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經(jīng)典教案設(shè)計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李白
【教學(xué)目標(biāo)】
知識與能力
【第1句】:疏通文意,理解關(guān)鍵字詞。
【第2句】:比較閱讀同類文章,領(lǐng)悟李白獨特的文情詩意。
過程與方法
【第1句】:把握文章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第2句】:文章中典故的運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領(lǐng)會本文抒發(fā)的情感,體會文中流露出來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
【教學(xué)內(nèi)容與過程】
【第1句】:導(dǎo)入
師生齊背李白詩歌《將進酒》。置酒會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懷才不遇”之際,于是乎借酒抒情,揮灑個淋漓盡致。飲酒賦詩,自古是文人一大樂事。這篇散文,洋溢著詩情畫意,像一首優(yōu)美的詩,長期以來,膾炙人口。明代大畫家仇英還把它轉(zhuǎn)化為視覺形象,繪成圖畫,流傳至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聚會的場所,一起來品讀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第2句】:解題
題目點出了時間(春夜)、地點(桃花園)、人物(李白和諸從弟)、事件(聚宴)。看題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李白于某個春夜在桃花園宴請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第3句】:文體常識
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宴集序(《蘭亭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時,常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滕王閣序》等。
【第4句】:熟讀成誦,整體感知。
【第5句】:對照注釋,疏通文意。(投影文中的重點字詞)
逆旅:客舍,旅店。
良:確實,果真。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三峽》)
大塊:指大自然。
文章:原指錯雜的色彩、花紋。此指大自然中各種美好的形象、色彩、聲音等。
序:通“敘”,暢談,暢敘。
俊秀:英俊聰慧。
瓊:美好的,華貴的。
【第6句】:本文的幾個典故的運用。
本文用典頗多,分析文中典故的運用,意在幫助沉重了解一些常見典故的來源以及其中的含義,以便學(xué)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也可以提高學(xué)生基本的文化素養(yǎng)。
【第1句】: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莊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話,故后人常說“浮生”;又《莊子·齊物論》有莊周夢蝶的故事,表達的是:人生變幻無常,就像做夢一樣。
【第2句】: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惠連,指謝惠連(397?-433),南朝宋文學(xué)家,著名詩人謝靈運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歲便能作文,工詩賦,深得謝靈運愛賞。世稱小謝。謝靈運(385-433),東晉名將謝玄之孫,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是南朝山水詩派的創(chuàng)始者。這幾句是李白夸獎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各個都像謝惠連;而自己作詩卻趕不上謝靈運。
【第3句】: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
西晉石崇,官至衛(wèi)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極端奢侈。曾在洛陽金谷澗中宴客賦詩,他寫有《金谷詩序》說:“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乾,罰酒三斗?!崩畎姿f的“金谷酒數(shù)”,即三斗。
【第7句】:探討作者性格與文風(fēng)
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興盡悲來”的情緒轉(zhuǎn)換,開始寫樂,繼而寫悲,成了一個套子。李白同樣寫游宴,卻完全擺脫了“即喜而復(fù)悲”的陳套,給人以樂觀情緒的感染。全文充滿著春天的生機,洋溢著健康的歡樂,意境高雅,格調(diào)明朗,雖有“浮生若夢”一句,但不會因這一句而生出消極情緒。
李白性格豪放不羈,他的思想駁雜而矛盾。在儒家“達則兼濟”的.思想影響下,李白有強烈的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在道家思想影響下,他蔑視權(quán)貴,追求個性自由、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有道家尤其是莊子思想的鮮明的印記。入世和出世、積極和消極的矛盾都統(tǒng)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輔時濟世,建功立業(yè),然后嘯傲山林,浪跡五湖,全身遠禍。
