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家有千貫,不如日進分文】(諺)貫:舊時錢制,用繩子穿上,每一千為一貫。家里縱然有千貫的錢財,也不如每天有微薄的收入好。指固定的收入雖少,也遠比只出不進的死錢好。
【第2句】:【 地里挑瓜,挑得眼花】數量多,難以選擇。指拿不定主意。 地,也說:籮。類似的:滿眼看花,看得眼花。成語:眼花繚 亂。柳青《創業史》:“‘商州牛多得很!到冬,荒山坡上一群 一群放著。你不知情,到那里買牛,是瓜地里挑瓜,挑得眼 花!”’
【第3句】:舞臺上的嗚槍——打不死人
【第4句】:曹操殺華佗——以怨報德
【第5句】:【走江湖】(慣)指奔走四方,靠賣藝、賣藥、占卜、行醫為生。 也作“跑江湖”。
【第6句】:茶館的火剪——倒霉(搗煤)
【第7句】:【銀樣蠟槍頭】釋義:比喻中看不中用。例句:便都笑那些老爺們、大哥們平日作威作福,橫行霸道,如今也不過虎頭蛇尾,銀樣蠟槍頭,奈他們不何。
【第8句】:【斗大的字認不上兩石】(慣)斗、石:都是容量單位,10斗等于1石。形容識字很少或不識字。 也作斗大的字不識一升。升:容量單位,10升等于1斗。 斗大的字認不得幾石。
【第9句】:【船不離舵,客不離貨】(諺)舵(du。):船上控制方向的工具。就像船不能離開舵一樣,客商不能離開自己的貨物。指客商離開貨物,沒有保管好,就容易失盜。也指貴重財物必須隨身帶好。
【第10句】:【當紅娘】(慣)紅娘:《西廂記》中的人物,崔鶯鶯的侍女,促成了鶯鶯與張生的婚姻。指為男女婚姻或其他事情的當事雙方牽線搭橋。
【第11句】:【蒼蠅見了血】(慣)比喻壞人見到了想要的東西而眼紅。
【第12句】:【狗咬挎籃的,賊搶有錢的】釋義:挎籃的:指挎著籃子討飯的人。即乞丐。比喻壞人專門欺壓窮人。例句:天保沒好氣地答道:“安定!‘狗咬挎籃的,賊搶有錢的’,一點不假!我這沒逃跑的也還活著?!?/p>
【第13句】:【好酒不怕巷子深】見“酒好不怕巷子深”。
【第14句】:貍貓蹲在懸崖上——混充老虎
【第15句】:【拳不打少林,腳不踢武當】(諺)少林、武當為我國傳統武術兩大派系,少林派以拳功著稱,武當派以腿功著稱。指習武之人,不可和少林派比拳功,不可和武當派比腿功。
【第16句】:高梁地里打陽傘——難頂難撐
【第17句】:老牛掉到水井里——有勁使不上;踢騰不開
【第18句】:人群里有聰明人,高山里有金和銀。
【第19句】:閻王的客堂——死去活來
【第20句】:廟里的觀音——站得住腳
【第21句】:下課了,大家都到前邊交作業。一個正在抄黑板上習題的同學嚷開了:“喂!我是抄題還是畫腦袋呀?”(天津·寶坻)
【第22句】:天陰得很重,好像很快就要下雨了。小葉在不緊不慢地拾掇著攤在箔上的棉花,她媽媽催促道:“小葉,快點啊,不要繡花繡朵的。”(山東·金鄉)
【第23句】:【評劇】劇種一般冠以地域名稱,如豫劇、淮劇、晉劇、河北梆子、秦腔等,評劇則比較特殊,與地域名無關,它是怎么來的呢?有兩種說法比較流行。一種說法是,首先使用“評劇”二字的是早期評劇女演員李金順。民國十七年(1928年)初,兩次闖關東的李金順又回到天津演出。當時這位譽滿關內外的名角,對演出的戲報上所用的“蹦蹦”(評劇原來的名稱)二字十分厭惡,故把“慶春平腔梆子班”中的“平”字抽取出來,將其改名為“平戲”。但因為當時京劇也叫平戲,兩樣劇種同名叫人難以區分。因此,天津的一些文人墨客建議李全順將“平”加一…言”字偏旁,從此就稱“評劇”了。還有一說,民國初年,一評劇團到北京演出,當時的“評劇”叫“平劇”,與北平(京)的“平劇”同名。有一天,評、京兩班兒演員碰巧到一個飯館吃飯。京劇演員看不起小地方來的評劇演員,質問他們有什么資格敢叫“平劇”,吵得不可開交。當時知名度很高的李大釗也在飯館吃飯,他是唐山人,對家鄉戲頗有研究,見雙方爭執不下,便走上前勸架,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他說:“你們平?。ㄖ冈u?。┑难莩鲲L格是善于演出平裝戲(相對于古裝戲),時評政局,鞭撻丑惡,接近百姓,風趣活潑,不如在‘平’字旁加一‘言’字,改叫‘評劇’,更符合你們的演出風格,你們看如何?”,雙方聽了,非常佩服李大釗的高見,遂握手言和,“評劇”之名由此而來。
