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個吹笛,一個捏眼】(慣)比喻相互配合。
【第2句】:【盡忠難以盡孝】(諺)指要報效國家,就不能在家孝敬父母,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也作盡忠者不能盡孝。 盡得忠來難盡孝。
【第3句】:【一勤生百巧,一懶生百病】(諺)百病:各種各樣的弊端。人要是勤勞,什么技巧都可掌握;人要是懶惰,什么弊端都會發生。指巧從勤中生,弊從懶中來。
【第4句】:【碰釘子】(慣)比喻遭人拒絕、斥責或遭受失敗、挫折。
【第5句】:【掛羊頭,賣狗肉】(慣)比喻以好的名義做幌子,其實是在干壞事。
【第6句】:【打狗欺主】 釋義:比喻懲處某人,是針對他的主人或上司的。 例句:有些領導觸犯不得,哪怕他的一條狗—打狗欺主哇!
【第7句】:【草字出了格,神仙認不得】(諺)胡亂潦草的字就算仙人也不認得。 指草書是書法的一體,也有規格,不能任意潦草。
【第8句】:【老鼠戲貓兒——好大膽】(歇)指人不知危險,膽子太大。常含譏諷意味。
【第9句】:【饑餐渴飲,夜住曉行】(慣)餓了吃飯,渴了飲水,入晚住店,拂曉趕路。形容旅途生活十分辛苦。 也作饑食渴飲,夜宿曉行。 曉行夜住,饑餐渴飲。
【第10句】:【老和尚念經——過一天算一天】(歇)指得過且過,敷衍地過日子。
【第11句】:【攪渾水】(慣)比喻故意把事情搞亂。 也作“攪混水”。
【第12句】:【買干魚放生——死活也不知】(歇)放生:佛教信徒買來活的魚、鳥等放歸大自然。把殺后洗凈晾干或曬干的魚買來放生,連魚死活都不知道。指不知利害,連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也指人思想糊涂,不知事理或不明真相。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買干魚放生——不知死活。 買咸魚放生——死活弗得知。 買咸魚放生——不知死活。
【第13句】:【為朋友兩肋插刀】(慣)指人重友情,為了幫助朋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也作“為朋友兩肋扎刀”。
【第14句】:【惡人先告狀】(諺)指惡人做了傷害別人的事,為轉移目標,洗脫自己的罪名,往往搶先告狀。也指人自身做了缺理事,反在人前制造輿論,指責別人。 也作“壞人先告狀”。
【第15句】:【反其道而行之】這一詞語經常用到,意思是用與對方相反的辦法行事。 “反其道而行之”的出處與韓信有關。楚漢相爭時,在力量對比上,項羽處于強勢,劉邦處于弱勢。在張良和蕭何的力薦之下,劉邦封韓信為大將軍。據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對劉邦說:“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日其強易弱。今大王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意思是說,項羽雖然被稱作一霸,但他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天下百姓的心。所以我說他的強大很快就會變弱。今天大王確實能夠用相反的方法行事,聚集天下的勇武之士,還有什么不能被消滅的? 劉邦聽后覺得很有道理,一直執行這方針,楚漢之間,強弱易勢,最終取得了勝利。
【第16句】:【枕著烙餅挨餓】(慣)比喻放著有利條件不去利用,卻受著窘迫。 也作“頭枕著烙餅挨餓”。
【第17句】:【當面是人,背后是鬼】(慣)指人前裝好人,背地里干壞事。 也作“當面做人,背后做鬼”。
【第18句】:【賞酒不吃吃罰酒】見“敬酒不吃吃罰酒”。
【第19句】:【人敬有錢的,狗咬挎籃的】(諺)挎籃的:舊社會一手拖棍、一手挎籃沿街討飯的乞丐。指在金錢社會里,人情勢利,敬重的是有錢有勢的人,凌辱的是窮苦無告的人。 也作“人敬有的,狗咬丑的”。丑的:穿著又破又爛的窮人。
【第20句】:【女人一朵花,全靠衣當家】(諺)指女人漂亮得像朵花,其實主要還是靠衣著打扮。
【第21句】:【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肚皮】(諺)少吃點,有滋有味;過飽了,會傷腸胃。指飲食要有節制。
【第22句】:【玉不琢,不成器】 釋義:玉不經過雕琢,不會成為器物。比喻人不經過教育、學習,不會成材。 例句:“是你不懂道理!”玉姑惱了,“玉不琢,不成器;幼不學,老何為?”
