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朗誦臺詞參考范本
海明威:老人與海
(女)那老人再一次扛起他的槳,朝海邊走去。這時候遠處的地平線剛剛出現白色。借著微弱的天光,老人理了理他的魚鉤、魚叉和那張繞在桅桿上的舊帆。
(男)已經第八十五天了,一條魚也沒有打到。我好像已經老了,開始背運了。可我的胳膊倒還是有著勁兒的。
(女)他慢慢地升起那張補過幾次的舊帆,那帆看上去就像一面永遠不會失敗的旗幟。
(男)太陽升起來了,太陽刺痛了我的眼睛,這耀眼的陽光已經把我的眼睛刺痛了一輩子。我感到有點兒老了,有點力不從心,可年輕的時候我是個好水手啊。
(女)不知過了多久,老人發現,那綠色浮桿急速地往水里沉去,他拉了拉魚繩,感到了沉重的份量。
(男)我鉤住的是一條什么樣的魚啊,它幾歲了,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魚有這么大的勁兒呢,它只要一跳,或者往前一竄,就會要了我的命。
(女)老人全身心地等待著他和那條大魚的最后搏斗。他想,他這輩子不會再遇到這么大的魚了,他要最后再贏一次。太陽落下去了,夜晚來臨。老人感到寒冷。他望著滿天的星星,他的那盞哈瓦那漁燈也不像從前那么明亮了。那條魚拖著老人的小船在海上游了一夜,老人沒想到等待一場搏斗需要這么長時間。第二天,當太陽再一次升起,老人又冷又餓,疲憊不堪。
(男)我已經感到了你的.力量,讓我們面對面地斗一斗吧。我和你誰也沒有幫手,這很公平,來吧,來吧,讓我看看你是誰,我知道你是誰,用你的大尾巴來拍碎我的船,用你那堅硬的長吻來刺穿我的身體吧,我早已經做好了準備,我不會后悔,死在一條金槍魚的手里。
(女)當夜晚再一次降臨,老人精疲力盡,甚至昏迷。
(男)它不會有那么大,不會的!
(女)它就是那么大,大得出乎老人的意料。老人看見了魚的尾巴從水里露出來,滿身紫色條紋,它伸展著巨大的胸鰭,圍著小船打轉轉,老人看見了它的眼睛。
(男)我只有一次機會,這是生死搏斗。不是我叉死它,就是它撕碎我。
(女)老人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住了。他用綿軟的雙手努力握緊他的魚叉。然后站起身來,將魚叉舉過頭頂,他將魚叉舉到了不可能再高的高度。
(男)來吧,沖著這兒來吧,作一次臨死前的最后的決斗吧!我老了,沒什么力氣了,我跟你磨了三天,我等了你一輩子了。老兄,我還從來沒見過比你更大、更美、更沉著的魚呢。來吧,我們都快死了,看看我們究竟,誰殺死誰!
(女)那條大魚掙扎著向老人的小船沖過來。老人拼盡他最后的生命,將魚叉扎進了大魚胸鰭后面的魚腰里。那鰭挺在空中,高過老人的胸膛,老人扎中了大魚的心臟!那魚生氣勃勃地做了一次最后掙扎,它跳出水面躍向天空,把它的長,它的寬,它的威力和它全部的美都展現出來,而后,轟隆一聲落入水中。老人贏了,他戰勝了自己,戰勝了那條魚,那條他一生都沒有見過的美麗的大魚。這時候,一群無所畏懼的鯊魚正嗅著血跡朝這里涌來。成群結隊的鯊魚向老人的戰利品,那條系在船邊的大魚發起了猛攻,那撕咬魚肉的聲音,使老人再一次站立起來。他重新舉起魚叉,悲壯地站在船頭,他決心捍衛自己的戰利品,就像捍衛他的榮譽!
(男)這不公平,你們這些厚顏無恥的強盜,真會選擇時機。但我不怕你們,我不怕你們,我不怕你們!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你們打不敗他!
