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優秀觀后感
今天小編為大家收集資料整理回來了一些關于觀后感的范文,希望能夠為大家帶來幫助,希望大家會喜歡。同時也希望給你們帶來一些參考的作用,如果喜歡就請繼續關注我們的后續更新吧!
和男票在家看了《國家寶藏》一二,還有被神翻譯神配音的《博物館奇妙夜2》,看完了感嘆,原來錯過了那么多寶藏!我問鬧鬧,你不會是看了國家寶藏電影來安排線路吧?顯然沒有!不過冥冥之中,獨立鐘、三一教堂、富蘭克林墓地都游覽了,也像是尋寶一樣。
《國家寶藏》和《博物館奇妙夜》都有點像歷史科普電影,需要了解美國的文化背景。編劇把美國重大人物和事件都編進了電影,華盛頓、杰斐遜、富蘭克林、獨立戰爭、刺殺林肯。又想起《勇闖奪命島》里提到的刺殺肯尼迪、登月計劃、外星人事件的膠卷,包括《變形金剛》里也提到的登月計劃。看來美國人很喜歡研究自己國家的秘密啊。
我們在費城的時候,還花2美元買了一個獨立宣言小禮物。看了電影之后才打開看看,不過里面沒有具體的《獨立宣言》內容,縮印的簽名版。看看《獨立宣言》的內容,“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生而為人的感覺該有多好。
《國家寶藏2》里有個情節,凱奇他們去法國尋找寶藏線索,在街頭和警察談孟德斯鳩。突然想起來,怪不得法國人如此有優越感,認為法語如此美麗,還看不起山姆大叔,因為人家有盧梭、孟德斯鳩這幫子牛人,沒辦法,必須膜拜啊。無論是《獨立宣言》,還是《人權宣言》,都是人生而為人的基本保證。文明的精神,才是社會進步的原因。
老外的博物館,真的都很不錯。印象最深刻的是芝加哥的科學與工業博物館,差不多是科學與工業掃盲博物館。很多可以參與互動的科學實驗、紀錄片、各種模型,原來博物館可以這么好玩啊。在此之前,我也沒有去過多少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印象中的博物館都是落滿灰塵不見陽光的地方,員工也都是處在頤養天年等待退休的年紀。感受也都一樣,沒走幾步就逛完了。無論是十朝古都還是六朝古都,博物館都這么小,真有點說不過去,難道因為文物都被掠奪了嗎?
也很遺憾,沒有去華盛敦的史密斯博物館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估計去盧浮宮的中國人不少,不過在科學與工業博物館和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時,很少遇到同胞。旅行社的線路中,幾乎也都很少安排博物館之行。
說實話,電影總有相似之處。《國家寶藏2》里面,總統從密室里出來后,看見的是一輛擎天柱卡車,瞬間串戲,柱子哥可以出場了。凱奇和哈里斯的倫敦街頭飆車戲,也有點《勇闖奪命島》里舊金山追車的影子。其中出現搶車的那個鏡頭,車主人就像是《勇闖奪命島》里的悍馬主人啊。還有油桶掉落的情節,在《勇闖奪命島》里掉的是水桶。
國家寶藏的觀后感
作為流氓無產階級,享受免費晚餐向來是俺的最愛。例如,碰上電影提前試映什么的,俺是不愿錯過的。但是,當匆忙趕到學校電影院,卻發現隊伍史無前例地排到了走廊盡頭然后一直蜿蜒到了三樓,而且“鐵公雞”迪士尼公司一毛不拔的數道安全措施使得隊伍只能以5米/10分鐘的速度前進時,俺開始鄙視自己,順便鄙視了這幫和俺一樣鼓著塞滿了漢堡包的腮幫子的同學們:又不是什么特好看的東東,干嗎過來湊熱鬧啊,讓俺一個人清靜地看不好嗎?
