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可看出幼年的性格,七歲可對 一生作出判斷。相關的:三歲定八十。臺灣梁實秋《雅舍散 文二集》:“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悲觀的人就認為 這孩子沒有出息,長大了之后大概是敗家子或社會上的蠹 蟲。”
【第2句】:帶刺的鮮花——好看又扎手
【第3句】:【偷雞不成蝕把米】(慣)雞沒偷成,還損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倒吃了虧。 也作偷雞不著蝕把米。 偷雞不著白蝕米。 偷雞不成白搭上幾把米。
【第4句】:保險柜里安家——圖的是安全
【第5句】:【毛坑越掏越臭】(諺)毛坑:糞坑,也稱茅廁。指糞坑越攪動,臭氣越濃。比喻丑事越張揚越糟得不可收拾。 也作“茅廁越掏越臭”。
【第6句】:蠶寶寶吃桑葉——胃口越來越大
【第7句】:【沒骨頭的傘,支撐不開】指沒有骨氣,沒有本領,遇事不會 處理。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你呀,我就怕你是一個 沒骨頭的傘,支撐不開,將來閃得我沒下場,倒不如趁早拉 倒呢!”
【第8句】:【雞抱鴨子——干忙活】(歇)抱:孵。干:徒然,白白地。忙活:急急忙忙地做活,指白忙一場。 也作雞孵鴨子——干著忙。 雞孵鴨子——白忙乎。
【第9句】:【六臘不交兵】(諺)六臘:農歷的六月和臘月。交兵:出兵打仗。指六月大熱,臘月大寒,對交兵的雙方都不便。
【第10句】:大地養活人民,英雄保衛祖國。
【第11句】:好花插在牛屎上——不合身份;不配
【第12句】:【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原為佛教徒的用語。借指:做好事 做壞事都會有報應。明代《醒世恒言》:“善有善報,惡有惡 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那天公算善惡個個記得明白。 古往今來,曾放過哪個?”
【第13句】:【當炮灰】(慣)炮灰:比喻為參加非正義戰爭而送死的士兵。指為參加非正義戰爭而去當兵送死。
【第14句】:【腳底板抹香油——溜了】(歇)本指腳底擦了油很滑溜,轉指人悄悄地溜走了。 也作腳底擦油——溜了。 腳底下擦油——滑溜。 腳底抹油——開溜。
【第15句】:【牽到市上丟了驢】謂事情將要辦成時起了變化,計劃落 空。李準《大河奔流》:“小建掙著喊:‘我不會!我不會!’李 麥在他圓頭上拍了一巴掌,笑著罵著說:‘牽到市上沒驢了, 爬開吧!”’
【第16句】:【兩口子打架不用勸,放上桌子就吃飯】(諺)兩口子:也稱小兩口,年輕夫妻。指夫妻間沒有根本利害沖突,小摩擦會自生自滅。
【第17句】:卡殼的卡賓槍——打不響
【第18句】:【揀了芝麻,丟掉西瓜】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第19句】:【又要尿炕,又要睡干床】自己不學好,不爭氣,還要過舒服 日子。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尿了炕,還想睡干 床,誰叫你去耍錢了!”
【第20句】:【君子之交淡如水】釋義:形容君子之間的友誼高雅純潔。例句:石祥捂著酒杯說:“這是我近幾年新立的規矩,什么高貴賓客,我都是用水陪酒。”魏華抬眼瞅瞅石祥:“你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21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見“疑則勿任,任則勿疑”。
【第22句】:小強的姐姐考上了大學,小強媽就硬逼著小強努力學習,要他也考上大學。結果小強非但沒考上學,反倒落了弱視加腦神經衰弱,氣得小強爸直埋怨:“我早就說‘手指大的云彩不下雨’。你不信,結果怎樣,這不把孩子給坑苦了?”(河南·輝縣)
【第23句】:【刀尖上過日子】(慣)形容在極其危險的環境中生活。 也作“在刀子刃上過日月”。
【第24句】:【 —佛出世,二佛涅槃】佛教稱修行得道而后死亡,叫涅槃。 意即“死去活來”,謂情況達到極限。香港唐人《金陵春 夢》:“只是苦了幾個重要干部,正忙得一佛出世,二佛涅 槃。”
【第25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釋義:屠刀:宰殺牲畜的刀。立地:立刻,馬上。原是佛教勸人悔改的話。比、喻改惡從善,做好人。“立地”又作“立刻”。例句:海蠻毫不畏縮,“你跟產:豐特務外逃,當然不是為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26句】:【君子動口,小人動手】(諺)指發生爭端后,修養好的人講道理,沒有修養的人往往會動武。 也作君子動口不動手。 君子動言,小人動拳。
