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在女兒婚禮上的講話
【正文】
我二十七歲有了女兒,多少個艱辛和忙亂的日子里,總盼望著孩子長大,她就是長不大,但突然間她長大了,有了漂亮、有了健康、有了知識,今天又做了幸福的新娘!我的前半生,寫下了百十余部作品,而讓我最溫暖的也最牽腸掛肚和最有壓力的作品就是賈淺。她誕生于愛,成長于愛中,是我的淘氣,是我的貼心小棉襖,也是我的朋友。我沒有男孩,一直把她當男孩看,賈氏家族也一直把她當作希望之花。我是從困苦境域里一步步走過來的,我發誓不讓我的孩子像我過去那樣的貧窮和坎坷,但要在“長安居大不易”,我要求她自強不息,又必須善良、寬容。二十多年里,我或許對她粗暴呵斥,或許對她無為而治,賈淺無疑是做到了這一點。當年我的父親為我而欣慰過,今天,賈淺也讓我有了做父親的欣慰。因此,我祝福我的孩子,也感謝我的孩子。
女大當嫁,這幾年里,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我和她的母親對孩子越發感情復雜,一方面是她將要離開我們,一方面是迎接她的又是怎樣的一個未來?我們祈禱著她能受到愛神的光顧,覓尋到她的意中人,獲得她應該有的幸福。終于,在今天,她尋到了,也是我們把她交給了一個優秀的俊朗的賈少龍!我們兩家大人都是從鄉下來到城里,雖然一個原籍在陜北,一個原籍在陜南,偏偏都姓賈,這就是神的旨意,是天定的良緣。兩個孩子生活在富裕的年代,但他們沒有染上浮華習氣,成長于社會變型時期,他們依然純真清明,他們是陽光的、進步的青年,他們的結合,以后的日子會快樂、燦爛!
在這莊嚴而熱烈的婚禮上,作為父母,我們向兩個孩子說三句話。
第一句,是一副對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做對國家有用的人,做對家庭有責任的人。好讀書能受用一生,認真工作就一輩子有飯吃。
第二句話,仍是一句老話:“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經事,可以愛小零錢,但必須有大胸懷。
第三句話,還是老話:“心系一處。”在往后的歲月里,要創造、培養、磨合、建設、維護、完善你們自己的婚姻。
今天,我萬分感激著愛神的來臨,它在天空星界,江河大地,也在這大廳里,我祈求著它永遠地關照著兩個孩子!我也萬分感激著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婚禮的各行各業的親戚朋友,在十幾年、幾十年的歲月中,你們曾經關注、支持、幫助過我的寫作、身體和生活,你們是我最尊重和銘記的人,我也希望你們在以后的歲月里關照、愛護、提攜兩個孩子,我拜托大家,向大家鞠躬!
【品讀】
【第1句】:很值得為人父母者品味把玩的好文章
本輔導子女的成長短文最可喜之處就在沒有任何“虛擬的國家大義”與“強加的教父色彩”。而偏有三個最突出的鮮活的文靈特征。這特征如以下所述,很值得為人父母者品味把玩。
【第1句】:理念新
可憐天下父母心,作為父母,誰不疼愛自己的子女呢?平凹也不例外。但他愛女兒愛得與眾不同。一方面,他希望女兒不像自己“過去那樣的貧窮和坎坷”,生活得比自己幸福,另一方面,他又擔心女兒染上浮華習氣,因而對女兒嚴格要求,要求她自強不息,善良寬容,純真清明。在莊嚴的婚禮上,他苦口婆心地送孩子三句話。這三句話字字千鈞,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做普通人,干正經事”“可以愛小零錢,但必須有大胸懷”,這諄諄告誡,令人為之動容。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類文明進步的價值觀,濃縮其中,給人以啟迪和教益。
【第2句】:感情真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女兒要出嫁了,賈平凹的心情是非常復雜的。一方面,他為女兒尋覓到了幸福的愛情而喜悅,另一方面,他又為女兒即將離開自己而依依不舍,還有對女兒開始一種嶄新生活的期盼和擔憂。賈平凹把這種復雜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對女兒成長歷程的回顧,還是對女兒女婿未來的祝福和勉勵,以及對參加婚禮者的感謝,都讓人感受到一位父親那顆溫暖、善良、誠摯、關愛的心,字里行間,蘊含著慈父對女兒熾熱的愛,洋溢著純真的情感。
