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草船借箭——滿載而歸;巧用天時
【第2句】:【縛虎容易放虎難】見“伏虎容易縱虎難”。
【第3句】:不會喝酒伴醉漢——強奉陪
【第4句】:【不騎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釋義:筲:水桶。不做就不會出問題。例句:“常言說,‘不騎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長發(fā)呀,既+了這些事,不擔(dān)點責(zé)任行嗎?”
【第5句】:【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諺)文章寫得再好的人,也不敢自夸自己的文章是天下第一;武藝高強的人,卻往往自夸自己的武藝蓋世無雙。 指習(xí)武的人總是技高不讓人。
【第6句】:雕刻工人看章子——反更清楚
【第7句】:【碗里拿帶靶兒的蒸餅】(慣)靶兒:同“把兒”,器具上便于用手握的部分。蒸餅:一種用發(fā)面加油蒸熟的餅,餅內(nèi)分層。比喻事情做起來毫不費力。
【第8句】:【大軸子裹小軸子——畫里有畫】(歇)軸子:指畫軸,裝裱后帶有軸子的國畫。畫:諧“話”。指話語中暗含著別的意思。
【第9句】:【胳膊兒往外撇】(慣)比喻說話、做事向著外人。 也作胳膊肘往外拐。 胳膊肘朝外扭。 胳膊肘往外彎。
【第10句】:【天塌下來有地接著】(諺)比喻事情再大,自有人承擔(dān)責(zé)任。 也作天塌下來有地頂。 天塌了,自有地接。
【第11句】:九牛去一毛——微不足道
【第12句】:爸爸媽媽都出門去了,為一點小事,我打了弟弟。奶奶說:“你真是貓子不在家,老鼠在家翻跟頭。”(江蘇·大豐)
【第13句】:人家的棺材抬自家——自討晦氣
【第14句】:【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慣)形容人剛強有力,光明磊落。 也作拳頭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馬。 拳頭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馬。 拳頭上站得住人,胳臂上跑得了馬。
【第15句】:火柴盒做棺材——成(盛)不了人
【第16句】:【當(dāng)了兵不認(rèn)親,吃了糧不認(rèn)娘】(諺)吃糧:舊時當(dāng)兵吃官糧。指為公家辦事,就不能徇私情。
【第17句】:婊子立牌坊——假裝正經(jīng);令人作嘔
【第18句】:【從前作過事,沒興一齊來】(諺)沒興:倒運,敗興。指從前做過的見不得人的丑事壞事,到破敗時就會一件不漏地全部清算到自己頭上。 也作從前作事,沒興齊來。 從前作過事,敗落一齊來。 從前作過事,不幸一齊休。
【第19句】:【睜著眼跳黃河】(慣)比喻無可奈何地往死路上走。 也作睜著眼睛跳火坑。 睜著眼睛往火坑里跳。
【第20句】:【拿手術(shù)刀不如拿剃頭刀】指職業(yè)收入倒掛的現(xiàn)象,腦力勞 動收入不如體力勞動收入多。雜文圖書:“民謠已經(jīng)說了, 拿手術(shù)刀不如拿剃頭刀,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
【第21句】:【不知哪塊云彩有雨】(慣)1比喻不知道誰將有出息、有作為。2比喻情況暫時還不明朗。
【第22句】:【稻多打出米來,人多講出理來】釋義:人多主意多,辦法多,就像稻多出米多一樣。例句:有事要多和戰(zhàn)士們商量,俗話說,“稻多打出米來,人多講出理來”,戰(zhàn)士們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有主意有辦法,有了困難和大家商量,總可以解決的。
【第23句】:【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慣)比喻冒再大的風(fēng)險也不在乎。 也作火里火去,水里水去。 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
【第24句】:西瓜掉進油缸里——又圓又滑
【第25句】:巖石上的樹木——自有活法
【第26句】:【天無絕人之路】謂總有辦法可想。朱自清《背影》:“事已 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第27句】:【狼趕到屁股后頭都不著急】形容人慢性子。張賢亮《靈與 肉》:“我們清清她爹可是個老實巴交的受苦人(干活的),三 腳踢不出一個屁來,狼趕到屁股后頭都不著急。”
