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德魯大叔》觀后感(精選5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德魯大叔》觀后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德魯大叔》觀后感1
說到籃球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到NBA以及近些年國內飛速發展的CBA,籃球可以說陪伴著每一代人成長,而不同的時代也都會出現令人崇拜的超明星球員,他們讓原本激情的賽場更加熱血沸騰。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在看到片名的時候我想大家都會想起那位2011年以選秀狀元身份進入NBA,先后效力于克里夫蘭騎士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明星球員德魯大叔凱里·安德魯·歐文,這部電影正是由歐文、沙奎爾·奧尼爾、克里斯·韋伯、雷吉·米勒、內特·羅賓遜等諸多NBA球員飾演,所謂是強強陣容,不僅球技絢麗,而本片講述的故事也很耐人尋味。
實力球星的本色飾演讓這部影片球技真實、惹人熱血沸騰,而電影講述的故事更是令人深思。電影從一個矮小的黑人講起,一位熱愛籃球,擁有癡迷籃球夢的達克斯(里爾·萊爾·哈瓦瑞飾演),對于這個角色的設定其實更加貼近現實的球迷,因為他和許多普通的球迷一樣從小就被籃球深深吸引,在一步步成長中一次次見證賽場的奇跡,熱愛籃球不過也因為籃球造成了心中難以磨滅的傷痕。因為兒時的一次失誤卻讓他面對向往的球場望而卻步,這也正是這個人物的哀痛。
雖然曾經的經歷讓他不能緬懷,可他卻將內心的熱愛轉向了組建球隊,他希望自己所有的激情可以通過球隊表達出來,希望球隊可以修復內心的傷痕。不過這樣的決定相對于自己上場開銷也是巨大的,也造成了他生活上的窘迫。電影看到這本以為他這一只夢想的球隊可以一路沖殺最終獲得冠軍,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整部影片到這里進行了大反轉。全部心血的球隊、與之為伴的妻子都讓曾經的宿敵搶走,讓他只剩一袋行囊露宿街頭。這里也正是這位懷揣籃球夢的主演最低落的時候了,不過俗話說的好所有的絕望中可能也孕育著新的希望,在他努力為自己尋找新的球員時無意間在一處室外球場遇到了人到晚年的`德魯大叔(凱里·歐文飾演)一位曾經叱咤街球領域的風云人物。
在他遇見已經人到晚年的德魯大叔雖然早有耳聞曾經的戰績,但已經白發蒼蒼老者形態的靈活與技巧讓他大吃一驚,對戰精力充沛的年輕人絲毫沒有壓力。這讓達克斯原本已經沉寂的心又重新復蘇過來,而在不斷的哀求下已經老年的德魯大叔也答應了參賽的請求,不過也提出了一條不可違抗的要求。他要求自己的球隊、自己隊員,通過多番的尋找終于在一次次的“追殺”下聚齊了球隊的所有球員。五位人到老年的王者,他們雖然看似弱小、無力卻為我們上演了一次開掛的冠軍之路。
這五位曾經的王者在剛剛亮相后雖然第一次的小試牛刀戰敗,可在參加洛克公園比賽時,真正的對決才剛剛開始。面對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他們絲毫不落下風,甚至更為強悍。而真正精彩的就是一場場比賽時默契的配合、靈活的走位、逼真的假動作、令人沸騰的暴扣,這是籃球的魅力,同時這也正是職業選手帶給我們的激情。而這五位人到老年的王者為我們送上精彩對決的同時也送上了許多歡笑,比如面對牧師老伴“奪命”追殺時的逃亡、酒吧內與年輕人的激情尬舞都為整部影片增加了許多趣味也變得更為耐看。
電影在這一場場精彩的對決,一次次惹人開懷歡笑的背后又有著令人深思的質問,就像電影中所說道你把籃球當做娛樂、工具還是信仰?電影中一直組建球隊的達克斯用最后的絕殺告訴了我們他是在堅持夢想,雖然曾經因為恐懼遠離過賽場,可夢想從未遺失。而五位已經年老的王者他們在第一次小試牛刀時是因為球技不夠精湛而失敗嗎?他們因為高額的獎金使他們喚回生命重新站到賽場嗎?答案都是否定的,籃球已經變成了他們的信仰,也正是因為這一份信仰讓他們懂得包容并給予他們力量,讓他們可以在輪椅上站起來,可以瘋狂的離家出走,可以化解曾經的仇恨。
一位因為恐懼而迷失的球員讓我們重拾夢想,五位真實球員演繹的老者讓我們體驗信仰,這是籃球的魅力所在,同時也是這部電影的精彩所在!