【第24句】:小洋媽炒菜時總是拎著水瓢站在灶臺旁,隨時準備添水。小洋說:“媽,人家炒菜拿鍋鏟兒,您卻拎水瓢?!啊?,殺豬殺尾巴,各有各的殺法。”小洋媽笑著回答。(河南·南陽)
【第25句】:【千金難買好音訊】(諺)花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好的音訊。指使人振奮的好消息是最有價值的。
【第26句】:夜壺不叫夜壺——臭水瓶(平)
【第27句】:有道數學題,爸爸講了半天我還是不明白。爸爸急得點著我的頭說:“難道你的腦筋都是直的,怎么連一點彎都不會轉?。俊保ê颖薄みw安)
【第28句】:捧著鮮花坐飛機——美上天了
【第29句】:【人窮長力氣,人富長脾氣】(諺)指窮人靠肢體勤勞度日,力氣自然越來越大;富人養尊處優,恃財傲物,脾氣自然越來越大。
【第30句】:【 拾草打兔子,帶燒的】帶燒的,與捎帶的諧音,借指順便干 的。拾草,也說:耬草。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今天是拾 草打兔子當捎帶,把消息告訴了我?!?/p>
【第31句】:語言泡泡糖——吹牛
【第32句】:【放野馬】(慣)比喻不受管束,自由行動。
【第33句】:【 嚴霜單打獨根草,大水盡淹獨木橋】力量孤單,處境不好, 又遭遇不幸。明代《初刻拍案驚奇》:“劉家夫妻兩口,染了 疫癥,一臥不起,正是:濃霜偏打無根草,禍來直奔福輕人?!?/p>
【第34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主觀客觀條件均極為不利,面 臨危險。臺灣李敖《啟發你的小故事》:“三十四年來,已經 面目全非,已經陷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世界?!?/p>
【第35句】:【家里無賊賊不來】(諺)家里如果沒內賊,外賊是進不來的。指外賊行竊,往往離不開家賊作內應。也泛指外界壞人作亂,總有內奸幫襯。
【第36句】:我問媽媽要錢買東西,媽媽說:“今天要,明天要,沙窩淘井,越淘越深?!保ê幽稀ば乱埃?/p>
【第37句】:十指頭生瘡——毒手
【第38句】:騎自行車下坡——不踩(睬)
【第39句】:【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諺)他投送給我桃,我用李去回敬他。指桃與李的價值是相當的,禮尚往來,合情合理。
【第40句】:提著燈籠砍柴——明砍
【第41句】:鏡花水月——虛像
【第42句】:【點起一盞燈,亮了一屋人】(諺)在黑夜里點起一盞燈來,就能使滿屋子的人都見到光亮。比喻一人傳播真理,能使眾人心明眼亮。
【第43句】:群眾在哪里,勝利就在哪里。
【第44句】:【 動一根毫毛,立一根旗桿】極言不容侵犯。浩然《艷陽 天》:“你敢動動我?摸倒我一根毫毛,奶奶讓你立根旗桿!”
【第45句】:船艙里生小雞——漂?。ǚ酰?/p>
【第46句】:【破人生意,如殺人父母】(諺)破壞別人即將做成的生意,如同謀殺他父母一樣使他不幸。指別人做買賣,只可促成,不可破壞。
【第47句】:穿西裝戴笠帽——土洋結合
【第48句】:【 魯班門前弄大斧】魯班,戰國時期有名的木匠。此句表 示:在內行人面前賣弄自己,太不自量。成語:班門弄斧。 賈平凹《廢都》:“得了得了,鍾主編是什么人,你別魯班門前 掄大斧!”
