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既不可得,日常應緣處事,用的是哪顆心?不要說什么佛心、禪心、清凈心,此亦不可得。
【第2句】:【禪語人生】我們做事要掌握“恰到好處”這四個字,任何事恰到好處就是最好的,過與不及都不好。因為不及就是慳,超過就是浪費,能以智慧來分辨如何做是剛好,就能做到恰到好處。
【第3句】:【禪心佛語】你的身后如果中了冷箭,說明你走在他們前面;你會被他們傷到,說明你走得不夠遠,還在他們的射程以內。——所以不要停下來解釋自己,要證明別人是偏見,唯一的辦法就是證明自己是對的。
【第4句】:【佛心禪語】不管一個人是孩子、是父母、是老板、是員工、是男是女、是貧是富,在這些身份以外,他都是一個人,一個希望快樂、不想要痛苦的人。
【第5句】:人生在世,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在茫茫的人生旅途上,應該找尋一個正確的目標與方向。設若常常親近愚癡之人,則前途茫茫,方向也容易有所偏差;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可不謹慎深思。
【第6句】:【經典佛語】雜念無實性,也無法停留,來去如云,若執有痕,不執無跡,何需拒壓?菩提自性不被萬物染,不和萬物為伍,修與不修皆俱足萬法,但能起用,莫作別想.
【第7句】:我們眾生也叫做“有情”,但這是迷中之情——知性被埋沒了,是迷中的有情者。執迷的情與愛,所帶來的除了痛苦,還是痛苦;會使人失去良知良能,造業害人。
【第8句】:【禪心佛語】禪宗、密宗、凈土宗,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迎俗而成名,合意則成家,名靠技巧(知識),家有氣度(才華)。
【第9句】:【禪語人生】我們開始修行要“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修行成就了,才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凡是“有所得”的心都有局限,都有痛苦;只有達到“無所得”的高度時,才能用禪的智慧超越局限,擺脫痛苦。
【第10句】:能受苦方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能言不是真君子,善處方為大丈夫。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娶的美妻生下子,又思無田少根基。娶下嬌妻并美妾,恨無田地少根基。
【第11句】:除了信心、毅力之外,還需要把內心的毅力化為勇氣。虔誠信佛、拜佛者,盡管對佛法了解得很透徹,也很恭敬拜佛,若不能身體力行,仍然非真正學佛者。
【第12句】:【禪心佛語】當我們知道這心正傾向于快樂或不快樂時,我們便拉它回來,不讓它傾斜過去。我們擁有這類的覺醒,我們堅守這一條路,這唯一的法。我們堅守覺醒,不讓心去追隨它的喜好。
【第13句】:【禪心佛語】每當我們遇到不痛快的時候總會鬧些小情緒。但回頭想想又會發現那些惹我們生氣的都不是事兒,只是當時太認真了。
【第14句】:早晨照亮雨絲飄飛的身影,濕漉漉的晨風晶瑩了初秋的心境。我看見氤氳紫氣在雨滴中彌漫,我聽見朝霞凌空踏響云層的腳步聲。朋友,晨雨不是裹足不前的理由,晨雨是朝霞的另一種燦爛。
【第15句】:【禪語人生】恒愚法師:不哀,不怨,心坦然。生活,有苦樂;人生,有起落。學會揮袖從容,暖笑無殤。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樂觀,不是沒煩惱,而是懂得知足;人生無完美,曲折亦風景,想通,就是完美。
【第16句】:【精短禪語】時間久了,才發現很多該做的事都沒做;時間久了,才發現很多該說的話都沒說;時間久了,才發現很多該愛的人都沒愛;時間久了,才發現很多該忘的情都沒忘;時間久了,才發現已經忘記了原來的自己是怎么樣的。
【第17句】:“吃虧是福”,簡單的話,簡單的道理,誰人都懂,可遇境逢緣,仍然就是不愿吃虧,可知我們的心是多么僵硬、不聽話。明知吃虧是福,就是不愿吃虧,還談什么修行!