【第23句】:【堤外損失堤內補】(諺)堤:沿海、河、湖等的防水建筑物。指農作物要是在堤外受到損害的,就要在堤內設法得到補償。比喻在這方面失去的,就要在那方面補起來,不使總體虧損。 也作“堤內損失堤外補”。
【第24句】:【肚大如柳斗,神仙難下手】(諺)肚大:大肚子病,即臌(gu)癥。柳斗:用柳條編織成的提斗。指臌癥是不治之癥。
【第25句】:【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釋義:家境好或人才出眾,自然能找到好配偶。“自有鳳凰來”又作“才能招來鳳凰鳥”。 例句:光棍?哼,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騎驢看唱本,不信……走著瞧!
【第26句】:【媳婦堂前拜,公婆背利債】(諺)指舊時窮人家要靠借債來娶媳婦。
【第27句】:【扯后腿】見“拉后腿”。
【第28句】:【吃不死的痢疾,餓不死的傷寒】(諺)痢疾:一種腹痛、腹瀉的傳染病。傷寒:中醫指多種發熱的病,或由風寒而引起的病。指痢疾病患者不怕多吃,傷寒病患者不怕受餓。 也作“餓不死的傷寒,吃不死的痢”。
【第29句】:【腦袋掖在褲腰帶上】(慣)比喻冒著生命危險做事情。也形容人勇敢,不怕犧牲。 也作腦袋拴在褲腰帶。 腦袋掛在腰帶上。 腦袋掖在腰里。
【第30句】:【水潑不進,針扎不透】 釋義:形容十分嚴密。“水潑不進”又作“水潑不透”。 例句:老實說,魏家橋大隊是他水潑不進,針扎不透的獨立王國——哈,你別介意,我可不是說你們那兒是“北京市委”。
【第31句】:【火心要虛.人心要實】(諺)火心要架空,才能燒出旺火;人心要誠實,才能得到信任。指為人處世,最忌浮滑,應以誠信為本。 也作火要虛,人要實。 人要實心,火要空心。
【第32句】:【婦女能頂半邊天】(諺)指婦女的潛力很大,凡男人能做到的,婦女同樣能做到。
【第33句】:【不怕你銅墻鐵壁,只怕你緊狗健人】 釋義:指賊人行竊時,不怕墻壁堅固,就怕看門狗和健壯的漢子。 例句:從來做賊的道:“不怕你銅墻鐵壁,只怕你緊狗健人。”早驚動了守門的犬,哰哰著實吠將起來。張泰慌張,抽身前走,那犬一直追將出來。
【第34句】:【有鹿就無虎】(諺)指有鹿群的地方,周圍必定無虎,因為有虎的話,鹿會遠逃他處。
【第35句】:【駙馬】“駙馬”是皇帝的女婿。這一稱謂是怎么來的呢?歷來眾說紛紜,主要有兩種說法。 其一。相傳,楚漢相爭時,每當兩軍交戰時,劉邦便會專門坐在一輛由兩人駕馭的馬車上指揮戰斗。馬車上共有三個座位,劉邦坐在后面的位置,前面設兩個座位,為車夫所坐,分為“正馬”與“副馬”,一正一副,輪流駕駛馬車,儼然現在的火車司機,一正一副。有一日,劉邦與項羽激戰,劉邦大敗,落荒而逃,項羽乘勝追擊。此時,劉邦左右只剩下了兩個車夫和十幾名將士。不料,正馬被亂箭射死,在這危急關頭,副馬頓生一計,他把自己的紅袍脫下,與劉邦的黃袍對換了一下,讓劉邦從馬車上跳下來,自己繼續揮舞馬鞭,趕車向前方奔去。