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端公家飯碗子】見“吃皇糧”。
【第2句】:一天,我和媽媽去街上買衣服。一個攤主拿著衣服,說了一大堆好話,可媽媽拿起來檢查一下后就拉著我走了。我問媽媽為什么不買,媽媽說:“她是關老爺賣豆腐:人硬貨不硬。”(江蘇·錫山)
【第3句】:老藤子爬樹——繞來繞去
【第4句】:【不見真佛不燒香】(諺)真佛:佛祖真身。不見到佛祖真身,絕不輕易燒香跪拜。比喻不摸清事實真相,絕不輕易表態(tài)或貿(mào)然行動。 也作不見真佛不下拜。 不見真佛,不念真經(jīng)。
【第5句】:【好狗不擋路】(諺)指機靈的狗不臥在道路當中,阻擋往來交通。比喻知趣曉事的人,絕不做妨礙別人行動的事。 也作好狗不擋道。 好狗不礙路,礙路沒好狗。
【第6句】:【肥皂泡遲早要破】假象不能長久維持,遲早要破滅。尤 鳳偉《中國一九五七》:“然而肥皂泡遲早有破裂的時候,李 宗倫還是知道了手術后臉上落下的可怕記印。”
【第7句】:六月里的冬瓜——越大越不值錢
【第8句】:【不將辛苦意,難得世人財】釋義:不合辛茹苦,就難賺到錢財。例句:“你看不會做買賣,那老爹托你么?常言‘不將辛苦意.難得世人財’。”
【第9句】:【刀不離手,弓不離身】釋義:形容處于戒備狀態(tài),警惕性高。例句:盡管這群人隊伍不齊整,有的站著,有的蹲著,卻都是刀不離手,弓不離身,準備著隨時廝殺。
【第10句】:【人來投主,鳥來投林】人遇到困難,尋求幫助。語序亦可 倒置。或說:人急投親,鳥急投林。明代《二刻拍案驚奇》: “史大哥,我們新來這里做買賣,人面不熟。自古道:人來投 主,鳥來投林。”
【第11句】:舅舅想再買兩頭豬飼養(yǎng),舅媽說:“緊了沒豆腐,慢了一鍋漿。咱今年粗糧少,過罷年再說吧!”(河南·郟縣)
【第12句】:【冰炭不同爐】(諺)冰和炭不能同放在一個火爐里。比喻對立的雙方不能和平共處。
【第13句】:有道數(shù)學題,我左想右想也解不出來。窗外的知了直叫得我心焦,我就出去撿個石子把它趕走了。媽媽說:“睡不著覺賴枕頭,鳧不過河賴河彎。答不出題也不能拿知了出氣啊!”(廣東·廣寧)
【第14句】:老灶爺翻筋斗——砸了鍋
【第15句】:【扳倒葫蘆灑了油】(慣)比喻不惜一切,堅決干到底。
【第16句】:赤腳踩鋼絲——鋌而走險
【第17句】:趕腳的騎驢——圖個眼前快活:一時的快活
【第18句】:墻上掛鐘馗一鬼畫(話)
【第19句】:【茶不思,飯不想】釋義:形容十分思念,不想飲食。例句:我如今未曾讀書。心意還丟他不下,坐不寧,寢不寧,茶不思,飯不想,梳洗無心,神思恍惚。
【第20句】:【交華蓋運】(慣)華蓋:古星名。 華蓋運:迷信的人認為是不好的運氣。比喻交了厄運。
【第21句】:我的表弟吃飯總愛掉米粒。他的媽媽生氣地問他:“要不要到外婆家捉幾只雞養(yǎng)到桌子下面?”他每次吃飯很慢,他的爸爸說他是“人前吃到人后,種麥種到收豆”。(江蘇·姜堰)
【第22句】:劉備遇孔明——如魚得水
【第23句】:【重打鑼鼓另開戲】釋義:重新敲起鑼鼓,從頭另開演一場戲。比喻從頭再干或另作新的打算。例句:人們的勁頭又來了,又好像頭年,蕭隊長找著一百二十多個貧雇中農(nóng)男女,愿意重打鑼鼓另開戲。
【第24句】:【強龍不壓地頭蛇】強龍,比喻能力強大的人;地頭蛇,比 喻地方上有勢力的人。謂地頭蛇不好對付。姚雪垠《李自 成》:“他們以為強龍不壓地頭蛇么?我才不信這地頭蛇有 多么厲害!”