在本文中,作者一上來先行議論,從感慨人生短暫,世事如夢起筆,說出夜宴的第一條緣由??墒墙酉聛聿⒉皇茄刂@人調(diào)子去進一步抒發(fā)悲觀、低沉的情緒,而是筆鋒一轉(zhuǎn),說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燭夜游”去追尋人生歡樂。“秉燭夜游”的典故有兩個出處:一是《古詩十九首》中“晝夜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的文案。二是曹丕的《與吳質(zhì)書》中所說:“少壯真當(dāng)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崩畎椎奈恼嘛@然是援用了曹丕的話,他所表達的首先是一種珍惜時間,摯愛生活的情感,同是也流露了他當(dāng)時仕途不達的郁悶和世事難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夢死地一味追求宴飲享樂,這從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來:作者寫春天風(fēng)光之美麗誘人,從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園的另一個緣由,并極自然地過渡到記敘與從弟共敘“天倫之樂事”??梢婇_頭的一番筆墨及是作者有意的鋪陳,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諸多內(nèi)容。當(dāng)然,這由感慨“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到轉(zhuǎn)而去記“樂事”抒“雅懷”的變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詩歌相同,反映著他那曠達、灑脫的性格特點。
【第8句】:與《蘭亭集序》進行比較閱讀
首先應(yīng)看到兩位作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活處境之不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寫于51歲,會稽內(nèi)史任上。這時東晉王朝偏安江左已經(jīng)36年,在士族制度的統(tǒng)治下,社會矛盾重重,當(dāng)權(quán)者無心北伐,只圖奢侈享樂。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盡,多崇尚老莊思想,清談玄理之風(fēng)極盛。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大致是開元二十一年33歲時所作。當(dāng)時他雖然求官未得,暫時隱居于安陸,但身處開元盛世,對國家的興盛、個人的發(fā)展都抱有樂觀的期望。
《蘭亭集序》和《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同是記敘春日宴飲之樂,同是欣賞客觀的自然風(fēng)光,同是抒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但由于時代環(huán)境及作家個人身份、年齡的差異,在感情格調(diào)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當(dāng)時過境遷之后,游賞之樂便成了陳跡,歡樂和生命總是短暫的,必須“終期于盡”,所以發(fā)出了“豈不痛哉”“悲夫”的慨嘆。而李白則有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他認為正因為人生短暫,才應(yīng)珍視生命,愛惜光陰,“秉燭夜游”。他覺得美景是春天對自己的恩賜,他感到能和兄弟們一同詠歌、高談、觀花、賞月并舉杯暢飲,乃是最大的樂趣!王羲之低沉清幽,李白高亢明朗,情調(diào)自是不同。
【第9句】:布置作業(yè)
完成相關(guān)練習(xí)。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教學(xué)設(shè)計
【教學(xué)目標(biāo)】
【第1句】:利用課本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字詞,疏通文意。
【第2句】:反復(fù)誦讀,體會作者流露出來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以及蘊含的詩人情懷。
【第3句】:深入賞析,真切感受本文高超的藝術(shù)魅力。
【重點、難點】
【第1句】:賞析本文的語言特點,感受其高超的藝術(shù)魅力。
【第2句】:理解本文看似消極卻洋溢著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xué)過程】
【第1句】:導(dǎo)入新課
剛剛大家看到的就是我們常德的桃花源,很多同學(xué)都去過吧!桃花盛開的美景是世人所共賞的,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就曾在自己開滿桃花的庭院中大宴賓客。今天讓我們?nèi)ジ惺芤幌拢畎缀退奶玫軅兊倪@一次“夜宴”詩情。請大家把賞析課本翻到110頁。
【第2句】:初讀課文,理解文意
【第1句】:首先,請大家聽朗讀錄音。
【第2句】:請大家齊讀課文,感受文章。
【第3句】:疏通文意。
要想把文章真正地讀好,還必須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下面就請同學(xué)們自己對照課文注釋翻譯課文,理清文章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找出來,跟同學(xué)討論解決。如果還有疑問我們就共同探討。下面按照這樣的步驟:分組——討論——質(zhì)疑釋疑——提問解答。
①通假字:序天倫之樂事(序,通“敘”)
②古今異義:大塊假我以文章(大塊:古義,大自然。今義:大的塊頭文章:古義,錯雜的色彩。今義:篇幅不很長的單篇作品。)群季俊秀(古義,弟弟。今義,季節(jié))
③詞類活用: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動詞作名詞,詩歌)、幽賞未已(形容詞作名詞,幽雅的景致)
【第4句】:文言句式
①判斷句: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②狀語后置:陽春召我以煙景
【第5句】:文中典故:
①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②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③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
【第3句】:賞析課文
【第1句】:解題:課文的字詞義大家都沒什么問題了,下面我們來具體欣賞詩文。先從題目入手,題目給我們提供了什么信息呢?
題目信息:①題目點出了時間(春夜)、地點(桃花園)、人物(李白和諸從弟)、事件(聚宴)。②文體:序。看題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某個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園宴游,并為之作序。
【第2句】:如果僅僅只是給大家這樣一個題目讓大家去猜測詩文內(nèi)容的話,你會產(chǎn)生哪些疑問?
①為什么宴游?(原因)②這是一群怎樣的人物?③在宴會上會做些什么?(過程)④宴會氣氛如何?作者有怎樣的感受?