但是,接下來俺覺得心理平衡多了——并不是因為電影的超級精彩彌補了俺等待的成本,而是俺找到了除自己和親愛同學們外可以鄙視的對象:杰瑞布瑞克海姆和尼古拉斯凱奇。阿杰受鄙視似乎有點出乎人的意料,因為讓海盜片死魚翻生的英雄實在沒有被鄙視的理由;但是,讓《亞瑟王》這樣毫無任何看點的作品在自己手中產生,對于金牌監制來說,不鄙視的話不足以平民憤。何況,初看起來,《國家寶藏》(NationalTreasure)這樣的東東似乎也沒任何新意:童話般的財寶、《碟中諜》般的盜寶、《印第安那瓊斯》似的尋寶、《真實謊言》般地耍寶、還有海倫MM這樣的活寶…….前景不明啊;還有尼古拉斯同志,雖然最近情場得意,桃運當紅,但似乎在銀幕上并不怎么得意,最好的也就是叫好不叫座的《火柴人》。這次重回動作片路線,更是讓人詫異,老尼還能玩得轉嗎?
事實證明他還玩得轉,而且證明阿杰更加玩得轉。《國家寶藏》雖然整體并沒有特別大的新意,至少在細節上做得比較津津有味,即使你可能嘲笑它每一個轉折都落入你的猜想中,但你仍然不得不為每一個轉折的依據之巧妙而贊賞。說得更確切一點,本片可以給立志于寫娛樂商業片劇本的同志一點很重要的啟示(很可能也是教訓):基于豐富知識的超級想象力。我們知道,商業片不像所謂的文藝片那樣強調人物豐富而內在的表現,所以有時候好的商業片劇本反而更難寫。因為你可能有一個動人的心情故事,或者就是你本人或他人的真實生活經歷,寫起來不要涉及太多的知識,你只管捫心自問、妙筆生花便是了。只要爭取把自己煽死,你就可能煽死和你同樣敏感的觀眾。但是,編寫帶有夢幻興致的`商業片劇本,特別是能讓人津津有味看下去而不覺得荒謬可笑的劇本,不是擁有一顆多愁善感的心就夠了的。
正如很多同學所感受到的,好萊塢的超強商業片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雖然故事整體框架是虛構的,但其細節卻讓人忍不住相信那可能是真的,至少在觀眾有限的知識范圍內是很難挑出硬傷的。要做到這樣的效果,豐富的知識背景絕對是不可缺少的,特別是涉及專業領域的,雖然可能絕大多數觀眾都不會較真,但在行家眼里,你可能動手就是錯,而任何一個小小的錯誤都是可能導致整體結構不真實的。在好萊塢,沒有一個編劇是萬能的,不像國內的某些著名編劇們,牛到任何劇本都能“信手拈來”,這種能力只能讓老實巴交的好萊塢同行們驚嘆不已了。不同的類型片,有一大幫固定供稿的編劇人才;而每一位編劇,在入行不久之后,是會逐漸確立一塊自己的主攻領域的,以后就專門往那方面精深了;更不用提一部分類型片金牌編劇們,本身就是那個領域的專家,至少可以算得上是科普級的專家。
本片中的尋寶線索,除了那些遠古的情節可以瞎編外,涉及到藏寶地點的每一次推測都不可含糊。難得的是,電影中將美國的開國的歷史與寶藏的隱藏經歷結合得天衣無縫,美元圖案、開國元勛們的私人愛好、《獨立宣言》、街道名稱等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東西,被編劇以豐富的歷史知識串接起來了,每一次關聯都有詳細可查的歷史證據,整體鏈接雖不說天衣無縫,但至少達到了讓觀眾驚奇的效果。“喔,原來可以是這樣的呀?”看電影的過程中,人們可能會這么想。雖然都知道這個證明的過程是假的,但還是忍不住為那些證據詳實的瞎想而吸引。當然,不太明白美國歷史或者對美國歷史不感興趣的觀眾,在欣賞本片時的快感可能要冷卻一個層次;但是,一般這樣的觀眾往往又更能為牽強神奇的事情所吸引,所以,俺又懷疑他們還是能和抱有童心的歷史學家們獲得同樣多的快感。
偶之所以要用在上面一段假裝不小心地提一下“童心”,其實是想引出商業片劇本創作中的“想象力”問題。對于類型片而言,單單具有專業知識是很不夠的,因為你編出來的東西可能很不“好看”。商業片如果不“好看”,那它就完蛋了。雖然“好看”是個非常模糊的標準,每位觀眾有不同的見解,而且針對不同類型的影片有不同的預期,例如俺覺得“好看”的毛片和“好看”的動作片…….呃,這兩個似乎標準還有點相似;趕緊換一個…….和“好看“的魔幻片標準肯定不一樣。但是,如果有一樣東西的話,不同類型的影片都可以增添不少吸引力,這個東西就是“想象力”。
純正的歷史學家肯定寫不出《國家寶藏》這樣的劇本,只有對歷史有強烈興趣,但又經常神游歷史之外,在故紙堆里做胡思亂想的同學,才可能編出這樣的劇本。你甚至可以想象這樣的情景,編劇小時候和我們一樣,都喜歡聽尋寶故事,長大后,多次閱讀美國的開國歷史,突然覺得那幫元勛們除了留給美國自由與民主的宣言外,不留下其他秘密實在是太可惜了。瞧那富蘭克林是多聰明的家伙呀,又會發明,他會不會負責在《獨立宣言》上隱藏一個彩蛋呀?這幫家伙同樣又是美國貨幣、城市系統、知名建筑物的設計者或制造者,這中間有什么可以挖掘的好玩的聯系呢?………順著這樣的思路下去,如果這位編劇同志有足夠的歷史八卦材料,它就可以鼓搗出一部叫《國家寶藏》的東東了:表面上是故作正經,骨子里卻是跟歷史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但玩笑的方式又是非常敬業認真的。這樣既有趣而又不是完全胡說八道的東西,誰不喜歡呢?
