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無病一身輕,有子萬事足】(諺)人只要身體健康,無病無災,精神自然輕松愉快;再有個兒子繼承家業,一切就都感到滿足。多指在私有制社會里,有個頂門立戶的繼承人,就是最大的安慰。
【第2句】:【好話不背人】(諺)指光明正大的話,不會避著人說。 也作好話不背人,背人沒好話。 好話不瞞人,瞞人無好話。
【第3句】:【剃頭挑子一頭熱】這條俗語的意思是比喻做事情一方愿意,另一方冷淡,也叫“一廂情愿”。為什么這么說呢? 在過去,不僅有固定的理發店,還有走街串巷的流動理發師。所謂“剃頭挑子一頭熱”,是因為當時剃頭的工具全部用扁擔挑著。一頭是紅漆長方凳,供顧客坐著理發用,是涼的一頭。凳腿間夾置三個小抽屜:最上一個是放錢的,錢從凳面上開的小長方孔里塞進去的,就好像公交車上的投幣箱一樣。第二第三個抽屜分別放置圍布、刀、剪之類工具。另一頭是個高長圓籠,里面底部放一小火爐,是熱的一頭。上面放置一個大沿的黃銅盆.水總是保持著一定的熱度,供顧客洗頭。圓籠下邊三條腿,其中一條腿向上延伸成旗桿,桿兒上掛鋼刀布和手巾。如今,這種挑著擔子剃頭的已經很難見到了。 故而,民間有句歇后語“剃頭挑子——一頭熱”現在還常用,如一方熱戀,另一方冷淡,被人稱為“剃頭挑子——一頭熱”。也就是單戀了。
【第4句】:【吃的鹽和米,講的情和理】(諺)吃飯菜,要有米,要有鹽;說話,要合情,要合理。指有米有鹽,是做飯菜的基本條件;講情講理,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第5句】:【磨刀不誤砍柴工】 釋義:準備工作做得好,工作才能順利。 例句:“趕趟兒!”紅臉漢子滿不在乎地一捋,“磨刀不誤砍柴工。吃飽了,喝足了,一個頂倆!……”
【第6句】:【千朵桃花一樹生】(諺)盛開的眾多桃花,都是一棵樹上生出的。比喻一母同胞,總是親如骨肉。也比喻兒女雖強,總離不開生身的娘親。 也作干朵桃花,一樹所生。 干朵鮮花一樹開。
【第7句】:【眼睛長到頭頂上】(慣)形容人驕傲自大,目空一切。也形容人勢利。 也作眼睛長上額頭。 眼睛長到腦門子上。 眼睛長到腦瓜頂上。
【第8句】:【吹牛皮】人們常用“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這句話來諷刺那些說大話的人。為什么把說大話稱為“吹牛皮”或“吹牛”呢?有兩種說法。 先說吹牛。關于牛,認為它與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有關。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最重要的財產就是牛和馬。因此,人們聚在一起時總喜歡談論自己的牛和馬,其中就難免有夸大的成分,特別是到了提親年齡的小伙子,托媒人夸富,夸富的內容就是有很多牛馬。能說會道的媒婆樂此不疲,領著女方的親戚指著別人家的牛群,說成是小伙子家里的財產,反正游牧也沒有定所,多說點比少說點強。日久天長,“吹牛”之說流傳開來,成了說大話的代名詞。 再說吹牛皮。古時候,我國黃河上游一帶居民,還沒有學會造船技術,他們用牛皮縫制成一種皮筏子當做渡河的工具。下小時得靠人用嘴巴把皮筏子吹起來,筏子才能在水面上當船使用。可是沒有足夠的力氣,皮筏子是吹不起來的。因此,對那些光會說大話沒有真本事的人,人們便會對他說:“你有本事把牛皮吹起來!”這就是吹牛皮的來歷。
【第9句】:【壁間猶有耳,窗外豈無人】(諺)墻壁里談話,墻壁外會有人聽;窗里面說話,窗外會有人聽。指私下密談的話語也有可能泄露。 也作“隔墻須右耳,門外豈無人”。
【第10句】:【沒娘的孩子磕墻根,沒爹的孩子貴如金】(諺)孩子有爹沒娘,就成了蹲墻角的可憐蟲;孩子有娘沒爹,仍然還是寶貝蛋。指孩子離了爹無所謂,只要有媽在,就受不了屈。
【第11句】:【桃三杏四,梅子十二】(諺)指各種果樹從栽培到結果實,時間有長有短,桃三年,杏四年,梅子十二年。 也作桃三杏四梨五年。 桃三杏四梨五年,棗子當年便還錢。
