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放下,就是要看得開。放得下,是一種智慧,它是一種頓悟之后的豁然開朗,一種重負頓釋后的輕松自如,一種云開霧散后的陽光燦爛。
【第2句】:野干稱獅子,自謂為獸王,欲作獅子吼,還出野干聲。《長阿含經》卷十一,《阿耨夷經》
【第3句】:有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就能自尊、自重、自愛。沒有南無阿彌陀佛,只能自暴自棄,自絕滅亡。
【第4句】:一般人的愛心,只局限于自己所愛的人;而所愛的人,不外是先生、太太、子女、父母。
【第5句】:世俗的快樂找不到永恒的幸福,因為時間使任何東西都是無常的。——《法露緣》雜志
【第6句】:【禪心佛語】因為沒有,從不擔心失去;因為想要,才會患得患失。其實,世界上沒有什么真正屬于你,我們也不過是個匆匆的過客,赤條條的來,終將一無所有的離開。
【第7句】:【禪心佛語】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第8句】:【禪語人生】學佛明白宇宙萬相無非緣聚緣散,亦無非眾生的心生心滅,無非是歷練我們,保持內心的慈悲與平等,在佛陀的智慧覺照里,是一片清凈光明。
【第9句】:過多的欲望是苦難的根源,為一點點日常的小收獲感到欣喜的人最幸福。嬰兒撿到一片樹葉就會眉開眼笑,修道的最高境界便是回復到嬰兒般的自然自在。
【第10句】:【禪心佛語】人生如夢,自迷自醒,干別人何事;世事如幻,緣滅緣生,操哪份閑心。男女是緣有緣惜緣,無緣隨緣;兒孫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
【第11句】:輕弄毀蔑余人故,當知是罪,重于比丘四禁。《摩訶般若經》卷二十,夢中不證品
【第12句】:【禪心佛語】母親知道自己的兒子回來了,急忙抓起衣服披在身上,燈也來不及點著就去開門,慌忙中鞋子都穿反了。年輕人看到母親狼狽的樣子,不禁熱淚盈眶,立刻覺悟了。
【第13句】:【禪心佛語】當我們搬開別人架下的絆腳石時,也許恰恰是在為自己鋪路。
【第14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禪師講故事:馬不肯分擔驢子的負擔,驢子累死后,馬背負了驢子全部負擔和一張驢皮。禪師:馬因不肯分擔,最后卻負擔很多。
【第15句】: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時候,卻被這種隨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虛擲時光而毫無覺知。——證嚴法師
【第16句】:【禪語人生】一線斷散,就能散失一串珍珠。一種思想,就能毀滅一個靈魂。一句言詞,就能傷害一顆心靈。
【第17句】:【佛心禪語】做一個好人意味著要有一個正確的生活目標和人生理想,要有宏大的愿力。人生的動力和價值就是由此而生的。
【第18句】:一個人,風塵仆仆地活在這個世界上,要為喜歡自己的人而活著。這才是最好的態度。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里丟掉了快樂,然后又在喜歡自己的人這里忘記了快樂。
【第19句】:她聽了這些話,雖然淚珠仍掛在眼眶,卻開朗地笑了:“師父,我明白了,是不是因為自尊心太重,所以容易起煩惱,別人嫌一句不好,自己就受不了?”
