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儀文案整理
篇一:姑娘道—王鳳儀道德文案
姑娘當性如棉,以志為根,要心存眾人好,身有補助力,提滿家庭和樂,作一家中的貴星。這就是王老善人鳳儀先生,發明姑娘立身行事的道德也。
何謂性如棉呢?蓋棉之為物,具有五種好處。(一)溫暖。(二)清潔。(三)柔和。(四)平等。(五)綿長。這五樣。是棉花的天然善性,本來面目,由道而生,以德而化。故姑娘性當取法如之也。夫人之心性,因稟賦之不同,各有一偏。
第一是情重心熱者,偏于熱度太高,遇境沾著,牽戀狎愛,以情背禮,為姑娘大病。而意志淡薄者,又心寒意冷,面劍言霜,則又失之太涼,未免孤立寡和,亦非正道。
故當效法棉之不涼不熱,不冰不炭,四季常春,中和可親可敬的樣子才對。況以生理學來論,性太熱者,將來為媳婦后,生子多不易存,而性寒冷者,又多不易生長。此亦倫常大事,不可不省也。
第二是姑娘當意清似水,身潔如玉,不沾不染,明白自然。性、心、身,三界分明,才算得其本分。性界要無恨、怨、怒、惱、煩,的五毒。心界得去貪、瞋、癡、慢、疑,的思慮。身界要除吃、喝、穿、戴、闊,的嗜好。這謂三界清潔,這算是真正初生。必如棉之不洗不漂,不待人工,自然純潔之天性為妙。
第三樣棉的柔和性質。如水一般,隨方就圓,隨大隨小。素位無爭,圓通不著。當姑娘也當柔以養性,和以待人,不爭不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為對。
第四就是當學棉花的平等性。無論貧富貴賤,賢愚閑達,士農工商,一律看待,是法平等,無分高下,樂道安仁,不計不較,存菩提心,無分別意。就是姑娘的本分。試想那棉花罷。
富人買去可以溫暖,貧人買用就不溫暖嗎?不是的,士人做衣,可以御寒,而農人做衣,就不能御寒嗎?不是的。你拿它做帽子用,頂在頭上可以,你拿它做鞋子,踏于腳下也可以,這就是棉之平等善性。姑娘當效法之,以除好高騖遠,嫌貧愛富,傷品離異,時髦浮蕩之病癥也。
第五棉有綿長善性。姑娘尤當效法。棉能拍之如并,紡之成線,綿綿永存,一貫不斷,為姑娘的,立身處人,也當庸常不變,見異不遷。不能行東就西,昨是今非,親近了不得,忽而又疏遠不得了。
貓一天狗一天,哈哈,那就失了姑娘性如棉的本分啦。大家要想一想,向本身歸一歸,善則加勉,過則改之,存誠行持,化和如一,則道得矣。此姑娘性如棉之例也。
他若棉白似金,棉柔似水,棉立似木,棉暖似火,棉實似土,棉具金、木、水、土,五行之真陽性,而為五行之精華所聚萃。參而得之,道在是矣。人人可學之成圣成賢,豈特姑娘而已哉。
何謂志為根呢?根者固定之喻,志者八風不動之意,志為根者,即當遇利、衰、得、失、或稱、譏、苦、樂之來,我則如如自在,不動不懼,若根扎于地之固定之謂耳。試想世人不為八風吹動者,十萬中能有幾人。若能志為根,那就是佛國的人了。
提滿家者,當提滿家中各人的好處,也就是心中常找眾人的好處,能見眾人好,我性自然好了。
身有補助力者,要殷勤不怠,侍親助嫂,看護侄男侄女,兄嫂之愚魯者。提倡補助之,這謂身有補漏助缺之力。
姑娘若能依此道,而身體力行之,該有何等可敬可貴呢。和樂家庭光榮門楣,豈不是一家的貴星嗎。
在家能當好姑娘,出閣一定能當好媳婦,能助夫成道,恭敬丈夫,和睦妯娌,孝敬翁婆,全家喜歡,真正是喜星臨門。后來有了兒女,自然會教子成名,能為良母,老了一定會當老太太,也能兜滿家,為一家的福星。