【第12句】:【七夕】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俗稱“七夕”,民間傳說這是每年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的時刻。 牛郎和織女的原型是天空中隔著銀河相望的兩顆星。以現在的觀點看,牛郎星屬于天鷹座,是天空中第十二亮星,織女星屬于天琴座,是天空中第五亮星。牛郎織女不愧為夜空中的一對閃耀伴侶,引得地上眾生仰頭觀望。 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早在東漢之前就已經有了雛形,后來演繹成我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 相傳,天上的仙女織女是王母娘娘的孫女,她能用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美麗的云彩。勤勞善良的人間男子牛郎,自幼父母雙亡,跟隨哥嫂度日。哥嫂對他十分刻薄,與他分家時只給他一頭老牛。一天,織女和諸仙女到人間游戲,在小河中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織女也愛上了牛郎,于是織女沒有回天庭而是嫁給了牛郎,并生了一雙兒女。王母娘娘知道后,勃然大怒,派人趁牛郎不在家時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后在老牛的幫助下,披上牛皮用扁擔挑了兩個小孩去追織女,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用金簪在天空一劃,劃出了一條波浪滾滾的銀河,硬生生將牛郎和織女隔開。不過二人的忠貞愛情還是感動了上蒼,王母娘娘也只得同意他們每年七月初七可以相會。這天,會有無數的喜鵲飛來,在銀河上為他們搭一座鵲橋,讓他們相會。據說,七月初七這天,在地上看不見喜鵲。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深入人心,因此,現代人將“七夕”視為中國的情人節。
【第13句】:【朝士爭榮,宮人妒寵】(諺)朝士:朝里的群臣。宮人:宮里的嬪妃宮女。朝里官員們爭的是名位官爵,妃嬪宮女們爭的是皇帝的寵幸。指在權勢寵幸集中的環境里,爭奪與妒忌是必然的。
【第14句】:【驚蟄一過,棉褲脫落】 釋義:過了驚蟄,天氣越來越暖和,該脫棉衣了。 例句:秋兒的娘呀!“驚蟄一過,棉褲脫落!”現在快清明了,還脫不下袍兒。這,莫非是又要和去年一樣嗎?
【第15句】:【早知燈是火,飯熟幾多時】(諺)能早領悟到油燈點燃的也是火種,也可生火做飯,飯早熟了。指人對問題如果領悟得快,事情早就辦成了。
【第16句】:【貓不在家,耗子造了反】 釋義:比喻主管的人不在家,下屬無人管束,就會胡亂行動。 例句:這時,就聽見屋里三人拉扯的聲音,接上又是撲通一下響。燕西嚷道:“呵唷!貓不在家,耗子造了反了。”
【第17句】:【樹不打權要歪,人不教育要栽】(諺)樹不剪修權枝,就會長得歪歪斜斜;人不加強教育,就容易走向邪路。指教育對成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第18句】:【棺材出了,才討挽歌郎錢】(慣)挽歌郎:舊時在喪家送葬時,受雇為死者唱挽歌的人。比喻事情辦成了才去討要報酬。也比喻辦事錯過了時機。
【第19句】:【高山藏虎豹,深澤掩蛟龍】 釋義:比喻偏僻的地方或群眾之中隱藏著人才。 例句:古云: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鹽車困良驥,田野埋麒麟:高山藏虎豹,深澤掩蛟龍。余仲雄一介寒儒,得中文武進士之職。
【第20句】:一根草搓不成索,一片篾編不成籮。
【第21句】:【空手撈白魚】(慣)比喻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就能得到好處。