【第20句】:若學大乘善男子善女人,不離一切智心,若見可意五欲,即便在中共相娛樂,阿難,汝應作是念:如此菩薩,即是能成如來根本。《大寶積經》卷六,大乘方便會
【第21句】:我們做功夫,就是打掃心地,讓心地干千凈凈,生長一切善根、生長一切善法。
【第22句】:【禪心佛語】寬恕,是可以解決萬世仇恨的。如能包容、慈悲,將愛心升華、擴大,才能抒解心中的不平。
【第23句】:世間的生態平衡,是以生命共融為前提的。如果我們不能自覺維護生命的共融,以掠奪的方式來開發大自然,就會給人類帶來種種意想不到的災難。
【第24句】:【禪語人生】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必須倚賴周圍的環境和人。
【第25句】:【禪心佛語】人生需要規劃,但是意外總是會到,與其強求某事某地達到某個目標,不如順其自然,當然不是說聽天由命,而是聽從心的方向,去做到最好。
【第26句】:【佛心禪語】自私嚴重、我愛執重的人必須要改正,否則所有的親友將變成你的敵人。只要你修出他愛執,你以前的敵人會變成今后的好友,你也變成世人的榜樣。
【第27句】:【禪心佛語】每一個人都希望求得健康,但健康有健康的因果,飲食要節制,作息要正常,情緒要平和,物用要淡泊,才能擁有健康的生活。
【第28句】:【禪心佛語】靜-才是修養,舍-才能得到,做-才會擁有。心平氣和地告別過去,只爭朝夕地活在當下,淡定從容地迎接未來,看山神靜,觀海心闊,心態平和,知足常樂。
【第29句】:【圣經文案】449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4:12)
【第30句】:“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第31句】:【禪心佛語】淸空自我見真我,真我無我處處我。用眼看,只會看到社會的陋習,若用心觀,才能見到人性的美。
【第32句】:·佛光菜根譚·投人才能深入,付出才能杰出,平凡才能不凡,磨煉才能熟練。
【第33句】:【佛心禪語】不可吸毒:非法超量的使用藥物,也等于吸食毒品,尊重生命、最忌接觸毒品。
【第34句】:以智慧明鑒自心,以禪定安樂自心。以精進堅固自心,以忍辱滌蕩自心。以持戒清凈自心,以布施解脫自心。
【第35句】:若能至心生大憐愍施于畜生,專心恭敬施于諸佛,其福正等無有差別。《優婆塞戒經》卷四,雜品
【第36句】:【禪心佛語】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
【第37句】:【禪心佛語】若只用財富供養,供養雖然豐盛,但如果不聽從師教,就像用高價買了許多藥物、卻一顆也不吃一樣,拜師的作用就一點也起不到。
【第38句】:【禪語人生】只要你有信心,只要你和氣、安忍,就能無欲則剛、能忍自安。
【第39句】: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黃牛精神必須有,老虎脾氣不可無。美酒釀成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第40句】:譬如有目者,因燈見眾色,有智依多聞,能別善惡義,多聞能知法,多聞離不善,多聞舍無義,多聞得涅槃。《大毗婆沙論》卷一
【第41句】:生死一體:悟后覺得生也未嘗可喜,死也未嘗可悲,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
【第42句】:【禪心佛語】思慧既包含邏輯思維,又超越邏輯思維,可以用來指導修行,但是也不大得力。
【第43句】:【佛心禪語】總想著依賴別人,而自己卻不肯努力,到頭來必定什么也不能得到。
【第44句】:【哲理禪語】中國傳統文化《道德經》中說,柔弱乃尊貴之相,長久之相。中國古人對水的贊美,源遠流長,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海地勢低,故能海納百川。
【第45句】:通途法門,從因向果,先求完善人格,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漸行成佛;念佛法門,從果向因,不論何種罪人,先保證其必定成佛,再來莊嚴、完善人格。
【第46句】:【禪心佛語】當你確定來時,也就注定要走,你可以因為眷戀而珍惜,但不能因為錯過而糾結,若來時左右無相伴,又何憂走時誰相陪,而上海的雨總是那么紳士,又接又相送。
【第47句】:愛無過于己,財無過于谷,光明無過慧,薩羅無過見。《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1006經
【第48句】:【禪心佛語】佛教要興盛,就要弘法利生、轉法輪,佛教才會興盛,這才是正統的。
【第49句】:【佛心禪語】做演員、歌手的,可如此發愿:讓所有見我,聽我唱歌的眾生都種下成佛的因緣,遠離煩惱,成就佛果。
【第50句】:【羅狀元醒世詩其4】新命傳宣墨未干,櫛風沐雨上長安。低頭懶進三公府,洗足著登萬善壇。受戒固多持戒少,承恩容易報恩難。何如及早回頭看,松柏青青耐歲寒。
