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可悲的是有太多的浪子還意識不到自己的危險,錯過一個又一個來救自己的菩薩。
【第2句】:大干世界,蕓蕓眾生。無論一個人的地位是高是低,事業是大是小,身份是顯是微,一個人的魅力如何,關鍵看“大氣”與否。
【第3句】:【禪語人生】信心與理性必須聯合起來。人類需要理性以求進步,需要信心以求更豐富的人生。
【第4句】:【佛語摘抄精選】冰生于水而冰遏水,冰泮而水通;妄起于真而妄迷真,妄盡而真現。(《楞伽師資記》)
【第5句】:【禪心佛語】將心放在行走發生的動作本身,就是正念;清楚地了知行走,就是正知。
【第6句】:世上有許多事自己無法改變,但應努力做到改變一切能夠改變的,千方百計適應一切無法改變的。生命皆因這些走走停停的過客而豐盛鮮活。當他們再起身,請用微笑道別。
【第7句】:智者離諸惡,一切皆端嚴;愚夫由作罪,舉身皆丑陋。《大寶積經》卷九十五,善順菩薩會
【第8句】:【禪心佛語】教授越來越多,教書的越來越少;博士越來越多,博學的越來越少;戀愛的越來越多,戀學的越來越少;鉆營的越來越多,鉆研的越來越少。
【第9句】: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春夏秋冬,去經歷它,去適應它,然后用好它,一個好心態一定會有個好生活、好命運,讓自己內心溫暖、豁達,生活就是一種好態度。
【第10句】:【禪心佛語】人生四境界:一、順應人本能做事的是自然境界;二、以功利動機做事的是功利境界;三、講道德做事的是道德境界;四、奉獻社會的境界是人類境界。
【第11句】:【禪語人生】有些人不見再見總要見,有些故事縱然再艱難,也要讓生命的信念去面對和化解,成為一種云淡風輕的自然而然。
【第12句】:若想追求佛道,啟發慧性,則必須像小雞一樣,破殼而出,始能徹見宇宙天地之光明。
【第13句】:癡心欲問今生事,唯見輕煙入九天.多少佛前香火客,只求如愿不求禪.
【第14句】:事實上,佛法是人生最平實的教育,佛陀在世間教導眾生,是日常生活人性的教育;佛陀教育弟子少欲知足,看開人我是非,修養心性以待人接物。
【第15句】:【禪心佛語】為人老實不誑夸,待人接物眾歡喜;學佛慈悲無你我,善行功德如恒沙。
【第16句】:【禪心佛語】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第17句】:大氣不是從小生來的,而是經歷生活慢慢培養出來的浩然之氣,是一個人對社會、對生活所持有態度的一種意識,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裝是裝不出來的。
【第18句】:啟智是進入大世界的門戶,悟道是暢游大世界的路徑,只要讓心與智合,心與道會,你的世界將海闊天空,你的生活將美不勝收。
【第19句】:財富需要施舍出去,幫助他人,同時也需要愛惜。愛惜是不奢侈,不濫用,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財富。只有愛惜,才能讓財富源源不斷,幫助更多的人。
【第20句】:開眼見山水,合眼夢山水。開眼所見,世以為真,合眼所見,世以為不真。殊不知真與不真,離心無塵,塵尚非有,況有山水平哉?——《紫柏尊者全集》
【第21句】:我們常常為生活中的瑣事大發雷霆,但歸根結底,那都是因為我們的心不夠沉靜,就像一杯混濁的水。
【第22句】:【禪心佛語】十七是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佛能真實無礙地了知現在世的所有一切。
【第23句】:【禪語人生】緣是因緣生,因緣生就是無自性,無自性就是因緣生,當體即空。
【第24句】:當年若不登高望,誰信東流海洋深。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坷纏其身。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第25句】:【禪心佛語】人間沒有永恒的黑夜,世界沒有永恒的冬天;不論什么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論什么時候結束,重要的是結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第26句】:山中坐月夜,霜天寒雁過。爐灰撥盡未成眠,報曉靈禽清耳朵。——《法演禪師文案》
【第27句】:【禪心佛語】福慧等持的重要性。培福重在付出,增慧要在放下,付出是做加法奉獻,放下則做減法清凈。等持乃福慧雙修,不偏不倚,從容中道。
【第28句】:于正法中生起藥想,于和尚阿閣黎所生起佛想,于自身所起病人想,于說法者起明醫想。《集一切福德三昧經》卷中
【第29句】:【禪心佛語】禪之所以異于教者,以前者是無心之觀,后者是有心之觀。
【第30句】:【禪心佛語】寬容是心理養生的“安全閥”;樂觀是心理養生的“不老丹”;淡泊是心理養生的“免疫劑。
【第31句】:鏡子,是用來鑒照物體影像的;但必須鏡、物相離,方能清澈映照。若物體貼鏡或塵封鏡面,即使景物在前,亦難清楚映照。
【第32句】:【禪語人生】真實的止滅(涅槃),是經由修行戒律、專注的禪定及智慧等實修道路而達成。
【第33句】:【禪語人生】我以為終有一天,我會徹底將愛情忘記,將你忘記,可是,忽然有一天,我聽到了一首舊歌,我的眼淚就下來了,因為這首歌,我們一起聽過。
【第34句】:要放下散亂的心,提起專注的心;放下專注的心,提起統一的心;放下統一的心,提起自在心。唯有這樣,才能放松身心、提起正念,徹底放下,從頭提起。
【第35句】:幫助人們獲得他們需要的,然后你就會得到你需要的。接受缺點就是愛,接受所有人的缺點就是大愛。
【第36句】:佛法以人道為肇基,而人道以佛法為究竟。(明)德清《憨山老人夢游集》卷三十二
