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暑假里的一天中午,天氣悶熱。吃飯時,我脫光衣服,開著電扇,還是熱得要命。奶奶說:“要是能把肉皮子也脫了就涼快了!”(四川·達川)
【第2句】:糧棉大增產——豐衣足食
【第3句】:【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各人有各人的愛好。類似的:牛肉 炒韭菜,各人心所愛/清油炒菜,各有所愛。沈從文《邊城》: “橫順是牛肉炒韭菜,各人心里愛,只看各人心里愛什么就 吃什么,渡船不會不如碾坊!”
【第4句】:【人要幫人,人要人幫】人需要互相幫助。傳記圖書:“俗話 說,人要幫人,人要人幫。千萬不要做個只要人幫,卻不去 幫人的自私者。”
【第5句】:【沙鍋砸蒜——一錘子的買賣】(歇)本指沙鍋是用陶土和沙燒成的,質地很脆,用來砸蒜,一下子就碎;轉指不管結果如何,就全靠這一次行動。也指只干一次,就全壞了事。 也作“沙鍋搗蒜——一錘子的買賣”。
【第6句】:【寧挨杠子不挨針】釋義:比喻小虧不吃吃大虧。例句:“像他這號人,給他面子他不要,非給他個厲害看看他不會做出血筒子!”“奴婢也看他是一個寧挨杠子不挨針的人。”
【第7句】:【雞也飛了蛋也打了】(慣)雞飛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兩頭落了空。
【第8句】:【瓜兒不離秧,孩兒不離娘】釋義:比喻彼此存在依附關系,離不開。“秧”又作“藤”。例句:“瓜兒不離秧,孩兒不離娘呀!”連陰天老虎掛念珠兒,假充善人,“蓑嫂,我把你留下吧!”
【第9句】:【一頭放水,一頭放火】兩頭使壞。明代《金瓶梅》:“當初只 因潘家那淫婦,一頭放水,一頭放火,架的舌,把一個好媳婦 兒生生逼勒的上吊死了。”
【第10句】:【欲要知究竟,處處細留心】(諺)指要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必須細心觀察,不放過任何疑點。
【第11句】:【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諺)樹:栽種,培植。指作一年打算的,最好種谷,當年就可收益;作十年打算的,最好栽樹,十年就可成材。
【第12句】:茶杯里的胖大海——自大;自我膨脹
【第13句】:【背黑鍋】釋義:比喻代人受過,通常指受冤枉。例句:王立言:“都不準走!事情必須弄清楚,不能教全家的人都背__£黑鍋!”
【第14句】:【劉寄奴】“劉寄奴”是一味中草藥,它是用人名命名中草藥的級別最高的人。 “劉寄奴”本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名。傳說劉寄奴小時上山砍柴,見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負傷逃躥。第二天他又上山,隱隱約約從遠處傳來一陣陣搗藥聲,即隨聲尋去,只見草叢中有幾個青衣童子搗藥,便上前問道:“你們在這里為誰搗藥?治什么病呢?”