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猜猜這是誰教案
設計意圖:
猜謎語是培養孩子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等多方面能力的游戲活動。猜測時的積極探索、猜對后的欣喜,小小的`游戲隱藏著大大的教育智慧,而根據幼兒熟悉的人事物學習創編謎語,這是對大班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又一提升。因此,根據兒歌《動物猜謎歌》我設計了大班的語言活動《猜猜這是誰》,從認識謎語、知道謎面創編的特點、嘗試創編謎語,層層深入,讓孩子們在不斷的觀察、探索、思考、表達表現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目標:
【第1句】:在猜謎游戲中,感受謎語的特點,并嘗試根據兒歌形式大膽創編新的謎語。。
【第2句】:通過觀察,能發現并表現人事物的基本特征,體驗設計謎語和猜謎的樂趣。
活動準備:
空白格子底板若干、勾線筆、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第1句】:玩猜謎游戲
【第1句】:教師講述謎面,引導幼兒猜測是什么?
【第2句】:出示謎語板,邊講述邊進行簡筆繪畫,引導幼兒猜測謎底。
【第2句】:探索謎語里的秘密
【第1句】:觀察謎語板,引導幼兒回憶講述:剛才的謎語中謎面有幾句話?你還記得是什么嗎?
【第2句】:師幼探索謎語的特點
【第2句】: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嘗試根據謎語板仿編謎語
【第2句】:提供多種動物圖片,幼兒小組合作,選擇一種動物,嘗試根據謎語板,仿編謎語,其他幼兒猜測。
【第3句】:互動游戲:猜猜這是誰
【第1句】:教師現場創編謎面,請幼兒猜測是班級里的誰?
【第2句】:鞏固謎語創編的規律。
【第3句】:幼兒小組合作,選擇現場的一位同伴或成人進行謎面的創編。
【第4句】:集體交流,四組依次展示創編的謎面,集體猜測。
四:尾聲
【第1句】:探索謎語板上最后兩格的秘密。
【第2句】:展示幼兒創編的謎語,編成一首謎語歌。
【第3句】:教師小結
小班活動教案:猜猜這是誰
活動目標:
通過游戲的方式,認識同伴
活動準備:
小手帕一條
活動過程:
【第1句】:全體小班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
【第2句】:老師在演示游戲的玩法:老師用手帕蒙住自己的臉,然后雙手伸開摸寶寶,接著,猜猜摸到的寶寶的名字,如果叫不出寶寶的名字,就讓被摸到的寶寶介紹自己的名字。
【第3句】:寶寶游戲:寶寶按照老師剛才演示的游戲玩法進行游戲。老師及時提醒寶寶注意安全。寶寶如果說錯了名字,老師在一旁給予提醒和鼓勵。
【第4句】:游戲結束,教師引導幼兒:文案自己認識了哪幾個朋友?。?/p>
活動反思:
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自己介紹自己的.名字,使幼兒對之產生一定的興趣,孩子在這次活動中也很投入,有好多幼兒都爭先恐后。在活動中,有些幼兒能清楚、響亮、準確地說出自己的名字,如鐘鳴、楊洋、沈靜雯等,但有少數幼兒表達不清楚,甚至不能準確地說出自己的姓名。有些幼兒膽子比較小,所以話到嘴邊又不感說出來。通過這次活動,老師對全班幼兒有了初步的了解,對一些膽子較小的幼兒給予鼓勵、幫助,多讓他們在集體中表現自己。同時,教育一些膽子大、表達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膽子小、表達能力差的孩子,縮小兩極分化的差距,使全班幼兒共同進步。
《猜猜這是誰的包》中班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猜猜這是誰的包》中班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猜猜這是誰的包》中班教案1
【活動設計】
談起包包,孩子們都不陌生,有自己背的書包,還見到過爸爸媽媽上班時,也會帶著包包。自己的小書包和爸媽的大包有什么不一樣呢?里面裝的東西是一樣的嗎?通過看看猜猜,孩子們會了解原來不同的人會使用不同的包,不同的職業也會使用不同的包包,包里面的東西也都不一樣。由此活動引發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關注,對周圍人們生活、活動的關注,從而了解一些常見社會成員的工作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體驗他們工作的辛苦,產生尊敬之情。
【活動目標】
【第1句】:了解不同職業的人員會使用不同的用具。
【第2句】:根據情景選擇物品,嘗試與相應的包進行匹配。
【第3句】:引導幼兒快樂的參與游戲,認真遵守游戲規則。
【第4句】: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第1句】:認識包
價值分析:引起幼兒學習興趣,激發幼兒開動腦筋。
【第1句】:爸爸媽媽的包:爸爸媽媽上班去的時候,包里可能會有些什么東西?(交通卡、眼鏡等)
【第2句】:嬰兒包: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包呢?和爸爸媽媽的包相比有什么不同?這里面放的是誰用的.東西?(都是嬰兒用的東西)
【第2句】:重點:不同職業人員的包
價值分析:幼兒了解不同職業的人員會使用不同的用具。
【第1句】:觀察三種特殊的包:醫藥包、郵遞包、理發工具包。這些是什么包啊?
【第2句】:對照圖片看一看,不同的包里會放什么?
