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生看衣衫熟看人】(諺)指對于素不相識的人,只能從衣著外表上進行觀察;而熟人就不必這樣了。
【第2句】:【攀得高,跌得重】見“爬得高,跌得腫”。
【第3句】:【既敢撓熊毛,當然不怕咬】(諺)既有膽量在熊身上撓毛,就不怕熊咬。指既有膽量敢冒險,就不怕承擔可怕的后果。也指既敢做某件擔風險的事,就有幾分成功的把握。
【第4句】:【無病一身輕,有子萬事足】(諺)人只要身體健康,無病無災,精神自然輕松愉快;再有個兒子繼承家業,一切就都感到滿足。多指在私有制社會里,有個頂門立戶的繼承人,就是最大的安慰。
【第5句】:【算總帳】(慣)指把過去所有的錯誤、罪行加在一起清算。
【第6句】:【氣死人,不償命】(慣)指說話、做事太讓人生氣。也指故意氣對方,幸災樂禍。 也作“氣死活人不償命”。
【第7句】:【全聚德】“全聚德”是北京最知名的老字號烤鴨店,馳名海內外。 全聚德烤鴨店創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創辦人楊全仁在北京以經營生雞生鴨為生。1864年,楊全仁買下了前門大街一家瀕臨倒閉的“德聚全”干鮮果鋪,開始經營烤鴨和烤驢肉。開業前,一位風水先生圍著新店轉了兩圈站定說:“這是塊風水寶地,前程不可限量,只是此店以前甚為倒運,要想沖其晦氣,除非將‘德聚全’的舊字號倒過來,稱作‘全聚德’,新字號才能上坦途?!?楊全仁一聽正合心意,一來自己名字中占有一個“全”字,二來“聚德”意為聚攏德行,可以標榜店鋪做買賣講德行。于是請當時的書法家錢子龍書寫了牌匾,聞名中外的老字號“全聚德”就這樣誕生了。
【第8句】:【數面成親舊】(諺)數面:多次見面。親舊:親朋舊友。經常接觸,互相交流,自會增進友誼,成為老朋友。指交情是從多接觸、多交流中產生的。
【第9句】:【賣糖的不賣醋,賣醋的也別賣糖】(諺)賣糖的就只賣糖,賣醋的就只賣醋,不要互相摻和。比喻人各干各的營生,不要相互攪擾干預。
【第10句】:【出洋相】(慣)1指在人前出丑,鬧笑話。2指故意做出丑態,引人發笑。
【第11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諺)記憶力再強,也不如用筆把事記下來可靠。指筆記勝過記憶。 也作好記性當不得爛筆頭。 好腦瓜子不如爛筆頭子。
【第12句】:【老牛力盡刀尖死】 釋義:比喻辛辛苦苦為人出完了力,卻被人害了,落個悲慘結局。 例句:白占魁為了自己沒有能當上社干部,竟能唱出“老牛力盡刀尖死,忠心為國不出頭”的秦腔發牢騷,高增福聽了簡直發嘔,唾了幾口酸水。
【第13句】:【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 釋義:比喻凡事都有原因。 例句: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你不惹我,我好尋你?
【第14句】:【哪根指頭也是自己的肉】 釋義:都是自己的兒女,都一樣心疼。 例句:“哪一根指頭也是自己的肉,當老人的自然用不著偏誰為誰!”
【第15句】:一馬換雙象,必是英雄將。
【第16句】:【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釋義:舊時用葫蘆裝藥。比喻弄不清真相。 例句:王工作員雖然也來過幾次,可惜人年輕,識不透人家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見人家表格細致,訓練忙碌,反以為人家工作認真,大大稱贊。
【第17句】:【一個巴掌拍不晌】(諺)比喻單方面的啟動引發不了矛盾沖突。也比喻勢孤力單的人成不了事。
【第18句】:【連陰百日,也有天晴;冬長三月,早晚打春】 釋義:比喻好日子總會到來。 例句:“你不能死,你得活著。連陰百日,也有天睛;冬長三月,早晚打春。 我就不信這種悶死人的日子沒有盡頭!”