項羽的人馬都把穿黃袍的當做劉邦,拼命追趕,當趕上馬車時,車上已空無一人,只留下一件黃袍。原來副馬早已跳車逃跑了。后來劉邦當了皇帝,把此事一直記在心上,為了報答副馬的救命之恩,便四處張貼皇榜尋找副馬。找到后,官封都尉,劉邦還將小女兒許配于他,人稱“副馬都尉”,后因“副馬”一詞不雅,人們便將其改成“駙馬都尉”。自此,駙馬便成了歷代皇婿的代稱了。 其二,據歷史記載,駙馬是“駙馬都尉”的簡稱,駙馬都尉本是漢代官職,是皇帝的近衛侍從官之一。這個官職從漢武帝時開始設立,起初多由外戚和王公大臣的子弟擔任。史書記載,真正將公主的丈夫專稱為“駙馬”是魏晉以后。曹魏時的何晏,因為與公主結婚,所以憑借公主夫婿的身份加授了駙馬都尉一職。還有晉代注《左傳》的杜預娶司馬昭的妹妹高陸公主為妻,是司馬懿的女婿。后來司馬炎稱帝,追尊司馬懿為晉宣帝,授杜預為駙馬。 東晉的劉惔、桓溫是明帝的女婿,也都做了駙馬。從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以封號,一律稱“駙馬”,自然也就不再是官職了,而成了皇帝女婿的代稱。
【第36句】:【重陽濕漉漉,穰草千錢束】 釋義:漉漉:水漸漸滲下的樣子。穰草:田禾秸稈。謂重陽這天雨淋淋,一束秸稈值干錢。謂遭災年柴草昂貴。 例句:重九日晴,則冬至、元旦、上元、清明四日皆睛;雨則皆雨,又主灶荒。……“重陽濕漉漉,穰草千錢束。”
【第37句】:【青天里一個霹靂】(慣)比喻突然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事情。 也作青天打下一個霹靂。 晴天里一聲霹雷。
【第38句】:【夸海口】(慣)指話說得很大,漫無邊際。
【第39句】:【綁腿帶上繡山水——畫長】(歇)綁腿帶:即綁腿,纏裹小腿的長布帶。畫:諧”話”。指說來話長。
【第40句】:【三日不彈,手生荊棘】(諺)三天不彈琴,手就像長了荊棘一樣生澀。指技藝要想精熟,必須常習常練。 也作三日不練不順手,兩天不念不順口。 三天不唱口生,三天不演腰硬。
【第41句】:先睡心,后睡人,睡覺睡出大美人。
【第42句】:【看見一點云彩毛毛就躲雨】(慣)比喻聽到一點兒消息或傳言就信以為真,趕緊采取措施。
【第43句】:【江山易改,稟性難移】(諺)江山:江河山川。稟性:也作秉性,先天秉賦的性格。指江山的面貌容易改變,人的本性卻難改。 也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難移。
【第44句】:【小鹿兒心頭撞】(慣)心咚咚地跳,像是有小鹿在亂撞。形容心里非常害怕。 也作“心頭撞小鹿”。
【第45句】:【得了三分顏色就要開染坊】(慣)染坊:給織物、衣服等染色的作坊。比喻別人給了點兒好臉色,就得意忘形起來。也比喻別人給了點好處,就得寸進尺或產生非分之想。
【第46句】:銀錢如糞土,臉面值千金.