童子說:“我王被寄奴射傷,故遣我們來采藥,搗爛敷在患處就好了。”寄奴一聽,便大吼道:“我就是劉寄奴,專來捉拿你們。”童子們嚇得棄藥逃跑,寄奴便將其草藥和臼內搗成的藥漿一并拿回,用此藥為人療傷,頗有奇效。后來,劉寄奴領兵打仗,凡遇到槍箭所傷之處,便把此藥搗碎,敷在傷口,很快愈合,甚為靈驗。但士兵都不知道叫什么藥,只知道是劉寄奴射蛇得來的神仙藥革,于是就把它叫“劉寄奴”。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藥,一直流傳到現在。
【第15句】:奶奶叫叔叔起床買菜,叫了好幾遍,只聽叔叔答應,卻不見叔叔出來。奶奶急了,進屋一看,見叔叔還在床上躺著,便生氣地說:“你真是嘴行千里,腚不挪窩!”(山東·臨沂)
【第16句】:【磕閑牙】(慣)指說沒用的閑話。 也作“拉閑篇兒”。
【第17句】:鵝吃草,鴨吃谷——各人享各人福
【第18句】:牛皮燈籠抹黑漆——照里不照外
【第19句】:【夾雨夾雪,無休無歇】(諺)雨點中夾雜著雪花,會下得沒完沒了。 指雨夾雪往往會久雨難晴。
【第20句】:【事無不可】對人言襟懷坦白,無可隱瞞。老舍《四世同 堂》:“他不能把自己的計劃說出來,又覺得這是違反了事無 不可對人言的道理。”
【第21句】:【只顧羊卵子,不顧羊性命】(慣)為了取得公羊的睪丸,不惜把羊殺死。形容人生活奢侈,貪婪殘忍。 也比喻為了眼前利益,不惜損害長遠利益。
【第22句】:【好花需綠葉扶持】見“紅花雖好,也仗綠葉襯映”。
【第23句】:兵糊涂一個,將糊涂一群。
【第24句】:【一招鮮,吃遍天】商業諺語。謂新技術新產品,能夠占領 市場。《北京日報》(1988,4,16)標題:“一招鮮,吃遍天—— 民主德國出口商品展覽會印象”
【第25句】:借他的韁繩拴他的驢——將計就計
【第26句】:【出洋相】(慣)1指在人前出丑,鬧笑話。2指故意做出丑態,引人發笑。
【第27句】:【積絲成寸,積寸成尺;尺寸不已,遂成丈匹】(諺)絲:十分之一寸的長度單位。一絲一絲織成寸,一寸一寸織成尺;不斷積累,才成丈匹。 指成匹的布是由一絲一寸織成的。 泛指凡事必須注重由少到多的積累,持之以恒,直至成功。
【第28句】:【公雞頭,母雞頭,湊到一起就想斗】釋義:形容人像好斗的雞一樣喜歡爭斗。例句:老蒲見兩人拉起架子,要吵嘴的樣子,忙推開二人,打著哈哈說:“公雞頭,母雞頭,湊到—起就想斗,斗來斗去,為的是—粒砂土豆。”
【第29句】:【人靠衣裝,神靠金裝】見“佛是金裝,人是衣裳”。
【第30句】:自鳴鐘的擺——左右搖擺
【第31句】:【窮時不走親戚家,餓時不進蘿卜園】(諺)人窮時到親戚家,會讓親戚以為是來求助,受親戚小看;蘿卜通氣開胃,消積食,人餓時吃蘿卜,會越吃越餓。指人貴識趣。
【第32句】:中秋節贊桂花——花好月圓
【第33句】:【手把著頭稍——自領】(歇)頭稍:即頭梢,指頭發。指自己愿意接受。
【第34句】:坦克車放手榴彈——不對口徑
【第35句】:【相打無好手,相罵無好口】打罵是失去理智的行為。香港 阮朗《蒼天》:“你們可要聽話,吵架不是好事,相打無好手, 相罵無好口,古有明訓,要記住!”