【第19句】:【哪壺不開提哪壺】(慣)提:本指使東西由下往上移,轉指談起。比喻偏偏要觸到對方的痛處、短處或所忌諱的事。 也作哪一壺不開提哪一壺。 哪把壺不開提哪把壺。
【第20句】:【傍生不如傍熟】(諺)傍:依靠。 指人到窘困時,向生人求助,不如向故舊投靠有希望。
【第21句】:【牙齒還有和舌頭相碰的時候】(諺)比喻在一起生活的人,關系再親密,也不免有時要發生沖突。 也作牙跟舌頭還有不和的時候。 牙齒跟舌頭那樣親,有時也會咬到。 牙齒有時也會嚼痛舌頭。
【第22句】:【毀巢之下,勢無完卵】見“覆巢之下無完卵”。
【第23句】:【物極必反】(諺)指事物發展到極限時,就會朝著相反的方向轉化。 也作物極則反,人急智生。 物極則反,泰極則否。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第24句】:【在家不會迎賓客,出門方知少故人】(諺)故人:老朋友。在家里不會熱情款待賓客,出門在外才體會到缺少朋友的難處。指不能熱情交結與招待朋友的人,必然得不到朋友的關愛。
【第25句】:【肉骨頭敲鼓——葷咚咚】(歇)葷:葷腥,諧“昏”。咚咚:本形容敲鼓的聲音,轉以形容昏沉沉的樣子。形容人昏頭昏腦,十分糊涂。
【第26句】:【熬過冬,就是夏】(諺)指熬過了冬天的嚴寒,夏天就必定到來。比喻人身處逆境之中,不必焦躁憂慮,耐心等待,定有轉機。
【第27句】:【自己塞了自己的嘴】(慣)指說話前后矛盾,不能自圓其說。
【第28句】:【柳條子穿鲇魚——一勒子貨】(歇)鲇魚:一種身體表面多黏液、無鱗的淡水魚。一勒子:用同一條繩子穿起來系緊。勒:諧“類”。指某一伙人都是同一個類型的壞東西。常含責罵意。
【第29句】:【疾雷不及掩耳】見“迅雷不及掩耳”。
【第30句】:【臘月生的,凍手凍腳】 釋義:臘月天冷,凍手、腳?!皟觥迸c“動”諧音。比喻人手腳不老實,好動。 例句:我對耿大田說:“你這個人,臘月生的,怎么老是凍(動)手凍(動)腳呢?”
【第31句】:【百煉才成鋼】 釋義:經過千錘百煉,才能成為有用人才或杰出人物。 例句:他十分樂觀地想:身上掉肉、眼睛熬紅沒有什么了不起。常言說,烈火識真金,百煉才成鋼嘛!
【第32句】:【殺人不眨眼】此語形容殘暴狠毒,殺人成性。典出宋普濟《五燈會元·圓通緣德禪師》。 宋朝初年,宋太祖趙匡胤派大將軍曹翰出兵江南消滅割據政權。有一天,曹翰領兵來到九江廬山寺,許多和尚嚇得倉皇逃跑,只有緣德禪師坦然靜坐,旁若無人。曹翰厲聲呵斥道:“難道你沒有聽說過有個殺人不眨眼的將軍?” 緣德禪師睜開眼看了他一會兒反問道:“你怎么就不知道還有個天生不怕死的和尚呢?”
【第33句】:【狗臨死,還要跳起來咬兩口】 釋義:比喻要做最后的掙扎。 例句:他們斷我的財路,我也不是好惹的!狗臨死,還要跳起來咬兩口,我就不如一條狗不成!
【第34句】:【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釋義:能否相識(也指結婚),不在距離遠近,而在有無機緣。 例句:宋江聽了大喜,向前拖住道:“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
【第35句】:【堵窩掏螃蟹】(慣)比喻在對手的老窩穩穩地將其抓獲。
【第36句】:【城隍老爺上了小鬼的當】 釋義:城隍:迷信傳說指主管某個城的神。比喻被手下人欺騙了。 例句:我看看鎖著房門,我才明白城隍老爺上了小鬼的當了!他媽的,他在沒走以前,還同老子表示得很好,這個家伙倒干得好!