【第18句】:所以,我們要先計量自己付出多少。要飲水思源,想想這些資生之物得來不易,需經農、工、商等許多人的努力及辛勞,才能成米、成餐。人人應知福惜福,珍視碗中的飯菜,用餐時應存有“計功多少,量彼來處”的觀念。
【第19句】:【禪心佛語】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第20句】:【禪心佛語】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故釋迦慈尊,無問自說,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故云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也。
【第21句】:【禪心佛語】上蒼不會給你快樂、也不會給你痛苦,它只會給你真實的生活。有人忍受不了生活的平淡而死去,卻不知道生命本身就是奇跡。
【第22句】:外表的瀟灑只是一道景觀,內心的淡泊才是一種境界。努力讓自己保持一種超然清靜的心境。在那些云卷云舒、風清云淡寧靜的日子,讓一片溫馨淡泊、快樂真實縈繞心頭。
【第23句】:【禪語人生】知足,絕非如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樣,是不求進取而消極的意思,而是告訴我們不要馳逐于色聲等五欲,不要玩物喪志,而要省欲除奢,儉以養廉。這樣的人才會有作為,才能對人類社會有大的貢獻。
【第24句】:我們如果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心,駕馭好自己的欲望,不貪婪、不覬覦,做到寡欲無求,“役物而不為物役”,自然能夠知足常樂、隨遇而安。
【第25句】:【禪語人生】無論修行哪一個法門,最大的障礙就是中斷魔。為什么中斷叫魔呢?不能相續,修行力量中斷了。再來又得從頭做起了,不是那個力度了,修行也如是。過了這個機會,再想重復,恐怕很難了。
【第26句】:【佛心禪語】我和尾關禪師一樣,也常常去參加不知題目的演講,也有惶恐,緊張的時候,我總是想到這句話就釋懷了:“再也不會有比跌跤更糟的事了。”
【第27句】:【圣經文案】220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可2:17)
【第28句】:走在佛堂里,看罪惡與善良不過是一顆心的距離,不對,還有思想,看開,看透,淡定,放下。紅塵遠遠,心凈,禪明,點亮一盞慈悲燈,取暖灑人間。
【第29句】:【禪心佛語】很多時候,人們不怕造業,不會去計較傷害別人,這是因為人們不知道利害,不知道傷害別人一定會有果報。人們只要是短暫的過程中“得”到了,至于結果怎么樣根本無所謂,但是要記住:這個種子一定會成熟的。
【第30句】:【佛心禪語】不要把驕傲和自信攪混了。自信是不可或缺的,自信讓我們在某些情況下,還能不喪失勇氣,很有理性地對自己說:“我可以成功。”再說,自信也和過度自信不一樣,后者是基于一種對自我能力和情勢的錯誤判斷。
【第31句】:正勤不放逸云何四正斷?所謂未生不善洼不令生,已生不善法令正斷,未生善法令發生,已生善法令增長。《佛說法集名數經》
【第32句】:【禪語人生】這些佛學論著,表明了雍正帝不僅信佛崇佛,而且對佛家經文也很有研究。大量刊刻發行后,在佛教界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雍正帝政事不廢,又搞了這么多的佛學著作,恐怕也實在難以找到第二個這樣的皇帝了。
【第33句】:【禪心佛語】堅執、剛強、果決,這些都是不錯的品質,但我欽佩這些,卻很難為之感動。在理智上我知道這些品質對于生存和事功的必要,但他們并不是心靈渴望的最好的東西。
【第34句】:佛教微博經典:把彎路走直的人是聰明的,因為找到了捷徑;把直路走彎的人是豁達的,因為可多看幾道風景。路不在腳下,路在心里。
【第35句】:【佛心禪語】有的人說呀,我這一天很忙,忙的除了喝水、吃飯沒別的時間。這樣也能做功德呀。再沒時間,總要吃、喝、拉。吧?