【第49句】:人情一把鋸—你不來,我不去
【第50句】:【親家】孩子們結婚后,小夫妻雙方父親之間的稱呼,雙方母親則稱為“親家母”。深受國人喜愛的豫劇《朝陽溝》有句著名的唱段“親家母,你坐下,咱倆拉拉知心話……”“親家”之稱最早始于唐代?!缎绿茣な掅詡鳌份d:“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謁,帝(玄宗)呼為親家。”最初這一稱呼只流行于皇親國戚的聯姻上,唐玄宗直呼龍婿生母為親家母,足見其關系的親密。因此,唐代詩人盧綸作《王駙馬花燭詩》云:“人主人臣是親家?!焙髞恚坝H家”這個稱呼通行到了民間,一般老百姓也開始使用這一稱呼,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51句】:前天,我家收到了大伯從部隊來的信。信中寫道:“……一根線,容易斷;千根線,能拉纖。抗洪救災的全面勝利,靠的是前線軍民萬眾一心的抗洪精神和后方的大力支援?!保ㄕ憬そB興)
【第52句】:【船頭怕鬼,船尾怕賊】(慣)形容膽小怕事,顧慮重重。
【第53句】:蟻多推山山也倒,人多戽海海也干。
【第54句】:流水簿做袍子——滿身都是賬
【第55句】:一根柱子難撐天,一塊石頭難壘山。
【第56句】:孔雀開屏——尾巴翹得高;喜氣洋洋
【第57句】:蒼蠅頭上頂綠豆殼——什么人戴什么帽
【第58句】:【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慣)1指動刀子殺人或殺生。2指跟人拼命。
【第59句】:【捉到強盜連夜解】(慣)比喻事情緊急,要立刻動手。
【第60句】:【量體裁衣,看菜吃飯】見“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第61句】:【 沒理攪三分】不講理,耍賴。成語:胡攪蠻纏、無理取鬧。 攪,也說:占。趙樹理《鍛煉鍛煉》:“誰給提意見,馬上跟誰 鬧,沒理占三分,吵得天塌了?!?/p>
【第62句】:雨過天晴后的一個晚上,我和爸爸去奶奶家。一路上,我小心翼翼,總怕踩著水和泥。爸爸說:“你看,明是水,暗是泥,不明不暗是好地。”(河北·邯鄲)
【第63句】:【大懶推小懶】不想負責,互相推委。周立波《山鄉巨變》: “你自己沒有腳呀?大懶使小懶,還罵人呢。”
【第64句】: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經送寶
【第65句】:【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謂做事要有把握,不能冒險。 清代《三俠五義》:“咱們與其涉險,莫若繞遠。俗語說得好: 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小弟意欲從五峰嶺的山后上去, 大約再無妨礙?!?/p>
【第66句】:【浮萍尚有相逢日,人豈全無見面時】(諺)浮萍:浮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浮萍有時還會漂流到一處,人難道分別后就沒有再見面的機會?指人分別后定會重逢。
【第67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慣)取不盡,用不完。形容資源豐富。
【第68句】:【是真難假,是假難真】(諺)真的就是真的,不能變成假的;假的就是假的,不能充成真的。指真與假有著本質上的差異,不容混同。 也作是假不能真,是真不能假。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第69句】:【大槐樹】槐樹是個很普通的品種,全國各地都有種植,緣何只有洪洞縣的大槐樹聞名于世?在國內許多地方和海外華僑中,曾經流傳著這樣一首古老的歌謠:“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老家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原來,在山西省洪洞縣城北二里處,有座始建于唐代貞觀二年(628年)的廣濟寺,寺旁有株漢代古槐,“樹身數圍,蔭蔽數畝”,長勢十分旺盛?;睒渖侠哮幐C層層疊疊,無數鳥兒在此盤旋聒噪,成為遠近聞名的一道風景。明代初年,就在這棵大槐樹底下,發生了一件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大移民。一群群男女老少手拿“憑照川資”,在官兵的催逼下走向新的定居地。這株洪洞古槐,留在移民的心中。明朝初年為何要大移民?元末明初,由于連綿不斷的戰爭,致使冀魯豫蘇和兩淮一帶,十室九空。