《德魯大叔》觀后感2
我看過許許多多激勵人生的電影。有一直堅持軍訓的摔跤雨姐妹,有想要拿到冠軍的足球隊長,卻從來沒有看到過有像《德魯大叔》里面的隱忍的達克斯,這種能讓我看到后而久久不能平靜的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名為達克斯的小伙子在高中時候被一個白人蓋了帽,使他被別人看低,最后還被趕出了校隊。后來他找到了一支非常厲害的球隊,這是由一個叫卡斯珀的人帶隊的。卡斯帕在隊里以及城里被稱為“幽靈”,因為他擅長的運動細胞別人都不具有。
后來由于達克斯的死對頭來拆了他們的臺,搶了他辛苦訓練出來的明星隊員和女友,卡斯帕也被那白人挖走了。最后達克斯身無分文,只能流浪街頭,四處漂泊,尋找機會。有一天,他來到了一個球場發現了德魯大叔,并把他所有的隊員都集合了起來,參加了洛克街頭賽,最后奪得了冠軍。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決賽中,雙方的主力隊員都受傷了。白人那方的卡斯帕傷了,大叔這邊的三分神射手“暗燈”也傷了。最后5秒大叔這邊還落后2分。可是不知不覺中,達克斯重回了當時場景,那位白人大佬又想把當年的事情上演,可是卻不幸被達克斯命中,終于報了當年之辱。
從這個電影里,我覺得跟我三年級跑步時一樣,我當時很害怕我拿不到第一,因為二年級時我就被人反超了,留下了笑柄。但是經過一年多的不斷努力,后來在三年級時終于拿到了第一。
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不要為一時的失敗所懊惱,要面對現實。人跌倒了不怕,怕的是跌倒后不重新站起來,而是在原地低下了頭,認輸。
《德魯大叔》觀后感3
還有一周就期末考試了。但斑斕的城市并沒有以此而改變。
穿過一條條縱橫交錯的道路,我來到電影院。靜靜地坐在舒適的椅子上,看著眼前的潔白銀幕。銀幕漸漸地亮了起來,給人以觀影前的激動感。電影開始了。
主人公達克斯因為一次錯誤的抉擇,在小時候打籃球比賽準備絕殺時被自己的對手莫奇蓋帽。所有人都拋棄了他,都咒罵著他,給他留下了不悅的陰影,他的籃球夢就此破滅。
長大后,莫奇搶走了他的冠軍球星卡斯鉑,又搶走了他的女朋友。為了出這一口惡氣,再擊敗已是十幾屆洛奇公園冠軍的莫奇。達克斯在他人的謾罵、嘲笑與拒絕之下開始尋找自己的球隊。他背著自己的全部家當,經歷了一次次失敗。
但他找到了前洛克公園霸主——德魯大叔(凱里·歐文)。德魯大叔帶著他找到了“牧師”(克里斯·韋伯)、“鞋子”(內特·羅賓遜)、“阿光”(雷吉·米勒)和“大塊頭”(沙奎爾·奧尼爾)。這些上古時代的超級球星,現都已60多歲,可他們對于籃球的執著與熱愛,喚醒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看不清的“阿光”戴上了眼鏡,坐在輪椅上幾十年的“鞋子”重新站了起來,“大塊頭”與德魯大叔之間的仇怨瓦解冰消……
擊敗一個個對手,他們團結協作,互幫互助,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比賽不斷上演,扣籃、助攻、投球,應有盡有。團隊之間的默契,讓他們走到了最后。“大塊頭”實為籃下霸主,可突發心臟病,他倒進了醫院;“阿光”腳踝崴傷,不能上場。這時,貝蒂—盧和達克斯上了場,達克斯面對關鍵時刻,躲掉莫奇的蓋帽,投入制勝球,全場歡呼,這也解了達克斯多年的心結……
德魯大叔說:“如果你不敢投籃,你永遠都不會得分。”萬事皆有可能,為什么不去嘗試呢?
《德魯大叔》觀后感4
我想,這些電影向我們傳達的更是一種對于夢想的純粹的愛。正因為這種愛太重要了,所以影片才會不遺余力地去凸顯它在現實中的力量。因為愛,放棄籃球多年的牧師不顧愛人的反對與“追殺”,跟著德魯來到了洛克公園,坐上輪椅的“鞋子”、眼睛看不見的“阿光”最終也在德魯大叔的“魔法”下重新獲得了打球的能力。而《了不起的菲麗西》也不是要夸大天賦的作用,而恰恰是想強調愛的巨大力量。
這種愛,更是一種人性的復歸。在這物欲橫流的世界中,不少人迷失了自我。如果從某種程度上講,人的本質是自由,那么這種對于愛的堅持就是自由意志的體現,愛自己、愛籃球、愛身邊的人。因為愛,貝蒂去照顧住院的爺爺“鞋子”;因為愛,達克斯在這個“老年籃球隊”中找到了家人般的溫暖;因為沒有愛,達克斯的前女友再也打不通達克斯的電話……
對于夢想來說,愛并不是萬能的,需要在愛的指引下腳踏實地向前走。歐文在影片上映前以德魯大叔的身份給熱愛籃球的孩子們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孩子們,你不要沒學會走路就想著跳舞,你把順序搞錯了。無論何時何地,籃球的真諦都不會變,只有將基本功練好,你才能在球場上自如馳騁。我告訴你們,從1968年到現在,我一直開著自己那輛破車,你看車漆都掉了,但它還是能跑,因為引擎沒有壞。你們明白我的意思嗎,最基礎的才是最重要的。”
在影片中,我們或許只看到那支英勇神奇的球隊馳騁賽場的威猛,卻從沒看到他們平時枯燥的訓練,這一部分似乎被導演忽略掉了。其實,我們不僅能從比賽結果看到他們扎實的基礎,更能從德魯大叔的言語中感受到他們對于基本功的重視。我倒覺得,影片完全不必去渲染訓練中的辛苦與傷痛,因為對于真正熱愛它的人來說,一切的過程都只是快樂的享受。
《德魯大叔》觀后感5
真希望幾十年后真的有這么一群老頭子聚在RuckerPark打球,然后一邊聊著幾十年前他們拍過的一部叫做UncleDrew的電影,一邊感嘆著時光的流逝。