如果從編劇的角度來看,《國家寶藏》還能體現諸多好萊塢編劇界的竅門。例如,如果仔細分析一下的話,可以感覺到這個劇本是經過多次鍛造的,第一稿很可能只是個非常俗套牽強的創意,接下來,劇本經過參考歷史學家而變得專業,有一稿可能是用來加強人物性格,有的修改可能是專門用來加入更多的笑料等等,這些都在影片中得到反映,觀眾時刻能感受到這種拼盤式的調料,但最后的劇本肯定是經過權衡的,所以各種橋段綜合得還算不錯,至少不會讓你有中途脫節和某些橋段過分突出的不舒服感覺。
說了這么多,俺似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又得鄙視回自己來了。慢著,對于該片,小可還是有鄙視的機會哦,那就是:一,沒有一場高潮的動作戲。盜取《獨立宣言》的場景固然精彩,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橋段不多。對于一部號稱“動作片”,而且又是最愛“顯擺”的布瑞克海姆旗下出品,沒有代表性的動作鏡頭似乎對死忠影迷不好交代哦。二,結尾倉促了點,我還期待有一場惡戰呢,結果草草就收兵了,而且這并不能給有預期的觀眾帶來意外的驚喜,因為目前的情節還不能增添主人公偏重于“智慧”多過“動作”的角色魅力。
至于表演方面,俺不想多說。俺娘說了,贊美女人要贊美她最突出的優點,贊美其他一般的特征會顯得矯情甚至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個人覺得可以對老媽的話做一下延伸推廣:影評也是要以評價作品最有特色的部分為主,其他的留給花癡們去品味吧。反正個人覺得,有這樣一個有足夠細節支撐的好玩故事就夠了,對得起你付出的票價了。基于俺今天吃的是“免費晚餐”,所以大致覺得賺了。
國家寶藏觀后感
《國家寶藏》有多火?朋友圈里到處可見人們為這部節目點贊、各路好友競相向我推薦“一定要看啊”,連一向高冷的豆瓣網友也給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下面是國家寶藏觀后感:
國家寶藏觀后感篇一:
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來講,傳播的效果差異很大。身處互聯網時代,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作為電視產品,歷史文化類欄目不能是陽春白雪的學術派,而應放下身段。《國家寶藏》力求通過電視呈現的手段讓文物“活起來”,通過具有藝術觀賞性的設計來為觀眾展出“國寶”,并對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歷史進行充分解讀。讓觀眾在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也了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內核。就像主題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勝萬語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這光明似箭。”
讓那些珍藏于博物館的寶貝走到聚光燈下,走進最大眾化的“客廳文化”,國家級博物館與國家級電視臺聯手把傳統文化推向前臺,也是讓優質資源與文化擔當相得益彰。正如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呂逸濤所說:“每一件文物都記載了中華文明、文化的基因,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傳播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文化,熱愛我們的文化,傳播我們的文化,從而更好地保護我們的文化。”
據悉,九家博物館館長將組成“國寶守護聯盟”,親筆簽名的99套9張簽名紀念門票套裝將送給幸運的熱心觀眾。這組套票堪稱“絕版”,早已全部啟用電子門票的南京博物院專程為《國家寶藏》重制紙質門票,一周前新館剛剛開放的湖南省博物館為《國家寶藏》提前印制了新館門票,節目以滿滿的誠意為觀眾準備了這份特別的禮物。其實“簽名套票”只是一個符號和代表,旨在希望更多人士走進博物館。