而且自然災害接連不斷。從《元史》記載看,元末較大的水旱災害,山東18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顆粒無收的蝗災竟有18次之多,出現了“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的荒涼局面。明朝建國后,有些州縣人煙稀少,形同虛設。據《明太祖實錄》:洪武十年(1337年),河南等地“凡州改縣者十二,縣并者十六?!逼吣曛?,又把全國不足3000戶的30余州降為縣。為此,朱元璋做出了千里移民以充實各地的決定。當時的山西如同世外桃源,風調雨順,沒有受到天災人禍的影響,人口激增。據《明太祖實錄》:洪武十四年(1381年)統計,當時的河南人口為1【第89句】:1萬人,河北人口1【第89句】:3萬,而山西人口多達40【第3句】:04萬人,比河北河南兩省人口總和還多出30萬人。要實現向中原一帶的移民方針,山西自然成了理想的選擇地。洪武九年(1376年)移民開始?!逗槎纯h志》記載:當時政府規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其余一律外遷。移民主要來自大原府、平陽府和潞、澤、遼、沁、汾五州(即今太原、臨汾、長治、晉城、沁縣、汾陽一帶),因洪洞人口稠密,交通便利,被政府定為移民集散中心,從此名留青史。據傳,在孩子臨行前,父母把其小腳趾咬為兩瓣,留為記號以備以后認親,從此全都成了復形小腳甲。傳說,凡長“猴指甲”的都是洪洞縣來的?,F在,每年的四月一日到十日為“尋根祭祖節”,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以不同的方式,表示對祖先故土的崇敬與懷念之情?!笆a庇群生”的大槐樹永遠扎根在無數炎黃子孫的心中。
【第70句】:【擰成一股繩】釋義:比喻團結一心。例句:只要咱們大家擰成一股繩,按著黨的話好好干,有啥困難都能克服。
【第71句】:裱糊吉里的紙人一—點就透;—戳就破
【第72句】:雞蛋炒鴨蛋——渾蛋
【第73句】:【酒怕牛肉飯怕魚】(諺)指最好的下酒菜是牛肉,最好的就飯菜是魚肉。
【第74句】:【指著明白的,說糊涂的】(慣)指心里明白,卻裝作糊涂。
【第75句】:寫字不在行——出格
【第76句】:一次,我向媽媽說:“媽媽,吃完飯再寫作業也不遲?!眿寢尣桓吲d地說:“后插一日秧,晚收十天谷?!蔽乙宦?,就乖乖地去寫作業了。(河南·洛陽)
【第77句】:【 身入寶山不識寶】指認識不到事物的價值。類似的:身 在羊群不認羊。成語:熟視無睹。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 “你可真是身在寶地不識寶啊。我要是早知道早就來了?!?/p>
【第78句】:【打鼓弄琵琶,相逢是一家】(諺)指打鼓的和彈琵琶的相逢便合場演奏,過后就各分東西。比喻人臨時聚合,不過是逢場作戲,無情義可講。
【第79句】:【交白卷】(慣)1指考生在考場上什么也沒答上來就交了卷子。2指回答不出別人的提問,或任務沒完成。 也作“繳白卷”。
【第80句】:【戲有戲德,臺有臺規】(諺)戲劇演員要有藝德,臺上表演要有臺規。指戲劇表演一要有道德規范,二要有嚴格規程。
【第81句】:【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釋義:指過日子貴在有打算。例句:朱老星一年到頭總會找到活兒做,兩手不閑是他的目的。他常說:“人,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彼褪钦靸r打算。
【第82句】:三代人出門——扶老攜幼,有前有后
【第83句】:【風水不便,客人背纖】(諺)背纖:人在岸邊用繩拉船前行。行船遇到逆風或逆水,乘船的客人也只好下船背纖。借指事到無奈時,只好勞動尊客。
【第84句】:【狗腿子】“狗腿子”比喻給有勢力的壞人奔走幫兇的人。“狗腿子”一詞源于一則傳說。從前,有個為富不仁的財主,他的腿斷了。一個奴才為討好主子歡心,主動要求截下自己的腿,為主人接腿。主人問:“你自己的腿怎么辦呢?”奴才說:“我可以接上一條狗腿?!敝魅擞謫枺骸澳枪返耐扔衷趺崔k呢?”奴才又說:“給它用泥巴捏上一條?!?所以,狗在撒尿時,總要把一條腿翹起來,是怕把那條用泥捏的腿讓尿給沖掉了。這就是“狗腿子”的來歷。幽默諷刺之深,入木三分。
【第85句】:和尚打傘——無發(法)無天