【第25句】:【六一兒童節(jié)】“兒童節(jié)”也叫“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每年的六月一日舉行,是全世界少年兒童的共同節(jié)日。每當此時,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地歡度著自己的節(jié)日。其實,“六一”是一個悲慘的日子。 “六一兒童節(jié)”源自“二戰(zhàn)”的一個悲慘的事件。在“二戰(zhàn)”期間,1942年6月,捷克利迪策村十六歲以一上的男性公民和全部嬰兒遭到德國法西新的槍殺。他們還把婦女和九十多名兒童押往集中營,并燒毀了這個與世無爭的村莊。為了紀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zhàn)爭中死難的兒童,也為了反對帝國主義戰(zhàn)爭販子虐殺和毒害兒童,保障兒童的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lián)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zhí)委會,正式把每年的6月舊定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jié)日,即國際兒童節(jié)。
【第26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第27句】:【黃袍加身】“黃袍加身”成了通過政變當上皇帝的代名詞,含有貶義,有名不正、不夠光彩的意味。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用以諷刺盤踞一方的“土皇帝”當政的說法。那么,“黃袍加身”是怎么回事呢?完全是一出趙匡胤自編自導的政變把戲。公元960年,后周接到邊境緊急戰(zhàn)報:北漢國主和遼國聯(lián)合出兵,進犯后周邊境。幼主周恭帝(只有七歲)命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前往應敵。趙匡胤立刻調(diào)兵遣將,和弟弟趙匡義、親信謀士趙普一同帶領大軍從汴京出發(fā)。大軍開出京城四十里,到了陳橋驛,趙匡胤命令將士就地扎營休息。在陳橋驛宿營時,一些將領聚集在一起議論說:“皇七年紀那么小,我們拼死拼活去打仗,他也不會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擁立趙點檢做皇帝吧!” 這種意見很快傳遍全營,將士們一齊擁到趙匡胤住的驛館。趙匡胤起床后,見外邊集聚著這么多將士,還沒來得及問話,幾個人把早已準備的一件黃袍,披在他的身上,大伙跪地高呼“萬歲!” 汴京城里有石守信、王審騎等人做內(nèi)應,沒費多大勁就控制了京城。將領們把大臣范質(zhì)、王溥等叫到趙匡胤的住處。趙匡胤一見他們的面,就裝出為難的樣子說:“世宗對我恩重如山,現(xiàn)在我被將士逼成這個樣子,你們看怎么辦才好?”范質(zhì)等吞吞吐吐不知該怎么回答好。這時有個將領聲色俱厲地喊道:“今天大家一定要請點檢當天子!”范質(zhì)、王溥等嚇得趕快給趙匡胤下跪。周恭帝被迫讓位,趙匡胤即皇帝位,國號宋,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這一事件史稱“陳橋兵變”。
【第28句】:【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聽了等于沒聽。或說:一個耳 朵聽,一個耳朵出/左耳朵聽,右耳朵冒/東耳朵進,西耳朵 出。成語:充耳不聞。老舍《正紅旗下》:“對這些消息,他高 興呢,就想一想;不高興呢,就由左耳朵進來,右耳朵出去。”
【第29句】:【打一巴掌揉三揉】(慣)指先打擊后安撫,又打又拉攏。
【第30句】:【關門打狗】(慣)比喻把敵人死死包圍住,然后殲滅掉。
【第31句】:【話到舌尖】留半句說話時應該有所警惕。張孟良《兒女 風塵記》:“話到舌尖留半句,轉(zhuǎn)過話頭對天寶說:走吧,走 吧!到家里吃飯去,還等什么?”
【第32句】:米篩子打水——場空
【第33句】:【一鍬就挖出個井來】釋義:比喻輕易就做成了一件事。例句:他又安慰郭全海,鼓勵他說:“隨便干啥,都不能一下就能干好的。不是一鍬就挖出個井來,得慢慢地挖,不能心急。”
【第34句】:【 天上掉下來的,地下冒出來的】指不可能,或意外出現(xiàn),幸 運得到。曹禺《日出》:“您說這錢現(xiàn)在不從四爺身上想法 子,難道會從天上掉下來?”
