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華》的觀后感
昨天是電影《你好,之華》的首映,我一大清早就買了下午4點的票,以為能來得及趕回來看,卻還是錯過了點,于是又去買了大晚上10點多的票,看完已經是凌晨了。我其實不會經常去影院看電影,可以說很少去,所以更不用說買一次票沒看成,還想著要買第二次的這種事情的發生。而這次完全是沖著巖井俊二去的,因為我非常喜歡巖井俊二的《情書》,非常非常喜歡,我也看過他拍的《燕尾蝶》,但還是最愛《情書》。可能是愛那白雪覆蓋的茫茫一片的天地,我的腦海里只要一想到男藤井樹永遠地埋葬在荒無人煙的雪地里,我就想哭;也許是愛女藤井樹天真活潑的樣子,但我總會想,最后她知道學生時代男藤井樹對她的暗戀可是他卻永遠地離開這個世界后,留給女藤井樹的又是另一種殘忍的悲傷吧;但也是因為整個電影的氛圍,音樂以及發生在這個冬天的故事,安謐中透著絲悲傷,又透著些許溫暖,才會讓我這么的著迷,當然還有柏原崇世紀美男子容貌的緣故。所以我很想去日本,去北海道,看雪,看故事,而其實這部電影也是帶著自己一個浪漫的期盼的。
《你好,之華》,給我的感覺是有很多《情書》的影子在的,像是一個姊妹篇。影片也是以女主的姐姐袁之南的葬禮為開場,肅穆中帶著些濃濃的悲傷。葬禮結束后回到姥姥家,并沒有過份地渲染傷感的氣氛,大家已經都很平靜了,背景音樂也是在略帶憂傷的曲調中夾雜著些許明快利落,真的是很巖井俊二的風格了。同樣的,電影的情節也是以死去的人物作為主線,牽出了學生時代的一些過往。
一場30年的初中同學聚會,妹妹之華代替姐姐之南參加,見到了曾經初中時期喜歡的男孩尹川。之后幾次都是以之南的身份寫信給尹川,向他訴說一些比較家常的一些事情,其實從電影里的這些片段都可以看出,之華還和小時候一樣,透露著一些小女生的可愛和一點小心思,有很多讓人忍俊不禁的點,說好之后不再寫信打擾尹川,可還是忍不住地動筆訴一些家長里短,說了不告訴對方地址,卻還是為了想收到對方的回信寫了別人家的地址,因此才有了之后尹川的拜訪以及故事的發展。
尹川是一個不出名的作家,曾經寫過一部小說,名叫之南,是為了自己喜歡的女孩袁之南寫的,可是卻沒有與她有個完美的結局。不知道為什么,對這個角色我倒是沒有太大的.觸動點。
杜江飾演的是之華的丈夫,是一名程序員,也是一個可愛的角色。因為誤會摔壞了之華的手機,之后給她做了一個簡單的聽筒傳話裝置,也是十分有趣了。
飾演少年之華和之華的女兒颯然的是同一個演員張子楓,她演的少年之華和周迅的成年之華有多的契合點,都有著點別扭的可愛;同樣的飾演少年時期的之南和之南的女兒睦睦的也是同一個演員鄧恩熙,其實從影片來看,年少時期或者長大后姐妹倆的關系并沒有那么親密,而姐妹倆的女兒卻是彌補了這一點,颯然會和睦睦分享自己的秘密,也會一起遛狗,陪伴著做很多事情。
之華的婆婆是一個特別有趣的角色,70多歲的老太太通過寫信學英語,捧著新英漢字典在那兒啃著,非常有意思,也是應和了少年之南在初中畢業典禮上說的任何時候人都應該有著夢想這一主題,當然電影最后也有提到這一點。
對于之南的小兒子晨晨,他在影片中從一個不太懂事的熊孩子到后來慢慢思想或是心靈上的成長,我覺得是整個影片最深的立意所在,因為他將影片整個提升到生與死的層面上。在路上看到死去的鳥后,回家把姨父養的鳥放走;在房門口問奶奶人為什么會死呢,然后默默地轉頭走開,這么小的孩子問出了這樣的問題,他該有多么害怕,對生死的恐懼和對母親離去的悲傷令他那么傷心地哭泣,所以有了這樣的意識,他才開始似懂非懂,變得不一樣了。看到這里的時候,我立刻就想到了朱光宇跟我說過,他很小的時候就因為想到人會死而害怕地晚上睡不著,在床上偷偷地哭泣,后來還是讓他爸哄他才能入睡。所以我想電影也是在告訴我們,死去的人終歸還是走了,活著的人應該好好的活著,不要留有什么遺憾。
對于對于成年之南的角色以及胡歌飾演的之南丈夫的角色,我都不能理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也沒有什么話想要說。
整個影片是讓我覺得很熟悉的風格或者是氛圍,熟悉的音樂調性,但不會讓我膩,我還是喜歡這樣的故事的。對于電影的名字,《你好,之華》,我也不太能理解為什么是這個名字,是一種以寫信的口吻呢,還是有別的什么含義......