【第37句】:【受熬煎】(慣)指倍受折磨。 也作“受煎熬”。
【第38句】:【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諺)人不能從相貌上斷定他有多大的作為,就像海水無法用斗來量它的多少一樣。指人的才干、學識與成就,從相貌上是估量不透的。 也作“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第39句】:【氈襪裹腳靴】(慣)氈襪、裹腳布、靴子都是穿在腳上的東西。比喻關系密切的人。
【第40句】:【喇喇蛄穿大衫——硬稱土紳士】(歇)喇喇蛄:螻蛄的通稱,一種生活在泥土中的害蟲,吃農作物的嫩莖,也作拉拉蛄,也稱螻螻蛄、土狗子。大衫:也叫大褂,身長過膝的中式單衣,舊時紳士或有地位的人常穿。指小人物硬充大人物。常含譏諷意味。
【第41句】:【爺】“爺”是對祖父的稱呼。也有方言指的是父親。那么,一開始“爺”指的就是祖父嗎? 最初,“爺”并非指祖父,而是指父親,至今還有如此用法的影子。如現在“爺娘”連用,便是指“父母”,現在稱“爺倆”,便是指父子。 古代,“爺”字寫為“爺”。據查,出于南朝蕭齊的《玉篇》最早收錄此字,并解釋說:“古俗稱‘父’為‘筇’?!笨磥?,“爺(筇)”字大約是南北朝時期的產物。不過,這個字不是憑空產生的。梁章鉅《稱謂錄》云:“古人稱父為耶,只用耶字,不用爺字。”《漢語大字典》則認為,“耶”和“筇”是一對古今字,“爺”是后起的字形?!耙弊种饕脼檎Z氣詞,但同時代指父親。東晉王羲之《告姜帖》云:“汝母子佳力?力不一一。耶告。”大約出于北魏的《木蘭詩》云:“軍書十二卷,卷卷有耶名。阿耶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闭腔谶@種用法,人們用形聲方法造字,由“耶”造出“筇”字,用來代指父親。 不過,此后“耶”字仍在不時使用。如杜甫《北征》詩云:“見耶北面啼,垢膩腳不襪?!贝蠹s是在宋元明清,“爺”字逐漸取代“耶”字,其意義也有所變化。明代沈榜《宛署雜記·民風二》云:“祖日爺?!庇纱丝梢姡吝t在明代“筇”字開始用來稱呼祖父,直系親屬之間用字稱呼清晰確定。
【第42句】:【驢唇不對馬嘴】見“牛頭不對馬嘴”。
【第43句】:【蟬翼為重,千鈞為輕】(慣)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是三十斤。千鈞:形容極重。蟬翼極輕,卻把它看得很重;千鈞極重,卻把它看得很輕。比喻是非被顛倒。
【第44句】:【狐貍總要露尾巴】(諺)不管狐貍怎樣善于隱藏,肥大的尾巴總要顯露出來。比喻人群中的惡類,無論怎樣奸詐,終究要露出他的劣跡丑態來。 也作狐貍的尾巴總是藏不住的。 狐貍再狡猾,尾巴藏不住。
【第45句】:【蛇咬一口,見了黃鱔都怕】(諺)黃鱔(shan):魚類,形狀像蛇。被蛇咬過的人,見到和蛇相像的黃鱔也會害怕。指人受過大的傷害,常不免心有余悸。
【第46句】:【扁擔挑水——平肩人】(歇)本指挑小時扁擔平放在肩,轉指雙方地位平等,不分高低。
【第47句】:【刀靶付與外人】(慣)刀靶:即刀把,比喻把柄。指給別人提供把柄或口實。
【第48句】:【牛吃青草雞吃谷,各人自有各人?!?釋義:各人有各人的福分。 例句:“得靠運氣,靠能耐。牛吃青草雞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的福?!?/p>
【第49句】:【一富敗三村】(諺)一家升官發財或暴富,周圍村莊人家都會因為受到剝削而貧窮衰敗。指舊時富人的發家是建筑在窮人破產的基礎之上。
【第50句】:【有錢難買回頭看,頭若回看后悔無】(諺)回頭看:回頭再檢點一番。指經常回想過去的失誤,可以避免許多后悔和煩惱。也指事情做完后,再檢查一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遺漏或失誤。
【第51句】:【腦袋破了用扇子扇】見“打破腦袋用扇子扇”。
【第52句】:【蒼蠅碰巴掌】(慣)比喻自找倒霉。