【第3句】:語言美
這篇演講辭,語言鮮活而規范,精粹而深刻,散發著泥土的芬芳,閃爍出智慧的光芒。他形容愛女,全然沒有什么“寶貝”“公主”“掌上明珠”之類的陳詞俗套,而把女兒比作“最牽腸掛肚和最有壓力的作品”“我的淘氣,我的貼心小棉襖”“希望之花”,這些新鮮的比喻,讓人耳目一新。他祝福女兒女婿新婚之喜,全然沒有那些“心心相印”“百年好合”“白頭偕老”之類的空話套話,而是祝福他們“創造、培養、磨合、建設、維護、完善你們自己的婚姻”,連用六個動詞,把一位慈父的美好祝愿表達得多么完美、高雅!全文讀起來音韻和諧,瑯瑯上口,雅俗共賞。
【第2句】:賈平凹賀女兒婚禮三句老話的細解
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在女兒賈淺的婚禮祝辭中引用了三句老話。這三句老話可有味道。
第一句: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這是古代一幅非常有名的對聯。歷代知識階層常以此聯陶情冶性、寄托志向。賈平凹先生引用此聯,是在告誡孩子們要懂得報效國家,弘揚傳統的孝道美德。
第二句: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語出漢·司馬遷《史記·外戚世家》:“褚先生曰:‘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士不必賢世,要之知道;女不必貴種,要之貞好。’”喻指事物只求實用,不必務虛名。賈平凹先生以此言贈與女兒女婿,表明了作家務實求真的人生態度。
第三句:心系一處。賈平凹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寫道:一個和尚給我傳授過成就大事的秘訣:“心系一處,守口如瓶。”我之所以單取“心系一處”為座右銘,是因為我覺得,對我而言,“守口如瓶”并不重要,能做到“心系一處”才難能可貴。“心系一處”古已有之:愚公荷鍤移山,終得天帝相助;達摩靜坐參禪,石壁為之感化。這“心系一處”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任何艱難或者困苦,在“心系一處”面前都會化為烏有。但賈平凹先生在女兒婚禮上引用“心系一處”,則是另有其意:生活在富裕年代,不要染上浮華習氣;成長于社會轉型時期,依然要保持純真清明。他希望小兩口要不斷創造、培養、磨合感情,持續建設、維護和完善婚姻,讓小日子過得雖然平淡卻充滿活力
【第3句】:三句老話與賈平凹的“贈女三句話
前面我們已讀到賈平凹大師在其女兒婚禮上的三句贈言。他送給女兒的三句話,其實也是他人生的行為準則,或許,天下做父母做子女的,都能從這三句話里悟出點什么。
婚禮祝福中的女兒賈淺,是賈平凹27歲時喜得的貴女,他格外看重他的成長。他多次說到自己前半生寫下了百十部作品,“而讓我最溫暖的也最牽腸掛肚和最有壓力的作品就是賈淺。她誕生于愛,成長于愛中,是我的淘氣,是我的貼心小棉襖,也是我的朋友。”愛女之情,溢于言表,讓人感動。
在當代中國文壇,賈平凹盡管絕對是個大家。但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因此,他在心血愛國,坦蕩為文的同時,也真情愛家,踏實為父。面對自己從困苦環境里一步步走過來的現實,他也發誓不讓孩子像自己過去那樣貧困和坎坷,因為他深知“長安居大不易”,于是,要求女兒自強不息。興許正是這情急,二十多年里,他在對女兒“無為而治”的同時,也沒少“粗暴呵斥”。他內心明白:如此對她,目的只有一個,讓女兒為一生的幸福生活做好準備,將來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但“粗暴呵斥”畢竟會自己在心靈上留下不愉快的印記。此前的2005年3月28日,他就曾在《文匯報》談親情時談到了他與女兒的一件“不愉快往事”。他坦承自己“作為人父做得不好”。他說,作為父親,面對成長中的女兒的任性和淘氣,自己卻顯得有點束手無策。