【第51句】:【禪語人生】有時候我們的心平靜而清澈,像藍天碧水。偶爾出現一兩個念頭,像天邊的云朵,這是禪定的初期階段。
【第52句】:【佛心禪語】以金相交,金耗則忘;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心相交,靜行致遠。——星云大師
【第53句】:【禪語人生】我以為終有一天,我會徹底將愛情忘記,將你忘記,可是,忽然有一天,我聽到了一首舊歌,我的眼淚就下來了,因為這首歌,我們一起聽過。
【第54句】:【禪心佛語】人是活給自己看的,不是他人的一句話就能左右自己。讓自己活出瀟灑自我。相信自己,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第55句】:甚至,西方的有識之士冷靜地指出:西方社會能否生存,取決于能否吸收東方首先是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這將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文化革命。
【第56句】:真衲僧,自己一段大事。諸兄弟且作幺生得平平穩穩去?但得雪消去,自然春到來。——《宏智禪師廣錄》
【第57句】:【禪語人生】只想過別人對自己的影響,卻從未考慮過自己對別人的影響,這緣于你的不智,幼稚,還有不成熟。
【第58句】:若人得財,貪惜不施,當知即是未來世中貧窮種子。《優婆塞戒經》卷四,雜品
【第59句】:【禪語人生】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第60句】:不要害怕去愛:斬斷你的猶豫與怯懦不要讓羞怯或自尊阻止愛的表達,愛不能將就,更經不起蹉跎和等待。
【第61句】:【佛心禪語】別總說自己沒準備好。當機會來臨,沒有誰會做好百分百的準備。
【第62句】:懺即“發露先惡”,悔即“改往修來”。人人皆有良知,能勇于面對現實,懺悔反省,始能自覺錯誤。進而坦誠告白,誓愿改過,并力行正道,則能明心見性,清凈圓滿。
【第63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能否成功,取決于他的心態。成功人士與失敗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
【第64句】:住戒有慧人,修習心與慧,有勤智比丘,彼當解此結。《雜阿含經》卷二十二,第599經
【第65句】:【禪心佛語】假如你認為這是一個災難,那么災難已經降臨;假如你認為這是一個機遇,那么機遇即將成型。
【第66句】:【禪心佛語】獲得幸福感,欲望一定要足夠小。像庖丁解牛,要那么細小鋒利的刀片,才能在逼仄的骨頭之間,游刃有余。
【第67句】:貢獻自己所學、所能,多為利益眾生而盡一分心力,這才實在,因為一個人所能留給別人的,就是他曾付出的一切。——海濤法師
【第68句】:心一定要專,選擇必定要正確;若朝三暮四,時時從頭開始,將永遠停留在原地而跨不出一步。
【第69句】:【禪心佛語】人生要結交兩種人:一,良師,二,益友。練就兩項本領:一,做事讓人感動,二,說話讓人喜歡。
【第70句】:如來之藏,全體是一眾生一毛孔性,全體是一眾生一切毛孔性;如毛孔性,其余一切所有世間一一法性,亦復如是。(陳)慧思《大乘止觀》卷一
【第71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忍心讓你孤獨,看你為他受苦,他就是不愛你。不是忙,不是疏忽,不是不懂,不是考驗,不是暫時遺忘,不是性情孤僻。只是,不,愛,你。
【第72句】:萬緣放下真布施,清凈無染真持戒。不生不滅真忍辱,不起一念真精進。湛寂不動真禪定,念念不住真智慧。
【第73句】:【禪心佛語】能干的人,不在情緒上計較,只在做事上認真;無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認真,只在情緒上計較。把脾氣發出來,是本能;把脾氣壓回去,叫本事。
【第74句】:縮小自己,要能縮到對方的眼睛里、耳朵里。既不傷他,還要能嵌在對方的心頭上。——證嚴法師
【第75句】:【禪心佛語】從四圣諦可以看出,佛陀的教導是以生命為本,特別是以人生為根本的。
【第76句】:【敏而好學學無涯,去粗取精不恥問之好求學】1.學習可以增長智慧。2.智慧用來改變人生。3.成才之路沒有捷徑。4.誠實謙虛地求學。
【第77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眾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荊棘,手被劃破。禪師:荊棘習慣依附別物,你卻依附它,當然自討苦吃,別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第78句】:【佛心禪語】人生最有價值的,是健康的身體;比健康更有價值的,是正確的人生方向。
【第79句】:【佛心禪語】這幾天除了吵架什么都沒干。一種架各種吵。是我不懂事還是把你當人看了?