【第47句】:【棋錯一步,全盤輸光】(諺)指下棋如果關鍵性的一步走錯,就會導致整盤棋輸掉。也比喻做事在關鍵處發生失誤,就會導致全局失敗。 也作棋錯一著滿盤輸。 棋錯一著,滿盤皆輸。
【第48句】:【賤陀螺——不打不轉】(歇)陀螺:海螺形玩具,木制,玩時用繩子或布條纏繞后用力抽開,使直立旋轉,越抽打轉得越快。本指陀螺不抽打就不轉,轉喻不施加壓力或不來硬的就不聽從。
【第49句】:【架橋撥火兒】(慣)比喻挑撥雙方的關系,引起事端。
【第50句】:【熬粥要有米,說話要講理】(諺)就像鍋里不下米就熬不出粥一樣,說話不在理就不能使人信服。
【第51句】:【山東出相,山西出將】(諺)山:被山。指古來殽山以東民風尚文,故多出文官;殽山以西民風崇武,故多出武將。 也作“山東宰相山西將”。
【第52句】:【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諺)法:法律。指明知道法律規定,卻偏要以身試法,這個罪就得加倍處罰。
【第53句】:【猛虎不吃回頭食】見“老虎不吃回頭食”。
【第54句】:【見橐駝謂馬腫背】(慣)橐(tu。)駝:駱駝。看見駱駝以為是馬背腫了。比喻對不知道的事物憑主觀想象得出結論。
【第55句】:【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釋義:徐庶:三國時謀士,曹操把他騙到曹營,但他下決心不給曹操出謀劃策,不發表意見。 例句:全隊上下一百好幾十雙眼珠轉都不轉地盯著他,眼巴巴地等他開口。他倒好,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第56句】:【老和尚不撞鐘——得不的一聲】(歇)撞鐘:打鐘。得不的:巴不得。指好不容易盼望到一句話,正合自己的心意。
【第57句】:【皇天不負苦心人】 釋義:只要肯下功夫,愿望就一定能實現。 例句:她從衣服堆里翻找著,辨認著,呵,皇天不負苦心人,瞧,找到了,這件衣服是他的!
【第58句】:【張飛打鐵——人硬貨也硬】(歇)硬:前硬字指強硬;后硬字本指堅硬,轉指強硬、過硬。指人性格剛強,本領過硬。
【第59句】:【遠親近鄰,不如對門】(諺)指對門人家比遠親和近鄰更便于相互照應。 也作遠親不如近鄰。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
【第60句】:【做順水人情】(慣)順水人情:不費力的人情。指順便給人好處。
【第61句】:【打牙祭】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頓有葷的飯,后來泛指偶爾吃一頓帶肉的飯菜。據說,過去民間的工商業主規定對店員、徒工,每月初二、十六各給一次肉吃。如清代吳敬梓所寫《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就記載:“平時每日就是小菜飯,初二、十六跟著店里吃牙祭肉。”這種說法源自祭祀。 古人尊重祖先亡靈,對于祭祀非常重視。每逢重要節日,都要告祭先人,有什么好吃的東西,都要惦記著先給死去的親人享用。而祭祀時,肉是最常見的祭品,天子要敬奉太牢(羊、豬、牛),諸侯要貢獻少牢(羊、豬),普通民眾也要供奉豬肉,可惜數量有限。百姓們將肉放在先祖的神龕前,點上冥幣、蠟燭、香柱,供亡靈享用。祭了祖先之后,再將那一小坨肉切細“祭”自己的牙齒,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說。
【第62句】:【龍不離海,虎不離山】 釋義:龍不能離開大海,虎不能離開高山。比喻權貴者不能離開自己的權位或勢力范圍。 例句:帝正在猶豫,群臣皆言不可。“龍不離海,虎不離山”。陛下安怪大位,豈可遠離乎?