電影總體還是不錯的,劇情雖然很簡單,不過相比于之前的雷霆萬鈞稍稍進步,不過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在UncleDrew里杜蘭特躺槍哈哈哈。總體笑點還是很多的,各種調侃什么的,十分具有NBA的那種娛樂精神。講真的我看到一半的時候覺得甚至還有一點點小勵志,盲人、坐輪椅的人,這些在其他人眼中根本不可能打球的人,還有德魯的那句話很棒:不是你變老了所以不打球了,而是你不打球所以變老了。
作為Kyrie的粉絲們而言看這部電影會有各自不一樣的感受,不過說真的,即使你置身局外以一個普通電影觀眾而不是Kyrie迷的身份來評價這部電影的話,雖然槽點也有不少,但總體是值得一看的。
《德魯大叔》觀后感范文(精選3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德魯大叔》觀后感范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德魯大叔》觀后感1
我看過許許多多激勵人生的電影。有一直堅持軍訓的摔跤雨姐妹,有想要拿到冠軍的足球隊長,卻從來沒有看到過有像《德魯大叔》里面的隱忍的達克斯,這種能讓我看到后而久久不能平靜的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名為達克斯的小伙子在高中時候被一個白人蓋了帽,使他被別人看低,最后還被趕出了校隊。后來他找到了一支非常厲害的球隊,這是由一個叫卡斯珀的人帶隊的。卡斯帕在隊里以及城里被稱為“幽靈”,因為他擅長的運動細胞別人都不具有。
后來由于達克斯的死對頭來拆了他們的臺,搶了他辛苦訓練出來的明星隊員和女友,卡斯帕也被那白人挖走了。最后達克斯身無分文,只能流浪街頭,四處漂泊,尋找機會。有一天,他來到了一個球場發現了德魯大叔,并把他所有的隊員都集合了起來,參加了洛克街頭賽,最后奪得了冠軍。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決賽中,雙方的主力隊員都受傷了。白人那方的卡斯帕傷了,大叔這邊的三分神射手“暗燈”也傷了。最后5秒大叔這邊還落后2分。可是不知不覺中,達克斯重回了當時場景,那位白人大佬又想把當年的事情上演,可是卻不幸被達克斯命中,終于報了當年之辱。
從這個電影里,我覺得跟我三年級跑步時一樣,我當時很害怕我拿不到第一,因為二年級時我就被人反超了,留下了笑柄。但是經過一年多的不斷努力,后來在三年級時終于拿到了第一。
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不要為一時的失敗所懊惱,要面對現實。人跌倒了不怕,怕的是跌倒后不重新站起來,而是在原地低下了頭,認輸。
《德魯大叔》觀后感2
今天我想和大家來聊聊籃球電影《德魯大叔》。
電影從一個矮小的黑人講起,一位熱愛籃球,擁有癡迷籃球夢的人,達克斯,這個角色的設定其實更加貼近現實的球迷,因為他和許多普通的球迷一樣從小就被籃球深深吸引,在一步步成長中一次次見證賽場的奇跡,熱愛籃球。不過也因為籃球造成了心中難以磨滅的傷痕。因為兒時的一次失誤卻讓他面對向往的球場望而卻步,雖然曾經的經歷讓他不能緬懷,可他卻將內心的熱愛轉向了組建球隊,他希望自己所有的激情可以通過球隊表達出來,希望球隊可以修復內心的傷痕。不過這樣的決定相對于自己上場開銷也是巨大的,也造成了他生活上的窘迫。
電影看到這本以為他這一只夢想的球隊可以一路沖殺最終獲得冠軍,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整部影片到這里進行了大反轉。全部心血的球隊、與之為伴的女友都讓曾經的宿敵搶走,讓他只剩一袋行囊露宿街頭。這里也正是這位懷揣籃球夢的主演最低落的時候了,不過俗話說的好所有的絕望中可能也孕育著新的希望,在他努力為自己尋找新的球員時無意間在一處室外球場遇到了人到晚年的德魯大叔。一位曾經叱咤街球領域的風云人物。
在他遇見已經人到晚年的德魯大叔雖然早有耳聞曾經的戰績,但已經白發蒼蒼老者形態的靈活與技巧讓他大吃一驚,對戰精力充沛的年輕人絲毫沒有壓力。這讓達克斯原本已經沉寂的心又重新復蘇過來,而在不斷的哀求下已經老年的德魯大叔也答應了參賽的請求,不過也提出了一條不可違抗的要求。他要求自己的球隊、自己隊員,通過多番的尋找終于在一次次的“追殺”下聚齊了球隊的所有球員。
他們面對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他們絲毫不落下風,甚至更為強悍。而真正精彩的就是一場場比賽時默契的配合、靈活的走位、逼真的假動作、令人沸騰的暴扣,這是籃球的魅力。而這五位人到老年的球員為我們送上精彩對決的同時也送上了許多歡笑,比如面對牧師老伴“奪命”追殺時的逃亡、酒吧內與年輕人的激情尬舞都為整部影片增加了許多趣味也變得更為耐看。
電影在這一場場精彩的對決,一次次惹人開懷歡笑的背后又有著令人深思的質問,就像電影中所說道你把籃球當做娛樂、工具還是信仰?電影中一直組建球隊的達克斯用最后的絕殺告訴了我們他是在堅持夢想,雖然曾經因為恐懼遠離過賽場,可夢想從未遺失。而五位已經年老的球員他們是因為球技不夠精湛而失敗嗎?他們因為高額的獎金使他們喚回生命重新站到賽場嗎?答案都是否定的,籃球已經變成了他們的信仰,也正是因為這一份信仰讓他們懂得包容并給予他們力量,讓他們可以在輪椅上站起來,可以瘋狂的離家出走,可以化解曾經的仇恨。
一位因為恐懼而迷失的球員讓我們重拾夢想,五位真實球員演繹的老者讓我們體驗信仰,這是籃球的魅力所在,同時也是這部電影的精彩所在!