【第22句】:【熱狗】現在,“熱狗”在城市小吃市場上很流行,這種吃法簡單方便,很受市民特別是小朋友們的歡迎。但它卻是地地道道的“進口貨”。 據說,最早出售熱狗的人是一位叫特瓦洛的德國巴伐利亞移民。他在19世紀80年代中期擺賣香腸,因為剛烤的香腸燙手,他便用兩片面包把它包起來,以方便顧客拿著吃。約20年之后,一個賣這種夾香腸面包的小販在馬球場上高聲叫賣一種德國小臘狗香腸,一位漫畫家靈機一動,畫了一幅兩條人物化的香腸,樣子好像兩只狗在相互對吠,非常有趣。他的這幅名為“熱狗”的漫畫在報上發表后,人們便開始把這種夾香腸面包叫做熱狗了。
【第23句】:【病從口人,禍從口出】這一俗語的意思是疾病是由于飲食不慎引起的,災禍是因為言語不妥招來的。典出《太平御覽·人事,口》:“福生有兆,禍來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蟻孔潰河,溜沉傾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宋代太平興國二年,宋太宗(趙炅)命李昉等十四人編《太平御覽》一書。這本書引用的材料非常豐富,保存了許多原始資料。其中有一處寫道:“福氣的到來是有征兆的,禍害的到來也是有其原因的。不要放縱情感多做不適當之事,也不要放松自己的嘴巴而多說話。蟻穴的孔隙能使河堤崩潰,小股的水流能夠沖倒高山。疾病是由于飲食不慎引起的,災禍是因為言語不妥招來的。” “病從口人,禍從口出”這個俗語現在還有很強的警示作用。
【第24句】:【寧要一藝精,不要百藝通】見“百樣通,不如一樣精”。
【第25句】:【紅花雖好,也仗綠葉襯映】(諺)紅艷艷的花朵再好,離開綠葉從旁襯映,也顯不出它的光彩。比喻一個主要人物有大作為,總離不開得力人才相幫。 也作紅花要有綠葉配。 好花需綠葉扶持。
【第26句】:【雞飛狗跳墻】(慣)比喻秩序混亂或瞎折騰。 也作“雞飛狗上墻”。
【第27句】:【兩眼一抹黑】(慣)1比喻新到一個地方,什么人也不認識,什么情況也不了解。2指沒文化,不識字。 也作兩眼一麻黑。 兩眼墨黑。 睜眼一抹黑。
【第28句】:【晴天不肯走,直待雨淋頭】 釋義:比喻不識時務,辦事恰到好處就該收,過頭了就壞事,招致沒趣或禍害。 例句:“你真是‘晴天不肯走,直待雨淋頭’,還不趕快借坡趕驢,要不,可就沒你的好果子吃了。”
【第29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諺)道:道行,佛家修行的工夫。魔:佛教指破壞修行的惡魔。指道行有一尺高,阻擋修行的魔力就有一丈高。原為佛門用語,是說修行者越進步,前面的阻力越大。比喻人在事業上的成功越大,進取越艱難。 也作“道高一丈,魔高一丈”。
【第30句】:【有緣千里來相會】此語源自一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蘇州一大戶人家的女兒叫席盼盼。一次,她去紫金庵燒香,回來時發現髻上的一支寶簪不見了。而這簪是席盼盼家的祖傳之物,所以只好貼出告示,重賞拾到簪者。 有一天,一位廣東客商肩馱一猿來到紫金庵門前,看到告示后也沒在意,心想,這種好事也輪不到自己。就準備在庵前人多的地方做點小生意。沒承想猿將一支簪交給了他。原來,那天盼盼的簪被樹枝鉤住了。還是猴子眼尖,就爬到樹上摘了下來。客商將簪送到席家。席家見客商一表人才,又沒結婚,就將盼盼許配給他,擇吉日完婚。不料,猿偷吃了廚房的東西,客商一氣之下將猿殺死了。 一對新人入了洞房,新娘聽說簪是猿找到的,就說:“女方媒人是簪,男方媒人是猿,應該謝謝猿。”可是,新郎卻說,猿被他殺了。新娘一聽非常生氣,責罵客商傷天害理,說:“我們是有‘猿’千里來相會,無‘猿’對面不相逢。”還將新郎趕出洞房,婚事告吹。 由于“猿”和“緣”是諧音,“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就從中演化和引申出來。
【第31句】:【扳開竹子看梅花】 釋義:比喻看個究竟。 例句:“小伙啊,我們嘴說無用,到地頭再說,貨到地頭死!”“好!我們扳開竹子來看梅花。”