除此之外,伴隨《國家寶藏》的正式啟動,一系列豐富有趣的主題互動將在線上線下同時開展,在體驗和交互的潤物無聲中建立情感的鏈接和時代的共鳴,讓博物館融入尋常百姓的生活日常,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去發現、去呵護、去激活傳統文明的生機與活力。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巡視員羅靜說:“《國家寶藏》節目立意高、形式新,國家文物局將給予大力的`支持,我們也期待通過此次電視國家隊和博物館國家隊的合作,能夠為全社會提供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貢獻。”
觀照當下,才是讓文物活起來的真正意義所在。正如于蕾所說:“希望觀眾能夠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與自己的血脈相連,從而樹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國家寶藏觀后感篇二:
《國家寶藏》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節目,宣傳古代文物歷史,也讓我們了解全國九大博物館的代表文物。既了解了歷史,又了解了文化。結合明星守護人推薦和影視表演還原了當時文物誕生的初衷,也讓我們理解了每一件文物誕生的不易和難得。《千里江山圖》是宋徽宗時期的王希孟所作,宋徽宗趙佶欣賞十八歲的王希孟的畫作,王希孟用青金石,赭石,孔雀石,硨磲等寶石作畫五次才做出這幅千年不褪色的傳世畫卷。把石頭變成作畫用的粉末工序繁雜,原材料寥寥可數。技藝之精湛,材料之難得,為這幅傳世名畫增添一絲神秘色彩。
《各種釉彩大瓶》又名瓷母,十七種釉彩都集中在一個瓶子上,包括琺瑯彩,青花等,紋飾精美,燒制過程復雜,難度很高。溫度很難把控。成功燒制率0.23%,守護人王凱演技精湛,志愿者張珄解說全面完整。
《石鼓》上面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文字把中國人連接在一起。梁家輝守護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會忘記國家的文字。還有守護國寶的梁家,梁家保護石鼓南遷和親人分離,多年之后才得以相見。
國家寶藏1觀后感
《國家寶藏》是由中央電視臺、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文博探索節目,由張國立擔任001號講解員,李晨、王凱、梁家輝、王剛、段奕宏、劉濤等擔任國寶守護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家寶藏1觀后感400字,歡迎閱讀。
國家寶藏1觀后感1
在《國家寶藏》這個節目里看到科技和歷史的結合,高精尖的技術和舞美(舞臺美感)應用在文物和歷史上感覺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請明星來演繹前世故事,去守護文物是一種既吸引流量又與時俱進的做法。公眾人物的影響就是應該往這些方面去引導。這個節目需要沉下心,需要感慨和自豪。
如今的觀眾已經慢慢地不在意流量,開始在意實力了。《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見字如面》《今日影評·表演者言》包括《明星大偵探》。現在能看到一檔檔用了心的節目,說實話,我愿意等,只要你值得等。
以前對一些專業的東西(比如:演技)沒有認知,當你見過真正的好東西,你的“品味”自動就會上去了。
國家寶藏1觀后感2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個記載民族血脈的基因密碼;每一座博物館,都是一座守護中華文明的基因寶庫。《國家寶藏》不僅是對文物的展覽、文化的展現,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是喚起大眾對文物保護、文明守護的重視和自發進入博物館的興趣,從而讓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與博物館建立起聯系。然而,如何才能獲得這樣的表達效果和傳播效果,并非易事。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博物館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藏品不斷匯聚、展覽不斷豐富,不愁觀眾,僅有這些夠了嗎?