因為女子是世界的源頭,欲世界好、國家好、社會好、家庭好、必從姑娘身上好。欲當好姑娘,可是必須明白姑娘道。若不明白姑娘道的,在家中好多嘴多舌,遇著嫂子或弟妹有錯便跑到父母面前告訴,使嫂子生氣,母親能不生氣嗎?這等姑娘直接是送毒藥丸給她母親吃,母親吃了毒藥丸不知道,還說多虧姑娘告訴我,不然我怎么會知道呢?你想,這樣婆媳如何能和順?嫂子受了氣,當然恨小姑。姑娘依仗母親,嫂子則依恃丈夫,往往因著婆媳不和,連累母子也不和,間接連累父子也不和,使父母落個不慈、哥嫂落個不孝的名。一家之中,種下這種惡因,將來不定惹出偌大的禍患。母親本來偏向姑娘,什么布角線穗啦都愿意給姑娘,這雖是些小事,可是早被嫂子暗中看得明白,口中不說,心里卻不愿意,自言自語說:有什么好東西都給姑娘,有活可不叫你姑娘做。無形中對婆母孝道上漸漸差遲,起初是心里恨,常了嘴里就說出來啦:“你指著你姑娘養你老吧。”一家不和睦的病根,就起在姑娘身上,這樣能提滿家嗎?簡直成了“踢滿家”了,把全家人心都踢散了,及至出閣走了,哥嫂如同去了一塊大病,哪能按四時八節去接送呢?!因此婆媳仇恨更深了,鬧得一輩子享不著兒媳的福。這樣糊涂的姑娘,在家不懂孝道,出閣哪能會盡孝道呢?因此不得翁婆的歡喜,使她母親添上心病,終日如同在苦海地獄里一般。究竟姑娘何嘗愿意她母親受苦呢?不過因為不明白道的.緣故。考其總根,當父母的就根本不明白道,不會教訓姑娘,以致自己受苦惱,姑娘也受苦惱,一生不能出苦。還有一種原因,稟性不化,決不會當姑娘;媳婦當不好,婆婆當不好,總之當姑娘的時候就錯了。
姑娘為世界的源頭,姑娘道講明白了,是正本清源。所以王老善人才倡明“婦德女道”,首先辦義務女學,誠得治世之本也,使天下的姑娘,皆能性如棉、志為根、能提起滿家的和樂,為一家之貴星。在家能當好姑娘,出閣必能為賢妻,將來更能為良母,自然能教育子女,成為好國民。現在想要國家太平,世界大同,還得從女子身上好了起頭,況現在天時世運,應該女界度世化人。出苦得樂大放光明的道運來到了。女界諸位同人或諸姑姊妹,千萬注意才好。
篇二:王鳳儀格言雜記
生氣上火是病的根源。(生氣是病的飯,上火是病的水。)攻人短處,是給人家洗衣裳,與我何益?
護我過處,是給自己長骯臟,與人何損?
喜聞人過,不如喜聞己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敏而好學,福何如之。道己之過如掃除,言人之非似收贓。
記人不是,正是添己黑暗。
聚人好處,方為長己靈光。
好揚己善則德散,好隱己過則惡盈。
來得明,去得白,生財有道。
跌得倒,爬得起,處世得方。
世事多從忙里錯,智慧盡由靜中來。
人當失意時要往前看。生于憂患。
人當得意時要回頭看。死于安樂。
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每事肯吃虧的便是君子。
每事好占便宜的便是小人。
惡莫大于縱己之欲,禍莫大于言人之非。
欲高門弟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花明柳媚含道意,鳶飛魚躍見天機。
千潭有水千潭月。佛光普照。
萬里無云萬里天。一性圓明。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道而時習工作。心似迎塵掛鏡,不洗則生。問性當日新皈本。道從虛心得,低心求道。
理由悟徹來,自問自答。
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并集。
想自己心身,到后日置之何處?-----當定本位。顧本來面目,在古人像個何人?-----應有實行。口吐蓮花,空談難達佛國。-----講道不如講我。
身為芻狗,實行可登天堂。-----念書不如念人。志不定,意不活,心不死,身不低,秉性難化。佛能成,仙能修,賢能希,圣能作,虛靈自明。兄弟和,其中自樂;子孫賢,此外何求?