【第32句】:【三分人才,七分修飾】(諺)人才:人的身材長相。一個人的儀表美,三分靠生成,七分靠打扮。指衣著打扮對人的外觀形象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也作三分人樣,七分打扮。 三分相貌,七分打扮。
【第33句】:【船里不走針,甕里不走鱉】 釋義:船里漏不掉針,甕里跑不了鱉。比喻人或物仍在那里,跑不到什么地方去。 例句:“元帥,你不得知這個法是個掩眼法兒,他走到那里去敢。正叫做:船里不走針,甕里不走鱉。只好在這些船上罷。”
【第34句】:【雜種】“雜種”是罵人的話。它起初是指東漢到北朝時的少數民族混血兒,并非罵人之語,如同現在的混血兒一樣。后來逐漸轉為罵人的話兒。如南梁人庾肩吾《亂后行經吳御亭詩》有“雜種亂軒轅”之語;杜甫詩也有“雜種雖高壘”之句。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老百姓看來,“種類禽獸也,禽獸交配,多不避親,且產生雜種。”用以罵人,解恨,既狠且傷。
【第35句】:【濕手捏了干面粉——黏纏極了】(歇)本指干面粉黏附在濕手上,去不掉;轉以形容非常麻煩,纏人極了
【第36句】:【瓜好吃不講老嫩,人對眼不講丑俊】(諺)對眼:合眼,合意。瓜只要好吃,老的嫩的無所謂;人只要對眼,丑的俊的不在乎。指人與人的結合,貴在情意相投,不在俊丑。
【第37句】:【生意經】“生意經”指做生意的方法和竅門。生意經源自我國春秋時期越國的大夫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之后,自己棄官經商,并寫了一部叫《計然》的書,總結自己的經商經驗:一是“務物完”,即要妥善保管好商品。二是“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寶”。即當東西貴時,要收存貨出盡;價格便宜時,要把收購儲存視如珠寶。三是“無息市”,即資金流動要迅速。他利用這些經驗經商,一下子成了巨富。 后來,生意人把《計然》當做必讀之經典,把范蠡當做下海經商之典范,《計然》成了當之無愧、名副其實的“生意經”。
【第38句】:【趕熱灶】(慣)比喻湊熱鬧。
【第39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慣)程咬金:唐初大將,一些白話小說常常把他描寫成魯莽憨直的人,武藝雖不甚高強,但他的三板斧功夫,也能給對方造成威脅。比喻事情在進展中突然出現了意想不到的人或事,造成干擾。 也作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 半腰里殺出個程咬金。
【第40句】:【分一杯藍】(慣)比喻分得一份好處。
【第41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釋義:“晴”與“情”諧音。比喻彼此畢竟有情誼。 例句:他走的時候,沒見到她來給他送行,心里恨恨的;可是,當他登上飛機的舷梯,回頭望時,她出現在機場的入口處,向他揮手,真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睛。”
【第42句】:【賣解的吞寶劍——要錢不要命】(歇)賣解的:舊時稱雜技演員或街頭雜耍藝人。指為了錢,命都不要。常含譏諷意味。
【第43句】:【只有糊涂官,沒有糊涂案】(諺)只有判錯案情的糊涂官,沒有毫無線索、不明不白的案件。指案件本身是既成的事實,只在于判案官員的能力高低。
【第44句】:【抱佛腳】“抱佛腳”比喻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抱佛腳”是佛教禮拜的一種形式。佛教徒禮拜時,雙膝、雙肘和頭部都著地,叫五體投地;雙膝、雙肘著地而頭頂尊者之足叫頂禮;雙膝著地而舉手加額叫膜拜;雙膝著地而手捧尊者之足叫抱佛腳。 然而,“抱佛腳”的源頭還有一個故事。明代張誼的《宦游聞》記載了一個故事:云南之南有個國家,官民都崇尚佛教。有一個罪犯應判處死刑,當局追捕的急,他驚慌地逃到佛寺內,抱住佛腳痛哭,表示愿意出家當和尚,痛改前非,悔過自新,終于得到了官府的赦免。這個故事說的是悔改還不晚,后來演變為“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語義變為臨時應急是來不及的。