【第36句】:佛之所以為佛,不僅靠大徹大悟的智慧,還要靠無比高尚純真的感情,因此,佛法主要由兩條主線構成,即大智和大悲心,它是佛的靈魂,也稱“佛父”和“佛母”。
【第37句】:我們要時時自我反省,用心觀察他人。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有缺點即懺悔改進,努力學習他人的優點、發揮個人的長處。
【第38句】:【禪道妙悟】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機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聾半啞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賢;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親半愛半苦樂,半俗半禪半隨緣;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聽自然。
【第39句】: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法,我們生在世間,只有隨順因緣而有所作為。如果我們的作為違犯了因緣的規律,認為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顧一切條件,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會行不通。
【第40句】:不是慚愧、感恩念佛能往生,而是念佛必生,因而生起慚愧、感恩等。但凡夫心生滅不定,或時慚愧、歡喜,感動至深,或時這一切皆煙消云散,無慚愧,無歡喜,所以還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的好。
【第41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只有內在充實才會產生熱量,才會產生熱情,身心才會健康。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他會戰勝自己在生活當中的種種困難。
【第42句】:【禪語人生】學佛不是我要比誰更有智慧,而是我有太多無明煩惱要去除,學佛不是要發現外在有一個神,而是發現自己的自心本性,學佛不是茫目追隨,而是要了解到生命的價值在于慈悲,而慈悲是無分毫傷害的心,一種利他的心。
【第43句】:【禪心佛語】對于自己的行動不要懊悔,也不要過于在意,人生一切都是實驗,實驗的次數愈多,對我們愈有利。
【第44句】:生活的禪法,在于客觀的智慧,容忍與接納,分享與寬恕,克服內心的那些盲目與失落,或者說度過那些寂寞與煎熬,活出適合幸福的方式,和做出適合幸福的選擇,更活成生命的不可思議,人生冷暖是百味,活的就是內心的那份意志。
【第45句】:在這世上,沒有屬于自己的東西,不為消逝的東西而悲傷,不陷入萬物,這樣的人稱為平靜者。《經集》第四品,第十章《毀滅以前經》
【第46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唯有心境可以由自己決定。學會平靜地接受現實,學會對自己說聲順其自然,學會坦然地面對厄運,學會積極地看待人生,學會凡事都往好處想。人生如茶,沉浮自有天命,不如樂觀的對待。
【第47句】:有一種失落,不能說,只能靠感受;有一種悲涼,不能說,只能靠斂藏;有一種喜歡,只能靠欺騙來隱瞞;有一種心痛,叫愛不能語。
【第48句】:【禪語人生】我們必須用對待蜂蜜的方式去對待歡樂,只能用手指尖去碰一碰,而不可以用一只手去拿,以免吃得厭膩。
【第49句】:不要輕視自己的力量。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就是我們的;因為你的那滴水已和缸中水結合在一起,分不出是你的或不是你的。——證嚴法師
【第50句】:【禪心佛語】機關算盡賺來廣廈千幢,不過眠一席之地,耗心竭智爭得鐘鳴鼎食,無非食一日三餐。不要忙個不停,每天應該有些閑暇面對自己,了解自己,學會和自己相處,才是人生的大事。無謂的忙碌是對寶貴人生最大的浪費。
【第51句】:弘一法師的一則往事,當法師聽到有人稱贊其書法、音樂等等造詣如何高深時,只是答一句:一錢不值,一事無成。面對十幾歲的孩童來信批評時,法師卻自責愧疚許久,并回信懺悔。
【第52句】:問:萬法唯識者,于諸識中何識究竟?答:唯阿摩羅識,此云無垢凈識,無有變異,可為究竟。(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三十三
【第53句】:做人、做事、做生意,都要時刻懷著一顆大慈悲心。不只是為自己,更是為他人、為社會奉獻些什么,這是一種大愛。任何復仇的心在大愛的慈悲照耀下也會平息,迷途的靈魂也會被喚醒。
【第54句】:修行是很普通的事情,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把全身心都專注在工作的每一個當下,思想集中了就能產生智慧的火花。
