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當(dāng)歸】“當(dāng)歸”是一味婦科良藥。早在《神家本草經(jīng)》中就將它列為可補可攻的中品藥,既可扶正補養(yǎng),又可攻邪治病。那么,“當(dāng)歸”之名是怎么來的呢?相傳,從前有個青年,新婚不久就外出采藥,同妻子約定三年之內(nèi)回來,媳婦信以為真。誰知這一走三年杳無音訊。他的媳婦憂郁悲傷,得了一種婦科病,月經(jīng)紊亂,頭暈心慌,生活十分凄涼,被逼改嫁他人。沒想到改嫁不久,男青年返回了家鄉(xiāng)。他質(zhì)問媳婦為何不等自己。媳婦哭訴說:“三年當(dāng)歸你不歸,片紙只字也不回。如今我已錯嫁人,心如刀割真悔恨。”男青年聽后也懊悔不已,把采集到的草藥送給媳婦,居然治好了她的婦科病。這事在鄉(xiāng)里傳開后,一些得了婦科病的人也找來這種草藥服用,居然都痊愈了。從此,人們知道這是一種婦科良藥,給它取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叫當(dāng)歸,告誡后人要汲取“當(dāng)歸不歸,嬌妻改嫁”的慘痛教訓(xùn)。后人出一謎語:丈夫外出三年整。謎底:當(dāng)歸。
【第2句】:春苗得雨——正逢時
【第3句】:【口有蜜,腹有劍】(慣)指嘴上說得好聽,心里暗藏殺機(jī)。 也作“腹中劍,口中蜜”。
【第4句】:【黃連樹下長大的】釋義:比喻在困苦環(huán)境中長大的。例句:咱是從黃連樹下長大,在苦頭里活出來,還不死心塌地打日本鬧革命,給咱窮人長點志氣,你們說呢?
【第5句】:【老先生】“老先生”這一稱呼,感情比較復(fù)雜,一般是對年事已高有學(xué)問的人的一種尊稱。特別民間把有經(jīng)驗的老中醫(yī)尊稱為“老先生”。這種稱呼最早見于《史記·賈誼傳》。到了明朝,把當(dāng)翰林官的人稱為老先生,盡管有的翰林年齡不大,但仍稱之為老先生。到了清朝,則把做相國或兩司撫臺官員也統(tǒng)稱為老先生。時至今日,老先生這一稱謂有多種含義。它不只尊稱,有時還含有戲謔和譏諷的味道。如有人在會上發(fā)言冗長且不著調(diào),旁人勸他說:“老先生,你少說兩句吧!”
【第6句】:【知道鍋是鐵鑄的】知道原委。鐵鑄的,注定,兼含無法改 變之意。清代《醒世姻緣傳》:“珍哥問了抵償,方知道鍋是 鐵鑄成的,扯了晁大舍號啕痛哭。”
【第7句】:【姜子牙的坐騎——四不像】(歇)坐騎:供人騎的馬,也泛指供人騎的獸類。四不像:麋鹿的俗稱,角像鹿,尾像驢,蹄像牛,頸像駱駝,從整體上看,哪種動物都不像。比喻不倫不類的人或事物。 也作“姜太公的坐騎——四不像”。
【第8句】:【吃了秤砣——鐵了心】(歇)本指心變成鐵打的,轉(zhuǎn)指人拿定了主意,下定了決心。 也作“吞下秤砣——鐵了心”。