【第45句】:【拾到雞毛當令箭】見“拿了雞毛當令箭”。
【第46句】:【破著一身剮,皇帝也對打】見“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第47句】:【嘴上抹石灰——白吃】(歇)白:本指白色,轉指無代價。指吃喝后不付錢。
【第48句】:【勤能補拙,儉可養廉】(諺)勤勞能彌補自己笨拙的缺點,儉樸能培養自己廉潔的品德。指勤和儉不僅可以使人擺脫貧困,更可以培養人的美德。 也作“勤能致富,儉能養廉”。
【第49句】:【打破醋壇子】(慣)比喻在男女情愛上產生了強烈的嫉妒情緒。 也作“扳倒了醋缸”。
【第50句】:【軟刀子割頭不覺死】(諺)指使陰謀、設圈套去暗害人,會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死去。 也作軟刀殺人不見血。 軟刀子割頭不覺疼。
【第51句】:【賊去了關門】(慣)去:離開,離去。財物被賊偷走后才關門。比喻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也作賊走了才關門。 賊走了才拴門。
【第52句】:【力貴突,智貴卒】(諺)突:迅猛。 卒:通“猝”,急遽。用力貴在迅猛,用智貴在快速。指用力也好,用智也好,全在一個“快”字上。 也作“力貴疾,智貴卒”。
【第53句】:狐貍總要露尾巴,毒蛇總要吐舌頭。
【第54句】:【猜啞謎】(慣)啞謎:指隱晦的話語。比喻猜測別人話語的真實意思或事實真相。
【第55句】:【壓大的力氣嚇大的膽】見“力氣是壓大的,膽子是嚇大的”。
【第56句】:【久病床前沒孝子】見“百日床前無孝子”。
【第57句】:【老天爺睜眼】(慣)1比喻苦盡甜來或事實得到澄清。2指雨過天晴或愿望得以實現。 也作老天爺長了眼。 老天爺有眼。
【第58句】:【扶不起的阿斗】(慣)阿斗:三國時蜀漢后主劉禪的小名,生性懦弱、無為,雖有諸葛亮盡心輔佐,但在諸葛亮去世后仍沒有保住蜀漢的基業。比喻軟弱、無能,別人扶持不起來的人。 也作“扶不起的劉阿斗”。
【第59句】:【地在人種,戲在人唱】 釋義:說明做事要靠主觀努力。 例句:“收罷麥你先上這一茬糞,秋天收罷秋你再狠狠上它一茬,要不了三年,就喂過來了。常言說:‘地沒壞地,戲沒壞戲,地在人種,戲在人唱’。”
【第60句】:【癱子掉在井里——撈起也是坐】(歇)癱子:肢體癱瘓的人。坐:諧“做”。指事情反正要做。也指事情反正就是這樣,怎么都行。 也作“癱子落井——撈上來也是坐”。
【第61句】:【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廟還嚇人哪】 釋義:哼啥二將:佛教守護廟門的兩個神,形象威武兇惡,看了使人害怕。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他們兩個被描寫成有法術的督糧官,一個鼻子里哼出白氣,一個口里晗出黃氣。后來用“哼哈二將”比喻有權有勢的人手下的兩個得力幫手;也比喻狼狽為奸的兩個幫兇。哼哈二將雖然不鎮廟,可是還能起嚇唬人的作用。比喻有某種身份的人,在客觀上就起某種作用。 例句:有咱們在干部里面摻和著,不管他拿咱們當不當神仙拜,咱們倆總是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廟,還嚇人哪。
【第62句】:【朝內無奸,干戈不動】(諺)奸:奸佞。干戈:古代兵器,代指戰爭。 朝廷內部沒有奸黨,就不會引起事端,發生戰爭。指奸賊是禍亂之根。
【第63句】:【一日不書,百事荒蕪】(諺)荒蕪:荒廢。本指朝廷大事一天不記錄,以后很多事就無法考證。也泛指凡緊要的事都必須筆記下來,不可中斷。
