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怎樣看待那些“天生好命”的人?佛日:高才勇猛有大智慧,已于過去深種善根。一《付法藏因緣經》
【第2句】:學佛應時時刻刻以慈懷度眾生,溫顏軟語積福慧,使自己平順和氣,他人亦輕安喜悅,則人間便是最完美、清凈的極樂土。
【第3句】:不要把能說話的嘴巴,用在搬弄是非、造口業;也不要把能行動的身體,用在吃喝玩樂、耽戀物欲。
【第4句】:【禪心佛語】分別完全是一種主觀計度。本來沒有的事,一分別、一計度,問題就來了,煩惱就起來了。煩惱起來了,我們的身心就不得安寧,就不得自在。
【第5句】:【禪心佛語】前生好殺害生靈的,今生火性就高;前生好抗上的,今生木性就大;前生好說謊的,今生金性就強;前生好怨人的,今生土性就厚。
【第6句】:【圣經文案】229耶穌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2)
【第7句】:【禪心佛語】你得問一下,每天從早上到夜晚,能不能有一段時間發出利益他人的善念。
【第8句】:【禪語人生】知道喜歡,知道不喜歡,知道無聊,知道煩擾,不管你心里在想什么:都要知道并且看見它。
【第9句】:【禪心佛語】四曰互助樂魚水生存,人人活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人有難大家幫,一家有事百家忙;我幫別人要忘卻,別人幫我記心上。
【第10句】:【佛心禪語】不善于把握住總別,往往被小事給纏死了。所謂“心生種種法生”,沒有正確的所緣境,人就會很累。從大的方面下手,反而更容易提策心力,更容易解決問題。
【第11句】:【一杯茶】一杯茶,文人看風月,哲人看人生,市井看流言;戀人看情,癡人看怨,佛家看空;儒家看禮,商家看利,道家看氣。
【第12句】:【禪語人生】修行人就是要把心修得平平的,頹喪不可以,每天激昂也不可以,就是要讓心遠離執著。
【第13句】:【禪心佛語】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議,汝之慈悲不可思議,汝之智慧不可思議,汝之辯才不可思議,正使十方諸佛贊嘆宣說汝之不思議事,千萬劫中,不能得盡。
【第14句】:若能至心生大憐愍施于畜生,專心恭敬施于諸佛,其福正等無有差別。《優婆塞戒經》卷四,雜品
【第15句】:【禪語人生】修行,是為了眾生來承受苦難的,因此必須堅忍,才能完成道業。
【第16句】:【禪心佛語】所謂遠方,并非指路程的長短、距離的遠近,而是指心念的迷悟。
【第17句】:【佛心禪語】財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財富則愈大。
【第18句】:【古風基地】一樹春風有兩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現前一段西來意,一片西飛一片東。◇蘇軾偈語禪詩。
【第19句】:【禪心佛語】改變觀念,就是改變可以改變的一切,適應不能改變的一切。改變觀念,就是推陳出新,解放思想。
【第20句】:【禪心佛語】說出的苦不叫苦,說不出的苦才叫苦。人生最痛苦的時候不是吃不上飯的時候,而是想努力奮斗,卻沒有機會的時候。
【第21句】:【禪心佛語】低調做人,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融入人群,與人和諧相處,也可以讓人暗蓄力量、悄然潛行,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事業。
【第22句】:倘若一個人時刻執著于尋找快樂,就會離快樂的本質越來越遠。正如修行本是事實,卻應在修行過程中忘記這個事實,不執著于修行的念頭,才能更好地得到悟證。
【第23句】:對于工作和生活中林林總總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和緊急性的不同組合確定處理的先后順序,做到鵝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
【第24句】:【禪心佛語】禪說,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所謂“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其隨心凈,即佛土凈”。
【第25句】:【圣經文案】216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愿意,肉體卻軟弱了。(太26:41)