【第28句】:【前車覆,后車誡】(諺)覆:翻倒,傾覆。指前邊的車翻倒了,后邊的車就要引以為戒。比喻前人失敗了,后人就要吸取教訓(xùn),以免重蹈覆轍。 也作前車既覆,后車當(dāng)戒。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第29句】:【貓兒見了魚鮮飯】(慣)貓兒喜歡吃魚,見魚就要吃。比喻見了所愛的人或物,一心想得到、占有。 也作“貓兒聞到魚腥味”。
【第30句】:【識得秤來姜賣完】謂學(xué)會了本領(lǐng)用不上,有力無處使。 文章:“到了這種地步,后悔也晚了,正應(yīng)了那句老話:識得 秤來姜賣完。”
【第31句】:小華的媽媽總愛指責(zé)別人,說這個人如何如何不好,那個人怎么怎么不行。小華爸爸聽不下去了:“誰的腳丫子能沒一點臭味?你自己就那么四面凈,八面光?”(吉林·農(nóng)安)
【第32句】:原始森林——自高自大
【第33句】:癩蛤蟆不長毛——天生那路種子;祖?zhèn)?/p>
【第34句】:【沒吃鮮魚口不腥,沒做壞事心不驚】(諺)不吃魚,嘴上就不會沾上腥味;不做虧心事,自然就不會心驚肉跳。指人不做虧心事,就會心安理得。 也作“不吃魚,口不腥”。
【第35句】:小老鼠戴眼鏡——沒有鼻梁骨
【第36句】:跟狐貍情節(jié)親——惹禍上身
【第37句】:【佳人有意郎君俏,紅粉無情子弟村】(諺)佳人、紅粉:均指俏美的女子。村:粗野,俗氣。女人看中某個男子,就覺得他俊氣;女人看不上某個男子,就覺得他粗野。指男子在女人眼中的美丑,就看對不對胃口。
【第38句】:【火心要虛.人心要實】(諺)火心要架空,才能燒出旺火;人心要誠實,才能得到信任。指為人處世,最忌浮滑,應(yīng)以誠信為本。 也作火要虛,人要實。 人要實心,火要空心。
【第39句】:【給個棒槌認(rèn)作針】(慣)別人給個棒槌,就拿它當(dāng)作針了。針:諧“真”。形容人老實厚道,別人隨便文案就信以為真了。也形容做事過于認(rèn)真。 也作給個棒槌就當(dāng)針(真)。 給個棒槌就認(rèn)針(真)。 給個棒槌當(dāng)針認(rèn)。
【第40句】:一道數(shù)學(xué)題,姐姐講了幾遍,我還是不明白。看姐姐焦急的神態(tài),我自嘲道:“好鼓一打就響,好燈一撥就亮。我呀,可能太笨了。”(河北·故城)
【第41句】:沒牙的徒弟——無齒(恥)之徒
【第42句】:哥哥一陣子學(xué)木工,一陣子又學(xué)裁縫,還沒過多久,他又要學(xué)烹飪。盡管樣樣都學(xué)會了,但一樣也不精。媽媽說:“時常移栽的花,哪有長得茂盛的。”(湖北·鐘祥)
【第43句】:【夫妻無隔夜之仇】釋義:比喻夫妻之間的矛盾會很快消除。例句:畢竟夫妻無隔夜之仇,胳膊曲了往里彎,到了此時也就不同他吵鬧了。
【第44句】:【棗不濟儉】(諺)儉:谷物歉收。 棗不能接濟歉收年。指棗一旦歉收,當(dāng)年糧食也必然歉收;棗豐收,當(dāng)年糧食也豐收。
【第45句】:【手中沒把米,叫雞雞不來】(諺)比喻不給人點實惠或沒有吸引人的環(huán)境與條件,別人就不會向你靠攏。
【第46句】:【光聽轆轤把響,不見井在何處】(慣)轆轤:安在井上汲水用的工具。 比喻只聽到些風(fēng)言風(fēng)語,未見事實。
【第47句】:【百煉方能成好鋼】(諺)鐵經(jīng)過多次鍛煉,才能成為優(yōu)質(zhì)鋼材。比喻人必須在實踐中千錘百煉,才能成為優(yōu)秀人才。
【第48句】:【賠了夫人又折兵】(慣)《三國演義》描寫,東吳為了要回荊州,設(shè)下一計,假借提親,把劉備騙到東吳逼他歸還荊州;劉備按諸葛亮計謀,成婚后帶著孫夫人逃走,周瑜帶兵追趕又遭埋伏,結(jié)果大敗而歸。比喻本想暗算別人,結(jié)果自己反受打擊,損失慘重。
【第49句】:一把火燒不開水,一只手捂不住天。
【第50句】:【拔草去尋蛇】釋義:比喻存心尋找差錯。例句:思量拔草去尋蛇,這回卻沒蛇兒弄。平常家里沒風(fēng)波,總有良平也無用。
【第51句】:【鞋趿拉襪搗蒜】(慣)鞋趿(t。)拉:把鞋幫后部踩在腳后跟下。襪搗蒜:襪子不合腳,走路時老往腳心跑。形容衣著不整齊,不利落。
【第52句】:小姨是個列車員,每天五點鐘上班。可這天上班前她突然病倒了,姨父要去給她請假。姥姥說:“一個捻兒一個燈,一個蘿卜一個坑。現(xiàn)在去請假,領(lǐng)導(dǎo)找誰替班?”(河北·石家莊)
【第53句】:【野狼養(yǎng)不成家狗】釋義:比喻本性壞的人再教養(yǎng)也改不了。例句:他心一狠,竟咬牙切齒地說出這樣的話來了:“養(yǎng)活了你十幾年,真是野狼養(yǎng)不成家狗!你要走也行,先把這十幾年的飯錢算清了再走!”