【第9句】:豬八戒抱個豬娃娃——有其父必有其子
【第10句】:托著扁擔(dān)過馬路——橫行霸道
【第11句】:【百病可治,相思難醫(yī)】(諺)相思:專指男女愛情上的彼此思念。 各種各樣的病都可治療,惟有相思病無藥醫(yī)治。
【第12句】:【上趕著不是買賣】(諺)買賣:商場中的交易。緊追著買主硬要把貨賣給人家,這不是做生意。指做事要等待恰當(dāng)?shù)臅r機(jī),不能強(qiáng)求。
【第13句】:晚上,我寫作業(yè)時,看到一道題:4x4x4=?我順口說了一句:“三個四相乘,三四一十二。”這時,爸爸聽見了,就過來問我:“三乘四的意思是什么?”我回答道:“就是三個四相加呀。”爸爸猛地一拍桌子:“那三個四相乘和三個四相加一樣嗎?…哎呀!”我伸了一下舌頭,心說又馬虎了。爸爸點著我的腦門說:“你是心里明白嘴打泡,關(guān)鍵時刻不可靠。要不得呀!”(遼寧·岫巖)
【第14句】:【狐貍打不成,倒惹了一屁股臊】(慣)比喻沒得到好處倒惹了一身的麻煩。 也作“狐子沒打著,倒落一身騷”。
【第15句】:【吃虱子,留大腿】釋義:比喻過分吝嗇。例句:原來李克用是吃虱子留大腿的人。因見白娘子容貌,設(shè)此一計,大排筵席。
【第16句】:【忍痛割愛】“忍痛割愛”現(xiàn)在指情愿將自己心愛之物或關(guān)系密切之人轉(zhuǎn)讓他人。體現(xiàn)此人高風(fēng)亮節(jié)以大局為重。這里“割愛”是本詞的中心。然而,它的原意并非心愛之物,也非關(guān)系密切之人,而是“貪欲”之可憎之事。它源自佛教。在佛教中,“愛”是貪欲的別名,“愛”位列“貪、嗔、癡”三毒之首。愛可生愛,也可生憎,愛的欲深,則憎怨也可能愈大。有“愛”便有“嗔”愛嗔相激,增長惑亂,生諸煩惱,因此,必欲割之而后快。《楞伽經(jīng)》指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諸患,皆從愛起。”愛實為生死輪回中的“惑因”。《大智度論》卷二八說:“斷諸愛系,直趨涅槃。”《大般涅槃經(jīng)疏》卷第五有“上為俗人不嘆出家割愛難”,所以說,佛教所說的“割愛”是指棄絕紅塵俗念,斷念出家的意思。后演變成“忍痛割愛”之今義。
【第17句】:【低頭不見抬頭見】釋義:形容經(jīng)常見面。常用來指辦事、說話要看情面。例句:老媽勸他去,說道:“一個村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誰也有求到誰身上的時候,別把路走窄巴了。”
【第18句】:【河里淹死會水的】(諺)被河水淹死的,往往是自恃善于泅水的人。 比喻精通某一方面道術(shù)的人,常常會由于精通而疏忽大意,鑄成大錯。
【第19句】:空心谷子一頭仰得高
【第20句】:【說話帶臟字兒】話語中罵人。老舍《四世同堂》:“說話可 別帶臟字兒,我告訴你!好男不跟女斗,我要還口,你可受 不了!”