【第26句】:【佛心禪語】做人須做好五個對待:對待父母要用心孝敬,對待師長要用心尊敬,對待子女要用心管教,對待自己要用心自律,對待他人要用心關愛。
【第27句】:【禪語人生】有嫵媚的野花,有了這些柔軟的事物,這座山就不止是讓人仰望,而且更讓人熱愛了。
【第28句】:【禪心佛語】死亡并不是生命最大的損失,最大的損失是當我們活著時,不再有任何貢獻,內心就漸漸死去了。
【第29句】:【禪心佛語】朋友定律:沒朋友,可悲;有朋友,遇難時卻不知去向,更可悲;如落井后有朋友再下石,則悲上加悲。
【第30句】:猶如礦鐵,數人百煉,則成精金,。晝夜役心不止,便獲果證。《出曜經》卷九
【第31句】:【禪心佛語】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上云卷云舒;做個好人,身正心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
【第32句】:起得過早的人往往摸黑,起得很遲的人看不到日出,晨曦總是屬于那些適時起床的人。因此,先覺者總是先死,后覺者也一定失去先機,只有那些適時覺悟的人才占盡便宜。
【第33句】:我們生命的所有感受,百分之九十九是不正確的。因為不正確,才使我們的心不安寧,使我們生活得矛盾、無奈,很亂、很苦。——耕云先生
【第34句】:【禪心佛語】菩提無所得,你今但發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第35句】:菩薩觀心不在外,亦復不得在于內,知其心性無所有,我、法皆離永寂滅。《華嚴經》卷三十,十回向品
【第36句】:倒是人心總是紛亂復雜,起伏不定,愚癡的人總想改變什么,智慧的人能夠順其自然。
【第37句】:【禪心佛語】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過于嚴厲,要顧及對方是否能承受。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期望太高,要顧及對方能否做得到。
【第38句】:【禪心佛語】就這樣,把一生的光陰,凝成時光長河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淡淡的,一體青凝不染塵。笑靨如是,真情如是,希望如是,生命亦如是。
【第39句】:【禪心佛語】經營自己的長處等于得到一筆高利率存款,它使人生不斷增值;經營自己的短處等于借了一筆高息貸款,它使生命不斷貶值。勝出者皆是懂得揚長避短的人。
【第40句】:【禪心佛語】人性最可憐的就是:我們總是夢想著天邊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園,而不去欣賞今天就開在我們窗口的玫瑰。
【第41句】:【佛語摘抄精選】一切奸猾諂偽詐惑,外狀似直,內懷奸私,是故智者應察真偽。(《法苑珠林》)
【第42句】:【禪心佛語】人生就像一場戲,在等待中錯過了美麗。正如歌中所唱:該出手時就出手。因為幸福就在你身邊。當你付出時,愛以從你身邊輕輕劃過,留下的是悔恨、遺憾。
【第43句】:知三界唯心、三世唯心,而了知其心無量無邊。《華嚴經》卷五十四,離世間品
【第44句】:【禪語人生】相遇是一種緣分,是一種機遇,是成功的開始。機遇之后便有親情,友情和愛情,從這方面來說相遇是好事。但相遇并不總是好事,所以,要學會慧眼識他人。
【第45句】:【禪心佛語】鴿子的生命很重要,老鷹的饑飽也很重要,只有自己不重要,這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慈悲心使釋迦牟尼佛能夠坦然地看輕自己。
【第46句】:【禪心佛語】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是非天天有,不聽還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辦?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煩惱、憂慮、分別和執著心通通放下。
【第47句】:【佛語悟道】圣人通過陳述幸福來說服人們做好事,通過指出禍患防止人們做壞事。卑鄙的人卻告訴人們做好事沒有什么好處所以不要做,做壞事沒有傷害所以就不要改邪歸正。
【第48句】:若人雖念真如,不以方便種種熏修,亦無得凈。以垢無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為對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歸順真如法故。(古印度)馬鳴《大乘起信論》