【第63句】:【一將無謀.累死千軍】(諺)指行軍打仗,主將平庸無謀,就會使全軍戰士作無謂的犧牲。 也作一將無能,萬命俱亡。 一將無謀,累死千軍;一帥無謀,挫喪萬師。
【第64句】:【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慣)指明知是圈套,卻還是禁不住誘惑上了鉤。
【第65句】:【架舌頭】(慣)比喻翻閑話,搬弄是非。
【第66句】:【手大遮不過天】(諺)手掌再大也不能遮住天。比喻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有限。 也作手大不遮天,手大捂不住天。
【第67句】:【能把木頭人說活,能把晴天說下雨來】(慣)形容人特別能說會道。
【第68句】:【癩蛤蟆爬香爐,觸一鼻子灰】 釋義:比喻做事不順利、碰釘子,或想討好卻落得沒趣。 例句:李春山的手腳卻舞不開,接二連三地癩蛤蟆爬香爐,觸一鼻子的灰,又一鼻子的灰。
【第69句】:【事要多知,酒要少吃】(諺)指事理要知道得越多越好,以增添識辨是非的能力,飲酒卻是越少越好,以免傷身滋事。
【第70句】:【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諺)麟角:麒麟的角,極為稀罕。指從學的人一哄而起,多得像牛毛;而真正學成的人卻像麒麟頭上的角一樣,極為罕見。 也作“學如牛毛,成如麟角”。
【第71句】:【禿子當和尚——將就材料兒】(歇)指拿條件類似的人或物勉強充數。有時用作謙語,指勉強湊合著。有時含責罵意。 也作禿子作和尚——將就著。 禿子跑到和尚廟——硬充數。
【第72句】:【秤砣雖小壓千斤】(諺)指桿秤上的秤砣雖然小,卻能壓住千斤的重量。比喻歲數小或身材矮的人往往很有智謀與才能,不可小覷。
【第73句】:【懶牛懶馬屎尿多】(諺)指懶牛懶馬只要一上套干活,就不停地拉屎拉尿磨時間。常比喻懶人做事,總是找種種借口少勞動或不勞動。 也作懶驢上磨屎尿多。 懶牛上套,屎尿都到。
【第74句】:【倒騎毛驢,往后看】 釋義:比喻總看過去,看不到進步。 例句:對于這一點,連里有過不少扯淡的說:崔國華落后,是倒騎毛驢,老往后看。
【第75句】:撒網要撒迎頭網,開船要開頂風船。
【第76句】:【鵝蛋子——又圓又滑】(歇)本指鵝蛋外形圓、表面滑,轉以形容人圓滑。
【第77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釋義:借指原有基礎雄厚,雖然衰落了,但仍超過一般情況。 例句:“我們也知道艱難的,但只俗語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還大呢。”
【第78句】:【養癡奴,乘贏馬】(諺)贏:瘦弱。仆人要用頭腦簡單的,騎馬要騎速度較慢的。舊指用仆人不要用精明的人,免得日久生禍端。
【第79句】:【贊人陷人皆是口,推人扶人皆是手】(諺)同是一張口,能贊揚人,也能陷害人;同是一只手,能扶助人,也能推倒入。指人應該多做扶助人和贊揚人的事,少做陷害人和損傷人的事。
【第80句】:【六月里發水淹不死蛤蟆,臘月下雪餓不死麻雀】 釋義:比喻困難再大,也嚇不倒堅強的人。 例句:方才他聽了刁金貴的話,就像把蘿卜纓子灑上了水,立刻扎撒起來了,他彈起身,一拍大腿:“對,六月里發水淹不死蛤蟆,臘月下雪餓不死麻雀,天無絕人之路,就這么辦。”
【第81句】:【沙鍋砸蒜——全砸到底】(歇)比喻徹底失敗。
【第82句】:【三年早知道】(慣)指什么事情都比別人知道得早。含諷刺義。
【第83句】:【兩國交鋒,各為其主】(諺)指雙方爭斗交戰,都是為了各自的國君。 也作兩國相爭,各為其主。 兩國相爭,各保其主。
【第84句】:出勁長勁,歇著沒勁。
【第85句】:【麥收八十三場雨】(諺)八十三:農歷的八月、十月和三月。八月有場好雨,保證種好;十月有場好雨,麥根扎牢;三月有場好雨,顆粒飽滿。指農歷八月、十月、三月各有一場好雨,就能保證麥子豐收。
【第86句】:【物有不同物,人有不同人】(諺)物和物不一樣,人和人也不會相同。指人與人總有差別,不能強求一律。