【第80句】:【禪心佛語】結婚就是給自由穿件棉衣,活動起來不方便,但會很溫暖。
【第81句】:上根菩薩居露地,中根菩薩居葉中,下根菩薩居石室,未成佛道常不臥。《心地觀經》卷五,阿蘭若品雖行苦行,不憚劬勞,恒無退轉。《心地觀經》卷八,成佛品
【第82句】:【禪語人生】許多修凈土法門的人,只求個人往生,不關心社會,不關心眾生,心發得非常的小。
【第83句】:性相二門,是自心之體用。。性窮相表,相達性源。須知體用相成,性相互顯。(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一,序
【第84句】:法界之內,“南無阿彌陀佛”的旗幟插到哪里,哪里便是佛的領地。現在這一面旗幟已深深地插在我的心里,我的心便是佛的領地了,何其幸福。
【第85句】:【禪心佛語】籃球:總是墜入圈套,因為有人拍它。車輪:保持距離才能行走和諧。貝殼:只因失去內涵,才被拋向沙灘。
【第86句】:【禪心佛語】佛陀舍棄有限,故贏得了生命的永恒。放下有限,才能贏得無限。
【第87句】:【禪心佛語】淡名利、淡世繪、淡榮辱、淡誘惑,雖無蝶來,清香依舊。沒有傲氣,但存傲骨。需要腳踏實地的平實,豐富而不膚淺、恬淡而不聒噪、理性而不盲從。
【第88句】:【禪語人生】我尋著千年的印記,將你刻畫成,心底那抹最艷麗的朱砂。感受著靈魂的悸動,婉約了一世的追尋。
【第89句】:滾滾紅塵大千世界,讓我們心動的誘惑委實太多太多,雖然無法解脫,但還是讓自己的心淡泊一些。把幸福和快樂看得淡些,追得緩些,它們反而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
【第90句】:雖善萌微發,然根猶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壞,宜修“五法”使善生。
【第91句】:善良與正直、愛心、悲憫為伍,與邪惡、陰毒、冷漠為敵。柔軟時的善良,可以融化冷敖的冰川;堅硬時的善良,可以穿透任何頑固的巖石。
【第92句】:【佛心禪語】當我們受到別人贊美的時候,如果我們謙虛對待的話,我們的福德便會更加增長;當我們受到別人贊美的時候,如果隨之生起我慢的話,我們的福德不久就會消失。
【第93句】:【禪語人生】學佛是讓你認識人生的真理,而從我們的心里徹底的去覺悟進而透視境界,能于一切境界中皆放得下。
【第94句】:【佛心禪語】笨重的斧頭敲擊門,門好久沒有打開,而細小的鑰匙只要一轉卻打開一扇堅固的門,這是為什么?一切從“心”開始。
【第95句】:【禪心佛語】你所有的講經說法,如果沒有會歸到實相,可以說都是外道。
【第96句】:好運有來由。與其痛恨自己不是成功人士的兒女,不如責怪自己不是成功人士的父母。與其忌妒天生好命的人,不如向他們學習,為他們的好命鼓掌喝彩。
【第97句】:【禪語人生】無論你處理任何事情,若心存尊重他人的想法,是一件非常有幫助的事情。
【第98句】:【經典佛語】知足常足,終生不恥。知止常止,終生不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第99句】:【佛心禪語】別把自己看得太高,這個世界離開誰都行;別把自己看得太低,這世上你獨一無二。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使命,不用和別人比,好好活自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