【第21句】:酒杯里量米——小氣(器)
【第22句】:【 水流千里歸大海】比喻匯聚,會合。類似的:千條小溪流 成河。成語:百川歸海。劉云若《小揚州志》:“今天可破鏡 重圓了,從此水流千遭歸大海,可喜可賀。”
【第23句】:裁判員舉黃旗——警告
【第24句】:駿馬是英雄的翅膀,群眾是領(lǐng)袖的眼睛。
【第25句】:吃人不吐骨頭——心狠手辣
【第26句】:我們村一個青年,想研制一種新式農(nóng)具。一些人就諷刺說:“屎殼郎要是能釀蜜,還要蜜蜂干什么?”(湖北·京山)
【第27句】:胡蔥掐了頭——裝蒜
【第28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諺)指種的什么,就收獲什么。多比喻人有什么行為,就會有什么結(jié)果。 也作“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第29句】:媽媽給我買的零食我總是一氣兒吃完,爸爸說我是狗窩里放不住剩饃。媽媽說:“那還是買得太少,要是給他一卡車他肯定吃不完。”爸爸說:“那叫杠頭。”(河南·鄭州)
【第30句】:【先喝為敬】“先喝為敬”是中國人請人吃酒的禮儀和規(guī)矩。它源于古人喝酒時的“應(yīng)酬”。古人喝酒時,主人必須先于客人飲酒,是為“獻(xiàn)”。主人先飲,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無毒”,可以放心飲用之意。主人飲過之后,客人亦須飲酒以回敬主人,是為“酢”,亦稱“報”。之后,主人為勸客人多飲,自己必先飲以倡之,是為“酬”。客人在主人飲過之后也舉杯暢飲,是為“應(yīng)酬”,以此回應(yīng)主人的厚意。這樣的禮俗慢慢延伸下來,就是今天的“先喝為敬”。
【第31句】:【十八層地獄】“十八層地獄”在民間廣泛流傳,恐怖嚇人。傳說生在世上作惡多端,死后便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它源自佛教。 “地獄”這一概念,是漢末傳人中國的。在梵語中,“地獄”有“苦具”、“不自在”等意思。“地獄”在“六道輪回”中最為低劣痛苦,而“十八層地獄“又是民間熟悉的“重獄”。十八層地獄的“層”不指空間的上下,而是時間和內(nèi)容上,尤其指在時間上。十八層地獄是根據(jù)生前所犯罪行的輕重來決定受罪時間的長短。每一層地獄都比其前一層增加苦痛二十倍,受苦的時間增加一倍。十八層地獄的名稱和懲治對象如下:第一層:拔舌地獄。懲治挑撥離間、誹謗害人、油嘴滑舌、巧言相辯和說謊騙人之人。第二層:剪刀地獄。懲治唆使他人再嫁或為再嫁者牽線搭橋之人。第三層:鐵樹地獄。懲治挑唆父子、兄弟姐妹、夫妻不和之人。第四層:孽鏡地獄。懲治在陽世間犯罪卻不吐真情或走通門路之人。第五層:蒸籠地獄。懲治說長道短、以訛傳訛、陷害或誹謗他人之人。第六層:銅柱地獄。懲治惡意縱火、毀滅罪證或報復(fù)害命之人。第七層:刀山地獄。懲治褻讀神靈者。第八層:冰山地獄。懲治謀害親夫、與人通奸、惡意墮胎的惡婦。第九層:油鍋地獄。懲治賣淫嫖娼、盜賊搶劫、欺善凌弱、拐騙婦女兒童、誣告誹謗、謀占財產(chǎn)和妻室之人。第十層:牛坑地獄。懲治隨意屠殺牲畜、殺戮罪重者。第十一層:石壓地獄。懲治將嬰兒溺死、拋棄之人。第十二層:舂臼地獄。懲治浪費糧食之人。第十三層:血池地獄。懲治不尊敬他人、不孝敬父母、不正直、歪門邪道之人。第十四層:枉死地獄。懲治不珍惜生命之人。第十五層:磔刑地獄。懲治挖墳掘墓之人。第十六層:火山地獄。懲治損公肥私、行賄受賄、偷雞摸狗、搶劫錢財、放火之人。第十七層:石磨地獄。懲治糟蹋五谷、偷盜、貪官污吏、欺壓百姓之人。第十八層:刀鋸地獄。懲治偷工減料、欺上瞞下、拐誘婦女兒童、買賣不公之人。
【第32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心有余悸