【第55句】:【禪心佛語】聰明的人總是善于發現對方的優點,愚蠢的人總是看到對方的缺點,聰明的人懂得尊重與服從,深信萬事有因才有果,愚蠢的人只會傲慢貌視一切。
【第56句】:【禪語人生】友善地接納別人,真誠地幫助別人,你的人際關系必能和諧,那些本來懷有惡意的人,也不會對你造成傷害。相反,如果你處處提防別人,就算沒有惡意的人在你眼中也會變成了有惡意的了。
【第57句】:【禪心佛語】今生是什么性,就知道前生是做什么的。今生是火性,前生一定是當官的;今生是水性,前生一定是商人;今生是木性,前生一定是工人;今生是土性,前生一定是莊稼人;今生是金性,前生一定是讀書人。
【第58句】:【佛心禪語】不要在生活和工作上,過度地追求完美。這個世界上只有相對的完美,而沒有絕對的完美。即使相對的完美,也是越追求越累。在這個時代,我們最需要的,是簡單、放松、放慢。
【第59句】:也有人事事不如意,便去相命問神,說是被“五鬼纏身”。鬼從何處來呢?從自己心中所生,若和五人作對,就有五鬼在你心中。
【第60句】:【禪心佛語】所以,追求覺悟,是人生的頭等大事,其他的統統是小事、多事。一切活動都當圍繞“覺悟”這個主題。
【第61句】:【禪心佛語】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惜福結緣感恩德,一個時常心懷感恩的人,心里很清靜自在,口中自然就會經常贊美別人。
【第62句】:【禪語人生】有人問寺院大師,為何念佛時敲木魚而不敲雞、羊或其他什么。大師答曰:世間最勤快的生物莫過于魚,從不合目,終日游動。如此勤奮還需敲打,何況人乎?原來名為敲魚,實為敲人。
【第63句】:【佛心禪語】不論是做生意賺錢,還是修行古老的西藏智慧,都是為了充盈我們的生命,達到內在與外在的和諧統一。只懂得賺錢,卻不顧自己與他人利益的人根本不配稱為商人。
【第64句】:貴在堅持,成在堅持,難在堅持。一顆勤奮不息的心,能夠收獲累累果實;一顆奮發向上的心,能夠登上成功的峰巔,看到美好的風光;一顆堅持的心,能夠超越夢想。
【第65句】:【禪語人生】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幸福,在無我中求進取,在生活中透禪機,在保任中證解脫。
【第66句】:【禪心佛語】害羞也有可能是想要自我保護,自我意識太強的緣故。不過很矛盾的是,我們愈是自我保護,就對自己愈沒有信心,變得愈害羞。相反的,我們愈是用愛和慈悲來對別人開放,就比較不會那么只想著自己,就會更有信心。
【第67句】:如人少資糧,涉遠遭苦難,不修功德者,必經惡道苦。如人豐資糧,安樂以遠游,修德淳厚者,善趣常受樂。《雜阿含經》卷四十六,第1233經
【第68句】:【少則得,多則惑】少則得,多則惑。(《老子·第二十二章》)☆為什么少反而得,多反而惑呢?選擇少不見得是壞事,沒得選擇就不用費心思考,選擇多了就會迷惑,不知道怎樣取舍。
【第69句】:【佛心禪語中的人生智慧】聽好了,人都會有討厭的、煩惱的、在意的事,不要去想它們。這種事只要一思考,就會變得更嚴重。如果只是放在心上,就不會那么沉重,用腦袋去想的話就完了。
【第70句】:所謂天堂、凈土其實就在我們自己的心中,參禪修行的目的就是把我們與生俱來的善良本性顯現出來,就是常說的明心見性。《六祖壇經》中的“無相頌”最后一句說:“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就在目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71句】:【禪心佛語】凡事不要過于挑剔,完美總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世界上沒有真正完美的東西,你應該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美好。放棄無謂的挑剔、指責和抱怨,你便會變得快樂而積極,成為自己人生真正的主人。
【第72句】:【佛心禪語】做事情一定要事先設立道德底線,小偷也清楚有些東西是絕對不能偷的。所以說事情萬萬不可做絕,落井下石的事絕對不要干,給別人讓出退路就等于自己前進了。
【第73句】:凈土因緣有三事:一菩薩功德;二眾生;三眾生功德。三因既凈,則得凈土。(東晉)鳩摩羅什《注維摩經》卷一
【第74句】:做好小事,并非微不足道的無用功,而是做大事的開端。動手做好每件小事的過程,就是逐步深化價值認知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從消極到積極的改變過程。
【第75句】:師日:“汝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于無法住,不應取舍。若學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南岳懷讓禪師》
【第76句】:著名的一行禪師曾經說過:“生命的意義只能從當下去尋找。逝者已矣,來者不可追,如果我們不反求當下,就永遠探觸不到生命的脈動。”活在當下是全身心投入生活,將全部的精力都貫注到此時此刻,才能尋找到生活的意義。
【第77句】:感謝對你好的人,他們原本可以不對你好。原諒對你不好的人,他們原本可以對你更壞。感謝,是一種修養。原諒,更是一種修為。做有修養的人,修為有價值的人生。