【第36句】:【神仙打仗,凡人遭殃】(諺)凡人:塵世間的普通人。比喻上層人物爭權奪利,直接受害的是老百姓。 也作神仙打仗,百姓遭殃。 神仙打架,小鬼倒霉。
【第37句】:鴨子眇棚——鬧翻天
【第38句】:二奶和小嬸吵架時,互不相讓,各說各的理。奶奶無可奈何地說:“真不知道是驢不走,還是磨不轉。”(河南·鄲城)
【第39句】:扁擔開花——不可能的事;沒人見過;沒有的事
【第40句】:【無錢吃酒,妒人面赤】(諺)自己沒錢買不起酒喝,卻嫉妒別人臉面發紅。借指人自身無能.卻往往對別人多疑善妒。
【第41句】:【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歇)唱本:記錄曲藝或戲曲唱詞的小冊子。本指邊走邊看唱本,轉指事情結局如何,等著看以后的發展變化。 也作騎在毛驢上看唱本——走著瞧。 騎著毛驢看書——走著瞧。
【第42句】:世界地圖吞肚里——胸懷全球
【第43句】:【百聞不如一見】“百聞不如一見”意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一俗語出自漢朝。漢武帝時,居住在甘肅西部、四川北部、青海東部的羌族各部落,歸順漢朝。到漢宣帝時,西羌各部族開始秘密和匈奴聯絡,甚至準備向匈奴借兵,“擊鄯善、敦煌以絕漢道”,準備徹底推翻漢朝在西域的統治,建立統一的羌族政權。自此,漢朝對于羌族的控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面對困難的局勢,宣帝派人向曾參加過武帝時北征匈奴的老將軍趙充國請教,派誰去才能解決問題。趙充國說:“沒有誰比我更合適了。”宣帝不太放心,又派人問趙充國:“請將軍估計一下西羌的情況如何,需要多少人馬?” 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軍事安排,不能離開現場具體情況,紙上談兵。我愿意先盡快趕到金城,從當地了解情況,制定好應對的計劃,再向陛下回復,請陛下相信老臣。”到達金城之后,趙充國充分了解情況,準備充足,率兵前往羌地,又穩守不出戰,利用自己在西羌各部族中崇高的威望,使西羌聯軍中并不堅定的部分首領,對和漢朝作戰產生了懷疑,引起了羌族內部矛盾。穩扎穩打,一戰擊敗羌軍主力,其他羌軍紛紛倒戈,投降漢朝,西羌局勢終于安定下來。自此,“百聞不如一見”便流傳后世。
【第44句】:【 兩股道上跑的車】謂各走各的路,弄不到一起去。海外 老六《丫頭你嫩嫩地嫁了吧》:“婚后的朝夕相處中,我才發 現我們是兩股道上跑的車,脾氣、性格、價值觀都不同。”
【第45句】:趕馬車的開汽車——不懂那一套
【第46句】:【吊桶落在井里】(慣)比喻陷入困境,難以擺脫。
【第47句】:【歪嘴葫蘆拐把瓢,品種不好莫怪苗】(諺)葫蘆鋸成兩半,就是兩個舀水的瓢;葫蘆如果歪嘴了,鋸開的瓢必定是拐把。泛指農作物必須選好種子;種子不好,就很難有好收成。
【第48句】:【橋歸橋,路歸路】(慣)比喻二者互不相干。也比喻事情明明白白地擺在那里。 也作“橋是橋,路是路”。
【第49句】:【打蛇不死惹蛇毒】(諺)指打蛇必須打死,不然就會遭到蛇最兇惡的報復。泛指對一切惡類,若除之不盡,必定后患無窮。 也作打蛇不死終為害。 打蛇要打死,不死成罪過。
【第50句】:叔叔又和他的女朋友談崩了,愁得奶奶直鬧心。叔叔倒大大咧咧地不在乎,說:“家家地里栽茴香,家家門上出姑娘,有什么愁的?”(云南·保山)
【第51句】:閻王下請帖——離死不遠
【第52句】:【叫人不蝕本,舌上打個滾】(諺)蝕本:賠本。稱呼人是很容易的事,損失不了什么,只不過動動舌頭就是了。指見面向人打招呼,既不受損失,又能有益于人際交往。 也作“喊人不費本,舌頭打個滾”。 喊人:稱呼人。
【第53句】:【患難見朋友】(諺)人處在患難之中青樹林文案館網,才能見識真正的朋友。指身處富貴結交的朋友不可靠,只有患難與共的生死之交最見真情。 也作患難識朋友。 患難結知己。
【第54句】:【手中無網看魚跳】指缺少條件,做不成事,干著急。類似 的:欄內無牛空起早。李準《黃河東流去》:“人家常說:手里 沒網看魚跳,咱們現在可真遇到這事了。尺把長的黃河鯉 魚,干看著捉不住。真得趕快弄幾面網。”
【第55句】:我的學習成績優異,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媽媽發現我近段驕傲了,就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孩子,凡事都要謙虛些。謙受益,滿招損。你一定要牢記心間喲!”(河南·內鄉)