《德魯大叔》觀后感3
一部讓翻譯耽誤的好電影,每一分鐘都很精彩,吊胃口能力超強,不看下一秒,都不知道會發生什么,情節就像最驚險的過山車,高時直入云霄,低時墜入深淵,偶爾來個九曲十八彎,驚嘆佩服的我,看完直呼:“爽。”
多重矛盾,主次分明
小矮個黑人,籃球教練達克斯,同白人教練蒙奇,之間的矛盾,為主要矛盾,貫穿始終,也因為二人的矛盾,引出銷聲匿跡五十多年,街頭籃球的神話德魯大叔,劇情平和的走入德魯大叔的生活。
德魯大叔同自己當年隊員之間的矛盾,是影片的次要矛盾,其中又以與大塊頭的矛盾,為主要的矛盾,兩人之間的恩怨,直到洛克公園五十周年錦標賽才結束。德魯大叔放下,強烈的自尊心,為自己當年的錯誤,向大塊頭道歉,兄弟間的怨氣,消散在珍妮弗的墓前。
除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外,還有許多豐富影片的小矛盾,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時,勾引起我的興趣,緊跟故事情節走下去。
例如:
蒙奇挖走達克斯的明星球員卡斯鉑,導致達克斯前女友,將他掃地出門,于是流落街頭的他,才有機會遇見德魯大叔。
達克斯和固執的德魯大叔相處過程,兩個人思想觀念的沖突,體現在音樂的選擇,是否開暖氣這些小細節方面,很好的刻畫兩人的性格,達克斯急躁呆板,德魯大叔沉穩樂觀。
意料之外,曲折上升
看著德魯大叔找來的隊員,達克斯和我的心理陰影面積,大概是他黑色皮膚面積的十幾倍。阿光看樣子是看不見的,自動投籃游戲機前,投不進去一個。鞋子坐在輪椅上,怎么看也不是,可以打球的人。
德魯大叔知道,鞋子可以站起來,只是缺少一雙,曾經的破鞋子,阿光也可以看見,只是不愿意戴眼鏡,當德魯大叔將這些交給他們,一只曾叱詫風云的籃球隊,彷佛重新矗立世間之巔。
比賽過程中,解開心結的大塊頭,出現身體不適,一直反對牧師打球的貝蒂,此時剛好趕來,加入籃球戰場,決賽時前女友跳出來,怒罵達克斯和蒙奇秀恩愛,鞋子又跟卡柏斯互撞,導致雙雙下場,達克斯除了自己,沒有可以上場的隊員另一邊蒙奇也是如此。
完美升華,引人深思
達克斯與蒙奇的矛盾由來已久,淵源追溯到小時候,蒙奇給他一個蓋帽,讓他成為所有人的笑料,后來搶走他的球隊,睡他的女朋友,屢次出現制造羞辱。
這個短腿小黑人,一直活在蒙奇的陰影里,他對世界是失望的,對自己是不自信的,所以他總是拒絕參賽,不敢去投籃,只會自我放棄,說我做不到之類的沮喪話。
達克斯的陰影,從影片開始,就引起我的注意,一次次矛盾的制造,更是將我帶入,同情理解他,又很迫不及待,希望他可以一雪前恥。
影片直到最后,球賽最后三秒,德魯大叔專門傳給達克斯,達克斯投籃,蒙奇又來蓋帽,只見他一個假投,晃過蒙奇,三分球勝利結束球賽。
過去所有屈辱,壓抑多年的負面情緒,都匯聚在這一球,情緒火山噴發式釋放,達克斯真是好樣的。
達克斯不再是孤兒,找到了家人,德魯大叔這些人,有了一位值得珍惜的女孩,鞋子的孫女杰絲。
《德魯大叔》觀后感(通用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德魯大叔》觀后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德魯大叔》觀后感1
說到籃球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到NBA以及近些年國內飛速發展的CBA,籃球可以說陪伴著每一代人成長,而不同的時代也都會出現令人崇拜的超明星球員,他們讓原本激情的賽場更加熱血沸騰。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在看到片名的時候我想大家都會想起那位2011年以選秀狀元身份進入NBA,先后效力于克里夫蘭騎士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明星球員德魯大叔凱里·安德魯·歐文,這部電影正是由歐文、沙奎爾·奧尼爾、克里斯·韋伯、雷吉·米勒、內特·羅賓遜等諸多NBA球員飾演,所謂是強強陣容,不僅球技絢麗,而本片講述的故事也很耐人尋味。
實力球星的本色飾演讓這部影片球技真實、惹人熱血沸騰,而電影講述的故事更是令人深思。電影從一個矮小的黑人講起,一位熱愛籃球,擁有癡迷籃球夢的達克斯(里爾·萊爾·哈瓦瑞飾演),對于這個角色的設定其實更加貼近現實的球迷,因為他和許多普通的球迷一樣從小就被籃球深深吸引,在一步步成長中一次次見證賽場的奇跡,熱愛籃球不過也因為籃球造成了心中難以磨滅的傷痕。因為兒時的一次失誤卻讓他面對向往的球場望而卻步,這也正是這個人物的哀痛。
雖然曾經的經歷讓他不能緬懷,可他卻將內心的熱愛轉向了組建球隊,他希望自己所有的激情可以通過球隊表達出來,希望球隊可以修復內心的傷痕。不過這樣的決定相對于自己上場開銷也是巨大的,也造成了他生活上的窘迫。電影看到這本以為他這一只夢想的球隊可以一路沖殺最終獲得冠軍,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整部影片到這里進行了大反轉。全部心血的球隊、與之為伴的妻子都讓曾經的宿敵搶走,讓他只剩一袋行囊露宿街頭。這里也正是這位懷揣籃球夢的主演最低落的時候了,不過俗話說的好所有的絕望中可能也孕育著新的希望,在他努力為自己尋找新的球員時無意間在一處室外球場遇到了人到晚年的德魯大叔(凱里·歐文飾演)一位曾經叱咤街球領域的風云人物。