【第53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意為人和物均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揚長避短才是正理。此俗語源出《楚辭·卜居》,屈原忠而見疑,求問龜卜,詹尹回答說:“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龜策誠不能知此事。”意思是說,作為標準的尺寸,有時不能用作標準,用以比喻龜卜雖是替人決疑的,但有時不能決疑。 司馬遷在《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曾引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另一番新意,用以比喻白起、王翦兩人之智略各有長短,批評兩人替秦國打下了天下,卻不能替秦國守天下。白起、王翦都是蓋世無雙的名將,本可為萬人景仰的英雄,但白起暴虐,坑殺趙四十萬長平軍,不免橫死;王翦不諫秦始皇行仁義,其孫受殃。這樣,兩人的短處,使他們不能成為人們的楷模,不免使人惋惜。司馬遷用“尺短寸長”來評論,表現了他反暴政的思想。 后世從司馬遷的評論中得到啟發,運用“尺短寸長”這一俗語,則泛指人和物均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世上沒有完人,揚長避短,發揮人的最大潛能。
【第54句】:【雞叫三遍天明亮】 釋義:比喻黑暗總會過去,光明定會到來。 例句:陶家媽媽!雞叫三遍天明亮,烈士們的血不是白流的。我們的力量比從前大得多了!革命總是要成功的。
【第55句】:【官帽翅】在戲劇舞臺上,不管哪朝哪代,官員都佩戴帶帽翅的官帽,皇帝的皇冠都不帶帽翅,這是真的嗎?不是,這是戲劇藝術化、程式化的需要。 那么,官帽翅源自何處呢? 民間傳奇中說,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是長翅帽的發明人。趙匡胤黃袍加身后,在聽取大臣奏章時,發現有些文武臣僚經常在朝堂中竊竊私語,議論朝政,他心里很惱火。為剎住這股風氣,趙匡胤命匠人在幞頭紗帽后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長。 官員戴上這種帽子后,并排側身談話十分困難,只能面對面交談,朝堂上的交頭接耳之風由此止息。然而,因帽翅太長,官員在街上行走也極為不便,因此,除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場合外,官員們一般是不戴這種帽子的。 其實,這種官帽是我國古代服飾“幞頭”中的一種。據《宋史·輿服志》記載,幞頭又名折上巾(就是布帛直接做的幞頭,將腦后拖下來的一塊布反折上去,圍繞發髻打結),起自北周,到宋代之前一直是軟幞頭。到了宋代,“君臣通服平腳,乘輿或服上曲焉”。官帽“平施兩腳,以鐵為之”,也就是帽子兩側伸出兩只帽翅,這兩帽翅用鐵片做成?;实垡泊鲙С岬幕使凇?可見,由北周經隋、唐、五代至宋,幞頭雖一脈相承,但一直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宋朝“長直腳幞頭”的出現,說明平直而細長的幞頭越來越被認可,能增添佩戴者的“官威”。所以,民間傳說趙匡胤發明帽翅,極有可能。宋代皇帝的畫像都有帽翅。
【第56句】:【久在江邊站,沒有不濕的鞋】見“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第57句】:【為人不當差,當差不自在】(諺)當差:舊時在衙門受人指使跑腿打雜的人。指做人不可當差,當差的人由人擺布,身不由己。 也作為人別當差,當差不自在。 為人莫當差,當差不自在。
【第58句】:【養多大的鳥兒,置多大籠子】 釋義:比喻花錢做事不能浪費。 例句:“……咱們就得這樣,不能大手大腳地花錢。俗話說:養多大的鳥兒,就置多大的籠子。咱不能花大家的錢像掰著不疼的牙……”
【第59句】: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第60句】:【老婆們斗牌——一張一張地來】(歇)斗牌:玩紙牌。指做事不急于求成,逐步進行。
【第61句】:【眼睛里沒有人】(慣)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
【第62句】:【好心倒做了驢肝肺】(慣)驢肝肺:比喻壞心腸。指好心被當成了惡意。 也作好心認做驢肝肺。 好心腸當作驢肝肺。
【第63句】:【水流四海,不如落葉歸根】 釋義:漂流在外,總不如回到故鄉。 例句:許伙泰語重心長道:“怎么繁華也沒有勞碌人家的份兒,倒是在鄉里勞動好,常言道,水流四海,不如落葉歸根。”
【第64句】:【牛頭不對馬嘴】 釋義:比喻胡拉亂扯,二者毫不相關。 例句:蘇雨道:“我是蘇爺的嫡親兄弟,特地從涿州家鄉而來。”皂隸兜臉打一啐,罵道:“見鬼,大爺自姓高,是江西人,牛頭不對馬嘴!”