【第49句】:蘇格拉底還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快樂的豬,一種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
【第50句】:浮生似夢,與誰為仇,云煙過眼,與誰結怨。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
【第51句】: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蘊。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華嚴經》卷十九
【第52句】:【佛心禪語】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第53句】:空性隨應說,不應演非處,若演于非處,甘露即為毒。《大乘密嚴經》阿賴耶微密品第八
【第54句】:【禪心佛語】松柏——常年翠綠,是因為你扎根于大地,吸取了大地母親的乳汁。
【第55句】:【佛心禪語】嘈雜紛亂的塵世里趔趄獨行,尋找心靈中那方凈土,將俗世的欲望、喧囂浮華拋盡,天穹蒼茫,風稀月明,獨守一懷淡泊在空靈。
【第56句】:【禪心佛語】和人接觸的時間越長,我就越喜歡狗,狗永遠是狗,人有時候不是人。
【第57句】:心有八種,或復有九,與無明俱,為世間因。世間悉是心心法現,是心心法及以諸根,生滅流轉,為無明等之所變異。其根本心,堅固不動。《大乘密嚴經》卷中,顯示自作品
【第58句】:布施,財物多寡無關緊要,重要的在于心;供奉神佛,關鍵在于是否虔誠。
【第59句】: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早上若能聽聞一句真理,深加體悟,而且心行合一,即使晚上便撒手塵寰,也毫無遺憾!
【第60句】:有人問:“為何要持戒?”師言:“人之所以痛苦、惶恐不安,是因犯錯的罪惡感所致。持戒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守正于日常生活中并形成規矩,自可避免犯錯。”
【第61句】:見有德人,應贊不贊,見他贊嘆不生歡喜,是慢業。《華嚴經》卷五十八,離世間品
【第62句】:【禪心佛語】若未證到空性的平等性,則無法在世間上展現離心意識的平等性。
【第63句】:【禪心佛語】從中國傳統的命理學和位理學角度來看,修煉口德,就是修煉自己的氣場,一身正氣才能好運多多。口德好才能運勢好,運勢好才能少走彎路,多些成就。
【第64句】:【佛心禪語】「痛苦」是一件很有用的東西,它好像蟾蜍,雖然丑而且有毒,但頭上卻帶著一顆珍珠。
【第65句】:【禪語人生】一顆平常心,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按特色定位,不以失為憂,不以得為喜,人生就可時時安樂;安守一顆平常心,人生才能笑看風云。
【第66句】:【佛語摘抄精選】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印光法師文鈔·到光明之路序》)
【第67句】:要調心,少欲知足是法寶,一切隨緣是妙方。少欲知足,心就安泰;一切隨緣,心就自在。心能安泰自在,自然心平氣和。
【第68句】:【佛心禪語】“經”不只是口念,而是用雙手做、雙腳走,為世間疾苦付出。
【第69句】:【禪心佛語】佛者覺也,所謂覺察身心,勿令起惡;念者憶也,所謂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如是義,名為念。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
【第70句】:【禪心佛語】你攢夠四塊五,我也攢夠四塊五,我們就可以去民政局結婚了。
【第71句】:【禪心佛語】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進;年輕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須知“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年人。”總要及早努力,方為上計。
【第72句】:【禪心佛語】若不了解佛法的真理,只求外在的感應,那就容易退失菩提心。