【第27句】:夢里失火喊救命——虛驚一場;一場虛驚
【第28句】:這天是“小滿”。媽媽看著日歷說:“小滿十八天,小麥不熟也青干。”(河南·孟津)
【第29句】:【沒事人一大堆】(慣)指裝作局外人,把事情推得干干凈凈。
【第30句】:【老虎金錢豹,各走各的道】(諺)金錢豹:皮毛上有金錢斑點的豹子。指老虎和豹子外出覓食時,各有各的路線。比喻人在生活道路上各奔各的前程,各有各的目標。
【第31句】:【有眼不識泰山】(慣)泰山:我國五岳之一,為東岳。長著眼睛卻不認得泰山。比喻見識淺薄,認不出地位高、本領強或名氣大的人。
【第32句】:【豆芽子長一房高,也是嫩菜】釋義:譏諷人的話,表示對人輕蔑,看不起。“嫩菜”又作“菜貨”。例句:你這個人雖高,豆芽子長一房高。也是嫩菜;這個人雖小,她去站崗放哨也起點作用。
【第33句】:大年三十要賬——催命鬼
【第34句】:【沙鍋砸蒜——一錘子的買賣】(歇)本指沙鍋是用陶土和沙燒成的,質地很脆,用來砸蒜,一下子就碎;轉指不管結果如何,就全靠這一次行動。也指只干一次,就全壞了事。 也作“沙鍋搗蒜——一錘子的買賣”。
【第35句】:【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諺)市:古時處決死囚的場所。古時富貴人家的子弟犯了死罪,可用錢財贖命。指在金錢萬能的社會里,連死罪也可用錢贖免。
【第36句】:【嘆氣一口,宅低三尺】(諺)哀嘆上一口氣,就會使院宅陷低三尺。 指人在生活中要充滿樂觀精神,積極向上;如果悲觀憂郁,必定走向衰落。
【第37句】:暖水瓶里裝開水——外面冷,里面熱
【第38句】:【拍賣】“拍賣”是一種特殊的買賣形式,一般以比較貴重、價高的物品為拍品,先定一底價,然后競價,最高者成交。 “拍賣”是古羅馬人首創的一種買賣方式,用以出售在戰爭年代俘獲的戰利品。具體的做法是:在拍賣的場地上插一柄長矛作為標志,有意者就會圍過來進行交易。因此,拍賣也有“矛下之交”的說法。后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拍賣成為貿易過程中的一種買賣方式。
【第39句】:【嘴上貼封條】指不準說話,或保持沉默。海外陳若曦《二 胡》:“爸爸自從摘了右派帽子后,嘴巴貼了封條,見人先矮 三分。”
【第40句】:梧桐葉落——歸根
【第41句】:【 打得落花流水】形容慘敗。明代《好逑傳》:“鐵公子按捺 不下,便放開手,東一拳,西一腳,將眾人打得落花流水。”
【第42句】:【正人先正己】(諺)指要糾正別人,先要自己做好。
【第43句】:【不受磨煉不成佛】釋義:不經受磨煉不會成為出色的人。例句:“不受磨煉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劉隊長的那次教訓,這些日子還不知得闖多少禍!”
【第44句】:【狗咬骨頭——干咽唾】(歇)原指想吃卻吃不上,轉指心里很想要,卻到不了手。 也作“狗咬骨頭——空咽涎唾”。
【第45句】:玻璃瓶里的蛤蟆——看到光明無出路
【第46句】:【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諺)三春: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的總稱。春天正是百鳥生育的季節,打死一只母鳥,就會餓死一窩雛鳥。指人要有保護動物、特別是保護雛鳥幼獸的觀念。
【第47句】:【 以人血染紅頂子】頂子,清朝官員帽子的裝飾品,表示官 階,即所謂頂戴花翎。此語意為:靠殺害別人升官進爵。魯 迅《墳》:“民國元年以前稍不同,先說是康黨,后說是革黨, 甚至于到官里去告密,一面固然在保全自己的尊榮,但也未 始沒有那時所謂‘以人血染紅頂子’之意。”
【第48句】:【 一而再,再而三】多次重復。香港金庸《笑傲江湖》:“你 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殺害良善,算是什么英雄好漢?”
【第49句】:【舉手不打無娘子,開口不罵賠禮人】(諺)無娘子:沒有娘的孩子。 賠禮人:賠情道歉的人。指對不幸者要同情,對認錯者要寬恕,不可粗暴對待。
【第50句】:【一虎難敵群狼】見“獨虎架不住群狼”。
【第51句】:【樹老心空,人老顛冬】釋義:顛冬:方言,老年人昏庸糊涂,顛三倒四。上年紀的人糊里糊涂,說話辦事難免顛三倒四,有錯。例句:阿侯什都忙賠笑說道:“卻波,‘樹老心空,人老顛冬’,我不會說,你會聽。我說得不對,你莫見怪!”