在大女兒12歲時,看到被弄得一團糟的桌子,賈平凹親筆寫下“教女書”,列出了七條規定來“警告”女兒。一次,他的好友方英文住宿他家,在小淺淺的枕頭邊發現了這個揉得皺巴巴的.紙團上賈平凹寫給女兒的“教女書”。據方英文披露,初讀到賈平凹有這樣的“教女書”,真有些感到“觸目驚心”。該“教女書”說:“是我把你的桌子弄亂的!我警告你:【第1句】:我不知向你提出幾次說書桌要收拾,你總是不聽!【第2句】:家里的筆全讓你弄壞!這種不愛惜筆墨紙書的行為我們這個家不允許!【第3句】:從小養成不清潔的習慣是可怕的!【第4句】:你要亂,我幫你弄得更亂,你看著舒服不舒服!【第5句】:今天床也不給你疊?!镜?句】:12歲的孩子,太不像話?!镜?句】:不知錢來之不易。不知養成愛整齊的習慣,就不會靜下心來,不靜下心,學習就入不進去,你一定要改一改了!父寫”。
旁人初讀此件可得的感受是:這哪是“教女書”?分明是治安管理條例,與其說是在管教孩子,還不如說是一個大孩子對一個小孩子施行報復的“惡作劇”。的確,笨拙的辦法不可能見效。第二天,賈平凹就在女兒的枕頭邊發現了已被其揉得皺巴巴的紙團——他親筆寫下的“教女書”!有主見的女兒對父親的“手諭”根本不屑一顧,只將其揉成一團,丟在一邊了事。對此,賈平凹的感慨只能是:“現在的孩子,個性都強得很。”
正像他好友方英文先生事后評說的那樣:“與其說平凹在管教孩子,不如說是一個大孩子對一個小孩子施行報復的惡作劇。可見,天才人物總是有蠢笨的一面,譬如處理家事。”
采訪他的記者也有特別感言:一個馳名之外的大作家,“于方格紙上闡發思古幽情,評說世道人心,幾乎到了隨心所欲、無所不能的地步”,卻在女兒面前顯得束手無策,也是趣事。賈平凹有一次不無感慨地說:“我女兒會被三流言情小說家的三流情節感動得哭鼻子抹眼淚,卻不看我的書,只因為我是他爸爸。”言語中流露出來的不是無奈,而是對女兒的寬容和愛憐。
了解他的朋友更有遠矚心語:作為一個“將治文的靈秀與治家的笨拙奇妙地統一于一身”的文壇巨匠,賈平凹和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深愛自己的女兒。作為文豪的女兒,淺淺最幸福的事,也許莫過于懂事后,從父親身上潛移默化來的品質吧。
就這樣,在無奈、寬容和愛憐的父親期待中,女兒長大了,“有了漂亮,有了健康,有了知識,今天又做了幸福的新娘,”父親的喜悅自是可想而知的。而父親在將女兒交給另一個關愛照拂一生的男人時,所有的祝福僅僅濃縮成了前述的質樸的三句話。
賈平凹作為一個自感“自己確實做得不好”、“性格執拗”、“在家里就對孩子啊對啥不耐煩了”的父親,面對“初長成的女兒”,他在她婚禮上送給她的三句話,其實也是他自己的人生行為準則,或許,天下做父母做子女的,都能從這三句話里悟出點什么。
(來源:《讀者》2005年第7期。)
賈平凹在女兒婚禮上的3句話
引導語:“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經事,可以愛小零錢,但必須有大胸懷。
我27歲有了女兒,多少個艱辛和忙亂的日子里,總盼望著孩子長大,她就是長不大,但突然間她長大了,有了漂亮,有了健康,有了知識,今天又做了幸福的新娘!
我的前半生,寫下了百十余部作品,而讓我最溫暖的也是牽腸掛肚和最有壓力的作品就是賈淺。她誕生于愛,成長于愛中,是我的淘氣,是我的貼心小棉襖,也是我的朋友。
我沒有男孩,一直把她當男孩看,賈氏家族也一直把她當作希望之花。我是從困苦境域里一步步走過來的,我發誓不讓我的孩子像我過去那樣貧窮和坎坷,但要在“長安居大不易”,我要求她自強不息,又必須善良、寬容,二十多年里,我或許對她粗暴呵斥,或許對她無為而治,賈淺無疑是做到了這一點。
當年我的父親為我而欣慰過,今天,賈淺也讓我有了做父親的欣慰。因此,我祝福我的孩子,也感謝我的孩子。
女大當嫁,這幾年里,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我和她的母親對孩子越發感情復雜,一方面她將要離開我們,一方面迎接她的又是怎樣的一個未來?