【第54句】:鋼條做釘子——寧折不彎
【第55句】:【冬蟲夏草】“冬蟲夏草”是味名貴的中草藥。它的名字聽起來挺古怪,它到底是蟲還是草?1723年,法國人巴拉南在中國發(fā)現(xiàn)了冬蟲夏草,把它介紹給了世界。1842年,真菌學(xué)家伯克利初步弄清楚了這個怪東西的真面目,發(fā)現(xiàn)它是一種叫蟲草菌的子囊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蟲上形成的。蝙蝠蛾在冬天到來時,把蟲卵產(chǎn)在土里,一個月以后就差不多孵化成一條條胖胖的幼蟲。這時候,早在一旁等候多時的一種叫蟲草的真菌便使勁往幼蟲的體內(nèi)鉆,開始專門吸取幼蟲體內(nèi)的營養(yǎng)。于是,整個冬天,幼蟲體內(nèi)都有這種寄生菌大量繁殖,使幼蟲體內(nèi)充滿菌絲。等到第二年的5—7月,幼蟲早已死亡,這種寄生菌就迫不及待地鉆了出來,在蟲體頂部長出了3~5厘米,甚至10厘米的“草”,這“草”粗0.4—0.7厘米。這時候的蟲體像三眼老蠶,外表深黃色,粗糙,背部有不少皺紋,腹部還有8對足,其中中部的4對足最為明顯。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冬天看它是蟲,夏天看它是草,人們也因此給它起了個“冬蟲夏草”的怪名字。冬蟲變草雖然可以說是蟲和草的結(jié)合體,卻既不屬于蟲,也不屬于草,它是一種菌藻類生物,大多分布在中國青海、四川、云南、貴州、甘肅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區(qū)。冬蟲夏草除含有對人體非常有益的蟲草酸外,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zhì)、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以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所以它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最近由于商家炒作,身價躥升,直逼黃金。
【第56句】:【老何家的姑娘嫁給老鄭家——鄭何氏】(歇)舊時女子出嫁后,在自己的姓氏前面冠以夫姓作為姓名。鄭何氏:稱嫁給鄭家的何姓女子,諧“正合適”。指正好符合實際情況或需求。
【第57句】:絲綢上繡臘梅——錦上添花
【第58句】:爸爸叫我掃地,我光掃中間,掃了半天也沒掃干凈。爸爸看見了笑著對我說:“掃地不掃邊,哪怕掃一天!”(重慶·巫山)
【第59句】:【酒斟滿,茶倒淺】(諺)酒席上,給客人斟酒要滿杯,以示敬重;給客人倒茶不要滿,以示文雅。指酒滿杯、茶淺盞,是酒席茶桌上的規(guī)矩,也是禮數(shù)。
【第60句】:【緩步當(dāng)車,晚食當(dāng)肉】(諺)緩緩地散步,權(quán)當(dāng)是坐車一樣舒適;饑餓時吃飯,就像吃肉般香美。指生活節(jié)奏放緩,悠閑自如,自是一種享受。
【第61句】:【 計劃趕不上變化】計劃不切實際或說得太慢,落在形勢 后面,不起作用。《天怒》:“再說,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 計劃趕不上變化嘛。”
【第62句】:孔明借箭——滿載而歸
【第63句】:【搞鬼把戲】(慣)指暗中使用陰險的手段或計策。 也作“搞鬼名堂”。
【第64句】:爸爸教給我一個看天氣的口訣:“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江蘇·海安)
【第65句】:【玉不琢,不成器】釋義:玉不經(jīng)過雕琢,不會成為器物。比喻人不經(jīng)過教育、學(xué)習(xí),不會成材。例句:“是你不懂道理!”玉姑惱了,“玉不琢,不成器;幼不學(xué),老何為?”