【第35句】:驢頭馬面——路貨色
【第36句】:【螞蚱掉腿照樣蹦】指受點傷沒有關系。馬烽《劉胡蘭 傳》:“螞蚱掉了條大腿還照樣歡蹦亂跳哩!狗咬了幾口,有 啥要緊!”
【第37句】:【小魚上大串兒】以小充大,混在一起。臺灣林海音《城南 舊事》:“她跟媽有訴說不盡的心事,奶媽,張媽,都喜歡靠攏 來聽,我也小魚上大串兒的擠在大人堆里,仰頭望著蘭姨那 張有表情的臉。”
【第38句】:【福】春節(jié),家家戶戶貼“福”字,源自何處。一為“福”字的含義好,二是源自一個傳說。先看“福”字的含義。福,是形聲字,偏旁示,乃祭祀祈禱的意思。向神明祈求什么呢?內(nèi)容在右半邊:上邊是人的頭面,下方是肚腹,肚里的“十”字,乃食物充滿,既要有五谷雜糧,也需要鮮蔬葷腥,一句話,吃飽就是福。至如今,人們恭維一個人既胖又健康,總是說:“哎喲,您發(fā)福了!” 這不經(jīng)意間的“發(fā)福”,最是祖先創(chuàng)造“福”字的本義。然而,福的內(nèi)容不斷擴展,吃飽之后,自然有新的追求,后被解釋為:富、貴、壽、考,齊備為福。富貴自不必說,壽考是平安健康,活到天年。如此一個“福”字,誰不想把其請到家。再看那個傳說。相傳,姜太公之妻是個敗家種,不管到哪里都敗。在姜太公封神之時,其妻說:“別人都封了神,為啥不封我?”姜太公答:“你到哪家哪家敗,封你干啥!也罷,要封就封你為窮神吧。”其妻很不滿意:“封我為窮神,叫我蹲在哪個地方?”姜太公說:“有福的地方不能去。”此事被傳開后,驚動了老百姓,于是老百姓把自家大門、小門貼上“福”字,以對窮神的拒絕。從此便成了傳統(tǒng)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第39句】:【 頭上生瘡,腳下流膿】形容人壞透了。劉云若《小揚州 志》:“你不用打趣我,像你這頭頂生瘡,腳下流膿,壞透了的 東西,我們的事你還不明白?”
【第40句】:【藥不投方,哪怕用船裝;藥投了方,只要一碗湯】(諺)方:藥方。 下藥要是不對癥,服上一船藥也沒用;下藥要是能對癥,只一碗湯藥就可把病治好。指藥貴對癥,不在量多。
【第41句】:【烏白頭,馬生角】(慣)烏鴉白了頭,馬生出角來。比喻事情不可能出現(xiàn)或成功。
【第42句】:【知道鍋是鐵鑄的】知道原委。鐵鑄的,注定,兼含無法改 變之意。清代《醒世姻緣傳》:“珍哥問了抵償,方知道鍋是 鐵鑄成的,扯了晁大舍號啕痛哭。”
【第43句】:有了梧桐樹一招得鳳凰來
【第44句】:媽媽教我寫作文,連講了幾遍,我還是不會寫。媽媽生氣地說:“腦子生銹了?就是個木頭疙瘩,踢一腳也能翻三個過兒。”(安徽·濉溪)
【第45句】:鄰家王奶奶去世了,吊唁的人很悲痛。一位老爺爺說:“閻王爺請定的客,誰能怎樣?”(河北·滄州)
【第46句】:【騎驢不知趕腳的苦】釋義:比喻體會不到別人的苦處。例句:“坐車的都是有錢的,他們哪兒知道拉車的苦!一個錢也不肯多給,你跑慢了他還不樂意,哎,真是騎驢不知趕腳的苦哇!”
【第47句】:生活在人民之中,仿佛睡在幸福的搖籃里。
【第48句】:【身上有屎狗跟蹤】人有弱點,被壞人利用。韓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網(wǎng)》:“得了吧!自個兒臉丑,別怨鏡子。要不是 你身上有屎,狗會跟著你?”