不夠。一個博物館是不是真正對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就看你用你的資源在多大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數據顯示,盡管我國文博資源豐富,使用率卻不算高,國人平均每兩年才進一次博物館,而在歐美國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進博物館三到五次。一方面,日益浮躁的社會心態讓人難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魅力;另一方面,陳舊呆板的展陳方式和深奧晦澀的講解讓人難以心生親近。
如何打開博物館里的“奇妙”,讓它真正“鮮活”起來、“親和”起來,《國家寶藏》正是借助電視綜藝這一全民引領級別的傳播載體,進行一種破題意義的探索和嘗試。
《國家寶藏》由央視和故宮聯手,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領域進行深入挖掘。
制片人、總導演于蕾將節目形態定義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我們這次把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于全新創制的紀錄式綜藝,它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不難看出,《國家寶藏》試圖通過一系列努力,打破文物的“靜”,帶來生動、流動和撼動。央視綜藝頻道總監郎昆表示:“《國家寶藏》從全新切口進入文化節目,匯集了領域內頂級的資源,加上我們多年創新積累的.經驗,我們有信心打造出一個新的文化節目標桿。”
《國家寶藏》將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九大博物館每家推薦三件國寶,節目展示后交由公眾甄選,最終每家選出一件;第二階段,以《國家寶藏》為題舉辦一場盛大特展,展品即為甄選出的九件國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觀后表示,《國家寶藏》真實、全面、立體地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國家寶藏1觀后感3
利用電視媒體講傳統文化,最忌照本宣科、呆板教條,好節目一般會把生動故事和聲畫語言作為贏得觀眾的兩大法寶,如能將二者互滲互糅便更加難能可貴。《國家寶藏》表面上是說文物、講歷史,實質上是通過與國寶相關的古今故事來賡續民族文脈,力求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首期節目中選擇的三件藏品不但件件堪稱國家級珍寶,且在文化、藝術、物質幾個領域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見節目在素材選擇過程中的匠心所在。尤其值得贊賞的是,節目通過舞臺小戲的形式別開生面地還原了一個個動人的國寶故事,其間最沁人心脾的不是“物”而是“人”,以及這些人物所承載的民族精魂、歷史風貌、文化擔當與人格魅力。在演繹過程中,還原歷史與表達當下的融合雖還偶顯生硬,但基本實現了“有意義”和“有意思”的有效互動。可以說,節目組利用雜糅互搭的創新性思維,找到了文物與戲劇在大眾傳播中的契合點,把冷冰冰的遠古器物掰開揉碎地精細解析、情感充溢地導入溫度,讓深蘊于國寶中的文脈精粹在故事的裹挾下潤物無聲地化人養心。
如果對文化類節目做些更高的要求,那便是希望可以跨越時空,完成歷史與現實的深度勾連和靈魂對話,使那些遙遠的文化意象在當代“活起來”。當然,這不是要牽強地生拉硬拽,而是用情懷、智慧和技藝在精神層面實現古今的無縫鏈接。《國家寶藏》在每一件文物的敘述單元里都做了“前世今生”的創意設計,所謂“今生”便志在于此。《千里江山圖》卷之于中央美術學院教師馮海濤,各種釉彩大瓶之于故宮志愿者團隊,石鼓之于原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主任梁金生,分別存在著某種獨具特色的傳承關系,而節目對于每一種關系的解鎖和升華,則令觀眾或嘆為觀止、或動容感佩。主創團隊有心的尋找、有力的表述、有情的抒發、有理的感悟,讓每一件珍貴器物在無形中宛如一根文化紅線貫穿歷史、吞吐古今,煥發出生生不息、灼灼其華的時代氣息,并富有生命力地綿延向遠。
上一篇:有翡最后一句臺詞集合三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