【第64句】:【身正影不斜】(諺)身子端正,身影就不會歪斜。指人的行為正大光明,就不怕別人飛短流長,說三道四。 也作身正不怕影子斜。 身子立得正,不怕影子斜。
【第65句】:【不磨不難不成人】(諺)不經受磨難,就很難成為有用的人才。指磨難是成就人才的有效途徑。
【第66句】:【說一千,道一萬】(慣)指不管說多少都是一個結論。 也作“說千言,道萬語”。
【第67句】:【有錢的藥擋,沒錢的命抗】(諺)指舊時有錢人生了病,問醫服藥是用錢來抗病的;窮苦人生了病,沒錢請醫治療,是用命來硬撐的。
【第68句】:【二虎相斗,必有一傷】 釋義:比喻雙方互相爭斗,終有一方失敗、受損失。“相斗”又作“相爭”、“爭斗”。 例句:他無情,咱們不能無義。如今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咱們還不很清楚。二虎相斗,必有一傷,正中楊嗣昌的心懷。
【第69句】:【羊毛搓的繩子,又抽在羊身上】(慣)比喻自作自受。
【第70句】:【躲在后邊搖鵝毛扇子】 釋義:比喻在背后操縱、出主意。 例句:潘漢饕道:“不管什么人,我要把躲在后邊搖鵝毛扇子的人,統統抓起來。不在紀家村殺他幾個,我就不姓潘了。關照宋小犬帶路,即刻行動。”
【第71句】:【說一是一,說二是二】(慣)1指說話算數,不含糊。2指性格直爽,說話痛快。
【第72句】:【棋高一著,縛手縛腳】(諺)指和比自己棋藝高明的人下棋,總覺得放不開手,處處受制。也比喻在戰斗中遇到比自己智謀、武藝高強的對手,總覺得難以施展本領。 也作“棋高一著,束手束腳”。
【第73句】:【死后方知萬事休】(諺)指生前的恩恩怨怨,權勢名利,死后都一筆勾銷,可人活著時卻難得有真正的超脫。
【第74句】:【前有車,后有轍】(諺)前邊有車行過,后邊就有車轍。比喻前人取得了經驗教訓,后人就有了可以遵循的榜樣。 也作“前邊有車,后邊有轍”。
【第75句】:【黃鶴樓上看翻船——幸災樂禍】(歇)黃鶴樓:歷史名樓,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建長江大橋時拆除,1985年重建。指看到別人遭受災禍不僅不同情,反而高興。
【第76句】:【千年文字會說話】(諺)文字:文據、契約。年代久遠的文字,像活人一樣能發言作證。指文據、契約作為證據,是非常有力的。 也作千年文約會說話。 千年紙墨會說話。
【第77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慣)《三國演義》中描寫:周瑜要火燒曹操戰船,一切準備就緒,只因冬天沒有東風,不能順風勢放火,因此而病。諸葛亮前來探病,索紙筆,密書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后來諸葛亮“借”來東風,燒了曹操戰船,曹兵大敗。比喻事前什么都準備好了,只差最后一個必要條件。
【第78句】:【前人栽樹,后人修剪】 釋義:比喻前人開創的事業,后人要鞏固、發揚光大。 例句:那年月,老一輩鬧革命啃草根、吃皮帶,還要流血犧牲;現在咱吃細米、嚼白饃,只不過多流幾身汗。這就好比“前人栽樹,后人修剪”。
【第79句】:【作筏子】見“扎筏子”。
【第80句】:【久病床前無孝子】 釋義:兒女對長期生病的父母照顧不好,不孝順。 例句:開始時,他的兩個兒子還過來侍候他,可是久病床前無孝子,漸漸地也都不管他了。
【第81句】:【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諺)指不識貨物的優劣真偽,最好的鑒別辦法是進行比較;經過比較,自然優劣分明。也泛指對人、對事、對物,有比較就有鑒別。
【第82句】:【買醬油的錢不能買醋】(慣)比喻做事拘泥偏執。
【第83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釋義:受人一點點好處,要多多地報答。 例句:人家對我們的恩情……哪管是一點好處,都不能忘記的。老人常講:“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啊!”