(女)當老人終于回到他出海的那個港口,天空第三次黑暗下來。他的船邊只剩下大魚粗長的白色的尾巴,老人無力上岸回到他的小屋,就在船上躺下了。
(男)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
(女)老人睡著了。他夢見年輕時的非洲。他夢見了——獅子。
老人與海參考教學設計
【課型】
專題課──探尋《老人與海》的精神世界。
【學習方法】
在教師指導下閱讀原著,查閱作者海明威的個人經歷以及他的文學創作理論。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知能力培養目標】
【第1句】:理解老漁夫桑地亞哥的硬漢性格,學習他堅強的意志和永不打垮的精神。
【第2句】:提高學生對人生中成功與失敗的辨證關系的認識。
【第3句】:發現并探求作品中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學生對人性的認知。
【第4句】:由人物形象的塑造,理解海明威的藝術手法“冰山原則”,發揮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挖掘小說的象征含義。
【第5句】:培養學生探異創新的思維,激發想象的潛能,對小說進行情節續寫。
【重點】
品味語言,領悟內涵,感受人物內在精神世界,體會其藝術表現力。努力探索作品中永恒的精神力量,以及海明威的小說創作原則。
【學習效果評價】
兩個標準,一是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積極性、合作性、創意性。二是作業質量。
【教具準備】
電影片斷、CAI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第1句】:布置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查閱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部作品,以及海明威的個人經歷、文學創作理論。
【第2句】:學生自己給電影《老人與海》片斷配音。(注:電影片斷是英文獨白。)
【教學步驟】
【第1句】:導語設計
首先實物展示,教師手拿《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以吸引學生注意力。
“相信在座的許多同學都已經對老師手中的這本書有所了解了。當然,有些令我們感到難以置信的是它的體積與它的名氣居然成反比。僅三萬來字的中短篇小說卻能夠在諾貝爾文學獎的歷程中烙上它的印記。讓我們不禁想問作者──這位被稱為“現代英雄神話”的傳奇人物海明威究竟用什么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讀者。遺憾的是斯人已逝,但我們今天還是依然可以從樸實無華的`文字中去探尋《老人與海》的精神世界。”
【第2句】:整體感知
下面我們來欣賞一段電影,也就是當老人的大馬林魚被鯊魚吃掉一半以后所發生的事情。接下來探究一個問題:閱讀了課本后,你在老人的身上發現了一些什么?
通過電影片斷老人的內心獨白以及課文中形象的塑造,學生馬上可以分析出老人的一些性格特點,例如:勇敢、堅強、果斷、善良、幽默、樂觀……但是逐漸學生也會發覺老人的性格似乎比較矛盾,因為他經常會自我否定,這是一個理解的難點。在教師的引導下,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他們能夠理解每個人都會有這種積極與消極情緒斗爭的時刻。所以我們可以說老人在大海中最大的敵人不是鯊魚而是他自己,我們人生最大的敵人也是自己。這是對人性自身的一個探求,也打開了一條通向小說內在世界的道路。
【第3句】:重難點的解決過程
【第1句】:引導學生由作者的文學創作原則來走進小說人物,加深前面的理解。展示課件中有關海明威《談創作》書中的一段文字:“我試圖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魚和真正的鯊魚。如果我能將他們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實,他們將意味著許多東西。”感受作者筆下人物的特性──真實。所以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海明威塑造的“硬漢”并非圣人、神人,他們也會有意志動搖的時候,關鍵在于最后能否戰勝自我,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掙扎中更能體現自我的人格尊嚴、魅力。
【第2句】:從作者的創作藝術手法上來感知其精神世界,用圖片的方式,使學生對海明威的“冰山原則”有一個比較形象的感性理解。隨后引用其文字表述: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紀實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學創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提問學生,測試一下他們對這一原則的理解程度。特別是文中水面上的含義。
【第3句】:分小組討論:透過這篇文章老人的內心活動和命運遭遇,你能否感受到作者潛藏在文字下的巨大精神世界和象征含義?開放探究題:續寫《老人與海》,老人和馬諾林出海捕魚又會發生一些什么事情?你會大致怎樣設計小說情節。
【第4句】:課堂小結:
作為一篇好的文學作品,能夠給讀者帶來一個無盡的想象空間,那樣才有更永久的藝術生命力。我們今天對作品的探究也許只是《老人與海》這座“冰山”的一個小小部分,希望我們在老人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鼓舞下不斷向更高的文學巔峰攀登!