【第52句】:導彈打色機——同歸于盡
【第53句】:【黃鱔坭鰍一簍裝】釋義:坭鰍:即泥鰍。比喻不加區別,混為一談。例句:李青山過去攔住,想緩和他,被他觸了一鼻子灰:“噢!青菜蘿卜一鍋煮,黃鱔坭鰍一簍裝!沒有那么安逸!”
【第54句】:六月天斬竇娥——老天也寒心
【第55句】:【只重衣衫不重人】(慣)只看重人的穿著打扮,不看重其人品和才學。形容人勢利。
【第56句】:【狗養的狗親,貓養的貓愛】(諺)狗生的崽子狗知道親,貓生的崽子貓知道愛。比喻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疼愛。 也作狗養的狗親,貓養的貓親,不養的不親。 貓下的貓疼,狗養的狗愛。
【第57句】:爸爸坐在沙發上說:“天太冷了。”媽媽一邊做飯一邊說:“冷的是閑人,餓的是饞人。”(河北·深縣)
【第58句】:【家有萬石糧,不如生個好兒郎】(諺)家里財物積聚再多,也比不上生個有作為的后代。指積存錢財,不如注重子女才能的培養。
【第59句】:麥稈吹火——小氣
【第60句】:【殺人不見血】不留痕跡,暗地里害人。明代《醒世恒言》: “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貓兒,平昔不知壞了多少大臣,乃是 殺人不見血的劊子手。”
【第61句】:我每晚做完作業,總想看電視不想睡覺,可是到早上卻起不來。媽媽說:“你呀,晚上像豺狼,早上像綿羊。”(安徽·黃山)
【第62句】:【惟恐天下不亂】(慣)惟恐:只怕。指居心叵測的人只怕人間太平,一心想制造事端和混亂,無事生非。
【第63句】:【媳婦堂前拜,公婆背利債】(諺)指舊時窮人家要靠借債來娶媳婦。
【第64句】:【蒼蠅不鉆沒縫的蛋】(諺)比喻若人一身正氣,邪惡小人便無從鉆空子。 也作蒼蠅不抱無縫的蛋。 蒼蠅無縫不下蛆。
【第65句】:【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釋義:比喻人總是眷戀故土和家庭。例句:人們常說: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草窩。
【第66句】:媽媽說我寫字潦草看不清,爸爸說:“他的字是木工的道,自己的號——自己清楚,別人不知道。”(河北·廣平)
【第67句】:【螞蟻啃骨頭】(慣)比喻靠一點一點不斷苦干來完成大的任務。
【第68句】:【吃虧是福】(諺)指人吃點虧,不與人爭利,磨礪了自己的德行,對自己而言反而是福分。
【第69句】:【清明節插柳】我國有清明節插柳的風俗,特別是江南,每逢清明節,家家戶戶將柳條插在井邊。“井井有條”的成語就來源于清明插柳活動。現在看來是個植樹造林美化環境的好習慣。據說,清明節插柳與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正宮馬娘娘有關。有一年清明節,馬娘娘身穿便裝出城游玩。可鄉下路窄,不能過車,她只得下車步行。不知底細的人見了都拍手高叫:“大家快看,好大的一雙腳。”馬娘娘聽見后十分生氣,叫人記住這個村名轉身就走。忽聽得有人哭著走來,馬娘娘一看,原來是個老太婆,老太婆那雙腳,比自己的還大。馬娘娘問其原委,原來是人們譏罵她生有一雙大腳。馬娘娘聽后,產生了憐憫之情,便說:“那些無知村民,回頭都得殺掉,你可例外,快回去在你家門前插上兩枝柳。” 原來那老太婆是村里“智多星”裝扮的,他見村民奚落馬娘娘,知道闖了大禍,便改裝前往打探虛實。結果不出所料,他趕忙回到村里,通知各家都要在門前插上柳條。馬娘娘回宮后,立即派兵將那個村子圍得水泄不通,打算將門前無柳的人家全部殺掉。可官兵進村,看見家家門前都插上了柳條,只好作罷。第二年清明,大伙放心不下,怕馬娘娘又來郊游踏青,便又全都插上了柳條。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俗。
【第70句】:【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釋義:比喻青年人反比老年人死得早,害得老人沒有兒子。例句:三藏聞言,止不住腮邊淚下道:“這正是古人云:‘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
【第71句】:自從我們學校開展了“家庭小任務”活動,我在家再也不當小公主了,一放學就幫媽媽干許多小活兒。媽媽高興極了,親著我的臉蛋說:“小娃兒勤,愛死人;小娃兒懶,扎人眼。”(河南·內鄉)
【第72句】:張三家的孩子結婚,一份人情都沒收到,張三感到很奇怪。李四說:“刮了秋風才下秋雨呢,你一向不和人家往來,還想收人情錢,那怎么可能呢?”(山東·東營)
【第73句】:【裹腳布——又臭又長】見“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