【第87句】:【諸葛有智,阿斗有權】 釋義:諸葛:指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阿斗:三國時蜀漢后主劉禪的小名,為人庸碌無能,后用來比喻無能的人。諸葛亮有智謀只當了丞相,劉禪無能卻當了皇帝。比喻有才能的人無權,無能的人卻有權。 例句:他冷冷地笑了幾聲:“諸葛有智,阿斗有權,我們給踩在腳底下。”
【第88句】:【蜜月】新婚是幸福的,人們把新婚用甜蜜來形容,稱為“蜜月”,極為貼切。那么,它與蜜有關系嗎? 公元6世紀時的愛爾蘭有個叫克爾特郡的部落,部落首領有個女兒名叫愛麗絲。愛麗絲天生麗質,既美麗又大方,王公貴族的公子們紛紛向她求婚。 愛麗絲愛吃蜜糖,那些向她求婚的王公貴族就紛紛挑選上等的蜂蜜送給她。 后來,愛麗絲愛上了一位年輕英俊、溫柔且英勇的王子。于是,她叫人把那些送來的蜂蜜釀成了香甜可口蜜酒,等到結婚那天用來款待所有的來賓。 但蜜酒多得婚宴上都沒喝完,這對幸福的夫妻又喝了一個月才把它喝完。新婚佳期,王子和公主喝著香甜的蜜酒,幸福極了。因此,他們將新婚的第一個月稱為“蜜月”。后來,人們便用這個詞來表示結婚之后,夫妻共同度過的第一個月。
【第89句】:【生在福中不知福】見“人在福中不知福”。
【第90句】:【事忙先落賬】(諺)落賬:下筆記好賬。指生意場中無論怎樣忙,必須先把出入的賬目記清。也泛指再忙也得把手頭的緊要事作個了結。
【第91句】:【韭菜地——割了一茬起一茬】(歇)比喻一班人馬失敗了又有另一班挺身而出。
【第92句】:【冰人】在古代媒人又被稱為“冰人”或“大冰”。媒人一般都是熱心腸,怎么反倒稱為“冰人”呢? 這一稱呼最早見于《晉書·索統》中的一段故事:孝廉令狐策有一天夢見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人說話,詢問圓夢的解釋說,冰上為陽,冰下為陰,主陰陽之事,你在冰上和冰下人說話,人陽語陰,主為人說媒,因而你當為人說媒,冰河開了,婚姻也就成了。 由此,后人稱媒人為冰人。
【第93句】:【扁擔是條龍,一生吃不窮】 釋義:指扁擔是個好東西,挑擔付出勞力可一生維持生計。 例句:“扁擔是條龍,一生吃不窮。只要你肯出力吃苦,不愁沒飯吃。”
【第94句】:【席夢思】一提起“席夢思”,大家會說,那不是非常舒服的軟床嗎?其實,席夢思原本不是床,他是一個人,是他發明了席夢思床。 一百多年前,美國有一位商人叫扎爾蒙·席夢思,他很有生意頭腦。 1870年,席夢思萌發了用鐵絲編結床繃子的念頭,經過屢次試驗,終于在1900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用布口袋包起來的彈簧床墊子。它就是現今的“席夢思”的雛形。 又過了十多年,席夢思請被稱為“天才機械師”的約翰·加利設計了一臺生產彈簧墊子的機器。三年后機器研制成功,彈簧墊子被大批量生產,它走進了千家萬戶。一開始人們管它叫“睡得美”,后來貼上了正式標簽,用的是老板的姓——席夢思。
【第95句】:【長牛短馬一鞍驢】 釋義:這是評論牲畜好壞的經驗。牛身子要長,馬身子要短,驢身子一鞍子正合適。 例句:這馬早上牽來的時候、我看過了。常言道:“長牛短馬一鞍驢。”看這馬身架團團的,倒是個材料。
【第96句】:【懷揣金剛鉆,敢攬破瓷碗】(諺)金剛鉆:用金剛石做的鉆頭,能鉆透瓷器。指有了金剛鉆,才敢承攬補修瓷器活。比喻有某方面的本領,才敢承擔某方面的任務。
【第97句】:【拾進籃子里就是菜】見“搭在籃里便是菜,捉在籃里便是蟹”。
【第98句】:【無家鬼送不了家人】見“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
【第99句】:【瘦駱駝強似象】(諺)駱駝再瘦,負重遠行,頂個大象。比喻富家衰落,家底也比平常人家厚實。也比喻世家破敗,威勢也還不可輕視。 也作瘦駱駝尚有千斤肉。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上一篇:歇后語的文案微信朋友圈最火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