【第33句】:【鳥無頭不飛】釋義:比喻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領(lǐng)頭的人。參見“蛇無頭而不行”、“人無頭不行,烏無翅不騰”。例句:“鳥無頭不飛,你這扶梢的不在,他們都不敢當(dāng)家。”
【第34句】:我同媽媽去摘豆角,沒干多久就不想干了。媽媽說:“快干啊!秋天貓貓腰,頂上春天走一遭。”(河北·深州)
【第35句】:木頭戳心窩——不流血也痛
【第36句】:【南人駕船,北人乘馬】(諺)南方多水域,故人們善于駕船;北方多平原,故人們善于騎馬。指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往往會培養(yǎng)人們的特有習(xí)性與技能。 也作“北人乘馬,南人乘舟”。
【第37句】:【羊群里丟了,羊群里找指】哪兒丟了哪兒找,事情不會出 這個范圍。劉江《太行風(fēng)云》:“辦法有的是,羊群里丟了羊 群里找。”
【第38句】:【擔(dān)水向河里賣】(慣)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lǐng)。
【第39句】:打著燈籠偷驢子——明人不做暗事
【第40句】:【坐堂醫(yī)】在我國,中藥店大多稱“堂”,如“同仁堂”、“樂仁堂”、“同德堂”等,“同仁堂”的藥全國馳名。在藥鋪候診的醫(yī)生叫“坐堂醫(yī)生”,這是怎么回事呢? “坐堂醫(yī)”源于醫(yī)圣張仲景。張仲景是東漢時期的名醫(yī),他曾任長沙太守,當(dāng)時傷寒等疫病流行,為了拯救黎民百姓,他身為太守仍孜孜不倦地鉆研祖國醫(yī)學(xué),為民治病。尤其是公然打破官府的清規(guī)戒律,坐在辦公的大堂上行醫(yī),為病人診脈開方,辦公行醫(yī)兩不誤,還常在自己的名前冠以“坐堂行醫(yī)”四字。后人寫詩贊頌他“官隨民愿守長沙,心涵胞于千萬家。興亡盛衰同禍福,坐堂行醫(yī)惠無涯。”為了紀(jì)念張仲景崇高的醫(yī)德和高超的醫(yī)術(shù),后來許多中藥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藥鋪里診病的醫(yī)師稱為“坐堂醫(yī)”。這種稱呼一直沿用至今。
【第41句】:種麥犁地時,爸爸把牛套繩放長了一圈,等一會兒耙地時又把牛套繩收短了一圈,我問爸爸這么來回費事干什么。爸爸說:“牛套繩上有學(xué)問,長犁短耙屁股磙嘛!”(河南·南召)
【第42句】:【吃蔥吃蒜不吃姜】釋義:指頭腦不發(fā)熱,做事有主張。例句:江大隊長,算你能說。可我張小七吃蔥吃蒜不吃“姜”!我可不打腫臉充胖子。
【第43句】:【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諺)步行一百里路,走過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指最后的十里,走起來最吃力。借指凡事越接近成功,越難以堅持。常用來勸勉人做事貴在善始善終。 也作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半九十。
【第44句】:【家窮有口鍋,人窮不離窩】(諺)家里窮到只有一口做飯的鍋,也還是不肯離開自己的家。指人總是留戀故土,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肯遠(yuǎn)走他鄉(xiāng)。
【第45句】:【花好就怕一場風(fēng)】(諺)指花開到艷麗時,最怕一場惡風(fēng)摧殘。比喻稱心如意的好事,最怕發(fā)生突然變故。
【第46句】:【 氣死活人不償命】成心氣人,或說話不負(fù)責(zé)任。王蒙《失 態(tài)的季節(jié)》:“哪怕說的是假的呢,人家愛聽呀!這不是氣死 活人不償命嗎?”