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樣于兒孫。
未有和氣萃焉,而家不昌盛者。
未有戾氣結焉,而家不衰敗者。
入觀庭戶知勤惰,一出茶湯便見妻。
父老奔馳無孝子,要知賢母看兒衣。
子弟有才,制其愛,毋弛其誨,故不以驕敗。子弟不肖,嚴其誨,毋薄其愛,故不以怨離。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愚誤國只為好自用。爵益高,志益下,官益大。
心益小,祿益厚,施益博。
天德只是個無我,王道只是個愛人。
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心田培一點子種孫收。憫濟人窮,雖分文升合亦是福田。
樂與人善,雖只字片言皆為良藥。
平居須寡欲養身,臨大節則舍生委命。
治家須量入為出,干好事則仗義輕財。
作惡事須防鬼神知,干好事莫怕旁人笑。
作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虧日有所損。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作惡不殃,作惡未盈,祖德未盡也,福盡必殃。行善不祥,行善不真,宿業未了也,業清必昌。人皆好生,凡可以生者,何不為也(修身養性)?人皆惡死,凡可以死者,何不去也(癖氣嗜好)?一世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
君子務本,本立道生。
欲贖世,先贖身。(立業。身不大同,身難入大問化。)欲舍身,先舍秉性。(舍身辦道的多,舍性了道的少。)辦道不負初心,成佛有余。
自古仙佛無他法,廣生歡喜不生愁。
學、問、深、時、意、氣、平。(七字圣道功行偈)存心常悔己過,處事宜念人功。(樂和)
保我真葫蘆,勿為他人動。
真道德不希高慕外,偽君子好多言躁行。存半毫我見,難達佛國。
有一分陰私,也是后天。
善體黎庶情,是謂民之父母。
廣行陰騭事,以能保我子孫。
謙,美德也;過謙者懷詐。
默,懿和也;過默者藏奸。
涵養沖虛,便是身世學問。
省除煩惱,何等心性安和。
現在之福,積自祖宗者,不可不惜。(行善)將來之福,貽于子孫者,不可不培。(作德)現在之福如點燈,隨點則隨竭。(當去習性)將來之福如添油,愈添則愈明。(應長天命)大道昌明,全球受福。(大同)
至德開發,萬國弭兵。(順世)
了陰命,止宿命,即長天命。(成圣)去習性,化秉性,即見天性。(成佛)
篇三:王鳳儀老先生《不怨人》文案
不怨人
【第1句】: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難過,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禍,不是苦海是什么?
管人是地獄,管一分,別人恨一分;管十分,別人恨十分,不是地獄是什么?必須反過來,能領人的才能了人間債,盡了做人的道。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就是佛。
【第2句】: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無德怨自修,小人有過怨他人。嘴里不怨心里怨,越怨心里越難過,怨氣有毒,存在心里,不但難受,還會生病,等于是自己服毒藥。人若能反省,找著自己的不是(錯誤),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會,不怨不會的,明白對面的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第3句】:現今的人,都因為別人看不起自己,就不樂。其實我這個人,好就是好,歹就是歹,管別人看得起看不起呢!只是一個不怨人,就能成佛。現在的精明人,都好算帳,算起來,不是后悔,就是抱屈,哪能不病呢?
【第4句】:“不怨人”三個字,妙到極點啦!(不怨人就是真陽土)不生氣,不上火
【第5句】:我常研究,火逆的多吐血,氣逆的多吐食。要能行道、明道,氣火就都消了。
【第6句】:上火是“龍吟”,生氣是“虎嘯”,人能降伏住氣火,才能成道。
有人惹你,你別生氣,若是生氣,氣往下行變成寒;有事逼你,
你別著急,若是著急,火往上行變為熱。寒熱都會傷人。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壞事不愁,氣火自然不生,就是“降龍伏虎”。能降伏住,它就為我用;降伏不住,它就是妖孽了。
【第7句】:稟性(怒、恨、怨、惱、煩,又稱氣稟性)用事,鬼來當家。因為生氣、上火一定害病,生病就是被鬼給打倒了!正念一生,神就來;邪念一起,鬼就到。可惜人都不肯當神,甘愿做鬼!
【第8句】:火是由心里生的,人心一動就生火。一著急,火往上升;一動念,火向外散。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不守本分的人,額外的貪求,火就妄動。若能把心放下,不替人著急,就不起火,該有多么輕快!
【第9句】:動性(耍脾氣)是火,心里生氣,才是氣。佛說“七處心燈”,我說不如掐死一頭。人心一死,道心自生;人心一動,道心自滅,爭貪的念頭就生出來了。因爭生氣,因貪上火,氣火攻心,整天煩惱,就是富貴,也沒樂趣。所以古人治心,如同治病。我說把心掐死,多么省事!