【第49句】:【結(jié)發(fā)夫妻】“結(jié)發(fā)夫妻”是指原配夫妻,為什么叫結(jié)發(fā)夫妻呢? “結(jié)發(fā)”又叫“束發(fā)”。我國古代講究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此為孝行必須做到的基本要求。因此,男女皆要蓄留頭發(fā)。男子“二十而冠”,即到二十歲把頭發(fā)盤成發(fā)髻,再戴上冠(帽子),表示已經(jīng)成年;女子“十五而笄”,即到十五歲也要把頭發(fā)盤成發(fā)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長大成人。這里的“結(jié)發(fā)”即表示初成年。成年之后,男女可以建立婚姻關系,在結(jié)婚之夜,由新郎把束在新娘發(fā)髻上的絲纓解開,這是“結(jié)發(fā)”夫妻的一項重要儀式。據(jù)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記載:“凡娶婦,男女對拜畢,就床,男左女右,留少頭發(fā),二家出匹緞、釵子、木梳、頭須之類,謂之合髻。”此外,新婚夫妻,在飲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綹頭發(fā),綰在一起表示同心。婚禮之夜,夫妻二人要“對鏡結(jié)紐”,即對著鏡子把頭發(fā)束好。唐宋時期婚禮中的這些禮儀,就是由“結(jié)發(fā)”演變而來。由此,人們稱首次結(jié)成的夫妻為“結(jié)發(fā)夫妻”。倘若再婚,就沒有資格稱為“結(jié)發(fā)夫妻”了,男方稱為續(xù)弦,娶二房稱為納妾,女方則稱再醮了。
【第50句】:【暗中使絆子】表面客氣,暗地里刁難。《人民日報》 (1981,10,13):“這種暗中使絆子的作法,特別使人惱火。 因為他刁難你,卡你的脖子,是打著公事公辦的招牌,講著 堂堂皇皇的理由下手的。”
【第51句】:【灑多少汗水,有多少收獲】(諺)流的汗水多,收獲的糧食就多。指農(nóng)民種田,下苦多和收獲大是成正比的。也泛指人在創(chuàng)造財富上,出多大的力,就會有多大的收益。
【第52句】:聽我大聲喊同學的綽號,爸爸氣得直瞪眼:“揭人別揭短,打人別打臉。知道不?雨不大濕衣裳,話不多惱斷腸:還不快去認錯!”(河南·唐河)
【第53句】:【秀才人情紙半張】(諺)指舊時讀書人大多窮困,與人交往,只能用書畫作饋贈。后用作以薄禮相酬的常語。
【第54句】:【癩蛤蟆剝皮眼不閉,黑甲魚剖腹心不死】釋義:比喻不甘心失敗。例句:“敵人是‘癩蛤蟆剝皮眼不閉,黑甲魚剖腹心不死’,我們一定要百倍提高警惕。”
【第55句】:【身在福中要知福】(諺)身處在幸福之中,要知道珍惜這幸福生活。 指人必須知足惜福。
【第56句】:【鳥窮則啄,獸窮則觸,人窮則詐】(諺)窮:窘困無出路。觸:用頭頂撞。指鳥到窘急時,會用嘴啄;獸到窘急時,會用頭頂;人到窘急時,會欺詐騙人。 也作“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馬窮則佚”。攫:抓。 佚:亂跑。
【第57句】:飛機艙里伸出個巴掌來——高手
【第58句】:兩條腿穿到一個褲筒里——蹬打不開
【第59句】:我照媽媽的話拿來了蒸籠,媽媽問我是怎么拿下來的,我說·是用凳子搭腳拿下來的。媽媽說:“明明站在地上就可以拿到,真是砍倒樹來捉麻雀。”(湖北·石首)
【第60句】:我做完作業(yè)正打算出去玩,媽媽叫住我:“為什么不看一會兒課外書呢?”我嘀咕著:“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寫完了,還要我看課外書。”“乖女兒,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快去看書。”(江蘇·如皋)
【第61句】:【牙齒上刮下來的】(慣)比喻舍不得吃用省下來的。
【第62句】:【滿堂兒女,當不得半席夫妻】(諺)半席夫妻:指非原配的夫妻。 即使兒女很多,也抵不上個半席夫妻。指兒女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夫妻間的相互體貼照料。 也作“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第63句】:【吊膀子】(慣)指男女輕薄調(diào)情。