【第65句】:【天子門下有貧親】見“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
【第66句】:【傻眼】“傻眼”形容出乎意料、措手不及、舉止無措、沒有辦法的尷尬狀。它源自“傻”和“眼”的巧妙組合。 首先看一下“傻眼”一詞的使用效果。某醫院為一孕婦多次進行產前檢,確定是雙胞胎,且狀況良好,結果生下來是連體嬰兒,醫生頓時傻了眼?!吧笛邸币辉~用得實在絕妙,把當時的情況唯妙唯肖地描述出來了,換任何一個詞都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傻眼”之所以傳神,是把常用來形容糊里糊涂、呆頭呆腦的“傻”字,拿來偏偏放在了本是活潑好動的心靈之窗“眼睛”之上,形成了巨大反差的目瞪口呆的“傻眼”,頓時讓人領悟到,那促使人傻眼的意外,是多么讓人無法捉摸驚詫莫名。
【第67句】:【囍】“囍”又稱雙喜。我國男女青年結婚時,有個習俗,都喜歡在新房內外乃至家具上貼著大紅“囍”字,以示吉利?,F在,更有甚者,結婚時將斗大的囍字貼于巷口兩側或住宅小區門口的兩側,以示隆重或迎親路標。 說到這個“囍”字的來歷,傳說源自北宋宰相王安石。傳說王安石20歲那年進京趕考,路過馬家鎮時,剛好碰到馬員外之女出聯擇婿,在走馬燈上寫著“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的上聯。這時王安石正忙于趕考,未及細想,便上京去了。 王安石在科場中順利通過筆試。面試時,主考官指著廳前的飛虎旗說:“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蓖醢彩挥X心里一亮,便以馬員外之女招婿的上聯作對。主考官見對得珠聯璧合,遂贊嘆不已。 考試完畢,王安石在歸途中喜氣洋洋,躊躇滿志。途經馬家鎮時,見那懸聯仍無人對出下聯。此時,王安石便把主考大人出的上聯作下聯以對。馬員外一看十分滿意,當下即以女相許,并擇吉日在馬府完婚。 新婚之日,正當新郎新娘歡歡喜喜拜天地時,忽有探馬來報:“恭喜王大人金榜題名,明日請赴瓊林宴?!瘪R員外聽后高興萬分,遂命重開酒宴,以示慶賀。王安石雙喜臨門,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豪興大發,便在洞房雪白的墻上,并排而工整地書寫了兩個大紅的喜字。雙喜(囍)一出,更加喜慶,效果絕佳。 從此,結婚貼紅“囍”字的習俗,就在民間流行開了。
【第68句】:【死蛟龍,不如活老鼠】(諺)蛟龍:傳說中能興風作浪的神異動物。蛟龍只要一死,就連一只活著的老鼠都不如。指世間的一切貴在新生有活力。也專指文藝作品貴在活潑有生氣。
【第69句】:【水流千里歸大海】 釋義:比喻遲早要歸到某處去或要走某一條路?!扒Ю铩庇肿鳌案稍狻?、“千轉”。 例句:莊稼人離不開土地家屋啊,這里藏藏,那里躲躲,像那沒娘的孩子。水流千里歸大海,樹葉落在樹底下,飄來飄去,還得飄回去,守著田園才能過日子。
【第70句】:【一蟹不如一蟹】(慣)比喻一個不如一個。
【第71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第72句】:【西方不亮東方亮】見“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第73句】:【人不親土親,河不親水親】 釋義:同鄉人親切,好說話,好辦事。 例句:“俗話說,人不親土親,河不親水親,都是鄰家鄰舍,一出門就見面,胳膊肘折了總要袖子蓋,事情已經做到了這步田地,大家商量著辦吧,怎么著好怎么著來?!?/p>
【第74句】:【吃柿子揀軟的捏】 釋義:比喻欺負老實人或弱小者?!皰庇肿鳌罢摇薄ⅰ疤簟?。 例句:留根:“這小子,吃柿子揀軟的捏,看我留根好欺負??!”