找好處,認不是
【第10句】: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為什么呢?就因為心里存的,都是別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
【第11句】:找人好處是“聚靈”,看人毛病(缺點)是“收贓”。“聚靈”是收陽光,心里溫暖,能夠養心;“收贓”是存陰氣,心里陰沉,就會傷身。人人都有好處,就是惡人,也有好處,正面找不著,從反面上找。所以我說,找好處是“暖心丸”,到處有緣,永無
苦惱。
【第12句】:找好處是真金,要想找好處,就得以志為根,在沒有絲毫的好處里,找出真好處來;在忍無可忍時,還能忍得住,就是“大義參天”。
【第13句】:認不是生智慧水,水能調五味、合五色,隨方就圓。人的性子,要能煉得像水一樣,就成道了。所以古人說“上善若水”。
【第14句】:人和天地是一體,天下的事都是自己分內的事,世界沒好,咱們哪能沒有不是?不是(錯誤)到處都有,低頭也是、抬頭也是、睜眼也是、閉眼也是。看妻子不好是低頭不是,看老人不對是抬頭不是,看別人不對是睜眼不是,心里尋思別人不對是閉眼不是。依我說,有不明白的道、不會做的事,都是不是。人要能找著本分,才知道不是。人把天理丟了、道理迷了、情理虧了,才知道認不是(承認不對即自己認錯)。
【第15句】:要能把不是認真了,自然神清氣爽、心平氣和。
【第16句】:認不是生智慧水,找好處生響亮金。
【第17句】:找好處開了天堂路,認不是閉上地獄門。
【第18句】:認不是勝服“清涼散”,找好處勝用“暖心丸”。五行性
【第19句】:我所講的“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個字代表來說的,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樣的。
【第20句】:人的苦都在性子中呢!不服人是陰木,好爭理是陰火,好怨人是陰土,好分辯是陰金,好煩人是陰水。
【第21句】:木性人招難,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貧,水性人受氣,像聚寶盆似的,內里有什么,就聚什么。太上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一點也不錯。所以我說,好事歹事都是性子招的。
【第22句】:常人的性子都有所偏:偏于火的爭理,偏于土的欺人,偏于金的傷人,偏于水的厭人,偏于木的頂撞人。能化除這一偏之性,自然得道。
【第23句】:陰木性人,抗上、不服人,好生怒氣。怒氣傷肝,頭迷眼花、兩臂麻木、胸膈不舒、耳鳴牙痛、癱瘓中風。
陰火性人,急躁、爭理、喜虛榮、愛面子、好恨人。恨人傷心,心熱心跳、失眠顛狂、音啞疔瘡。
陰土性人,蠢笨蠻橫,疑心重、好怨人。怨人傷脾,膨悶脹飽、腹痛吐瀉、虛弱氣短。
陰性金人,殘忍妒忌、虛偽好辯,好惱人,惱人傷肺,氣喘咳嗽,肺癆咳血。
陰水性人,愚魯遲鈍、多憂多慮,好煩人,煩人傷腎,腰腿病痛,遺精陽萎。所以說什么性,就得什么病。
【第24句】:我說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是一樣的。生怒氣(木)便是殺;好穿衣服、求好看(火)便是淫;買東西少給一文錢(金)也是盜;好吃好東西(水)便是酒;說半句謊話(土)也是妄。
【第25句】:真木是佛的根(木性仁慈),真(陽)木性人有主意、能忍辱,能立萬物。真火是神的根,火主明理、知時達務,能化萬物。
寫王鳳儀的語句摘抄
【第1句】:認不是生智慧水,找好處生響亮金----王鳳儀《王鳳儀善人言行錄》
【第2句】:道,是要千辛萬苦去“求”的——虔信至誠方能“求道”;道,是要不改初心去“行”的——不屈不撓方能“行道”;道,是要法雨遍施去“用”的——利益蒼生方能“得道”,…………鄭播德----鄭播德《鄭播德新浪博客》
【第3句】:笑口常開,就是得道!----王鳳儀《王鳳儀善人言行錄》
【第4句】:人人都有佛性,何須向外求佛?----王鳳儀《王鳳儀善人言行錄》
【第5句】:人有無邊罪惡,一悔便消----王鳳儀《王鳳儀善人言行錄》