【第5句】:布置作業
閱讀海明威的文學作品《喪鐘為誰而鳴》,對比一下主人公喬丹與本文中老人桑地亞哥的異同。嘗試寫一篇有關海明威“硬漢系列形象”的研究小論文。
【教學反思】
作為一篇激勵了幾代人奮斗不息的文學作品,我很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從海明威充滿魅力的文字中獲取人生拼搏的力量。而這一代整天沉浸在網絡、電視、潮流中的孩子們在內心深處是脆弱孤獨且無助的,他們從小在革命英雄舍身取義的傳統思想下熏陶成長,對外國作品中所贊揚的個人英雄主義是嗤之以鼻,況且桑地亞哥頗為復雜的性格又成為了理解道路上的一個巨大障礙。所以我將小說的精神世界的探求確立為了本課的重點,希望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啟發帶動下,逐漸去品味人性,直視人性中的某些弱點,打破原有完美式的英雄概念,擴大其外延。讓他們在感悟作者塑造的真實形象中去塑造人生的精神砥柱!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充分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預先查閱資料,給電影片斷配音,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導向中走入小說角色。在與學生探討人物性格的時候,注意學生的問題生成,關注他們的理解,切不可一味模式化的生搬硬套。在了解作者的創作原則之后,逐漸走入更深層次的探尋──多角度的品味小說主題的象征含義,在這一環節里,充分展現新課改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讓學生的思想之花在課堂中自由熱烈的綻放。最后的開放探究環節,不僅建立在學生一定人生經歷的基礎之上,而且還充分展開了他們對情節設計的想象翅膀。有的學生設計老人死了,有的設計老人成功的實現了夙愿……不過每一個結局的設想都凝聚了學生們對人生對命運的思索,同時也讓他們實踐了一次小作家的夢想。
“怎樣的文品就會有怎樣的人品”我想語文教學不僅擔負著教育母語的工具性作用,也承載著培養塑造新一代精神家園的重責。如何把僵硬的說教轉化為點點細雨、絲絲春風,讓孩子們在和風細雨中滋潤成長,得依靠每一位語文教師長路求索!
老人與海作文參考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于1952年出版。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老人與海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人與海作文一:
人不是為了失敗而生,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
——題記
有一幅意境唯美的畫:一條船,一個老人,一片浩瀚的大海。
一艘穿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的侵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如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永不言敗。這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所帶給我的震撼。
《老人與海》描述了古巴老漁夫在連續八十四天都沒有捕到一條魚的情況下,而毅然決定向大海深處航行,釣魚,而且獨自一人。并沒有那個小男孩,那雙眼睛啊,向大海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小男孩是那樣充滿活力,那樣陽光,那樣單純。小男孩帶回了老人的青春,為老人找回了自我。
一個老人在汪洋大海里航行,老人的堅持讓他釣到了一條比漁船還長兩尺,一千多磅的大馬林魚。老漁夫在海上與馬林魚搏斗了整整三天三夜。在這三天三夜中老人多少次給自己鼓勁,多少次給自己安慰。一句“我跟你奉陪到死”夾雜在大海的咆哮聲中,回響在我的耳畔;一句“但愿那孩子在這里”又讓人覺得這位老人孤身一人與敵人殊死搏斗,能夠不算是英勇嗎?