【第3句】:下面我們還是按照前面的分組,自主討論這些問題,每個組一個問題。五分鐘后請每組派代表來發(fā)表你們研討的結(jié)果。注意:你們每組的答案都要合乎文章的內(nèi)容,要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來分析。(好的,大家從文章中找答案然后自己歸納)
①為什么宴游?(原因)為什么要舉行這次夜間的宴會呢?
⑴篇首“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運用了什么修飾手法?說這句話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陰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臨時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來去匆匆的.,所以轉(zhuǎn)瞬即逝。這樣寫的用意說明光陰易逝,人生莫測這一道理。
⑵既然光陰易逝,人生莫測,古人是怎樣做的?
他們異常珍視生命,愛惜時間,秉燭夜游,及時行樂。
⑶白天滿可以“宴”,為什么要夜“宴”呢?
因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珍惜生命,愛惜時間,夜間都不肯放過。不僅如此,“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用一個表示進層關(guān)系的連詞“況”承接上文,進一步回答: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因而應(yīng)該夜宴,更何況這是春天,陽春用她的煙景,大塊以她的文章召喚我,豈容辜負!因而更應(yīng)該夜宴。
⑷看來這春天的景色一定很美,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
春前著一“陽”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陣溫暖,眼前呈現(xiàn)一片紅艷(陽春)。春天地氣上升,所有的自然景物都被彌漫在空氣中的裊裊輕煙籠罩,分外迷人(煙景)。
②這是一群怎樣的人物?
“群集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南朝著名詩人謝靈運的族弟謝惠連工詩文,善書畫,作者便說“群集俊秀,皆為惠連”。以謝惠連比他的幾位從弟,不用說就以謝靈運自比了?!拔崛嗽伕?,獨慚康樂”不過是自謙罷了。
③人物如此俊秀,談吐自然不凡,他們在宴會上做些什么呢?
賞美景——陽春煙景、大塊文章、桃花園
序天倫——享受天倫之樂,而且相會于流芳溢彩的桃花園中,真是百倍歡樂。
高談轉(zhuǎn)清——賞的對象那么優(yōu)美,所以賞是幽賞;談的內(nèi)容那么歡樂,所以談是高談。美景烘托樂事,幽賞助長高談,從而把歡樂的激情推向高潮。
飲酒賦詩——“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兄弟相會,花月交輝,幽賞高談,其樂無窮,于是繼之以開筵飲宴?!帮w”字把兄弟們痛飲狂歡的場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痛飲固然可以表現(xiàn)狂歡,但光痛飲就不夠雅。他們都是詩人,痛飲不足以盡興,就要作詩。
④宴會氣氛如何?作者有怎樣的感受?文章中有沒有表現(xiàn)作者情緒的詞語?(“敘天倫之樂事”)“樂”字與前文哪個詞相照應(yīng)?具體意思是一樣的嗎?(與“為歡幾何”中的“歡”照應(yīng),賦予了特定具體的內(nèi)容)詩人李白與堂弟們在桃花園夜宴,究竟有哪些可樂之事?
一樂:春景秀美,風(fēng)光旖旎。
二樂:兄慈弟恭,盡享天倫。
三樂:各具才情,幽賞高談。
四樂:佳詠伸懷,縱興釋懷。
在桃李芬芳的季節(jié),與自己的幾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煙的園中,映現(xiàn)在詩人眼中的是無限的陽春風(fēng)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麗的文章。眾人談笑風(fēng)生,擺酒設(shè)宴,四處春花飄香,清風(fēng)輕輕拂來,席間各賦新詩,作不出詩來的要罰酒三斗,一時間笑聲盈盈,確是人生一大樂事!
