利用動作演示的.展示技巧展示語法點(在進入教室之后,把教室的門關上)在正式上課后,通過與學生們的交談,問學生相關的問題,“剛剛老師做什么了?”讓學生用漢語表達出來,并寫下同學們的答案,比如“老師關上門”。這時引出“把”字句,在黑板上寫下“老師把門關上了。”這個文案,對這兩個文案進行比較,引出了“把”字句的第一個作用,語用表達的需求,強調動作的處置結果,當然在這個時候不會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這樣的一種語境情況,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把”字句的“處置”作用。同時這時也可以指出,我們說的“門”是大家都知道的,是指教室的門。
接著寫出“把”字句的形式:
主語+(把+賓語)+謂詞性詞語
接著,問同學們這一句型的否定形式是怎樣的,老師沒有把門關上。
介紹“把”字句的否定形式,在“把”字前加上否定詞“不”、“沒”、“沒有”。
在這之后,再通過動作演練的方式,做把書拿起來這樣一個動作,讓全班同學進行練習,寫出“把”字句以及它的否定形式,對這一基礎的知識點進行練習。在這個訓練的過程中,通過更多的例子,說明在“把”字句中,如果有否定副詞或助動詞,則應該出現在“把”字前面。
接著可以使用一些教具以及一些情景模擬的形式引出“把”字句,歸納法,列出一些“把”字句的一些文案,并找出規律,掌握“把”字句的語法意義,以及“把”字句中動詞的特點。通過這樣的練習和歸納,對“把”字句進行更深入的講解。
在一開始的文案中,“老師把門打開了。”“我把飯吃了。”并讓學生可以自己造句,歸納出第一種類型:動詞+了(著)
我把地掃一掃、我把黑板擦一擦,說完這些,可以告訴學生們,“現在可以把你們的想法說一說”,得出第二類:動詞重疊
第三類:動詞+動量(時量)賓語通過答問的方式,給出非“把”字句的文案,讓學生進行改寫,我看了兩遍書,讓學生進行修改“我把書看了兩遍了.”
第四類:動詞是動結式、動趨式。這種較難理解,可以用具體情境的方式,那一本書拿到窗臺上,讓學生回答,老師把書拿到窗臺上。
第五類:動詞+介詞短語老師把畫掛在墻上、老師把書放在桌子上
第六類:動詞+人稱代詞把書給我
針對這些情況,并不需要把具體的格式給出來,在一開始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能讓同學們感受到“把“字句,在反復的練習中增強一定的語感。
課堂練習
在對這些形式進行了初步的講解就要開始進行練習,在課堂上的練習主要通過。情景練習的方式進行訓練。利用學生周圍的場景和環境,我先做出示范,說出三個“把”字句。
“我把書扔掉了。”
“小明,能把字典借我嗎?”
“同學們,把你們的書翻到第9頁。”
示范完后,讓學生分組練習,通過這樣的情景練習,學生可以體會出“把”字句的用法,同時讓一個學生發出指令,另一個學生完成動作,使學生在輕松的語言環境中來理解和把握“把”字句。并鼓勵大家能在日常交際的活動中進行“把”字句的使用。
上一篇:小品斗智增加臺詞集合6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