【第47句】:【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wěn)】釋義:滾三滾:煮開鍋三次。形容狗肉香,好吃。也比喻經(jīng)不起物質(zhì)誘惑。例句:只要是南國狗肉館子開張的時候,……就禁不住招朋引友,進(jìn)去大吃一場。有道是:“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wěn)。”“典棉被,吃狗肉。”這班窮哥兒總有這個豪興。
【第48句】:【六月不熱,五谷不結(jié)】(諺)五谷:泛指糧食作物。農(nóng)歷六月,三伏天氣,是一年當(dāng)中最熱的時候,此時要是天氣不熱,五谷就難以結(jié)出果實。指六月大熱,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需要。
【第49句】:【鼻子翹上天】(慣)形容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 也作“鼻子朝天”。
【第50句】:【外頭擺浪子,家里老婆啃家子】(慣)擺浪子:擺出浮浪子弟的派頭。家子:家什,這里指餐具。指男人在外面擺闊顯富,老婆在家里挨餓。
【第51句】:【瓜熟自落蒂,水到自成川】(諺)川:河流。瓜熟了,瓜蒂自然就掉落;水涌來,水流自然就成川。比喻時機(jī)到來、條件成熟,事情就會順利辦成。 也作“瓜熟蒂自落,渠開水自流”。
【第52句】:【打官司】“打官司”一詞是個俗語,就是現(xiàn)在的訴訟。那么,“打官司”一詞是怎么來的呢? “官司”一詞原來泛稱舊時的官吏或官府,最早見之于春秋時期的《左傳》:“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于是秦始征晉河?xùn)|,置官司焉。”西晉學(xué)者杜預(yù)解釋說:“官司,百官也。”這里說的官司,是指官吏。 “官”是處理國家事務(wù)的人;“司”是掌管、負(fù)責(zé)的意思,后來人們稱“官司”是官事。為什么將訴訟稱作“打官司”呢?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訴訟的雙方即原告與被告很少能夠心平氣和地解決其訟事,常常為此大打出手,鬧個你死我活,故將訴訟稱為“打官司”,時間一長成為口頭俗語。其二是說“被官打”。從戲劇當(dāng)中的“擊鼓升堂”看確實是被官打。告狀人不管有理沒理,有冤無冤,只要擊鼓,上堂后先打三十大板,然后再遞狀子。“打官司”一詞是主謂語倒置,應(yīng)當(dāng)是“官司打”,就像戲曲《三打陶三春》一樣,陶三春是打的主角,不是被動挨打。因此,上官府訴訟稱為“打官司”。其三是說與“打”的詞義有關(guān),左邊偏旁是手(扌),右邊偏旁是人(丁),做什么事情都離不開手,所以“打”是個廣義詞,如打醬油、打電話、打籃球等,所以,“打官司”也類同,打官司就是請官吏公斷。以上三說都有一定道理,觀者自判。
【第53句】:【空手撈白魚】(慣)比喻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就能得到好處。
【第54句】:【人哭天沒淚】(慣)指陷入困境,無人同情、幫助。
【第55句】:一手遮住臉——獨當(dāng)一面
【第56句】:冬天滾雪球——越滾越大
【第57句】:扯旗桿放炮——生怕別人不曉得
【第58句】:孤樹上的知了——自鳴得意
【第59句】:開云見日——迎光明
【第60句】:懷里揣兔子——不安
【第61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下多大功夫,就會獲得多大成果。 海外趙淑俠《當(dāng)我們年輕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努力一 定比不努力好。”
【第62句】:【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釋義:兒女出門在外,母親總是惦念他們。例句:“嗯!常言說:‘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啊!你娘雖說死了,還有我,還有你姐姐哩!心上牽你,孩子!”
【第63句】:【吃癟子】(慣)比喻受到打擊、遭到拒絕或辦事嚴(yán)重受阻。 也作“吃癟果子”。
【第64句】:大家都已經(jīng)吃飽了,可嫂嫂見盆里還有飯,就端起盆子拿著勺子,開玩笑地說:“快,快,每人勻點,寧肯撐著人,不能占著盆。”(廣西·柳城)
【第65句】:荷花結(jié)籽——心連心
【第66句】:【腦袋里少根筋】思想簡單,缺少心眼,或在某一方面不善 于思考,意識不到。或說:腦筋里缺根弦。王安憶《文革軼 事》:“她們這些張家后代,由于養(yǎng)尊處優(yōu)缺少世事的鍛煉, 個個腦筋里都像缺根弦似的。”
【第67句】:【一斤酒裝進(jìn)十六兩的瓶子】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喻正合 適。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生寶又提議:兩人分工——他管外事 和思想教育,增福管莊稼事務(wù)和活路安排。大伙都說:一斤 酒裝進(jìn)十六兩的瓶子里頭了,正好!”