【第4句】:拓展探究
【第1句】: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與宇宙的關(guān)系,發(fā)出了“浮生若夢”的慨嘆,再轉(zhuǎn)到“秉燭夜游”,用意是什么?為什么雖有“浮生若夢”的慨嘆,讀起來卻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來先行議論,從感慨人生短暫,世事如夢起筆,說出夜宴的第一條緣由??墒墙酉聛聿⒉皇茄刂@個調(diào)子去進一步抒發(fā)悲觀、低沉的情緒,而是筆鋒一轉(zhuǎn),說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燭夜游”去追尋人生的歡樂。援用“秉燭夜游”,他所表達的首先是一種珍惜時間,摯愛生活的情感,同時也流露了他當(dāng)時仕途不達的郁悶和世事難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夢死地一味追求宴飲享樂,這從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來:作者寫春天風(fēng)光之美麗誘人,從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園的另一個緣由,并極自然地過渡到記敘與從弟共敘“天倫之樂事”??梢婇_頭的一番筆墨即是作者有意的鋪陳,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諸多內(nèi)容。當(dāng)然,這由感慨“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到轉(zhuǎn)而去記“樂事”抒“雅懷”的變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詩歌相同,反映著他那曠達、灑脫的性格特點。
【第2句】:將本文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進行比較,文案魏晉人與唐人生命觀和精神氣質(zhì)的異同,體會李白開朗樂觀的性格,對自然、對友情、對生活的珍愛,和縱筆揮灑的才氣。
《蘭亭集序》和《桃花園序》同是記敘春日宴飲之樂,同是欣賞客觀的自然風(fēng)光,同是抒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但由于時代環(huán)境及作家個人身份、年齡的差異,在感情格調(diào)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當(dāng)時過境遷之后,游賞之樂便成了陳跡,歡樂和生命總是暫短的,必然“終期于盡”,所以發(fā)出了“豈不痛哉”“悲夫”的慨嘆。
而李白則有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他認為正因為人生短暫,才應(yīng)珍視生命,愛惜光陰,“秉燭夜游”。他覺得美景是春天對自己的恩賜,他感到能和兄弟們一同詠歌、高談、觀花、賞月并舉杯暢飲,乃是最大的樂趣!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高亢明朗,情調(diào)自是不同。
【第5句】:讀背課文
【第6句】:課堂小結(jié)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教學(xué)設(shè)計
教學(xué)目標(biāo):
【第1句】:積累文言知識,背誦全文。
【第2句】:疏通文意,品味鮮活優(yōu)美的語言。
【第3句】:理解“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所流露的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
教學(xué)重難點:
【第1句】:掌握文言知識,鑒賞優(yōu)美語言。
【第2句】:理解李白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
教學(xué)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xué)課時:
一課時
教學(xué)內(nèi)容及過程:
【第1句】:導(dǎo)入:
春天,即使是料峭的初春,也擋不住綠意染枝頭、紅蕊吐芬芳,再加上鳥鳴悠悠、細雨蒙蒙,大自然正展開一幅如詩的畫卷,撩撥著我們的心弦。陽春三月,今人遠行、踏青,將自己融進美好的春光,那古人呢?尤其是有著浪漫情懷、狂放不羈的李白會如何面對這美好的春光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去了解李白在這融融春夜里的情懷。
【第2句】:解題:
春夜——時間宴——事件從弟——人物桃花園——地點
序——文體,宴集序。
題意:李白為在某個春日的夜晚在桃花園宴請自己的堂弟們寫的一篇序文。
【第3句】:了解作者、背景及相關(guān)常識
學(xué)生介紹自己熟悉的李白,看《學(xué)案導(dǎo)學(xué)》。
【第4句】:整體感知,掃清字詞障礙,積累文言知識
【第1句】:找一學(xué)生讀文本,教師糾正字音。
秉燭夜游(bng)
瓊筵(yán)羽觴(shng)
【第2句】:聽課文錄音,再讀文本。
【第3句】:完成文言知識練習(xí),積累文言知識(見《學(xué)案導(dǎo)學(xué)》)
【第4句】:齊讀文本,思考文章思路
【第5句】:理清文章思路
【第1句】:討論:李白為何要在春夜宴請從弟?
明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及時行樂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美景在前
“序天倫之樂事”——共享天倫
【第2句】:討論:此次夜宴快樂嗎?有哪些樂事?
明確:“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人美之樂
“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交流之樂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景美之樂
“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酣飲賦詩之樂
【第3句】:小結(jié):本文思路——
夜宴的緣由
夜宴的樂事
【第6句】:賞析美句
【第1句】:“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第2句】:“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學(xué)生寫成賞析性文字,教師引導(dǎo)、點撥,指點賞析詩句的方法。
【第7句】:探討主題,理解情感
【第1句】:李白用如此美的語言講述夜宴的快樂,表達了什么感情?
明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對親情的.珍視。
【第2句】:如何理解“浮生若夢”?
明確:正因為“浮生若夢”,才讓作者效法古人“秉燭夜游”,去追尋人生的歡樂,以此表達珍惜時間、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從“為歡幾何”到“樂事抒懷”也正體現(xiàn)出李白對待人生的曠達與灑脫。(他覺得美景是春天對自己的恩賜,他感到能和兄弟們一同詠歌、高談、觀花、賞月并舉杯暢飲,才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第8句】:拓展延伸
結(jié)合杜甫《春日憶李白》和余光中《尋李白》及我們學(xué)過的李白的詩歌,文案“我心中的李白”。形成文字,100字左右,要求語言生動流暢、至少使用兩種修辭手法。
上一篇:收酒瓶收破爛臺詞匯編8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