三天,七十二個小時,老人多么頑強的意志,也正是在那份高貴的自信下,老人終于將馬林魚殺死。
而在歸途中又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在茫茫大海中,老人把自己的生命打壓了上去與鯊魚搏斗。盡管馬林魚的魚肉一次次被鯊魚帶走,但是他還是用盡一切反擊。無論是魚叉、小刀,還是短棍、繩索,都足以讓老人搏斗一番。“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勇氣讓我佩服,讓我的.心震動。
貝多芬曾說過:“我可以被摧毀,但是我不能夠被征服。”不錯的,人性是強大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是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向極限挑戰,超越它們。
老人最后空著雙手,幸運地“凱旋”——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但是老人卻是真正的勝利者。他對于整個大海而言是微乎其微的,渺小的,但是對于整個人性來說卻是偉大的。老人打贏了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他打敗的不僅僅是那條大馬林魚,那幾條大鯊魚,而是生命中的坎坷與挫折。這位老人都能以頑強自信的心迎接挑戰,我們作為年輕人又能說什么呢?那我們何必因為成績不理想而自怨自艾,因為沒找到工作而自暴自棄,因為不被人賞識而自甘墮落呢?那我們應給慚愧了。對于這些我們應該勇敢的面對,從這些困難上跨過去!超越極限!盡力而為還不夠!
人的一生無止盡的追求,漫長而又艱難。對于人生的困難,我們應該向老人那樣:永不言敗!不斷挑戰。奇跡總會產生,因為上天總是眷顧敢于奮斗的人。無謂的超越,積極的奮斗。
老人帶回了一條又粗又長的白色脊骨,一端有條巨大的尾巴,當東風在港外不斷掀起大浪的時候,這尾巴隨著潮水起落、搖擺。那個男孩相信老人捕到了大魚,事實也是如此。在大路另一頭老人的窩棚里,他又睡著了。他依舊臉朝下躺著,孩子坐在他身邊,守著他。老人正夢見獅子。獅子,百獸之王,老人正如那只夢中在海灘上的獅子,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還有孩子幫他帶來的青春。老漁夫的最偉大的勝利者。
合上書,閉上眼,心靈感到輕盈,靈魂有一種升華,腦海里一幅遼闊而又壯美的畫面,天地間只有一條船,一個老人,一片浩瀚的大海……
老人與海作文二:
老人與海,是一首歌。也是一部明名著。我同情老人,是因為他的孤獨。我也同情大海,是因為它沒有生命。
老人是一個漁夫,居住在海邊,靠打漁維生。大海,猶如天氣,百變不息。
老人不止一次怨過老天爺給他這么長的壽命,自己的兒子和孫子都在打漁中被波濤大海吞噬了。他一臉皺紋,都遍布歲月滄桑的痕跡。他的手長滿老繭,那上面寫著對生的執著。他老練的抽著煙,眼睛望著無邊大海,他其實不是再吐煙,他是在嘆氣。
老人相信那個傳說;人死后都會變成星星掛在天上,那時就不會再有悲傷,只會有快樂。
那是一個星光燦爛的晚上,老人坐在外面的一把生銹的交椅上,望著滿天星海。卻不知道,那是掩飾、是暴風雨前的預兆。老人在外面迷迷糊糊地睡著后,沒有回屋去時,海浪漫上海灘,淹沒了老人。老人看見了他的兒子和孫子,他感覺渾身冰冷,但至少,他的心是暖暖的,因為老人看見了自己的親人。雖然只是一瞬間。老人知道,那不是真的,可是他卻不想醒來。不過,他對生命還抱有一絲的執著。他努力的睜開眼睛,當看到了眼前的一切,他立即醒覺,他的手拍打著海水,他想游上岸去。可是,那把交椅像死神的手一樣拖住他,不讓他游上去。他沉著的想;若是不能夠逃過這一劫,他也就可以和親人相聚了,就讓自己拼一拼把,若能夠逃過這一劫,就繼續活下去。
老人還在掙扎,他冷靜的想,要是放棄自己的一條腿,或許就還有游上岸并活下去的可能。于是,他果斷的?斷了自己的一條腿。整個海面頓時被染紅了,海水不再藍,就像鋪上了殷紅的綢緞。老人不顧斷腿的痛苦,用手拍打著海岸。他知道,再不吸取一些空氣,他就會因缺氧而死。
