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西伯利亞的囚徒》詩歌鑒賞及答案
致西伯利亞的囚徒
普希金
在西伯利亞礦坑的深處,
望你們堅持著高傲的忍耐的榜樣,
你們悲壯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
決不會就那樣徒然消亡。
沉重的枷鎖會掉下,
陰暗的牢獄會覆亡,
自由會在門口歡快地迎接你們,
弟兄們會把利劍送交你們手上。
這首詩托一個十二月黨人的妻子帶到流放地去,在十二月黨人中廣為傳誦,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在流放中的十二月黨人奧陀耶夫斯基立即寫了一首詩應和,詩中說道:“我們悲慘的工作不會就這樣消亡,請看星星之火即將燃成熊熊的烈焰。”這句詩后來被geming導師列寧用作《火星報》的刊頭題詞,而《火星報》的名稱也從這句詩脫胎而來。
【第6句】:此詩從頭至尾都用第二人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
【第7句】:詩中的“高傲的忍耐的.榜樣”“高傲”暗指這些囚徒的什么出身?“忍耐”贊揚他們什么精神?
答:
【第8句】:以形象化的語言描繪抽象的情思,可使讀者獲得更鮮明的印象,更確實的感動,如“母愛是曬衣場上曬干的衣服,暖暖的,有太陽的氣味”,比“母愛是世間最溫馨最無私的愛”更加具體可感。下列應用這種技巧的選項是:
A.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B.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C.是夜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盛,對面不相見
D.孤獨是一匹衰老的獸/潛伏在我亂石磊磊的心里
E.忽然想起/但傷感是微微的了/如遠去的船/船邊的水紋……
【試題答案】
【第6句】:像一封信,親切自然,像親兄弟一樣
【第7句】:貴族,贊揚他們為民族復興的自我犧牲精神與堅韌的意志。
【第8句】:ADE。A“拂了一身還滿”的,表面上是梅,是雪,實際上是指“愁緒”。D以衰老的獸寫“孤獨”,久而不去。E以“船邊的水紋……”寫傷感,越來越淡,越小(但也一直存在)。
古詩歌鑒賞及答案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山房春事
岑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轉千匝繞郡城。
[注]山房:士大夫的別墅;梁園:西漢梁孝王劉武所建。此詩作于安史之亂后。
李德裕:唐武宗時任宰相。這首詩是他被貶為崖州司戶時所作。
8.分別概括這兩首詩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9.這兩首詩歌在表達技巧上有哪些相同點,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8.岑詩抒發了昔盛今衰、盛衰無常、物是人非的感慨;李詩表達了對帝京的`懷念及有家難歸的痛苦與絕望的心情。
9.(1)反襯。岑詩后兩句以樂景襯哀情,詩人的吊古之情愈見傷痛;李詩“山欲留人”,寫出了山的有情,以此反襯人的無情,無限痛切而又含而不露。
(2)擬人。岑詩把庭樹擬人化,說無知花樹遵循自然規律,偏在這一片蕭條之中依然開出當年的繁花,可再也無人欣賞了。感情沉痛,出語含蓄。李詩把山擬人化,含蓄地說出了重山環繞,阻絕了歸路,遮斷了望眼。
《文選》詩歌鑒賞及答案
讀《文選》詩九首(選一)①
[清]舒位②
云浮鳥倦早懷田,鄉里兒來巧作緣。
仕宦中朝如酒醉,英雄末路以詩傳。
五株柳樹羲皇上,一水桃花魏晉前。
只有東坡閑不過,加餐遍和義熙年。
[注]①《文選》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選的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漢族詩文總集。這首詩是詩人閱讀其中編選的陶淵明的詩后,有感而作。②舒位,清代詩人,一生坎坷,曾九次參加會試考試,皆不中,遂絕意進取,游食四方,以館幕為主。
8.“五株柳樹羲皇上,一水桃花魏晉前”一聯刻畫了陶淵明怎樣的.形象?(5分)
答:
9.后人評價舒位的詩風格博麗奇崛,尤善典故,句法奇迥,情濃意豐,請從用典、修辭、意象等方面,任選兩個加以賞析。(6分)
答:
答案
【8】詩歌鑒賞
這一聯通過展示陶淵明心中和筆下的理想社會圖景以及理想的精神生活境界,刻畫出一個追求理想境界、向往美好生活、精神生活豐富的人物形象。
【9】①用典:“云浮鳥倦”出自《歸去來兮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鄉里兒來”暗含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事情。
②比喻:以酒醉比喻陶淵明在朝做官的獨特作風,不僅寫出陶淵明嗜酒,而且表現其以醉眼睥睨官場
齷齪,借醉心以暫時忘卻人間炎涼的“大隱”態度,既勾勒出陶淵明瀟灑飄逸風流自賞的形象,又曲折傳達出狂放、傲世的性情,心態。
③意象:詩人精挑“云”“鳥”“桃花”等有典型意義的意象,巧妙組合,含蓄地展現陶淵明的精神生活和理想境界,可謂簡略高妙,不見斧鑿痕而獲深邃意。(任意寫出兩點即可)
詩歌鑒賞題目及答案
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6~8題
皎潔的月光
(法國)魏爾倫
皎潔月光
照亮樹林:
樹枝搖晃,
發出鳥鳴,
回蕩樹下……
心上人啊,
好似明鏡,
池塘映出
垂柳身影,
幽暗模糊,
風兒飲泣……
入夢之時
一片平靜
柔和無邊,
仿佛降臨
從那蒼天,
月泛彩虹……
其樂無窮。
【第6句】:這是一幅月下漫步圖,它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第7句】:詩人采用了哪兩種表現方式?有何藝術效果?