【第64句】:【老虎還有個打盹的時候】釋義:比喻本事再大的人也難免有時疏忽。例句:兒子又說:“老虎還有個打盹的時候,誰辦事還能不灑湯漏水?人家給算錯賬,你悄悄叫人家重算算也就罷了。”
【第65句】:【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跳假神】(諺)巫婆:以替人祈禱招魂為職業(yè)的婦女。跳假神:裝神弄鬼。 指經(jīng)常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受什么樣的影響。 也作跟著啥入學啥人,跟著巫婆學跳神。 跟著秀才學作文,跟著巫婆學下神。
【第66句】:【貓兒眼,看時候變】釋義:貓眼的瞳孔隨光線的強弱縮小或放大。比喻人察看情勢變化處事手段。含貶義。例句:申耀宗是個貓兒眼,看時候變。
【第67句】:【 甕里走不了鱉】意即出不了范圍,容易得到。或說:罐兒 里王八跑不了。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這全怪我睡了 覺,不要緊,甕里的王八,他跑不了。包在我身上,非抓回來 不可。”
【第68句】:【六枝兒刲癢癢——敷余著一個】(歇)刲(ku-):抓。癢癢:癢。敷余:多余。指多余的人。也指多此一舉。
【第69句】:【 兵來如梳,賊來如篦,匪來如剃】篦子比梳子的齒更密。舊 時兵卒,跟盜賊、土匪一樣,都搶劫人民財產(chǎn),而土匪尤為兇 惡。白危《墾荒曲》:“兵來如梳,賊來如篦,匪來如剃……兵 就是匪,匪就是兵,叫誰誰也分不清。”
【第70句】:【 他要我的心肝,我要他的五臟】指拼命,作殊死戰(zhàn),成語: 勢不兩立。陳登科《活人塘》:“不要怕,他能殺我們,我們就 不能殺他?他要我肝花,我就要他肚腸。”
【第71句】:小紅家里很窮,今年又連遭不幸。前不久學騎車時摔折了右腿,近兩天又得了骨髓炎,鄉(xiāng)親們非常同情地說:“這風咋光往沒襖人身上刮呢?”(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72句】:【平安就是福】(諺)指生活中平平安安,無病無痛無禍殃,這就是一種福氣。 也作“平安是福”。
【第73句】:孩兒不離娘,瓜兒不離秧。
【第74句】:【小車不倒只管推】謂人活著就繼續(xù)工作。浩然《山水 情》:“還是老樣子,小車不倒只管推,啥時候倒了啥時候算 唄。”
【第75句】:【左右是左右】(慣)指反正是那么一回事,豁出去了。
【第76句】:牛角尖對牛角尖——尖對尖(奸對奸)
【第77句】:【佛面上貼金】(慣)比喻到廟里去燒香拜佛并以供品供奉神佛。
【第78句】:【家看女,村看男,露貧顯富是孩子的臉】(諺)指家庭是否和睦、興旺,從女人身上可以看出;村莊是否有生氣,從男人的精神面貌上可以看出;家道是貧是富,從孩子的面顏上可以看出。
【第79句】:【屎殼郎戴花——臭美】(歇)本指又臭又美,轉(zhuǎn)指人故作姿態(tài)顯示自己漂亮,惹人厭惡。常含譏諷意味。
【第80句】:【家無住,屋倒豎】(諺)指家里長期不住人,房屋就會破敗不堪。
【第81句】:【超市】“超市”在我國起步比較晚,不過,超市的優(yōu)越性很快顯現(xiàn),大大方便了顧客,人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離不開超市了。 “超市”是“超級市場”的簡稱,它指大型的商品銷售市場。這個概念最先產(chǎn)生于西方國家,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超級市場于1930年8月在美國的紐約誕生。超市經(jīng)營的商品主要是食品以及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用品,外面有停車場,免費為遠來的顧客提供方便。超市門口有推車和提籃,供顧客選購商品使用。超市的特點是貨物齊全,購物方便,出門集中收款,因此深受顧客歡迎。在我國,不僅引進了大超市的經(jīng)營模式,獨具創(chuàng)意又開辦了許多小超市,使“超市”概念擴展,凡進店自由選購的都自稱超市。