在他遇見已經人到晚年的德魯大叔雖然早有耳聞曾經的戰績,但已經白發蒼蒼老者形態的靈活與技巧讓他大吃一驚,對戰精力充沛的年輕人絲毫沒有壓力。這讓達克斯原本已經沉寂的'心又重新復蘇過來,而在不斷的哀求下已經老年的德魯大叔也答應了參賽的請求,不過也提出了一條不可違抗的要求。他要求自己的球隊、自己隊員,通過多番的尋找終于在一次次的“追殺”下聚齊了球隊的所有球員。五位人到老年的王者,他們雖然看似弱小、無力卻為我們上演了一次開掛的冠軍之路。
這五位曾經的王者在剛剛亮相后雖然第一次的。
《德魯大叔》觀后感2
真希望幾十年后真的有這么一群老頭子聚在RuckerPark打球,然后一邊聊著幾十年前他們拍過的一部叫做UncleDrew的電影,一邊感嘆著時光的流逝。
電影總體還是不錯的,劇情雖然很簡單,不過相比于之前的雷霆萬鈞稍稍進步,不過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在UncleDrew里杜蘭特躺槍哈哈哈。總體笑點還是很多的,各種調侃什么的,十分具有NBA的那種娛樂精神。講真的我看到一半的時候覺得甚至還有一點點小勵志,盲人、坐輪椅的人,這些在其他人眼中根本不可能打球的人,還有德魯的那句話很棒:不是你變老了所以不打球了,而是你不打球所以變老了。
作為Kyrie的粉絲們而言看這部電影會有各自不一樣的感受,不過說真的,即使你置身局外以一個普通電影觀眾而不是Kyrie迷的身份來評價這部電影的話,雖然槽點也有不少,但總體是值得一看的。
《德魯大叔》觀后感3
我想,這些電影向我們傳達的更是一種對于夢想的純粹的愛。正因為這種愛太重要了,所以影片才會不遺余力地去凸顯它在現實中的力量。因為愛,放棄籃球多年的牧師不顧愛人的反對與“追殺”,跟著德魯來到了洛克公園,坐上輪椅的“鞋子”、眼睛看不見的“阿光”最終也在德魯大叔的“魔法”下重新獲得了打球的能力。而《了不起的菲麗西》也不是要夸大天賦的作用,而恰恰是想強調愛的巨大力量。
這種愛,更是一種人性的復歸。在這物欲橫流的世界中,不少人迷失了自我。如果從某種程度上講,人的本質是自由,那么這種對于愛的堅持就是自由意志的體現,愛自己、愛籃球、愛身邊的人。因為愛,貝蒂去照顧住院的爺爺“鞋子”;因為愛,達克斯在這個“老年籃球隊”中找到了家人般的溫暖;因為沒有愛,達克斯的前女友再也打不通達克斯的電話……
對于夢想來說,愛并不是萬能的,需要在愛的指引下腳踏實地向前走。歐文在影片上映前以德魯大叔的身份給熱愛籃球的孩子們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孩子們,你不要沒學會走路就想著跳舞,你把順序搞錯了。無論何時何地,籃球的真諦都不會變,只有將基本功練好,你才能在球場上自如馳騁。我告訴你們,從1968年到現在,我一直開著自己那輛破車,你看車漆都掉了,但它還是能跑,因為引擎沒有壞。你們明白我的意思嗎,最基礎的才是最重要的。”
在影片中,我們或許只看到那支英勇神奇的球隊馳騁賽場的威猛,卻從沒看到他們平時枯燥的訓練,這一部分似乎被導演忽略掉了。其實,我們不僅能從比賽結果看到他們扎實的基礎,更能從德魯大叔的言語中感受到他們對于基本功的重視。我倒覺得,影片完全不必去渲染訓練中的辛苦與傷痛,因為對于真正熱愛它的人來說,一切的過程都只是快樂的享受。
《德魯大叔》觀后感4
德魯大叔,年輕時候稱霸球場,無人能敵,在洛克公園籃球錦標賽總決賽前夕與隊友大個子發生沖突,從此,德魯大叔的球隊解散,德魯大叔杳無音信。
傳教士,貝麗盧的丈夫,是德魯大叔最好的前鋒,后在教堂里工作。
光光,視力極差,接近失明,但仍每天中午都要去電玩城投籃。
老靴,球隊解散后精神失常,幾十年在輪椅上度過。
大個子,以前與德魯有沖突,在總決賽前夕受傷。
dax小時候被一個白人小孩帽掉,從此不打籃球,改當教練。那個白人也是教練,并且搶走了dax的隊員。dax一無所有,被女朋友轟出家門。但是dax因禍得福,找到了德魯大叔和他原來的隊員,組建了一支球隊。在洛克公園錦標賽開打時,大個子與德魯在場上發生了激烈矛盾,但德魯最后給大個子道歉了,大個子原諒了德魯,一路順風直到總決賽前夕,大個子受傷了。
總決賽,大個子的位置由原來組織傳教士打球的貝麗盧頂替。第四節末的一次快攻,光光和對方的一位前鋒同時受傷,雙方教練同時上場。這次的三分球在同樣的位置,晃開了那個白人,絕殺掉了整場比賽。
dax,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了喬丹打籃球,于是開啟了自己的籃球夢。但只因關鍵球被帽掉,就放棄籃球?真是荒謬,如果我是dax,我關鍵球被帽掉,我一定會加倍努力,超過對手。但dax因此逃避問題,從此放棄籃球,絕對不是一個男子漢該有的行為。但這些年中他心中沒有籃球嗎?如果他心中徹底放棄了籃球,他又為什么要打一支球隊的教練呢?說明他心中還放不下籃球。
這電影中有一個暖心情節,在加油站,德魯大叔和他的隊員們與一些小姑娘們打球,賭上了100美金,但德魯大叔故意放水,這也是為了圓那些小姑娘們的籃球夢。她們水平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她們愛籃球的心跟天下間所有籃球愛好者的心都一樣,你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她們的籃球夢呢?