【第37句】:【佛心禪語】做人要如鏡,時刻自我觀照;做人要如箱,隨時提放自如;做人要如本,不斷記錄功過;做人要如燭,永遠照亮別人;做人要如鐘,分秒珍惜生命。
【第38句】:【禪語人生】有心的無力,有力的無錢,有錢的無情,有情的無緣,有緣的無分,有分的正鬧著離婚。
【第39句】:【禪心佛語】即使這一切相聚最后都是分離、也要將慈悲傾注到骨髓。即使這一切發生都是命中注定、也要將心修行到無我之境地。
【第40句】:私心是心靈的包袱,是人性的原始背叛。勇敢地拋棄它,你會感到一身的輕松,一生的寬容。只有除去私心,你才會有真正的瀟灑人生。
【第41句】:【禪心佛語】如果感覺到處于一個環境里有煩惱、有問題,應該先檢討自己,而不要責怪他人,埋怨環境。
【第42句】:得緣舍,福倚禍,天理法則何曾錯。書到今生讀已遲,位尊相好前生德。見賢思齊,斗私悔過,妒什么?
【第43句】:身體原是一具皮囊,坐禪也不過是一種修禪的方式。打坐無法成佛,就像磨磚不能成鏡一樣。
【第44句】:【禪心佛語】生活是一次偉大的失眠,我們都處在清澈的半醒狀態之中。
【第45句】:【經典禪語】世界上最寂寞的,不是你想念的人不在身邊,而是你寂寞的時候沒有人思念;世界上最幸福的,不是有人把你捧在手心愛你,而是有人值得你全心去愛。
【第46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我們偏愛一些小情趣,比如賞花,比如品茶,比如欣賞音樂,但花、茶、音樂,不能當“飯”吃,沒有它,我們照常可以活。
【第47句】: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六祖壇經·般若品》
【第48句】:【禪語人生】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第4句】:觀人四法: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
【第49句】:欲如水,不遏則滔天。私欲人人有之,只是多與少的區別而已。莫作妄語說,一發惡因緣,能鑿縛生死,善道不可見。甘露及毒藥,皆在人舌中。
【第50句】:【眾生與人生】人若能發揮功能,才是「人生」;若沒有發揮功能,就是「眾生」。眾生」才需要「佛」救濟,「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第51句】:【禪心佛語】而事實上,如果官方外在的行動能夠符合民意期待,公布真相不會降低官方威信,反而能夠提振公眾對于佛教領導層面的信心。
【第52句】: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乃至名號亦難得值。何以故?彼與一切有情如大父母,一切恐怖有情施之無畏,開導一切有情,為大善友。《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卷三
【第53句】:【心靈禪語】有沒有是非之心,是不是向善去惡,應該是“圣人”與“小人”之間的最基本的區別。
【第54句】:【禪心佛語】非直解于解,亦乃解于無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無所解者,始名正解;解與不解,俱非解也。
【第55句】:禪,是要我們自我肯定,肯定自心本無一吻,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灑脫淡泊、自在無礙地,把自己的生命走出一片坦蕩晴空。
【第56句】:修行,一要有信心,二要明理,兩者缺一不可。沒有信心,光憑理解,可能會落入邪見;沒有理解,光有信心,可能會變成迷信,增長無明。
【第57句】:【禪心佛語】每一個當下、每一個細節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我們生命內涵的展現。
【第58句】:【佛心禪語】不愛不憎為中道。修道,修什么道?就是修這個中道,對誰都是平等相待,慈悲為懷,但要謹慎行事,不可落在情愛樊籠中。
【第59句】:【禪心佛語】就像雙手掏起的沙粒,從消瘦的手指間快速泄下一般,時間沙沙地溜走,它們是多么短暫和寶貴。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第60句】:仁恕具足,于一切眾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華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61句】:【禪心佛語】當我們擁有正念時,我們靠近了佛法。如果我們擁有正念,我們便會看到無常,我們將見到佛陀,并且超越輪回的痛苦。
【第62句】:【禪心佛語】世間的一切一定是無常的,快樂的時光會過去,痛苦的時光也會過去,你只要習慣了就沒有什么了不起。
【第63句】:遠離五欲:二、名利權欲:多少叱咤風云的人物,為貪著名利權欲,不惜傾家蕩產,污敗社會,泯滅民族文化。所以說,名利、權欲是造業的大患。
【第64句】:恒和法師:沒有人能帶走你的痛苦,也沒有人能搶走你的幸福,痛苦也好,幸福也好,都是內心的感受,只是想不通的煎熬,看開的、看破的自在。
【第65句】:真正的布施,除了無欲無求外,還要有一分感恩心。布施,并不是要求得到對方的感謝,而是要以感恩心感謝對方讓我們有付出的機會。
【第66句】:僧問:“教意即且置,未審如何是祖意?”師日:“煙村三月里,別是一家春。”——《泐潭文準禪師》
【第67句】:【禪語人生】以平常心對待生活,放下過去,才能成全現在;只有放下牽絆,才能圓夢明天。
【第68句】:每個人都應該時時自我訓練,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必須善加分辨是非,親近并學習良善賢者。
【第69句】:【經典佛語】但言諸法皆在心內,離心偏心純屬外道。離心丟心無一切,降心用心成一切。其心無住超越一切.