醫藥包:針筒、藥、棉球;
郵政包:信、報紙、廣告、收費通知
理發工具包:梳子、剪刀、圍布
【第3句】:這些東西有什么用呢?(醫藥包里的針筒可以給病人打針,理發師的剪刀和梳子是給客人剪頭發的時候用的……)
【第3句】:情景討論
價值分析:根據情景選擇物品,嘗試與相應的包進行匹配。
【第1句】:誰會用到這些包?給他們和使用它們的主人配配對。
【第2句】:一起來學做一回醫生、郵遞員、理發師。
【教學反思】
通過看看猜猜,孩子們會了解原來不同的人會使用不同的包,不同的職業也會使用不同的包包,包里面的東西也都不一樣。由此活動引發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關注
《猜猜這是誰的包》中班教案2
教學目標:
【第1句】:了解不同職業的人員會使用不同的用具。
【第2句】:根據情境選擇物品,嘗試與相應的包進行匹配。
【第3句】: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第4句】:激發了幼兒對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認識郵遞員、醫生、理發師等職業裝扮
材料準備:醫藥包、郵政報、理發工具包及相關物品
教學過程:
【第1句】:爸爸媽媽的包
【第1句】:展示各種各樣的包包
【第2句】:討論:爸爸媽媽去上班,包里會放些什么?
小結:爸爸媽媽包里的東西都很有用,所以我們不能隨便翻動、拿走。
【第2句】:不同職業人員的包
【第1句】:觀察三種特殊的包:醫藥包、郵遞包、理發工具包
提問:包里可能有些什么?
【第2句】:匹配包與工具
醫藥包:針筒、藥水、紗布、棉球、鉗子等
郵政包:信、雜志、廣告、報紙等
理發工具包:梳子、剪子、剃刀、推刀等
提問:猜猜包的主人是誰
【第3句】:整理工具包
【第1句】:幼兒分組進行整理比賽,將不同的工具裝進不同的包里。
【第2句】:此游戲延伸到個別化學習活動中。
大班語言看圖活動教案
導語:、能仔細觀察圖片中角色的表情、動態,并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展開合理的想象,編出不同的情節。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大班語言看圖活動教案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大班語言看圖活動教案1
活動目的:
【第1句】:培養幼兒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能用流暢的語句講述故事。學習詞:連忙拐棍詞組:邊跑邊喊
【第2句】:了解照相機的用途。
活動準備:
圖片照相機
活動過程:
【第1句】:教師出示照相機,請小朋友說一說有什么樣的用途,從而引出本次活動的內容:“有一個小朋友,他可喜歡照相了,可是在他的爸爸給他照相的時候,他卻跑開了,怎么回事呢?我們來看一看?!?/p>
【第2句】:出示圖片一,請幼兒仔細觀察,看一看圖片上有什么人,發生了什么事情,要求幼兒用流利的語言來表述。
【第3句】:出示圖片二,請幼兒想一想:小軍為什么會跑開了,請小朋友想象一下,小軍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第4句】:出示圖片三,提問:小軍想出了什么辦法幫助小妹妹取得皮球的?爸爸看到小軍想辦法幫助小妹妹取皮球,連忙怎樣?爸爸為什么給小軍照這張像?
【第5句】:請幼兒將整個故事連貫的講述出來,可以請講得比較好的幼兒到前面來給小朋友講述這個故事。
【第6句】:思考:你從中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樣的道理,小軍做得對嗎?我們應該像他學習嗎?
延伸活動:給小朋友照相。
大班語言看圖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第1句】:能仔細觀察圖片中角色的表情、動態,并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展開合理的想象,編出不同的情節。
【第2句】:能用恰當的詞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動與語言。
【第3句】: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愿意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第1句】:教師用大圖片三幅、對話框三個。
【第2句】:兩個幼兒一份講述圖片。
【第3句】:提前錄好“??!”、“哈哈,太棒了!”、“哎吆!”的聲音。
【第4句】:提前認識、理解“對話框”的含義。
活動過程
【第1句】:談話引入,逐一出示圖片【第1句】:【第3句】:2請幼兒觀察、講述。
【第1句】:出示第一幅圖片,請幼兒觀察。
“這是在什么地方?”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詞匯形容看到的背景圖。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大老虎是怎樣的?從哪里看出來的?它見到小兔子會怎么說?小兔子是怎樣做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里看出來的?會怎么說?
【第2句】:出示第三幅圖片,請幼兒觀察。
※最后怎樣了?老虎吃掉小兔子了嗎?
※誰幫助的它?怎樣幫助的?
※大象的表情是怎樣的?會怎么說?老虎的表情是怎樣的?又會怎么說?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樣的?它會怎么說?大象是怎樣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小兔子是怎樣到河對岸的?
◎引導幼兒想象并說出兔子請大象幫忙時會怎么說?
◎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種可能。
【第3句】:出示第二幅圖片,請幼兒觀察。
※大象像什么?小兔子是怎樣過大象橋的?老虎是怎樣想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從哪里看出來的?會怎么說?小兔子會怎么說?
【第2句】:以對話框的形式,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圖片中各角色的心理變化。
【第1句】:出示對話框,知道對話框放在誰那里,就是誰在講話。
【第2句】:請幼兒分別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聲音,請幼兒說一說是第幾幅的、誰講的?為什么?是怎么說的?
【第3句】:請幼兒根據自己對圖片的理解,完整講故事。
【第1句】:教師提出講述要求:在什么地方?發生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是怎么說的?是誰、怎樣救的它們?最后怎樣了?給故事起名字。
【第2句】:請幼兒兩人一組用小圖片互相講故事。
【第3句】:請一至兩名幼兒講故事。
【第4句】:老師完整講故事。
【第4句】:自然結束。
上一篇:程咬金的三個臺詞匯編8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