【第66句】:【西方不亮東方亮】見“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第67句】:【狗是百步王,只在門前狂】(諺)百步王:在離家百步以內(nèi)逞能。指狗只會在家門口狂吠,一離家門口就老實了。比喻沒見過世面的人,一到生地方就會膽怯。
【第68句】:龜兒吃秤砣——鐵心王八
【第69句】:【死豬不怕開水燙】釋義:比喻反正已經(jīng)到了最壞境地,干脆橫下一條心,任人擺布。例句:我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了,大不了管制起來,再不就蹲監(jiān)獄;你可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第70句】:包大人的告示一開誠布公
【第71句】:【學(xué)而優(yōu)則仕】“學(xué)而優(yōu)則仕”是流行很廣、影響很深的一句話,很多人把它理解成“學(xué)習(xí)優(yōu)秀就應(yīng)該當(dāng)官”,是一種典型的“讀書做官論”。其實這是犯了望文生義和斷章取義的嚴(yán)重錯誤。那么,“學(xué)而優(yōu)則仕”源自哪里,又怎樣正確理解它呢? “學(xué)而優(yōu)則仕”出自《論語·子張》,原文為“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有人常常把它當(dāng)成孔子的話,其實這話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弟子子夏的高論。按《辭海》的解釋,“優(yōu)”字的含義其中有一條為“充足、富裕”;“仕”字的含義其中有一條為通“事”。如果按此理解,“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本意應(yīng)該是“做事有充足的空閑時,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尚有富裕時間,應(yīng)該做事。”這才是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看來,“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本義就是“知行合一”,即“實踐與認(rèn)識相統(tǒng)一”,這和我們現(xiàn)在所倡導(dǎo)的“工學(xué)結(jié)合,處理好工學(xué)矛盾”是相似的。南宋大儒朱熹就持這種觀點。他在《論語集注》中說:“優(yōu)有余力也。仕與學(xué)理同而事異,故當(dāng)其事者,必先有以盡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學(xué),則所以資其仕者益深;學(xué)而仕,則所以驗其學(xué)者益廣。”顯然,朱熹也把“學(xué)而優(yōu)”解釋為“學(xué)有余力”,并認(rèn)為“仕”與“學(xué)”同等重要。對此,北京大學(xué)一教授解釋說,“學(xué)”是理論總結(jié),“仕”是運用理論到實踐。“學(xué)”可以增加“仕”的深度,“仕”可以增加“學(xué)”的廣度。《論語集注》是南宋以來官方認(rèn)定的權(quán)威版本,它的解釋無疑是最正確的。
【第72句】:【聽風(fēng)就是雨】(慣)比喻聽到一點傳聞,就信以為真,甚至盲目采取行動。 也作聽見風(fēng)就來雨。 聽見了風(fēng)就以為是下雨。
【第73句】:吃稀糊糊游西湖——窮開心
【第74句】:【叫化子要黃連——自討苦吃】(歇)黃連:一種味極苦的中藥。指自己找罪受。常含譏諷意味。
【第75句】:【和尚拖木頭——做出了寺】(歇)和尚搬運木頭,是要修建寺院。寺:諧“事”。指出了事或闖了禍。
【第76句】:【 鼉鷥不吃鷺鷥?nèi)狻勘扔魍惒幌鄠C鞔段饔斡洝罚骸拔?空,且休爭競。我們既進來就出去,顯得沒了方情。常言 道:鷺鷥不吃鷺鷥?nèi)狻K麕熂仁遣辉冢瑪噥y他做什?”
【第77句】:【吃菜要吃心,聽話要聽音】(諺)吃菜要吃菜的鮮嫩內(nèi)瓤;聽人說話要聆聽話外之音,以便知道對方的真實意圖。 也作吃蔥吃芯兒,聽話聽音兒。 吃飯品滋味,聽話聽下音。
【第78句】:【種地在人,長苗在地,收成在天】釋義:指種莊稼離不開入力,苗長得壯不壯,收成好不好,決定于地利和天時。例句:種地在人,長苗在地,收成在天,這地不給長,老天爺不給收成,光人折騰,也難說呀!