我們祈禱著她能受到愛神的光顧,覓尋到她的`意中人,獲得她應該有的幸福。終于,在今天,她尋到了,也是我們把她交給了一個優秀的俊朗的賈少龍!
我們兩家大人都是從鄉下來到城里,雖然一個原籍在陜北,一個原籍在陜南,偏偏都姓賈,這就是神的旨意,是天定的良緣。兩個孩子都生活在富裕的年代,但他們沒有染上浮華習氣,成長于社會變型時期,他們依然純真清明,他們是陽光的、進步的青年,他們的結合,以后的日子會快樂、燦爛!
在這莊嚴而熱烈的婚禮上,作為父母,我們向兩個孩子說三句話。
第一句,是一副老對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做對國家有用的人,做對家庭有責任的人。好讀書能受用一生,認真工作就一輩子有飯吃。
第二句,仍是一句老話:“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經事,可以愛小零錢,但必須有大胸懷。
第三句,還是老話:“心系一處”。在往后的歲月里,要創造、培養、磨合、建設、維護、完善你們自己的婚姻。
今天,我萬分感激著愛神的來臨,她在天空星界,在江河大地,也在這大廳里,我祈求著她永遠地關照著兩個孩子!
我也萬分感激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婚禮的各行各業的親戚朋友,在十幾年、幾十年的歲月中,你們曾經關注、支持、幫助過我的寫作、身體和生活,你們是我最尊重和銘記的人,我也希望你們在以后的歲月里關照、愛護、提攜兩個孩子,我拜托大家,向大家鞠躬!
賈平凹
賈平凹是當代的一位作家,下面大家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賈平凹吧!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當代作家。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5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1978年憑借《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2003年,先后擔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2008年憑借《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11年憑借《古爐》,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2023年3月22日,澳門大學向賈平凹頒授了榮譽博士學位。
人物經歷
1952年出生,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人,現居住陜西省西安市。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
1975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從事過幾年文學編輯工作,任陜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長安》文學月刊編輯。
新時期伊始,文學界普遍還在“救救孩子”的呼喊中撫摸傷痛、控訴罪惡時,賈平凹卻以一個山地青年天真的眼睛發現了愛和美。他的《滿月兒》、《果林里》宛如林中月下吹奏著一支清新動人的柳笛,因而引起評論界的注意。[9]
1982年后就職西安市文聯,專職作家,從事專業創作。任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繼《山地筆記》之后,賈平凹的一些探索性作品如《鬼城》、《二月杏》等在1982-1983年引起爭鳴,1984年關注改革的商州系列又引起評論界的積極反響。[10]
1985年是賈平凹創作頗豐的一年。同時,思想解放與改革開放的良好環境也使文藝研究的觀念熱、方法熱漸成高潮。西方文藝思潮的大量輸入與引鑒,各種自然學科、人文學科的交叉與整合,都促進了研究理論方法的更新、主體思維空間的開闊。
1990年代,賈平凹的小說創作開始從對社會政治、歷史文化層面的關注轉入生命本體層面的思考與探求。
1992年創刊《美文》。
1993年《廢都》創作完成之后,倔強的賈平凹并未消沉下去。《白夜》、《土門》、《高老莊》、《懷念狼》是他基于現實生活而創作的小說作品。
2003年,先后擔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
2005年,獲得魯迅文學獎。
2011年憑借《古爐》,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2012年,獲得朱自清散文獎。
2013年中德作家論壇開啟首日,賈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賈平凹說,磁鐵只對螺絲帽、鐵釘起作用,不對石頭、木塊起作用,文學也同樣。“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讀者,越考慮,書越賣不動。”
2023年,獲得首屆“絲綢之路木壘菜籽溝鄉村文學藝術獎”。
2023年12月,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23年3月22日,澳門大學向中國作協副主席賈平凹頒授了榮譽博士學位,表彰其在推動當代漢語文學發展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創作特色