【第74句】:【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諺)閉住嘴巴,管住舌頭,不隨便講話,自然就保得安全,不會惹是生非。 指慎言可以免禍。
【第75句】:【明鏡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諺)所以:用來。形:形貌。明鏡用來鑒照自己的容顏,往事用來鑒察當前的事理。指借鏡是為了察己,借古是為了察今。 也作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明鑒可以照形,古事可以知今。
【第76句】:【大軍未到,糧草先行】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第77句】:【沒請來財神,卻請來太歲】(慣)太歲:傳說中的神名,迷信認為在太歲出現的方位掘土建屋,會遭受禍殃,后比喻兇惡的人。比喻沒得到好處,卻招來了壞人。
【第78句】:罵了皇帝罵祖先——不忠不孝
【第79句】:【癡人說夢話】(慣)傻子說的夢話,根本辦不到。比喻說的話根本實現不了。
【第80句】:叫林黛玉掄板斧——強人所難
【第81句】:【吸西北風】見“喝西北風”。
【第82句】:棉花換核桃——吃硬不吃軟
【第83句】:經市中醫院劉醫生兩天的精心治療,爸爸康復出院了。姐姐對他說:“藥對方,一口湯;不對方,一水缸。爸,要是您仍在江湖游醫那里醫治,只怕再過十天,病情也不見得會有好轉呢!”(浙江·紹興)
【第84句】:【隔山買老牛】(慣)沒看見牛,就買下了。比喻不見貨物就盲目成交。也比喻不了解實際情況就做決定。
【第85句】:【開水煮,滾油煎】(慣)形容受著悲慘、痛苦生活的煎熬。
【第86句】:搬起碾子砸磨盤——石打石(實打實)
【第87句】:【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這句俗語表示互不相干,并不因為你的道路寬敞而盲從或屈從。它源于民間諺語。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因在玉門關之南,所以叫“陽關”。據史料記載,西漢時為陽關都尉治所,魏晉時,在此設陽關縣,唐設壽昌縣。宋元以后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陽關也因此被逐漸廢棄。舊《敦煌縣志》把玉門關與陽關合稱“兩關遺跡”,列為“敦煌八景之一”。而今,昔日的陽關城早已蕩然無存,僅存一座被稱為陽關耳目的漢代烽燧遺址。但“陽關道”卻穿越時空,由原來古代經過陽關通向西域的大道,引申為寬闊的長路,比喻光明的前途,又稱“陽關大道”。 “獨木橋”則較常見,用以比喻并不是坦途、比較難行的窄路。有了陽關大道,有了獨木橋,在民間就形成了“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的諺語。
【第88句】:鄰家的大伯辦了個養雞場,雞蛋卻舍不得吃一個。村里人議論說:“竹匠用的漏底筐,木匠睡的缺腿床;賣鞋老婆赤腳走,賣鹽老漢喝淡湯。”(河南·鎮平)
【第89句】:【二姑娘頑老雕——架不住】(歇)頑:通“玩”。架:招架,支持。 指吃不住,吃不消。
【第90句】:【放隔山炮】(慣)比喻所采取的行動威力很大,在這個地方行動,其他地方也受到影響。
【第91句】:【七錢銀子二分銅的銀元——假也假不了多少】(歇)銀元:也作銀圓,舊時使用的銀質硬幣,價值相當于七錢二分白銀。一個銀元摻進了二分銅,所占的比重很小。 指即使有假也假不到哪里去。
【第92句】:【米粒是米粒,糠皮是糠皮】(慣)米粒糠皮原本是一體的,經碾壓而分離開來。比喻關系破裂,互不來往。
【第93句】:這幾天真忙,媽媽說:“這秋里,不但要摘棉花,收玉米,還得犁地種麥,累人啊!還不如春天清閑呢!”爸爸說:“金七月,銀八月,三春不如一秋忙。”(河南·虞城)
【第94句】:光身雞打架——口口是肉
【第95句】:【春天孩兒面】(諺)孩兒面:小孩的面部表情,一會兒哭,一會兒笑,沒個定準。指春天的天氣就像小孩的臉一樣多變,陰晴風雨,說變就變。
【第96句】:【看人下菜碟兒】根據人的身份,用不同的菜肴招待。謂 看人行事,態度不一。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你就是 看人下菜碟兒唄,也不能這樣啊!我和香草,人再不濟,可 也有臉皮。”
【第97句】:醬油店里打架——爭風吃醋
【第98句】:【撐硬船兒】(慣)形容人態度生硬,架子大。
【第99句】:【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歇)譏諷人忘記了自己的卑賤地位,過高估計自己的身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