【第68句】:【見了火的蠟——軟了】(歇)本指蠟熔化后變軟,轉(zhuǎn)指人遇到強(qiáng)手,態(tài)度由硬變軟。
【第69句】:【一死一生,乃知交情】釋義:只有在生死關(guān)頭才能顯出交情的真假或深淺。例句:“自古道得好:‘一死一生,乃見交情。’若非今日我是死的,你是活的,怎知你為同年之情淡薄如此!”
【第70句】:【又抱西瓜,又揀芝麻】(慣)比喻大事小事全都抓。
【第71句】:東放一槍西打一棒——聲東擊西
【第72句】:玩把戲的絕技——耍花招
【第73句】:【 功勞記在自己賬上】功勞全歸自己。夸大自己的作用,抹 煞別人的成績。類似的:功勞歸自己,錯誤推旁人。張濤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個人是渺小 的,不管作出多么大的成績,都不要把功勞記在自己賬上。”
【第74句】:在家里,二哥一會兒說單位里這個人脾氣不好,一會兒又說那個人工作效率低。奶奶聽了指著他說:“別人的屎臭,自己的屁香,你有眼睛看別人,就沒拿鏡子照自己?”(四川·金堂)
【第75句】:【隔年的黃歷不管用】(諺)黃歷:也作“皇歷”,歷書。歷書只標(biāo)本年度的日、月,隔了年就沒用了。泛指過了時的東西就沒用場。 也作隔年的皇歷作不得數(shù)。 去年的皇歷看不得。 過年的皇歷沒用場。
【第76句】:【打火機(jī)】現(xiàn)在的打火機(jī)小巧玲瓏,多用于抽煙者點煙用。打火機(jī)品種繁多,花樣不斷翻新,以至于有人專門收藏打火機(jī),出現(xiàn)了收藏打火機(jī)熱。世界上第一臺打火機(jī)是德國化學(xué)家德貝萊于1823年發(fā)明的,可它的原理卻來自中國。其實,轉(zhuǎn)輪打火機(jī)源于中國近代的“火鐮”。中國先前抽煙的人,都有一桿煙槍(俗稱煙袋桿),一個煙袋(盛煙葉用),一塊火石和火鐮。火鐮的取火原理是,用一塊比較扁平的石英石,在石英石上的邊緣放一點點硝棉,用一塊似鐮刀狀的黑鐵,猛地?fù)舨潦⑹倪吘墸脸龌鸹ǎ贾趺蓿缓髮⑾趺薹湃胙b滿煙葉的煙袋鍋子里,以此點煙。現(xiàn)代打火機(jī)不過是把火鐮換成了轉(zhuǎn)輪,把硝棉換成了汽油,摩擦產(chǎn)生火星點燃汽油。
【第77句】:【得趣便抽身】(諺)事情做到滿意處,就應(yīng)當(dāng)收身止步,不可貪得無厭。指凡事要適可而止。
【第78句】:【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慣)比喻冒再大的風(fēng)險也不在乎。 也作火里火去,水里水去。 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
【第79句】:【頭上有瘡瞞不過剃頭的】(諺)比喻任何事情無法瞞過知情人。
【第80句】:吃飽的綿羊羔——要多安分有多安分
【第81句】:【咬耳朵】(慣)比喻湊近入耳旁小聲說話,不讓他人聽見。
【第82句】:新年伊始,爸爸要我們談?wù)勛约旱睦硐搿8绺缯f:“我將來要做一名有文化的新型農(nóng)民。”我抓抓頭皮說:“將來我要當(dāng)一位科學(xué)家。”小弟弟笑著說:“將來我要當(dāng)聯(lián)合國秘書長!”爸爸聽后夸獎道:“好,好!炎黃小龍,各奔前程!”(新疆·葉城)
【第83句】:嚴(yán)霜單打獨根草。
【第84句】:【亮底牌】(慣)比喻把別人不知道的底細(xì)公開出來。
【第85句】:【瞞上不瞞下】瞞上容易,瞞下不容易。下面人多,瞞不 住。引申為:不必向上匯報。清代《紅樓夢》:“我還有一句 話和你商量,不知你肯不肯:現(xiàn)在他的東西,是瞞上不瞞下, 悄悄地送還他去。”
【第86句】:【 閉上眼睛也能做到】極言容易做到。西戎《年輕的一輩》: “你倒愛聽閨女說,眼不好又不是繡花,這點點活兒,閉上眼 窩也能干了!”