賈平凹的散文內容寬泛,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個人內心的.情緒變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賈平凹于傳統的散文寫作中,取了個大突破——凡對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個人內心情緒(愛與恨),或偶爾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現文中。在他文中,不難發現賈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現今復雜的社會里的確難尋。而且,賈平凹對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間清晰易見。
他常用輕淡的筆墨,再現實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又經常忽視的景象,但卻能引人入勝。在他的《丑石》、《靜虛村記》、《夜游龍潭記》等篇中,可以清楚地發現這一藝術特質。他的散文,濃的如酒般醇厚綿長,淡的如溪水清純透明。在一種古樸而又平淡的氛圍中,賈平凹道出他對生命、歷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種深邃的哲思。
賈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閃爍著哲理的火花。這種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論的重復,哲理的詮釋過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極富情致和個性。
人物評價
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他是當代中國一位最具叛逆性、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光明網評)
賈平凹這人說話時陜西味十足,他的眼睛非常亮,很有觀察力,事實上,他的農民模樣掩蓋了他的精明、智慧。他是個聰明、善于不露痕跡搞幽默的作家。(作家王蒙評)
賈平凹的《秦腔》,從表述方面來說,他的語言表達很圓熟,但是,我從中看不到一個站在中國文學高峰上的巨著所應該具有的品質和內涵。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瑣碎的、低迷的、陰暗的、甚至猥褻的寫作趣味。(文藝批評家肖鷹評)
賈平凹《風雨》
樹林子像一塊面團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著就向一邊倒,漫地而行;呼地又騰上來了,飄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撲向另一邊去,再也扯不斷,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經完全沒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樹林子往一處擠,綠似乎被拉長了許多,往上扭,往上扭,落葉沖起一個偌大的蘑菇長在了空中。嘩地一聲,亂了滿天黑點,綠全然又壓扁開來,清清楚楚看見了里邊的房舍、墻頭。
垂柳全亂了線條,當拋舉在空中的時候,卻出奇地顯出清楚,霎那間僵直了,隨即就撲撒下來,亂得像麻團一般。楊葉千萬次地變著模樣:葉背翻過來,是一片灰白;又扭轉過來,綠深得黑清。那片蘆葦便全然倒伏了,一節斷莖斜插在泥里,響著破裂的顫聲。
一頭斷了牽繩的'羊從柵欄里跑出來,四蹄在撐著,忽地撞在一棵樹上,又直撐了四蹄滑行,末了還是跌倒在一個糞堆旁,失去了白的顏色。一個穿紅衫子的女孩沖出門去牽羊,又立即要返回,卻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轉,銳聲叫喚,離臺階只有兩步遠,長時間走不上去。
槐樹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腳,一下子像一條死蛇,嘩嘩啦啦脫落下來,軟成一堆。無數的蒼蠅都集中在屋檐下的電線上了,一只挨著一只,再不飛動,也不嗡叫,黑乎乎的,電線愈來愈粗,下墜成彎彎的弧形。
一個鳥巢從高高的樹端掉下來,在地上滾了幾滾,散了。幾只鳥尖叫著飛來要守住,卻飛不下來,向右一飄,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顫,羽毛翻成一團亂花,旋了一個轉兒,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間石子般掉在地上,連聲響兒也沒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張廢紙,一會兒貼在東墻上,一會兒貼在西墻上,突然沖出墻頭,立即不見了。有一只精濕的貓拼命地跑來,一躍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驚了;幾片瓦落下來,像樹葉一樣斜著飄,卻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絨被一樣厚厚的浮萍,凸起來了,再凸起來,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開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來,長時間的凝固成一個錐形;啪地摔下來,砸出一個坑,浮萍沖上了四邊塘岸,幾條魚兒在岸上的草窩里蹦跳。
最北邊的那間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響著。門被關住了,窗被關住了,油燈還是點不著。土炕的席上,老頭在使勁捶著腰腿,孩子們卻全趴在門縫,驚喜地疊著紙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上一篇:關于家的經典臺詞聚集7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