【第75句】:【大六月里曬日頭——念他啥晴】(歇)晴:諧“情”。指不念他什么情分。
【第76句】:【茶是茶,飯是飯】(慣)形容飲食很講究,達到了一定的標準。
【第77句】:【懷揣金剛鉆,敢攬破瓷碗】(諺)金剛鉆:用金剛石做的鉆頭,能鉆透瓷器。指有了金剛鉆,才敢承攬補修瓷器活。比喻有某方面的本領,才敢承擔某方面的任務。
【第78句】:雁無頭,飛不齊。
【第79句】:【要星星不給月亮】(慣)要什么就給什么,比喻對所愛的人過分地嬌寵。多指對孩子溺愛。 也作要星星不敢給月亮。 要仨不能給倆。
【第80句】:【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諺)步行一百里路,走過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指最后的十里,走起來最吃力。借指凡事越接近成功,越難以堅持。常用來勸勉人做事貴在善始善終。 也作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半九十。
【第81句】:【月里嫦娥愛少年】(諺)嫦娥:神話中居住在月亮里的仙女。即使是仙女嫦娥,愛的也是年輕男子。 指年齡相當,本是男女情愛的基礎。
【第82句】:【樹老易空,人老易松】見“人老易松,樹老易空”。
【第83句】:【黃鶴樓上看翻船——幸災樂禍】(歇)黃鶴樓:歷史名樓,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建長江大橋時拆除,1985年重建。指看到別人遭受災禍不僅不同情,反而高興。
【第84句】:【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諺)閉住嘴巴,管住舌頭,不隨便講話,自然就保得安全,不會惹是生非。 指慎言可以免禍。
【第85句】:【賴象嗑瓜子——眼飽肚中饑】(歇)指所追求的人或物,眼睛能看見卻得不到滿足。
【第86句】:【過街的老鼠——到處有人喊打】見“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第87句】:【喝墨水】“喝墨水”這一俗語,一指上學讀書,如:他沒喝過幾年墨水。二是形容知識多少,如“喝墨水不多”或說某人“胸無點墨”。 “喝墨水”在古代確有其事。史載,南北朝北齊時,在進行秀才、孝廉等會試時,朝廷下令對考核時“成績濫劣”者一律罰飲墨水,喝墨水的多少視其成績低劣程度而定。梁武帝時明確規定“差謬者罰飲墨水一斗”。《隋書·儀禮志》里也有規定:士人應試時,凡書跡濫劣的要罰飲墨水一升。 一直到唐代,這種惡習才徹底改變。唐太宗在還沒后做皇帝時,也曾想考試晉官,但一想到考不上要罰喝墨水,只好打了退堂鼓。他當上大唐皇帝后,覺得此法害人不淺,遂頒布命令廢除喝墨水陋習。 這條荒唐的規定后來雖然廢除了,但用“喝墨水”多少來形容知識的多少,卻保留下來了,沿用至今。
【第88句】:【荊人不貴玉,蛟人不貴珠】(諺)荊人:荊山治玉的人。蛟人:潛海采珠的人。荊山產美玉,荊山人就不稀罕美玉;蛟人采珍珠,采珠人就不稀罕珍珠。指盛產寶物,便不覺得寶物可貴。借指人往往生在福中不知福。
【第89句】:【拉開話匣子】見“打開話匣子”。
【第90句】:【只有沒見面的朋友,哪來沒見面的冤家】(諺)指世上有沒見過面的神交之友,但真正的冤家仇人總是自己打過交道認定了的。
【第91句】:【七次量衣一次裁】(諺)指做衣服要多次量身,量準了再下刀裁剪。 比喻做事要把準備工作做好,謀劃要周到,裁決要果斷。
【第92句】:【公人見票,牲口見料】(諺)公人:舊時衙門里的差役。票:傳票,用以傳喚涉案人員。料:喂養牲口用的谷物。指差役手持傳票,可以勒索涉案人員的錢財,故見到傳票就像牲口見到料一樣欣喜。
【第93句】:【人生一盤棋】 釋義:指人的一生像一盤棋一樣變化莫測。 例句:唉!人生一盤棋,得得失失,真不易拿穩啊!
【第94句】:【寧窮一年,不窮一節】(諺)節:民俗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等。寧可一年中天天過省儉日子,逢年過節也必須過得豐盛。
【第95句】:【掛羊頭,賣狗肉】(慣)比喻以好的名義做幌子,其實是在干壞事。
【第96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釋義:焉:哪里。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長到哪兒去呢?比喻失去了生存的基礎,無法存在。“皮之不存”又作“皮且不存”。 例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真要是侵略者的陰謀得逞,全國淪陷,整個民族滅亡了,你這個老爺還給誰當?
【第97句】:【弄花一年,看花十日】 釋義:養花護花得用全年工夫,賞花才只十天。指花開時間很短。 例句:天彭號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之遺風……其俗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語。
【第98句】:【會推磨就會推碾】 釋義:道理一樣,做起來不難。 例句:老戰說:“沒有關系,好學,會推磨就會推碾,都是里邊冒煙的東西!”
【第99句】:【鍋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 釋義:比喻集體富了,個人也就多得。 例句:彎彎繞希望有個人出頭露面,能夠鉗住蕭長春,多報點產量,多分點麥子。不論怎么一個方法,鍋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彎彎繞的要求僅僅是這個。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溫柔了歲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