老靴站起來這個情節我反復看了不下十遍,一開始絕對這個情節不合理,一個瘸了幾十年的人怎么可能一下就站起來了呢?后來我發現老靴是精神失常,我恍然大悟。這個電影情節設計的意思是精神失常數十載的人,竟能單單因為籃球從輪椅上站了起來,籃球是多么強大的一個信念啊!還有在老靴精神失常時,仍然能接住德魯大叔傳來的球,憑借50年前對籃球的記憶,也能看出老靴是有多么愛籃球啊!
我最想說的是德魯大叔和大個子的沖突問題。因為缺乏溝通,使兩個人的矛盾越來越大,最后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大個子等了一輩子,就是為了句:“Iamsorry。”。如果當年德魯大叔當年說出了這句話,隊員們還能和好如初,也就沒有了球隊解散這么悲劇的后果了,還能繼續在一起打球,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聊天,在一起拿冠軍!話說回來,就因為德魯大叔的固執己見,導致了球隊解散,讓那些真正愛籃球的人(光光,老靴,傳教士)沒有機會再打球,這對于光光,老靴,傳教士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一個愛籃球的人不能再打籃球簡直比死還要痛苦。圍棋少年里說的話很對:我從不會把生命看得比我所熱愛的圍棋更重要。籃球又何嘗不是呢?隊友之間的吵架是可以化解的,但是就看兩個人有沒有和解的意思了。一旦真的鬧大了,就真的覆水難收了。就像NBA新賽季GSW(金州勇士隊)里的格林和杜蘭特,就算他們兩個人在媒體上說以已經和好。但是他們兩個人真的和好了嗎?就算是真的,他們的友情還會像以前一樣沒有裂縫嗎?友情一旦有裂縫了,如果你真的傷到了對方的心,不可能再修補的好了,只是你的態度能決定真的裂縫會不會變得大而已。
在總決賽前夕,大個子因運動量太大身體接受不了病倒了,這個情節還是很讓人心酸的。也就有了那句籃球界的至理箴言:你不會老到不能打球,只有當你停止打球時,才會變老。
dax的情節對我觸動就是:你不試試,怎么知道你不行?如果你永遠說你不行,那你就真的不行了!
如果你是個籃球愛好者,真心建議看一下這個電影,會對你觸動很大。
《德魯大叔》觀后感5
我看過許許多多激勵人生的電影。有一直堅持軍訓的摔跤雨姐妹,有想要拿到冠軍的足球隊長,卻從來沒有看到過有像《德魯大叔》里面的隱忍的達克斯,這種能讓我看到后而久久不能平靜的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名為達克斯的小伙子在高中時候被一個白人蓋了帽,使他被別人看低,最后還被趕出了校隊。后來他找到了一支非常厲害的球隊,這是由一個叫卡斯珀的人帶隊的。卡斯帕在隊里以及城里被稱為“幽靈”,因為他擅長的運動細胞別人都不具有。
后來由于達克斯的死對頭來拆了他們的臺,搶了他辛苦訓練出來的明星隊員和女友,卡斯帕也被那白人挖走了。最后達克斯身無分文,只能流浪街頭,四處漂泊,尋找機會。有一天,他來到了一個球場發現了德魯大叔,并把他所有的隊員都集合了起來,參加了洛克街頭賽,最后奪得了冠軍。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決賽中,雙方的主力隊員都受傷了。白人那方的卡斯帕傷了,大叔這邊的三分神射手“暗燈”也傷了。最后5秒大叔這邊還落后2分。可是不知不覺中,達克斯重回了當時場景,那位白人大佬又想把當年的事情上演,可是卻不幸被達克斯命中,終于報了當年之辱。
從這個電影里,我覺得跟我三年級跑步時一樣,我當時很害怕我拿不到第一,因為二年級時我就被人反超了,留下了笑柄。但是經過一年多的不斷努力,后來在三年級時終于拿到了第一。
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不要為一時的失敗所懊惱,要面對現實。人跌倒了不怕,怕的是跌倒后不重新站起來,而是在原地低下了頭,認輸。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觀后感作文
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是一部扣人心弦的電影,電影當中的小女孩在印度和家人走失了,好在她遇到了猴神叔叔,猴神叔叔幫助小女孩克服了重重困難直到回家,對于這樣直擊人心的電影,大家看過之后一定會有所觸動的,下面這篇觀后感作文,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觀后感作文篇1
心潮澎湃,心中五味雜塵,似乎還有涓涓細流緩緩流過,除去污垢與灰塵,留下一片明亮純凈的天,這個星期天我又像以往一樣追了一部電影,它真拔動了我的心弦,奏出了一首悠揚的歌,他的名字就叫《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巴基斯坦還不會說話的女孩,在印度與家人走失期間,她遇到了猴神叔叔,一個純宗教信仰的男子,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之后,女孩終于與家人團聚,看似普普通通的情節,實則十分感人。猴神叔叔,因為這個小女孩曾一度被家人謾罵,也曾幾度被打成重傷,但他并未因此放棄,一心一意幫助巴基斯坦的小女孩回家。
在此期間,他感動了許多人,記者、警察、軍人,以及許多曾對他有偏見的親朋好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許許多多印度民眾和巴基斯坦民眾,被猴神的故事感動,紛紛來到巴印邊界為猴神送行,猴神拖著殘傷的身體,巴基斯坦民眾紛紛為其讓路,連曾經極度拼命的軍人也閃身一旁,我想這大概就是在為人性的光輝讓路吧,隨后為自己的民族不顧一切的沖上前去,努力用身軀將大門撞開,為猴神開辟一條毫無阻攔的路,看到這里我被深深的感動了。
巴基斯坦與印度的關系并不友好,而人民卻甘愿用自己的身軀去換取敵國人回家,這也許就是猴神的力量。他堅強,有恒心,又富有愛心,即使對方是敵國人,而且是異教徒,他都一視同仁,這樣的人做什么事不會成功呢?