總之,凌晨走在沙坡尾的路上,躲在防風外套里的我,看著大排檔里亮著的燈,一群人站著在那兒干杯喝酒,感覺很奇妙。
電影《芳華》的觀后感
《芳華》是由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電影《芳華》的觀后感,歡迎大家的閱讀。
電影《芳華》的觀后感
曾經學生時代的我們,每當遇到學校組織的主旋律電影的活動后,一篇400字的觀后感是經常的作業,特別是班主任又是語文老師的情況下,那更是必然。這幾天的冷空氣終于把冬天的感受推到了我們的頭上,而我卻懷著等待滿足的熱情走向電影《芳華》的影院。又有很久沒有到影院觀影了,進場后離開演還有5分鐘,滿場只有我一個人,讓我人生中第一次享受到只有電影評審大員才能體驗的禮遇,心中不禁竊喜。其實早在九月份就盼著能一睹芳華的風彩,但首映檔期一直推到前天,人間本有世事無常,想必當時馮導心中也會用此言安慰自己。馮導的作品我一向每部必看,在我心中他是個北京“爺們”的類型之一,但這部影片的情節更是從內心深深的吸引著我。我是一個喜歡懷舊的人,更是一名資深軍迷,對于在那場戰爭中因國家大環境問題而造成對千千萬萬個“劉峰”式人物發生的種種不公,種種漠視和遺忘更是心存憤恨。
而前天在網上偶然看到馮導在此片首映式上滿含熱淚的演唱了一首樸樹的“那些花兒”,讓我又一次感受到那些成功者,那些經歷豐富的人必然在心底間都有深埋的寄托和痛點,非到全身心的釋懷是不會向外表達的那份情感。從影片一開始,那熟悉的前畫面和背景音樂,那熟悉的八一電影制片廠的風格一下就把我領回到兒時的情景,那時候的.天空如此湛藍,那時候的時光如此舒緩,那時候無論個人還是國家都處在萬物初放精彩的時代。小時候因為唱歌很好,也有五年練琴的經歷,故偶然有機會在演出時或去少年宮上課的時機看到過這些翩翩舞者的漂亮阿姨和姐姐。那時的我們心無雜念,旁無非意,就是喜歡,喜歡聽,喜歡看,應該是一種對“美”的好奇,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向往。相信,他們和她們所演的人物在那時更是這般的人,有著這般的心。
整個情節非常緊湊,全片純凈,滿懷情意,人物的變和情節的轉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從和平時期的萬眾一心,盡展英姿,到戰爭年代的無往無畏,視死如歸,再到經濟時代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無一不在詮釋著另一種“活著”,那種平凡而不斷的精神延續。為人一世,唯根唯本能不忘者頂天立地,值得我們去銘記。中國的詞語其實大多都是含意組合式的,電影中的“劉峰”做到了根和本,而現在的人們大多都快遺忘,或者說是不求其本意了,所謂“根本”也是這類詞匯的一個典型。他有著雷鋒般的心懷,他有著戰神般的意志,他同樣有著凡人的情感,為了愛情寧愿去選擇堅守,守望著他心中的那朵“小花”,無怨無悔。自古時事造英雄,只是歷史給予他們的英雄時刻太過于短暫和殘酷,也只有影片中的“小萍”才能真正的去懂他,愛到他的內心,能讓他體會。他們就活在我們身邊,也許他們已經老到自己去習慣性的沉默,默然于世,但這篇故事傳遞給我們一種精神,一次覺醒,我們必然還要為他們的當年而敬禮和鼓掌,因為他們也曾年輕過……
而我們作為這個時代的創立者,面對的是同樣的時代變遷,雖然不再有血肉混糊的殺戮,不再有轉瞬即逝的驚恐,可是同樣需要堅守,同樣需要去完成屬于我們的任務。我們也在用我們的才能和精神去完成我們的“芳華”。芳華不是一個人,不是一件事,而是一種經歷,一個時代。每個年代的人都有屬于他們的芳華,不管你有視或者無視,它就在你身邊不停的流動著,你可以渾然不知,也可以無比珍惜。
昨天看到網紅韓寒在微博中評價到“馮導的非喜劇片其實比喜劇片拍的更好”,在我一直以來的感受中,同樣如此。本以為全片會以樸樹的“那些花兒”作為結尾曲,沒想聽到的卻是韓紅的“絨花”。但當那些剪輯畫面再次浮現眼前,聽到歌詞中的含意,不由淚水再次流下,流得悵然,“世上有朵美麗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那些花兒”的歌詞不免讓人會局限于愛情,而“絨花”才是對那些人們的敬意,對那個時代的演繹。不覺中寫了這么多,如果語文老師有知的話,一定是很滿意了。最后配上幾張影照,為了保護正版,我只拍了片頭和片尾的幾張,以表達我再一次的心意。可能讓那些想看到美女們大長腿的朋友們失望了,那就到影院中一睹《芳華》的風姿吧,希望大家都能觀有所感,也提醒大家別忘記帶上紙巾。
《芳華》基本信息
《芳華》是由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黃軒領銜主演,苗苗、鐘楚曦聯合主演,楊采鈺、李曉峰、王天辰出演、王可如、隋源等參加演出。
《芳華》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該片于2023年12月15日在中國、北美地區同步上映。
上一篇:臺詞很少的動畫片集合10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