【第56句】:開了發票沒蓋章——不足為憑
【第57句】:【經霜的扁豆罷園的瓜】釋義:罷園:指瓜菜等收獲完畢。比喻失勢,振作不起來。例句:塘洼據點不撒咱也不怕它,他鬼子是:經霜的扁豆罷圓(園)的瓜,咱游擊隊是:炕頭的貍貓坐地虎。好瞧的還在后邊哩。
【第58句】:【拉不出屎怨茅房】(慣)茅房:廁所。比喻自己不能干,卻埋怨客觀條件差。 也作拉不出屎來怨毛廁。 拉不出屎來,怪馬桶不好。
【第59句】:【牛無力拉橫耙,人無理說橫話】(諺)耙:平整土地的農具。牛疲累無力時就胡亂拽耙,人到理屈詞窮時就蠻不講理。指人說話蠻橫是因為他不占理。
【第60句】:【因風吹火,用力不多】指順便,或利用有利條件。因,也 說:順。成語:順水推舟。明代《警世通言》:“因風吹火,用 力不多,一發搭了她去。”
【第61句】:【有狀元徒弟,沒狀元師父】(諺)狀元:舊時科舉殿試第一名,也泛指各行業中的拔尖人物。指徒弟的技藝往往超出師傅。
【第62句】:【將相本無種】將相不是血統決定的,是人奮斗得到的。 姚雪垠《李自成》:“將相本無種,小賊毛子只要替皇帝老子 立大功,為什么不能做將軍?”
【第63句】:包公鍘陳世美——大快人心;皇親國戚不例外
【第64句】:【萬萬歲】在古代,天子或皇帝稱為“萬歲”,諸侯或親王稱為千歲,“萬萬歲”稱誰呢?太上皇?顯然不是。“萬萬歲”不過是對皇上的阿諛奉承之詞。那么,它是怎么來的呢? “萬萬歲”一詞,出現于唐朝。相傳武則天稱帝后,特別喜歡別人吹捧她,借以抬高自己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鑾殿召集翰林院眾學士,出題答對。她脫口出了上題:“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眾學士搜腸刮肚,對答了幾十句,武則天都不滿意,甚覺掃興。這時一位慣于拍馬屁的學士看出她的心思,忙吟答道:“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則天聽了十分滿意,推為杰作。從此,“萬萬歲”一詞就流傳于朝野,歷朝歷代如此。
【第65句】:【唱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諺)演員在臺上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假戲實做,活像個瘋子;觀眾在臺下忽兒怒,忽兒罵,感情投入,活像個傻子。指舞臺表演真實感人。
【第66句】:老鼠爬冰凌——又尖(奸)叉滑
【第67句】:【天高皇帝遠】見“山高皇帝遠”。
【第68句】:【空手打空拳】(慣)形容手中沒有錢財或工具。 也作“空手捏兩拳”。
【第69句】:太陽落坡月上山——周而復始;接連不斷
【第70句】:【癲狂的馬容易閃失,慌張的人常出亂子】釋義:比喻做事要謹慎穩定,不可輕舉妄動。例句:頭腦不要發脹,這些年來,咱們吃虧就在于輕舉妄動,別忘了,癲狂的馬容易閃失,慌張的人常出亂子。
【第71句】:【—把鼻涕,一把眼淚】形容不住地哭泣。或說:一行鼻涕 兩行淚。成語:涕泗交流。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他 說到傷心的地方,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哭得眼都腫了。”
【第72句】:頭皮上擦火柴——劃不著
【第73句】:【沒骨頭的傘——支撐不開】(歇)本指張不開傘,轉喻人軟弱,打不開或支撐不了局面。
【第74句】:爸爸見我總和小剛一起,打趣說:“你們倆真是秤桿離不了秤砣。”(山東·臨的)
【第75句】:【 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須作筆記,以加強記憶和理解。 語文圖書:“在積累知識過程中要勤于手抄筆錄,要手腦結 合,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很有道理的。”
【第76句】:缸里點燈——照里不照外
【第77句】:【千個屠夫一把刀】(慣)屠夫:舊時以宰殺牲畜為職業的人。屠夫再多,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刀。比喻大家的做法都一樣。
【第78句】:【老虎一個能攔路,老鼠一窩得喂貓】釋義:比喻人有本事,一人就擔得起重任;人無能,再多也無用。例句:老虎一個能攔路,老鼠一窩得喂貓,少說我們還有六七十個兄弟,滿可抵擋百十號民兵,怕哪樣?