這部電影給我的另一個感慨就是:這世界需要和平。
無論哪個國家,受戰爭傷害最大的永遠是人民,他們也許失去了親人,歡迎兩國的不友好,而與親人永遠無法相見,他們也許失去了家園,他們也許生活質量直線下降……
電影中的猴神和小女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小女孩因是巴基斯坦人而受到排斥,侯勝英是印度人,差點被打死在異國他鄉,無論你是好是壞,一切的恩怨情仇,都有你的民族有關,這樣一來傷及了許多無辜的百姓,這顯然是不公平的,統治者打仗也許是為了資源,為了領土,甚至為一句話……
亞里士多德曾說,戰爭的目的必須是為了和平。但現在卻適得其反,和平是一切發展的基礎,國家和平了,經濟才能發展,文化才能交流,現在對于巴印以及許多國家來說,放飛白鴿還是一種奢求,手握橄欖枝迎風招展,依然是夢想。其實和平很簡單,只需你放下眼中的利益,與對方握手言和,當緊繃的心靈得到釋放,那久違的笑臉重新展開笑顏,當烏云散盡又藍天,當人民幸福安康時,善良會與你同行,人性之光輝會籠罩四周。
我希望有一天再也沒有戰爭,只有鮮花與陽光,沒有侵略者的咆哮,也沒有弱者的哭泣,我們應把血淚化成行動,讓每一場戰爭凝聚成和平的火炬,并將愛與和平的火炬永遠傳遞,生生不息。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觀后感作文篇2
少看印度片,到目前為止有印象的就只有《三傻大鬧寶萊塢》和《摔角吧爸爸》,而且也沒有寫過觀后感,現在是第一次嘗試寫觀后感,同時也希望自己在以后所觀看的每一部電影都能寫觀后感。今天老板給我們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電影剛開始不久感覺畫面很美,莎希達在草原上放羔羊,喜歡那里的風景。接下來莎希達的媽媽帶著她返程回家時在火車上莎希達走丟了,后面就遇到了帕萬就是猴神。猴神是在跳舞時出場的,他一出場就覺得還挺帥的(有點犯花癡),舞蹈和音樂結合起來覺得蠻有感染力和沖擊力的。
前面劇情平平的,猴神想方設法的想要送走莎希達。之后去簽證的那個人那里想要辦簽證,簽證沒有辦到,那個人說有關系可以把莎希達送回家。當然,那個人是騙他的,猴神信以為真把莎希達留在那里了,不過好在猴神有回去找莎希達,當他看到莎希達要被賣時,就特別憤怒,看到這里我有被感動到同時又覺得猴神好(干)酷(得漂亮)。
慢慢的電影開始進入高潮,猴神要越鏡送莎希達回家,這樣他才放心。在魄力。送莎希達回家的路上,許許多多的巴基斯坦人知道猴神越鏡只為送莎希達回家,一路上得到許許多多的人幫助,即使兩國處于對峙狀態,但是人們還是希望和平相處的。
看了這部劇之后就就覺得編劇導演等好吊,這本來就是一件小事就是送莎希達回家,可就是以這樣的小事來表達國家之間的事,人們真正希望的是什么。
猴神是一個固執一根筋的人,信奉什么就只信什么。在他要越鏡的時候,人們用地下通道幫助他們越鏡,可猴神非要得到批準才過去,之后軍長都默認他可以走了,可他還是非要等軍長親口說出批準才過去。他就是很死腦筋,到經歷過種種之后猴神也不在那么死腦筋了,他也在慢慢接納別的信仰,正如清真寺的一位說"我們這里歡迎任何信仰的人",最后猴神回去的時候他是用巴基斯坦信奉的禮節跟他們道別的。
后面高潮部分有挺多淚點的,看的時候眼睛是有點濕潤的,但正真心頭一痛,眼淚一直在眼眶里打轉的有兩個點,第一個是,莎希達與母親重聚到鏡頭又來回切換猴神被警察打,最后又被開了一槍,當時心頭一痛,覺得猴神死定了,不會是悲劇結尾的吧,好在不是,虛驚一場。第二個,全部人集體送猴神回家,莎希達最后開口說話了,一直在叫叔叔,莎希達一開口眼淚就不停的在眼睛里打轉,難受。
忘記仇恨或許我們會生活的更好,這不正是他們所希望的嗎。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觀后感作文篇3
星期天上午,我去看了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這部電影描述了小主人公莎希達與母親走散后,得到了好心人猴神大叔的幫助。猴神大叔歷經千辛萬苦,平安地把小女孩送回家,與父母團聚的故事。
莎希達為了幫助小羊,趁媽媽不注意下了車,幫助小羊離開泥坑,可是火車開走了,留下她一個人,無奈之下,她只好上了一輛貨運火車,隨著火車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看到這里,我不禁為他捏了一把汗:“她能得到好心人的幫助嗎?他能回到父母身邊嗎?”