【第73句】:【禪心佛語】成功根本沒有秘訣,如果有,就只有兩個:第一個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第二個就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請回過頭來再照著第一個秘訣去做。
【第74句】:【禪心佛語】彎腰是年少時的刻苦積累,是成年時的奮力搏擊,是老年時的樂觀回歸。
【第75句】:【禪心佛語】三六、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第76句】:【禪心佛語】佛說世間有苦難,并不是否認人生有樂趣。相反的,他承認居士和比丘都可以有各種物質和精神的樂趣。
【第77句】:【禪心佛語】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可俗話又說:有仇不報非君子。
【第78句】:一聲聞乘,唯求自利而不能為利益他事。二緣覺乘,少能利他,少事而住,少得云足。是人不離生死。《佛說無上依經》卷上,菩提品
【第79句】:【禪心佛語】人生路的寬窄,在于心地的內在認知,天地自遼闊,煙云成故事,春秋悠長,忙者自忙。雪月本閑,障者自礙。
【第80句】:【禪心佛語】生活需要一份淡定的沉穩,當然也需要一份自我的療傷,生活的傷,彼此相同,悲哀和樂觀也就取決于誰的一念之間。要活,就愛護每一回的心跳,不慌不忙。
【第81句】:小念及細念,存留于心間,無明不自知,必使輪回延。正念精進者,以慧除諸念;知諦佛弟子,諸念連根斷。《即興自說·彌凱耶經》
【第82句】:每個人如果都心存一念——為善,將會得到無上的快樂。看到那么多貧困孤老的眾生,去幫助他、拯救他,卻從未想過回報的代價;這種不求回報的心,就是最大的快樂。
【第83句】:【禪心佛語】勤首菩薩偈云,如鉆燧取火,未出而數息,火勢隨至滅,懈怠者亦然。
【第84句】:【禪心佛語】根據佛的話,人類的解脫全賴個人對真理的自覺,而不是因為他順從神的意旨,行為端正,因此靠神或其他外力的恩典,而得到解脫以為酬傭。
【第85句】:【佛心禪語】把握住這個關鍵,內心擺脫痛苦的力量會逐步增強,慢慢地,就會痛苦少了,快樂多了。
【第86句】:【佛心禪語】做人要行不違仁,言必合禮,恭而能和,簡而且肅。富時沒有富毛病,窮時總有窮志氣。
【第87句】:人無涵養,動輒矜夸炫露,必不能載福而有大成就。真修行人,于塵勞中煉磨煩惱習氣,必使漸漸消滅,方為實在工夫。
【第88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心中有愛,就是富有人生;福緣共聚,就是美善人間。
【第89句】:一位會員,一坐定即說:“請師父看因果。”師言:“我不會看因果,但我們要注意因果。”
【第90句】:水遇到障礙,會有三種結局:一、增加深度;二、提高水平;三、別開生路,走出一番新天地。弘法途中任何障礙,都是暫時的、畢竟成全的。
【第91句】:【禪心佛語】忙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沒時間體會痛苦;奔波是一種快樂,讓我們真實地感受生活;疲憊是一種享受,讓我們無暇空虛。
【第92句】:有一首禪詩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
【第93句】:【禪心佛語】如果你能每天吶喊遍「我用不著為這點小事而煩惱」,你會發現,你心里有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試試看,很管用的。
【第94句】:【禪語人生】在業力招感果報中,必須有煩惱的助緣,才能招感生死的果報。
【第95句】:孤羊對群狼說,我是和平主義者。群狼大笑:跟你講和平,那我們吃什么呀?誰讓你的肉那么鮮美,你的血跟石油一樣誘人而昂貴。
【第96句】:【佛心禪語】交朋友這四個字最難,“久而敬之”,做朋友越長久,越發現他的長處,對他越起恭敬心。----南懷瑾《列子臆說》
【第97句】:【禪語人生】信有三種形態:(一)完全而堅定地確信某一事物的存在,(二)見功德生寧靜的喜悅,(三)欲達成某一目的的深愿。
【第98句】:【禪心佛語】靜-才是修養,舍-才能得到,做-才會擁有。心平氣和地告別過去,只爭朝夕地活在當下,淡定從容地迎接未來,看山神靜,觀海心闊,心態平和,知足常樂。
【第99句】: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當代)圣嚴《108自在語》
上一篇:微博情感文案,句句經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