【第86句】:【結婚】“結婚”的由來,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民俗說。早在原始社會,人類沒有固定的婚姻,每當黃昏,便自由結合擇偶而居,這種婚俗,至今還有保留,如云南省的摩梭人現在還實行走婚。所以,漢民族把最早的“黃昏夫妻”稱之為“結昏”。隨著一夫一妻制的實行,語言學家便把曾經標志混亂婚姻的“結昏”改為“結婚”?!盎椤弊值难茏?,是混亂婚姻向文明婚姻過渡的見證。另一種說法是陰陽說?!抖Y記·昏義》孔穎達疏說:“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陰來陽往之義?!边@就是說,把婚禮安排在昏時進行,是取其陰來陽往的意思?!瓣巵黻柾卑瑑蓪右馑迹阂皇前滋旒磳⑦^去,夜晚即將來臨,陰陽交替之時,即是黃昏。另一層意思是,新郎在白天去親迎新娘,新娘在臨近夜晚時來到夫家。這種自然的陰陽和人事的陰陽相結合,正好體現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古人看來,一切人事都要合乎天意,婚禮這一重要禮儀更不能例外。以人的陰來陽往和天的陰來陽往相配合,這種婚禮就合乎天意,婚姻就會獲得美滿幸福,同時也會給通婚的兩個家族帶來福澤。所以婚禮必須在昏時舉行。這是“結婚”一詞的原意,現在結婚儀式不據泥于黃昏,“吉時”在中午居多。
【第87句】:【好貓不作聲】(諺)指善于捕捉老鼠的貓不出聲。常比喻有真才實學的人不張揚、不輕浮。
【第88句】:【一人向隅,滿座不歡】某一人悶悶不樂,影響眾人情緒。 清代《兒女英雄傳》:“久之,那些同寅,也覺得他一人向隅, 滿座不歡,漸漸的就有些聲氣不通起來。”
【第89句】:【洞庭湖的麻雀——見過大風浪的】(歇)洞庭湖: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比喻人見過世面,經歷過大的風浪。
【第90句】:【能把木頭人說活,能把晴天說下雨來】(慣)形容人特別能說會道。
【第91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釋義:容:打扮。士人為深知自己、賞識自己的人效命,女子為喜歡自己的人打扮。例句:此后,只有清風明月來作伴了,有個不孤單、寂寞的么?“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怡紅院還為誰涂紅抹翠呢?
【第92句】:鬧區做買賣——生意興隆
【第93句】:【甕里捉王八——跑不了】(歇)指陷入困境,無處躲藏,無法逃跑。 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甕中捉鱉——跑不了。 甕里捉鱉——沒跑。
【第94句】:咬口生姜喝口醋——歷盡辛酸
【第95句】:【三軍】現在所謂“三軍”,一般泛指軍隊的統稱,也指海陸空三軍。毛澤東長征詩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之句,即是泛指紅軍。 “三軍”源自古代的軍隊編制。春秋戰國時期,晉、齊、魯、楚等國軍隊都設有上、中、下三軍或左、中、右三軍。其中以中軍的地位較高,也更為驍勇善戰。后來又演變為前、中、后三軍。唐宋以后,前、中、后三軍已經成為軍隊的一種固定的建制。不過,這時“三軍”的概念與春秋時期已有很大的不同,而是指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中軍即由主將親自統帥的部隊,也是全軍的主力。前軍即先頭部隊,后軍即擔任后方掩護、警戒任務的部隊。到了現在,前、中、后的三軍建制已完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陸、海、空三軍。
【第96句】:【一人說話全有理,兩人說話見高低】兩個人的看法可能更 全面一些,要聽取不同意見。成語:兼聽則明。劉江《太行 風云》:“一人說話全有理,兩人說話見高低。我聽小五這是 幾句實話,不知道你鬼迷心竅想是甚!”
【第97句】:李大爺去年種藥材賠了八百元。今年改種西瓜,不想一場大雨,碗大的西瓜都保不住了。李大爺嘆息道:“人不走運,鹽罐里生蛆,放個屁也會砸爛腳后跟?!保ê幽稀つ险伲?/p>
【第98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見“防人之心不可無”。
【第99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情況起了極大的變化。多指不 會永遠處于不利地位。類似的:三年水流東,四年水流西。 每外聶華苓《失去的金鈴子》:“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 西,有的佃戶反而發起來了?!?/p>
上一篇:搞笑的搞笑的順口溜-經典順口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