【第82句】:公雞打鳴——盡天職;嗓門高;天天如此
【第83句】:【 好漢顧三村,好狗顧三鄰】謂應該照顧鄉(xiāng)鄰,幫助他人。 張孟良《兒女風塵記》:“沒說的!好人護三村,好狗護三鄰。 兄弟盡力而為。”
【第84句】:【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門前不栽“鬼拍手” 釋義:鬼拍手:指楊樹。迷信認為,房前栽桑樹,房后栽柳樹,門口栽楊樹,不吉利。例句:這村子里有家地主叫海南亭,他討厭這兩棵大楊樹。因為過去有個J日說法:“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門前不栽‘鬼拍手’。”
【第85句】:前幾天,我們這里的天氣裉不正常,有時晴空萬里,風和日麗;有時陰云密布,狂風大作。昨天還出人意料地下了一場小雪,北風吹得冷颼颼的。我對媽媽說:“真奇怪,春暖花開了還下雪。”媽媽說:“老話說得好:清明斷雪不斷雪,谷雨斷霜不斷霜。這都是看怪不怪的事。”(山東·招遠)
【第86句】:鉆塔頂上點燈——高明
【第87句】:【圣人面前賣字畫】釋義:比喻在內(nèi)行人面前逞能。例句:我可不敢在圣人面前賣字畫呀!
【第88句】:【善神相逢,惡神遠去】(諺)善不容惡,惡也不容善;善神相聚到一處,惡神自然就遠遁了。比喻好人受到重用,邪惡者自然被疏遠。
【第89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花費極大的精力。臺灣吳濁流《波茨 坦科長》:“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打通乙科長,但在意外的地 方,又受到阻礙。”
【第90句】:【撈外快】(慣)指以不正當手段獲取分外的好處。 也作“撈油水”。
【第91句】:【走不到一條道兒上】(慣)比喻不是一條心,合不來。 也作“走不到一條路上去”。
【第92句】:【豬多肉賤】(諺)養(yǎng)豬的人家多了,肉就賣不上價。比喻具有某一方面專長的人多了,供大于求,人才就會貶值。
【第93句】:一個勢孤倆力大,三人能叫河搬家。
【第94句】:【水豆腐——不經(jīng)打】(歇)打:本指拍打,轉(zhuǎn)指打擊。形容虛弱,經(jīng)不住打擊。
【第95句】:【涼水澆頭】見“冷水澆頭懷抱冰”。
【第96句】:【半斤蕎麥皮,也想榨四兩油】釋義:比喻殘酷地壓榨勒索。例句:你從外表上一看,他一股窮酸爛氣,倒像個叫花子,要說起卡脖人來,真是半斤蕎麥皮,也想榨四兩油。
【第97句】:割麥刮大風——亂了鋪(譜)
【第98句】:【高抬貴手】“高抬貴手”指求人開恩、求人饒恕時的懇求的話。看看它的由來,起初這只手并不高貴,是后人把這只手抬高了。原來,舊時鄉(xiāng)下演戲,往往先由鄉(xiāng)紳們出錢,包下戲班子在祠堂、廟宇中演出,然后他們再向群眾賣票賺錢,群眾憑票進場看戲。戲場只開一扇門,由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把門收票。這些看門的雙腿跨在門檻上,雙手挺在門框上,以防無票的溜進去。過去,農(nóng)村的小孩個個都是小戲迷,很想看戲但又無錢買票。便誰想誰的辦法,有爬墻頭進去的,有鉆出水洞進去的。有的孩子便采取向把門的求情的辦法。一看把門的臉色高興,態(tài)度好一些,就央求說:“叔叔,請你把胳膊抬高一點!”于是孩子們便趁勢從看門人的胳肢窩下鉆進去看戲了。后來,文人們便把“請?zhí)Ц吒觳病毖呕癁椤案咛зF手”,意思就是請人“開恩”,或行個方便。推而廣之,便適用于各種場合的求情了。
【第99句】:【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搟面杖無孔。一竅不通,謂外行, 不懂。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你要寫文章,咱是搟面 杖吹火,一竅不通。”
上一篇:朋友圈俗語,心情美美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