【第87句】:【狗拿耗子,多管閑事】釋義:責(zé)怪人管事太多。不該管的也要管。“拿”又作“撲”、“咬”、“捉”。例句:女護(hù)士勉強(qiáng)地把自行車搬進(jìn)醫(yī)院大門,但還是嘟嘟囔囔地說:“狗拿耗子,多管閑事!還不知安的哪份心呢!”
【第88句】:【 喝涼水塞牙縫】謂倒霉透頂。或說:吃豆腐塞牙縫。徐 光耀《平原烈火》:“唉,人窮了喝水也塞牙,恰好趕上糟不死 聘妹子,正搜尋嫁妝料子哩,準(zhǔn)是看上了他的布鮮亮,一下 子連包袱背上了崗樓。”
【第89句】:【從來紈绔少偉男】(諺)紈绔(wanku):細(xì)絹做的褲子,借指富貴人家的子弟。偉男:有作為的杰出男子。指自古以來,凡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富貴子弟,很少有能成就大事業(yè)的。
【第90句】:賣了褲子買鐲子——窮講究
【第91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慣)送殯的:送葬時陪送靈柩到墳地的人。 比喻傷害了好心幫忙的人。
【第92句】:我放學(xué)回家,進(jìn)屋就聞到一股香味。到廚房一看,媽媽在炒大米飯。我脫口道:“啊,好香啊!”“那當(dāng)然,大米炒三遍,給肉都不換嘛!”(河南·鄭州)
【第93句】:【羊群里跑出駱駝來了——就只你大】(歇)駱駝在羊群里,只有它大。指對方的本事比其他人都大。 常含譏諷或詼諧意。
【第94句】:有錢難買老來瘦。
【第95句】:【有事難瞞四鄰】對于周圍的人,隱瞞不住情況。菡子《糾 紛》:“有事難瞞四鄰,她這邊肚痛,那邊早有人知道了。” 紙包不住火用紙包火反被火燒。比喻真相無法掩蓋。 楊絳《洗澡》:“她向來以為戀愛掩蓋不住,好比紙包不住 火。”
【第96句】:【騎馬尋馬】釋義:比喻暫時做某一工作,同時尋找更好的工作。也比喻先取小利,再謀大利。例句:“如果收了我的實收,他自然照應(yīng)我。彼時間騎馬尋馬,只要弄到一筆大大的銀款,賺上百十兩扣頭,就有在里頭了。”
【第97句】:即使自己的祖國貧窮,也不要嫌棄。
【第98句】:【眼睛長到頭頂上】(慣)形容人驕傲自大,目空一切。也形容人勢利。 也作眼睛長上額頭。 眼睛長到腦門子上。 眼睛長到腦瓜頂上。
【第99句】:蒺藜子拌革——不是好料
上一篇:最新摘抄說到心坎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