【第79句】:老鷹捕食——見雞(機)行事
【第80句】:【前有車,后有轍】(諺)前邊有車行過,后邊就有車轍。比喻前人取得了經(jīng)驗教訓(xùn),后人就有了可以遵循的榜樣。 也作“前邊有車,后邊有轍”。
【第81句】:【 老天爺不長眼】人世間存在不公、不幸,老天爺不看不 管。不長眼,也說:不睜眼、閉著眼、瞎了眼。清代《官場現(xiàn) 形記》:“老天爺不長眼睛,為什么只管同我們幾個人做對 頭。”
【第82句】:【抖摟包袱底兒】(慣)包袱底兒:比喻最拿手的本領(lǐng)。指把最拿手的本領(lǐng)亮出來。
【第83句】:【人逢喜事情神爽】遇到好事,心情舒暢,喜形于色。葉辛 《蹉跎歲月》:“人逢喜事情神爽,今天三喜臨門會喝的多喝, 不會喝的少喝,個個都喝一點。”
【第84句】:【 不怕虎生三只眼,只怕人懷兩樣心】敵人厲害并不可怕,自 己人變心則易壞事。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老話說, 不怕虎生三只眼,只怕人懷兩樣心。你小子,乘你大哥不在 家,想奪權(quán),想霸產(chǎn),想在這小院兒里來個牛打江山馬坐 殿!”
【第85句】:天冷了,哥哥仍穿著單衣,媽媽拿棉襖叫他穿上,哥哥卻說不冷。媽媽說:“千層單的,不如一層棉的。還是穿上吧!”哥哥見棉衣上有幾個補丁,就說什么也不穿。媽媽說:“丑不避人,窮不瞞人。補丁又咋啦?”(江蘇·響水)
【第86句】:【可遇而不可求】意為只能碰運氣,碰機會。張潔《無字》: “一切都是機遇,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第87句】:【背包袱】(慣)比喻在思想上或經(jīng)濟上有沉重的負(fù)擔(dān)。
【第88句】:【得意夫妻欣永守,負(fù)心朋友怕重逢】(諺)指相親相愛的夫妻,終生相守會感到莫大的欣慰;忘情負(fù)義的朋友,最怕的是再相見時會尷尬難堪。
【第89句】:【有牛使牛,沒牛使?fàn)佟恳源握叽妗伲舱f:驢。電視 劇:“俺也是沒有辦法,她爹病了,只好沒牛使?fàn)伲尯⒆右?幫著抬水。”
【第90句】:【背靠大樹好乘涼】釋義:比喻借別人的勢力做靠山,有庇護,有依靠。例句:自然,背靠大樹好乘涼。可是自己沒有一點實力,這個涼是乘不好的。
【第91句】:【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技藝要堅持練習(xí),不堅持就要荒廢。 《北京短篇小說選》:“你也得好好練,干咱們這一行,總得拳 不離手,曲不離口才行。”
【第92句】:表哥在學(xué)校常挨打,到了家里卻厲害得不得了。姨媽總說他是“家里的老虎,外面的老鼠”。(河北·邯鄲)
【第93句】:【 推出午門問斬】北京故宮有午門,皇帝賜死的人在午門 外問斬。借指不分青紅皂白,一律排斥。浩然《艷陽天》: “不論人家進步不進步,只要是成分不好,就推出午門問 斬!”
【第94句】:【合唱一臺戲】(慣)比喻勾結(jié)在一起做某事。
【第95句】:【耗子偷米湯,勉強糊得著嘴巴】釋義:比喻勉強填飽肚子。例句:我們家一共有八畝田,有豬有牛有泉水,農(nóng)具什樣也將就拖得過去。一年到頭,只要不懶,按說也耗子偷米湯,勉強糊得著嘴巴的。
【第96句】:人家的牡丹敬菩薩——借花獻佛
【第97句】:【一家人臭嘴不臭心】(諺)臭嘴:斗嘴,說出些難聽的罵人話。指一家人過日子,免不了要頂嘴鬧別扭,但總是一心一意過日子的。
【第98句】:【自己的夢自己圓】釋義:圓:圓夢,指推測吉兇。比喻自己的事自己辦,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一例句:“老王,自己的夢自己圓。你好好想想,你和黨一個心眼么?和老鐵一個心眼么?要說是一個心眼,為啥你離老鐵那么遠(yuǎn),可又離那些不清不白的那么近?”
【第99句】:【犯口舌】(慣)指雙方爭吵或辯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