【第79句】:爸爸正講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可講到動人處,卻突然不講了。媽媽說:“怎么不講了?嘴上貼封條了?”爸爸還是故意賣關子。“好,不說就留在肚里漚糞吧!你再想說,我還不聽呢!”(河北·青縣)
【第80句】:六月的雷——響得很
【第81句】:鵝卵石墊墻基——立場不穩;不穩當;根基不穩;基礎不牢
【第82句】:【小巫見大巫】(慣)巫:巫師,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業的人。法術低下的巫師遇見了法術高超的巫師。比喻二者的本領相差太遠。
【第83句】:老竹做笛子——盡受氣
【第84句】:爸爸是一廠之長,一個工人常在背后說他的閑話,媽媽很生氣,非讓爸爸開除人家。爸爸說:“大筆寫大字,大人辦大事,咱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砸了人家的飯碗。再說,斤斤計較也顯得咱鼠肚雞腸的,只要咱站得端,行得正,怕什么閑言碎語?”(河南·新密)
【第85句】:廚師炒菜——添油加醋
【第86句】:【好戲還在后頭】(慣)指事情還沒有完結,熱鬧的場面和激烈的爭斗還在后面。 也作“鬧戲還在后頭”。
【第87句】:【張口三分利】只要說話,主動提出要求,就有好處。周立 波《暴風驟雨》:“你要哪塊地,得說呀,張口三分利,你要不 說,分上壞地,怎么娶媳婦,養小子?”
【第88句】:最近,弟弟因迷戀上玩游戲機,學習成績像坐滑梯似的急速下降。媽媽嚴厲批評他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誰勤奮,誰的瓜兒就結得大如盆;誰偷懶,誰的瓜兒就結得像小碗。你現在這樣,怪誰呀!”(甘肅·蘭州)
【第89句】:【先說斷,后不亂】先把話說明確,以免發生糾葛。明代 《金瓶梅》:“官人在上,不當老身意小。自古先說斷,后不 亂。”
【第90句】:星期天,我和姐姐去車站接二姑婆。二姑婆一下火車就拉著姐姐的手說:“真是毛頭姑娘十八變,臨上轎了還要再變三變。幾年不見,長得這么水靈了。”(浙江·紹興)
【第91句】:我進步很快,老師夸我是鍋爐燒足了的壓力表——直線上升,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爸爸卻說:“以后可要繼續努力呀,希望你能鳳凰頭上戴牡丹——好上加好。”(河南·許昌)
【第92句】:鴨子逛大街——大搖大擺
【第93句】:坐飛機旅游——世界觀
【第94句】:【拉出的屎又坐回去】(慣)比喻說話不算數,答應的事情又反悔了。
【第95句】:【開言欺陸賈,出口勝隋何】(慣)陸賈、隋何:都是秦末漢初說客。 比喻能言善辯。含諷刺意。 也作“開口賽隋何,搖唇欺陸賈”。
【第96句】:牲口不上膘——料不到
【第97句】:早上,姥姥切蘿卜準備炒菜,我讓她給我切青的那頭兒吃,姥姥說辣。我說那就吃根那部分,那部分甜。姥姥點著我的腦門說:“你這傻孩子,人家吃蘿卜是‘青的辣,白的淡,只吃當間二指半’。”(河南·臨潁)
【第98句】:奶奶和一個遠房的親戚拉家常,問她家有幾口人,她苦笑一下說:“我現在是頭疼一家病,腳動大搬家啊!”(江蘇·金湖)
【第99句】:【急驚風撞了個慢郎中】(慣)急驚風:中醫指小兒因高燒引起的驚厥、抽搐。比喻事情緊急,卻碰上了慢性子或漠然視之的人。 也作急驚風遇著個慢郎中。 急驚風偏碰著慢郎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