【第6句】:找好出開了天堂路,認不是閉上地獄門----王鳳儀《王鳳儀善人言行錄》
【第7句】:上帝的`兒子是完美的,哪會有疾病?----王鳳儀《王鳳儀善人言行錄》
【第8句】:人性本是善良的,善怎能生惡?----王鳳儀《王鳳儀善人言行錄》
【第9句】:樂一樂,天堂有個坐;
【第10句】:愁一愁,地獄游一游。----王鳳儀《王鳳儀善人言行錄》
【第11句】:講道不講理,講理氣死你----王鳳儀《王鳳儀善人言行錄》
【第12句】:人生本是快樂的,你為什么不樂?----王鳳儀《王鳳儀善人言行錄》
【第13句】:你想快樂么?你就會得到。----王鳳儀《王鳳儀善人言行錄》
【第14句】:學道就像掘井似的,不往高處去掘,越低才越有水----王鳳儀《王鳳儀善人言行錄》
【第15句】: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做事合乎道理就是善,悖乎道理就是惡;把事做好就是善,把事做壞就是惡;存心公就是善,存心私就是惡。----《王鳳儀嘉言錄》
【第16句】:人有無邊罪惡,一悔便消。人能把過悔真了,就能好病----王鳳儀《王鳳儀善人言行錄》
王鳳儀文案整理
篇一:姑娘道—王鳳儀道德文案
姑娘當性如棉,以志為根,要心存眾人好,身有補助力,提滿家庭和樂,作一家中的貴星。這就是王老善人鳳儀先生,發明姑娘立身行事的道德也。
何謂性如棉呢?蓋棉之為物,具有五種好處。(一)溫暖。(二)清潔。(三)柔和。(四)平等。(五)綿長。這五樣。是棉花的天然善性,本來面目,由道而生,以德而化。故姑娘性當取法如之也。夫人之心性,因稟賦之不同,各有一偏。
第一是情重心熱者,偏于熱度太高,遇境沾著,牽戀狎愛,以情背禮,為姑娘大病。而意志淡薄者,又心寒意冷,面劍言霜,則又失之太涼,未免孤立寡和,亦非正道。
故當效法棉之不涼不熱,不冰不炭,四季常春,中和可親可敬的樣子才對。況以生理學來論,性太熱者,將來為媳婦后,生子多不易存,而性寒冷者,又多不易生長。此亦倫常大事,不可不省也。
第二是姑娘當意清似水,身潔如玉,不沾不染,明白自然。性、心、身,三界分明,才算得其本分。性界要無恨、怨、怒、惱、煩,的五毒。心界得去貪、瞋、癡、慢、疑,的思慮。身界要除吃、喝、穿、戴、闊,的嗜好。這謂三界清潔,這算是真正初生。必如棉之不洗不漂,不待人工,自然純潔之天性為妙。
第三樣棉的柔和性質。如水一般,隨方就圓,隨大隨小。素位無爭,圓通不著。當姑娘也當柔以養性,和以待人,不爭不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為對。
第四就是當學棉花的平等性。無論貧富貴賤,賢愚閑達,士農工商,一律看待,是法平等,無分高下,樂道安仁,不計不較,存菩提心,無分別意。就是姑娘的本分。試想那棉花罷。
富人買去可以溫暖,貧人買用就不溫暖嗎?不是的,士人做衣,可以御寒,而農人做衣,就不能御寒嗎?不是的。你拿它做帽子用,頂在頭上可以,你拿它做鞋子,踏于腳下也可以,這就是棉之平等善性。姑娘當效法之,以除好高騖遠,嫌貧愛富,傷品離異,時髦浮蕩之病癥也。
第五棉有綿長善性。姑娘尤當效法。棉能拍之如并,紡之成線,綿綿永存,一貫不斷,為姑娘的,立身處人,也當庸常不變,見異不遷。不能行東就西,昨是今非,親近了不得,忽而又疏遠不得了。
貓一天狗一天,哈哈,那就失了姑娘性如棉的本分啦。大家要想一想,向本身歸一歸,善則加勉,過則改之,存誠行持,化和如一,則道得矣。此姑娘性如棉之例也。
他若棉白似金,棉柔似水,棉立似木,棉暖似火,棉實似土,棉具金、木、水、土,五行之真陽性,而為五行之精華所聚萃。參而得之,道在是矣。人人可學之成圣成賢,豈特姑娘而已哉。
何謂志為根呢?根者固定之喻,志者八風不動之意,志為根者,即當遇利、衰、得、失、或稱、譏、苦、樂之來,我則如如自在,不動不懼,若根扎于地之固定之謂耳。試想世人不為八風吹動者,十萬中能有幾人。若能志為根,那就是佛國的人了。
提滿家者,當提滿家中各人的好處,也就是心中常找眾人的好處,能見眾人好,我性自然好了。
身有補助力者,要殷勤不怠,侍親助嫂,看護侄男侄女,兄嫂之愚魯者。提倡補助之,這謂身有補漏助缺之力。