【第84句】:【不會念經,休做和尚;不會绱鞋,休做皮匠】(諺)绱鞋:把鞋幫、鞋底縫到一起。指會念經文的,才有資格當和尚;會绱鞋的,才有資格當皮匠。泛指干哪一行的,必須熟悉哪一行的業務。
【第85句】:【搭在弦上的箭——一觸即發】(歇)本指一觸動箭就發射出去,轉喻事態發展到非常緊張的地步,馬上就會發生嚴重的事情。
【第86句】:【半天云里的風箏——半點不由己】(歇)指失去自主能力,受制于人。
【第87句】:【交一個朋友開一條路,得罪一個人堵一道墻】 釋義:開一條路,指遇到困難得到幫助;堵一道墻,指給自己增加障礙。意為不要得罪人。 例句:他喃喃地說:“我是說犯不著去得罪人呀!自古道:‘交一個朋友開一條路,得罪一個人堵一道墻’。都是街坊鄰居,一出門就見面,鬧翻臉多不好!……”
【第88句】:【好過的年,難過的春】(諺)農歷大年是容易過的,但整個春天是難熬的。指春天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窮人沒糧又沒錢,難以度日。
【第89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見“拼得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第90句】:【氣不打一處來】(慣)指心中所有的怒氣一起爆發出來。
【第91句】:【殺頭生意有人做,虧本生意無人做】(諺)冒著生命風險去做買賣的,有的是人;賠上血本去做買賣的,誰也不干。指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無利可圖的生意沒人做。
【第92句】:【抓起紅土當朱砂】(慣)朱砂:一種紅色的無機化合物,無毒,可做顏料,中醫入藥。比喻好壞不分,真假不辨。
【第93句】:【殺回馬槍】(慣)回馬槍:古時一種槍法,兩人交戰時,一方詐敗而走,待對方追至切近,回過馬來給追擊者以致命一擊。1指先撤退,待對方麻痹后,回過身來進行突然襲擊。也指假裝離開,出其不意突然回來。2指揭發自己同伙的問題。
【第94句】:【飯來張口,水來伸手】 釋義:形容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或懶惰。“伸手”又作“濕手”。 例句:你想想:喜兒要來了,還不是享福來了,這以后,吃好的穿好的,飯來張口,水來伸手,不比在你家少吃沒穿強多啦!
【第95句】:【貓要捕鼠,必先伏下身子】 釋義:比喻做機密事,要先隱蔽好。 例句:他說:“要少言少語,言多語失,走漏了消息不是玩兒的,虎要取食,必先蹲一下勢子。貓要捕鼠,必先伏下身子。”
【第96句】:【乞食身,皇帝嘴】(慣)乞食:討飯。指人窮嘴卻饞。
【第97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釋義:敵人來了派將領抵擋,大水來了用泥土堵塞。比喻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對策。 例句:“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了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里去。”
【第98句】:【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洋號】(諺)指新兵沒有實踐經驗,聽到大炮聲就會驚慌失神;老兵最怕沖鋒號聲,知道號聲就是命令,不得違抗。
【第99句】:【烏不三,白不四】(慣)烏:黑。 形容人不三不四,不像樣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