【第70句】:日月照諸花,無有恩報想,如來無可取,不求報亦然。《文殊師利問經》卷下
【第71句】:當一個人能量旺盛,處于陽性氣場時,感召的自然都是吉祥的物象;反之,當一個人能量虛弱,處于陰性氣場時,感召的也都是不祥之物。
【第72句】:【禪心佛語】寂寞著的人細數著生命漫漫的風流,歌者便從此印象于心靈的頌揚之中,寂寂的風華于無限的意境和神往中,燦燃生發。
【第73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寂寞的;并不是想等的人還沒有來,而是這個人已從心里走了出去。
【第74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要幫助弱者,應當自己成為強者,而不是和他們一樣變成弱者。
【第75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眾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荊棘,手被劃破。禪師:荊棘習慣依附別物,你卻依附它,當然自討苦吃,別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第76句】:【禪心佛語】僧人有心,即是佛前游客。游客無心,即是佛前僧人。心不定,浮萍一生;心堅定,神佛可成。
【第77句】:【禪語人生】形不具足:“非大德名聞,感致衣被、飲食、床臥、湯藥、眾具”,就是在德行方面修得還不夠,得不到居士們自發的恭敬與四事供養,貧困交加,孤獨無援。
【第78句】:【人生感悟】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零,過一分鐘后恢復正常。
【第79句】:一者布施,二者愛語,三者利行,四者同事。善男子,如是四行,趣菩提路,利生根本,一切菩薩皆應修學。《心地觀經》卷七,功德莊嚴品
【第80句】: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愿生安樂剎。《無量壽如來觀行供養儀軌》
【第81句】:【禪語人生】只有具備樂觀和堅強的品質,一個人才能更好把握自己的命運。因為樂觀和堅強是掌握人生航向的舵手,把握命運之船的動力槳。
【第82句】:【佛語悟道】對于思想、觀點等有了解的人很多,但是在行動中實踐這些思想、觀點的人極少。
【第83句】:小鳥、老鼠偷吃田地、家里的糧食,這不是你有心送給它們吃的,是不凈布施。
【第84句】:【禪心佛語】七十、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第85句】:【佛家禪語】信而不修,果報就在那里,或樂或苦,與你寸步不離,不毀不滅。
【第86句】:所以,我們必須抱持梅花不畏嚴寒冰霜的精神,在艱難坎坷的生活中,克服逆境的沖擊,磨練出毅力、信心和勇氣。
【第87句】:我們一定要用智慧,隨時去觀照自己的心念,是不是對色身起執著?是不是固執己見?如此慢慢擺脫對自己身心錯誤的妄執和貪戀,能夠超越自我的身心,你就漸漸走上覺悟。
【第88句】: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第89句】:【禪語人生】有時候看起來,現代人吃得好、穿得靚,似乎很成功,可在心靈層面,現在的人卻遠不如古人,尤其缺乏承受壓力的能力。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汲取古人的智慧。
【第90句】:【佛性是寶藏】遺失身外財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遺失了內心的寶藏卻還無知覺;人人本有清凈純真的佛性,只因煩惱無明而庶廠了珍貴的寶藏。
【第91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做人要有寬容之心,要有度量,寬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
【第92句】:【禪心佛語】酷斃了靚絕了,你要有人愛,摔倒了失足了,你得有人拉。
【第93句】:問:“如何是清凈法身?”師日:“紅日照青山。”——《鏡清道慫禪師》
【第94句】:【禪語人生】在這城市里,我相信一定會有那么一個人,想著同樣的事情,懷著相似的頻率,在某站寂寞的出口,安排好了與我相遇。
【第95句】:每一個現在都會引導未來如果我們不反求當下,就永遠探觸不到生命的脈動。
【第96句】:【佛家禪語】身體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有病;物質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貧窮。
【第97句】:【佛心禪語】該做的事,排除萬難也要完成;不該做的事,無論任何困難,也要堅持立場。
【第98句】:【禪心佛語】死,對我們來說是最恐怖的事,所以釋迦牟尼佛以恐怖的老虎作譬喻。
【第99句】:心存善念:“揚善”是提倡善良風氣,鼓勵人人向善,勸導大家學做好人、多做好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