姑娘若能依此道,而身體力行之,該有何等可敬可貴呢。和樂家庭光榮門楣,豈不是一家的貴星嗎。
在家能當好姑娘,出閣一定能當好媳婦,能助夫成道,恭敬丈夫,和睦妯娌,孝敬翁婆,全家喜歡,真正是喜星臨門。后來有了兒女,自然會教子成名,能為良母,老了一定會當老太太,也能兜滿家,為一家的福星。
因為女子是世界的源頭,欲世界好、國家好、社會好、家庭好、必從姑娘身上好。欲當好姑娘,可是必須明白姑娘道。若不明白姑娘道的,在家中好多嘴多舌,遇著嫂子或弟妹有錯便跑到父母面前告訴,使嫂子生氣,母親能不生氣嗎?這等姑娘直接是送毒藥丸給她母親吃,母親吃了毒藥丸不知道,還說多虧姑娘告訴我,不然我怎么會知道呢?你想,這樣婆媳如何能和順?嫂子受了氣,當然恨小姑。姑娘依仗母親,嫂子則依恃丈夫,往往因著婆媳不和,連累母子也不和,間接連累父子也不和,使父母落個不慈、哥嫂落個不孝的名。一家之中,種下這種惡因,將來不定惹出偌大的禍患。母親本來偏向姑娘,什么布角線穗啦都愿意給姑娘,這雖是些小事,可是早被嫂子暗中看得明白,口中不說,心里卻不愿意,自言自語說:有什么好東西都給姑娘,有活可不叫你姑娘做。無形中對婆母孝道上漸漸差遲,起初是心里恨,常了嘴里就說出來啦:“你指著你姑娘養你老吧。”一家不和睦的病根,就起在姑娘身上,這樣能提滿家嗎?簡直成了“踢滿家”了,把全家人心都踢散了,及至出閣走了,哥嫂如同去了一塊大病,哪能按四時八節去接送呢?!因此婆媳仇恨更深了,鬧得一輩子享不著兒媳的福。這樣糊涂的姑娘,在家不懂孝道,出閣哪能會盡孝道呢?因此不得翁婆的歡喜,使她母親添上心病,終日如同在苦海地獄里一般。究竟姑娘何嘗愿意她母親受苦呢?不過因為不明白道的.緣故。考其總根,當父母的就根本不明白道,不會教訓姑娘,以致自己受苦惱,姑娘也受苦惱,一生不能出苦。還有一種原因,稟性不化,決不會當姑娘;媳婦當不好,婆婆當不好,總之當姑娘的時候就錯了。
姑娘為世界的源頭,姑娘道講明白了,是正本清源。所以王老善人才倡明“婦德女道”,首先辦義務女學,誠得治世之本也,使天下的姑娘,皆能性如棉、志為根、能提起滿家的和樂,為一家之貴星。在家能當好姑娘,出閣必能為賢妻,將來更能為良母,自然能教育子女,成為好國民。現在想要國家太平,世界大同,還得從女子身上好了起頭,況現在天時世運,應該女界度世化人。出苦得樂大放光明的道運來到了。女界諸位同人或諸姑姊妹,千萬注意才好。
篇二:王鳳儀格言雜記
生氣上火是病的根源。(生氣是病的飯,上火是病的水。)攻人短處,是給人家洗衣裳,與我何益?
護我過處,是給自己長骯臟,與人何損?
喜聞人過,不如喜聞己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敏而好學,福何如之。道己之過如掃除,言人之非似收贓。
記人不是,正是添己黑暗。
聚人好處,方為長己靈光。
好揚己善則德散,好隱己過則惡盈。
來得明,去得白,生財有道。
跌得倒,爬得起,處世得方。
世事多從忙里錯,智慧盡由靜中來。
人當失意時要往前看。生于憂患。
人當得意時要回頭看。死于安樂。
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每事肯吃虧的便是君子。
每事好占便宜的便是小人。
惡莫大于縱己之欲,禍莫大于言人之非。
欲高門弟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花明柳媚含道意,鳶飛魚躍見天機。
千潭有水千潭月。佛光普照。
萬里無云萬里天。一性圓明。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道而時習工作。心似迎塵掛鏡,不洗則生。問性當日新皈本。道從虛心得,低心求道。
理由悟徹來,自問自答。
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并集。
想自己心身,到后日置之何處?-----當定本位。顧本來面目,在古人像個何人?-----應有實行。口吐蓮花,空談難達佛國。-----講道不如講我。
身為芻狗,實行可登天堂。-----念書不如念人。志不定,意不活,心不死,身不低,秉性難化。佛能成,仙能修,賢能希,圣能作,虛靈自明。兄弟和,其中自樂;子孫賢,此外何求?