【第78句】:【禪心佛語】從那以后,他的生活很幸福,工作也得心應手了,所以特寄來五千元錢,一方面為了感謝師父的恩情,另一方面也請求師父為他們祈福消業。
【第79句】:【禪心佛語】凡事不必苛求,來了就來了;凡事不必計較,過了就過了;遇事不要皺眉,笑了就笑了;結果不要強求,做了就對了;生活就是一種簡單,心靜了就平和了。
【第80句】:人生是個圓,有的人走了一輩子也沒有走出命運畫出的圓圈,他就是不知道,圓上的每一個點都有一條騰飛的切線。
【第81句】:【禪語人生】我們應該從做人做起,由真誠待人、關愛生命開始,在實際生活中漸漸讓福報增長,使功德圓滿,定力才會自然提高,智慧才能自然圓滿。
【第82句】:【冬】天氣陰沉,滿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黃色的濁云。北風嗚嗚地吼叫,肆虐地在曠野地奔跑,它仿佛握著銳利的刀劍,能刺穿嚴嚴實實的皮襖,更別說那暴露在外面的臉皮,被它劃了一刀又一刀,疼痛難熬。
【第83句】:【禪心佛語】禪說,感知到另一個境界的美好,教會你去感悟這個世界,感悟你自己的內心,而這一切其實就在我們的心里。
【第84句】:【禪語人生】我們千萬不要做任何不利于佛法的事情,我們不能做點利于佛法的事情也就算了,就請別做誹謗佛法的任何事。
【第85句】:一分善念一分福,善多福隆,居地吉祥。我們應該學習佛的慈悲,實行佛的教法,做到受施者得實惠,布施者得安樂,才不失“予樂拔苦”的真義。
【第86句】:茶_苦而后甘,令人回味;酒_綿而后勁,叫人道爽;泉_清而味淡,卻用一生來品出甜。一個知音,如茶如酒如泉,讓人受益一生。
【第87句】:有些事不愿發生,卻不得不接受;有些人不可失去,卻不得不放手。有時候,我們等的是時間,等時間,讓自己改變。當幸福近在咫尺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珍惜。別當它離開了,才恍悟:原來,我們曾那樣接近過幸福。
【第88句】:【禪語人生】因為修行的最終目標是要了生脫死,最終在生死這件大事面前能夠做得了主。在日常的逆境來臨的時候能夠不動心,能夠做得了主,經常能如此,在大限到來的時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第89句】:【禪心佛語】命運是隨時都在改變的。佛法的因果觀、行為價值觀,是讓我們了解說一切行為所產生的能量,是不斷的在我們身心上去展現它的力量。這生當中,時時刻刻我對人生的看法、想法、態度、行為,就決定了我這生當中的命運。
【第90句】:【禪語人生】我們總抱怨自己沒好的機遇,但我們是否想過,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是否都用心在做?機遇在哪里?就在每一大大小小的生活工作事項里。當我們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寫好人生的每一筆,我們就會擁有一個完整而美好的人生。
【第91句】:【佛心禪語】背叛傷害不了你,能傷你的,是你太在乎。分手傷害不了你,能傷你的,是回憶。無疾而終的戀情傷害不了你,能傷你的,是希望。你總以為是感情傷害了你,其實傷到你的人,永遠是自己。
【第92句】:當你放下別人給你帶來的不愉快,你的幸福就來到了。節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斂安靜,是治家法,隨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結局通達。
【第93句】:【禪心佛語】人生的旅途里需要看得透、想得開,不爭才不憂,門外春又來,百花次第開,心情幾分寬闊,不急不躁,讓生活活一場緩緩的節奏。
【第94句】:【禪心佛語】困境并不是絕境,勇敢面對才有辦法可想,逃避也躲不過。你看,石巖里的小花,突破困境,所以搖曳豐姿;湍流中的小魚,逆流而上,展現活潑生機。吾人應擴大心胸,突破自己,不被困境的框架束縛,才會健全茁壯。
【第95句】:見處透脫,聞處精明。一念返本還源,即具頂門三眼。萬里更無纖翳,千圣齊立下風。坐斷報化佛頭,直得壁立千仞。——《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96句】:【禪文案】虛心。所謂虛心就是我們要明因識果,勇于承認自己的過錯,下決心改掉這些惡意惡行,同時還應向別人虛心請教,讓別人幫助自己指明本人尚未發現的過錯,以使自己人格更趨完美。”
【第97句】:你可以主導你的幸福婚姻幸福是臉上的,痛苦是內心的,幸福有太多的裝飾性,而痛苦一定是真實的,刻骨銘心。所以我們自己感覺到的生活和在別人身上看到的生活往往正好相反!
【第98句】:【禪心佛語】懶云:為了放下,讓外尋的心回歸,那就要從戒定慧入手,戒是籬笆、是圍墻、是防火墻、是殺毒軟件,沒有戒的守持,凡夫的心就容易受到外境的誘惑干擾。
【第99句】:生活象看預告片,總是為看不到前面的情節而惋惜,為看不到后面的結局而猜想,而無法專心的去看現在的那段情節,與其去思前想后,倒不如去享受這現有的精彩。
上一篇:歇后語的文案,你最喜歡哪一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