好像死神都為老人的精神感動,終于松開了他想奪命的手。老人終于游上了岸上。老人的腿血流不止,他撐著用自己的單腳跳到自己那破舊的小屋里,用盡一切辦法終于止住了自己淋漓的鮮血。
因為浸在冰冷的海水里,老人得了重感冒,但是他已經沒有了向病魔抵抗的能力。沒有人會來照顧他,他不僅被病魔纏得精力焦粹,而且,他也已經餓得饑腸轆轆了,他已經幾天沒吃了,他再也沒有力氣向死神抵抗了。他倉白的面孔不帶一絲的畏懼,他瘦弱的身子像是風一刮就再也站不住了。
但是,相信死神的仁慈畢竟是人們的天真。老人站在岸上,他看到了死神在向他招手,他也看到了死神身后有他的親人。他相信,等他死后一定會和他們團聚的。
面對死,他無懼。面對生,他淡然。他的手緩緩地從口袋里拿起了他的煙袋,他明白,這是他最后一次抽了,他吐了一口煙霧…
海浪拍打著他的腳,凜冽的風無情地刮著他瘦弱的身軀。他聽到了死神最后的召喚,他該走了。他的手,再也無力抓住煙袋。他的身軀徑直地倒了下去,他走了,永遠的走了…。
凜冽的風還在吹著。沒有人會為了他哀悼,也沒有人會在乎他死了的這一事實。他瘦弱的身軀給了洶涌澎湃的大海,他孤獨的靈魂也得到了解脫。
《老人與海鷗》教學反思參考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老人和海鷗之間充滿深厚情義的感人故事。有一位老人每到冬季來臨就到昆明的翠湖之畔去喂到那里越冬的紅嘴鷗,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老人去世了,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后有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激發他們保護動物、熱愛動物的思想感情。
整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讀,自悟。提出兩個大問題讓學生去談體會。
1、老人去世后,海鷗和老人之間最使你感動的語句是哪些?
2、老人與海鷗之間是怎樣建立起如此深厚的感情的呢?學生圍繞這兩個問題充分的在文中找答案,反復朗讀,談自己的體會。當孩子們學完這篇課文后都深深的被感動了,于是有了這樣感人的一幕──
當孩子們都沉浸在這份人鳥情中時,一位同學突然站了起來,情不自禁的說:“老師,我想送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給老人和海鷗。”我笑了笑說:“你能唱幾句嗎?”他不好意思的唱了兩句,全班同學哄堂大笑,打破了教室里原本沉靜的氛圍。他紅著臉坐了下去,我看了看他,沒說什么,畢竟這首歌不太適合孩子們。可忽然間,我聽見了哼鳴聲,許多孩子在小聲的唱著這首歌,漸漸的,變成了全班大合唱,原來在大家笑的同時心里已經產生了共鳴,這不就是老人與海鷗之間的一種愛嗎?海鷗愛老人多少?老人愛海鷗多少?
正在這時,一位女生站了起來,一臉擔憂的說:“老師,老人現在在天堂里一定很難過?”孩子們滿臉疑惑的看著她。我問:“為什么呢?”她氣憤地說到:“老人生前都沒有去過海鷗生活的滇池,他一直以為他的孩子們生活的'很幸福,生活的環境很美,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我看過現在的滇池,那里已經被游人亂扔垃圾,造成了嚴重的污染。老人能不難過嗎?能不擔心嗎?”她默默地坐了下去。其他的孩子聽到這個消息都很驚訝,很傷心,有的孩子說應該保護環境;有的孩子說我們可以給旅游局的叔叔阿姨寫封信;有的孩子說應該給滇池的管理者寫信……教室炸開了鍋。
孩子們的話語是天真的,是樸實的,但這不正喚醒了我們嗎?連孩子們都想盡辦法去保護動物,保護環境,那大人們不更應該為老人,為海鷗做點什么嗎?真的很希望老人在天堂里能微笑著看著自己舍不下的“兒女”們,因為他的心里永遠都是飛翔的鷗群!
上一篇:公孫離的臺詞混剪集合8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