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樣于兒孫。
未有和氣萃焉,而家不昌盛者。
未有戾氣結焉,而家不衰敗者。
入觀庭戶知勤惰,一出茶湯便見妻。
父老奔馳無孝子,要知賢母看兒衣。
子弟有才,制其愛,毋弛其誨,故不以驕敗。子弟不肖,嚴其誨,毋薄其愛,故不以怨離。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愚誤國只為好自用。爵益高,志益下,官益大。
心益小,祿益厚,施益博。
天德只是個無我,王道只是個愛人。
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心田培一點子種孫收。憫濟人窮,雖分文升合亦是福田。
樂與人善,雖只字片言皆為良藥。
平居須寡欲養身,臨大節則舍生委命。
治家須量入為出,干好事則仗義輕財。
作惡事須防鬼神知,干好事莫怕旁人笑。
作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虧日有所損。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作惡不殃,作惡未盈,祖德未盡也,福盡必殃。行善不祥,行善不真,宿業未了也,業清必昌。人皆好生,凡可以生者,何不為也(修身養性)?人皆惡死,凡可以死者,何不去也(癖氣嗜好)?一世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
君子務本,本立道生。
欲贖世,先贖身。(立業。身不大同,身難入大問化。)欲舍身,先舍秉性。(舍身辦道的多,舍性了道的少。)辦道不負初心,成佛有余。
自古仙佛無他法,廣生歡喜不生愁。
學、問、深、時、意、氣、平。(七字圣道功行偈)存心常悔己過,處事宜念人功。(樂和)
保我真葫蘆,勿為他人動。
真道德不希高慕外,偽君子好多言躁行。存半毫我見,難達佛國。
有一分陰私,也是后天。
善體黎庶情,是謂民之父母。
廣行陰騭事,以能保我子孫。
謙,美德也;過謙者懷詐。
默,懿和也;過默者藏奸。
涵養沖虛,便是身世學問。
省除煩惱,何等心性安和。
現在之福,積自祖宗者,不可不惜。(行善)將來之福,貽于子孫者,不可不培。(作德)現在之福如點燈,隨點則隨竭。(當去習性)將來之福如添油,愈添則愈明。(應長天命)大道昌明,全球受福。(大同)
至德開發,萬國弭兵。(順世)
了陰命,止宿命,即長天命。(成圣)去習性,化秉性,即見天性。(成佛)
篇三:王鳳儀老先生《不怨人》文案
不怨人
【第1句】: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難過,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禍,不是苦海是什么?
管人是地獄,管一分,別人恨一分;管十分,別人恨十分,不是地獄是什么?必須反過來,能領人的才能了人間債,盡了做人的道。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就是佛。
【第2句】: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無德怨自修,小人有過怨他人。嘴里不怨心里怨,越怨心里越難過,怨氣有毒,存在心里,不但難受,還會生病,等于是自己服毒藥。人若能反省,找著自己的不是(錯誤),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會,不怨不會的,明白對面的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第3句】:現今的人,都因為別人看不起自己,就不樂。其實我這個人,好就是好,歹就是歹,管別人看得起看不起呢!只是一個不怨人,就能成佛。現在的精明人,都好算帳,算起來,不是后悔,就是抱屈,哪能不病呢?
【第4句】:“不怨人”三個字,妙到極點啦!(不怨人就是真陽土)不生氣,不上火
【第5句】:我常研究,火逆的多吐血,氣逆的多吐食。要能行道、明道,氣火就都消了。
【第6句】:上火是“龍吟”,生氣是“虎嘯”,人能降伏住氣火,才能成道。
有人惹你,你別生氣,若是生氣,氣往下行變成寒;有事逼你,
你別著急,若是著急,火往上行變為熱。寒熱都會傷人。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壞事不愁,氣火自然不生,就是“降龍伏虎”。能降伏住,它就為我用;降伏不住,它就是妖孽了。
【第7句】:稟性(怒、恨、怨、惱、煩,又稱氣稟性)用事,鬼來當家。因為生氣、上火一定害病,生病就是被鬼給打倒了!正念一生,神就來;邪念一起,鬼就到。可惜人都不肯當神,甘愿做鬼!
【第8句】:火是由心里生的,人心一動就生火。一著急,火往上升;一動念,火向外散。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不守本分的人,額外的貪求,火就妄動。若能把心放下,不替人著急,就不起火,該有多么輕快!
【第9句】:動性(耍脾氣)是火,心里生氣,才是氣。佛說“七處心燈”,我說不如掐死一頭。人心一死,道心自生;人心一動,道心自滅,爭貪的念頭就生出來了。因爭生氣,因貪上火,氣火攻心,整天煩惱,就是富貴,也沒樂趣。所以古人治心,如同治病。我說把心掐死,多么省事!