幸好猴神帕萬發現了這個啞巴女孩,把她帶回了自己家。和她生活一段時間后,得知她是與家人失散的巴基斯坦人。他下定決心,不管多么的困難,都要幫助她找到媽媽。他花光了準備買房結婚的錢,一路上躲過邊境巡邏隊的抓捕,差點被警察當成間諜抓起來,在攝影師的掩護幫助下,將小女孩平安地送回了家。
猴神帕萬一個人勢單力薄,但他有一顆善良的心,憑著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努力,終于完成了跨越國家的偉大壯舉。在送女孩回家的過程中,無數善良的人們為他提供了各種幫助,愛是不分國家,不分信仰的。
我被猴神帕萬善良、樂于助人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更佩服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將來,我也要像他一樣,幫助那些貧窮弱小的人們。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觀后感作文篇4
君君號外
時隔3年后,由卡比爾·汗執導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終于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個虔誠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大叔幫助一個走丟的6歲巴基斯坦啞女回家故事。在印巴分治、宗教沖突、種姓歧視的大背景下,小蘿莉、猴神大叔、熱心記者等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但又熱淚盈眶的溫情故事。
播撒母愛VS留在舒適區
當6歲的`小蘿莉不慎跌入懸崖困在樹枝上,卻因不能說話,無法呼救,導致幾乎失去生命的時候,小蘿莉的母親本可以選擇留在家中安然的過養馬牧羊的生活,但為了讓女兒能說話,她還是選擇到從未去過的陌生的對立的鄰國、對立的宗教神殿去為女兒祈禱,這就是母愛的力量。
第六感VS交往規則
當小蘿莉孤身一人到達一個陌生的城市,饑渴難耐、穿著邋遢,卻憑借著第六感直接選定了向猴神大叔尋求幫助,對其依依不舍、緊緊跟隨。當猴神大叔和女友拿出自己買婚房的錢去找所謂的地下出境渠道時,小蘿莉憑借第六感覺察到危險,這個危險差點讓小蘿莉被賣作雛妓。這也讓我們悲哀的看到成人社會的社交規則,即使有了金錢加持,也比不上孩子的第六感靈光。
愛VS宗教戒律
劇中小蘿莉再度走失后,猴神大叔在清真寺門口看到她,但礙于宗教戒律,他沒有進去找小蘿莉,這時猴神大叔的女友批評了他,并直接帶他進去找小蘿莉,理由是羅摩神會寬恕拯救生命的行為。后來,清真寺的阿匐幫助異教徒的猴神躲過警察的追捕,阿匐說“真主的屋檐下,沒有陌生人”,并使用印度教儀式給他們送行。后來,猴神為了讓小蘿莉回家也破壞了自己的堅守,說了善意的謊言。在全球宗教沖突加劇的情況下,影片給我們展示了另外一番和諧的宗教共處模式,其實,不管是何種宗教,其初心都是愛,都是善。
利益VS良知
劇中的一個不光彩的角色,就是收了猴神幫小蘿莉偷渡的錢,又把小蘿莉賣去當雛妓的男人,最后這個泯滅良知的男人被猴神嚴懲。與其相對比的是劇中的記者,按照新聞界的慣例,大家都喜歡骯臟的東西而不喜歡愛與溫情,當他發現猴神不是間諜而是一個突破重重困難送小蘿莉回家的英雄時,他被感動了,義無反顧的舍棄利益幫小蘿莉回家,最后收獲了溫情和收視率,助人又自助。
人道主義VS上級指令
劇中的警官原來一直以為猴神是間諜,按照職責要求,他窮盡各種辦法把猴神抓捕歸案,當記者告訴他和大眾真像時,警官選擇了堅守良知,堅持人道主義,他直接向上司建言放了猴神,但上司依舊堅持組織慣性不去改正錯誤,由此又讓我們深刻感受到韋伯的科層制的弊端。但劇中警官和邊界哨兵的舉動讓我們看到科層制之下的人性的靈光,他們的行為值得我們敬仰。當向上級抗議無效后,警官違反命令把猴神放了,并冒著被逮捕的危險親自送他回印度。邊界的哨兵沒有完全遵守上級命令,選擇了不流血的“你們人多勢眾,我們只能放棄抵抗”。警官和哨兵的行為或許就是那個“槍口拾高一厘米的主權”的印度版,也就是當法律和良知沖突之時,良知是最高的行為準則,而不是法律。而這是否妥當,見仁見智。
總之,這是一部讓人感動,給人溫情的電影,值得一看。最后,唯愿好人一生平安。
上一篇:抗日神劇高能臺詞集錦10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