【第8句】:全詩三個詩節,寫了哪三種聲響?三者之間關系如何?
答案:
【第6句】:答案:表現出詩人對天籟之音的心靈體驗。
【第7句】:答案:詩人采用了兩種表現方式:一是以色彩入詩,一是以音響入詩。在“皎潔月光”的映照之下,那幽暗密林中的斑駁樹影在隨風搖晃,那映出長長垂柳身姿的池塘里,蕩漾著一層層銀白的光;而天宇之上,則彌漫著一片柔和,更顯得遼闊、寬廣。這種美好夜景的描繪,創造出一種靜謐、神秘的氣氛,與關于音響的描寫相融合,烘托出一種令人遐思的意境。
【第8句】:答案:鳥鳴、風鳴與蒼穹的寧靜。前兩種是有聲之聲,后一種則是無聲之聲。鳥鳴之聲“回蕩樹下”;風鳴之聲似嚶嚶啜泣,給人一種沉郁感;而天宇的“寧靜”則使人在沉思中豁然開朗,進入到“在另外的愛情天地里翱翔”的境界。從結構安排方面看,前兩種聲音的描寫與后一種聲音的描寫之間有著烘托關系,以有聲襯無聲,突出了詩人那種“心靈與自然契合一體的神秘經驗”。
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9~10題
鶴
弗朗西斯亞默
群鶴上了灰暗的天,把一字長隊排列,刺心的哀號郁悶,冰冷,
就像陰云和寒雪,天間已到修整墳墓的季節。
悲慘的盲人將出外乞討度日,伸出凍得紅腫發亮的手指。
待夜幕降臨,露著瑟縮作成的笑臉,他們離開人世。
悲牲也要吃苦,我就曾遇見一位老乞丐,眼睛上沾著泥點,正把可憐的老狗虐待。
狗尾巴夾在肚皮下,渾身顫抖地那樣厲害。
一條繩索勒住狗的脖子,主人邊拖邊說:我已經把它扔到水里三次了,
可繩子總是斷,它又回來了,這蠢貨!
繩索被拉緊,那患難伴侶好像在說話:還是讓我留在這土地上吧,
像以前那樣緊貼著你吃透灰塵的褲褂。
身為人類的老乞丐似乎比狗還兇惡,蠢貨!滾開!看我非把你淹死不可……
只見一人一狗在巨大的青灰色天幕下走著。?
【第9句】:詩歌的主旨是什么???
【第10句】:本詩述說“老乞丐”與“狗”的故事,為什么以“鶴”為題?
答案:(四)【第9句】:答案:本詩主題思想的表現,具有一種雙關性:乞丐對狗的虐待是一種深愛,人的兇惡是一種人道,人道必須被迫以扭曲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我們透過老乞丐對狗進行虐待這朵“病態的'花”,可以看到詩人同情“饑寒交迫”的人的痛苦的心態。
【第10句】:答案:答案:為了突出人世間的“饑寒交迫”,詩人在開頭緊扣詩題,先描寫鶴的哀號,創造了陰郁、悲苦的氣氛,然后再寫乞丐殺狗的悲劇。這樣,自然界中的悲哀與人世間的悲哀相烘托,便產生了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讀來震撼人心。
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11~12題
致海倫注
愛倫坡
海倫,你的美對于我
猶如尼薩的船舸,在往昔,?
它們滑過芬芳的海波,?
把漂泊者從倦人的旅羈?
載回故國的陸地。?
經歷了海風多次的吹拂——?
你那風信子般的美發,?
你典雅的臉龐,?
水仙女的風姿,?
帶我回到希臘的熠熠光華?
和古羅馬的氣魄。?
看!?
在一個華美的窗龕?
你如雕像那樣佇立,?
瑪瑙明燈擎在手里!?
啊,賽琪,你來自彼岸?
那不可及的圣地!?
注:據說此詩是作者為中學一位同學的母親斯丹娜夫人而作。?
【第11句】:吟誦這首詩歌后你有什么感覺??????
【第12句】:這首詩聯想、想象的線索是什么??????
答案:(五)【第11句】:答案:在吟誦這首詩時能領略到一種音樂美。詩篇節奏分明,讀來抑揚頓挫,起伏有致,感染力極強。?
【第12句】:答案:由現實中的美人斯丹娜夫人,想到荷馬史詩中的美人海倫,想到希臘神話中的水仙女,想到身生雙翼、彎弓射箭的愛神丘比特的戀人賽琪(一譯普賽克);由現實進入到古老而神奇的境地,進入到象征著至善至美的藝術殿堂。?
【第2句】:表達交流?
【第13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一首在網絡上流傳很廣的詩,請你仿照它的結構,再續寫一節。?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樹與樹的距離?
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
卻無法在風中相依??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樹枝無法相依?
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
卻沒有交匯的軌跡??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星星之間的軌跡?
而是縱然軌跡交匯?
卻在轉瞬間無處尋覓
【第14句】:有人將杜牧的《清明》改寫為一部微型戲劇,試試看,應該怎樣改寫??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第15句】:試將《三棵樹》改寫成一篇散文。????
答案:【第2句】:【第13句】:答案: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轉瞬間便無處尋覓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無法相聚?
【第14句】:答案:(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第15句】:答案:略
上一篇:十宗罪4經典臺詞精選7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