找好處,認不是
【第10句】: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為什么呢?就因為心里存的,都是別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
【第11句】:找人好處是“聚靈”,看人毛病(缺點)是“收贓”。“聚靈”是收陽光,心里溫暖,能夠養心;“收贓”是存陰氣,心里陰沉,就會傷身。人人都有好處,就是惡人,也有好處,正面找不著,從反面上找。所以我說,找好處是“暖心丸”,到處有緣,永無
苦惱。
【第12句】:找好處是真金,要想找好處,就得以志為根,在沒有絲毫的好處里,找出真好處來;在忍無可忍時,還能忍得住,就是“大義參天”。
【第13句】:認不是生智慧水,水能調五味、合五色,隨方就圓。人的性子,要能煉得像水一樣,就成道了。所以古人說“上善若水”。
【第14句】:人和天地是一體,天下的事都是自己分內的事,世界沒好,咱們哪能沒有不是?不是(錯誤)到處都有,低頭也是、抬頭也是、睜眼也是、閉眼也是。看妻子不好是低頭不是,看老人不對是抬頭不是,看別人不對是睜眼不是,心里尋思別人不對是閉眼不是。依我說,有不明白的道、不會做的事,都是不是。人要能找著本分,才知道不是。人把天理丟了、道理迷了、情理虧了,才知道認不是(承認不對即自己認錯)。
【第15句】:要能把不是認真了,自然神清氣爽、心平氣和。
【第16句】:認不是生智慧水,找好處生響亮金。
【第17句】:找好處開了天堂路,認不是閉上地獄門。
【第18句】:認不是勝服“清涼散”,找好處勝用“暖心丸”。五行性
【第19句】:我所講的“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個字代表來說的,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樣的。
【第20句】:人的苦都在性子中呢!不服人是陰木,好爭理是陰火,好怨人是陰土,好分辯是陰金,好煩人是陰水。
【第21句】:木性人招難,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貧,水性人受氣,像聚寶盆似的,內里有什么,就聚什么。太上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一點也不錯。所以我說,好事歹事都是性子招的。
【第22句】:常人的性子都有所偏:偏于火的爭理,偏于土的欺人,偏于金的傷人,偏于水的厭人,偏于木的頂撞人。能化除這一偏之性,自然得道。
【第23句】:陰木性人,抗上、不服人,好生怒氣。怒氣傷肝,頭迷眼花、兩臂麻木、胸膈不舒、耳鳴牙痛、癱瘓中風。
陰火性人,急躁、爭理、喜虛榮、愛面子、好恨人。恨人傷心,心熱心跳、失眠顛狂、音啞疔瘡。
陰土性人,蠢笨蠻橫,疑心重、好怨人。怨人傷脾,膨悶脹飽、腹痛吐瀉、虛弱氣短。
陰性金人,殘忍妒忌、虛偽好辯,好惱人,惱人傷肺,氣喘咳嗽,肺癆咳血。
陰水性人,愚魯遲鈍、多憂多慮,好煩人,煩人傷腎,腰腿病痛,遺精陽萎。所以說什么性,就得什么病。
【第24句】:我說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是一樣的。生怒氣(木)便是殺;好穿衣服、求好看(火)便是淫;買東西少給一文錢(金)也是盜;好吃好東西(水)便是酒;說半句謊話(土)也是妄。
【第25句】:真木是佛的根(木性仁慈),真(陽)木性人有主意、能忍辱,能立萬物。真火是神的根,火主明理、知時達務,能化萬物。
寫冬天的語句摘抄
【第1句】:兒童冬學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
【第2句】: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第3句】: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第4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第5句】: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第6句】:冬天是白雪的世界。
【第7句】:雨雪瀌瀌,見。
【第8句】:冬天是春天的開始。
【第9句】: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
【第10句】: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第11句】:秋月揚明惲,冬嶺秀寒松。
【第12句】: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
【第13句】: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
【第14句】: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第15句】:雪后,那綿綿的白雪裝飾著世界,瓊枝玉葉,粉裝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豐年的喜人景象。
【第16句】:雪讓人的感覺只有一個字——冷。大地一片銀白,一片潔凈,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鵝毛從天空飄飄灑灑。
【第17句】:雪仙子在盡情地揮舞著衣袖;在飄飄灑灑的彈奏中,天、地、河、山,清純潔凈,沒有泥潭。
【第18句】:一年有四個季節,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歡冬天下雪時的壯麗景色。冬天,大雪紛飛人們好象來到了一個幽雅恬靜的境界,來到了一個晶瑩透剔的童話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給人一種涼瑩瑩的撫慰。一切都在過濾,一切都在升華,連我的心靈也在凈化,變得純潔而又美好。
【第19句】:在這樣寒冷的天氣里,可以看到不畏寒風,亭亭玉立的`一排排柏樹。在校園的走廊兩旁,閃動著一個個綠色的身影。在寒冷的冬天里,柏樹還是那樣濃郁蒼翠生機勃勃。
【第20句】:站在窗前眺望著冬天里季節,側耳傾聽著冬天里風的吟唱,那景色,那聲韻,誰說冬天是蒼涼的季節?其實,冬天正在寒冷的風霜中,積蓄著力量,在蕭蕭的寒風里吟唱著潔白的亮麗和冬天的堅毅。冬天的鄉村有著讓人不適應的蕭條,春天的垂柳是一種情竇初開、夏天的荷塘是一種熱戀、秋天金黃的豐收是一種成熟,而這些在冬天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期待。也許吧,因為天擇物德在冬天里卻很難展現出它們的生機,但它卻不受嚴寒的侵噬而消沉,那是生命與萬物空靈,在更高的境界里最默契的結合。
上一篇:公孫離的臺詞語音集合6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