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因果”是真正的不二價,修善決定有樂境,造惡必定受痛苦,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第2句】:普度的意思就是解救倒懸。“普”是普遍;“度”是從此岸度到彼岸,轉苦為樂。
【第3句】:【禪語人生】只有無我、無求,不計較得失者,才能收獲無限的幸福。
【第4句】:【佛心禪語】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第5句】:【圣經文案】163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5:6)
【第6句】:【禪心佛語】去迎接那些來來去去,去梳理那些牽牽絆絆。
【第7句】:世界上存在著眾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與空性雙運的見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脫大道。
【第8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心靈的欲念,是引發人生最痛苦的因。
【第9句】:【佛心禪語】不眠的人夜長,疲倦的人路長,不知正確真理的愚人,生死輪回長。
【第10句】:若不受諸法,我當得涅槃,若人如是者,還為受所縛。(古印度)龍樹《中論·觀縛解品》
【第11句】:【禪心佛語】生活就是改變。有時痛苦,有時精彩。但大多數時候,兩者兼有。
【第12句】:【禪心佛語】沒有發大財就是因為沒有發大瘋,有人說你瘋了,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第13句】:【禪語人生】我們嘲笑別人的缺陷,卻不知道這些缺陷也在我們內心,嘲笑著我們自己。
【第14句】:【禪語人生】意見一致,我說了算。意見不一致,她說了算。
【第15句】:【禪心佛語】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我們要去改善和超越的。
【第16句】:人間凈土理念主張用佛教改造人世間,以普度眾生為己任。
【第17句】:沒有真實的本事,只是虛張聲勢,自吹自擂,最終經不起推敲,定會露出馬腳。
【第18句】:【佛心禪語】不要混日子,樣樣事都好好做,明明白白,用心來做,這就是修行。
【第19句】:【禪心佛語】出家人的學處有很多,但最終的目的卻只有一個——斷除煩惱。
【第20句】:【禪語人生】在生活與感悟之間,在現實與禪學之間,時光依然在流去。
【第21句】:【禪心佛語】你喜歡自己的程度,表現在你對自己的事業花費心血的多少。
【第22句】:佛法總持智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雜阿含經》卷十,第247經
【第23句】:要讓自己眼里的世界美好起來,一個最好的途徑是,清潔自己的心靈。
【第24句】:【禪心佛語】時間是一個健談者,它對我們解釋一切,你不需要在它發言之前先提出問題。
【第25句】:【禪心佛語】守嘴不惹禍,守心不出錯。好人有好報,好因有好果。
【第26句】:菩提資糧未具,不得菩提。一切善法,皆是菩提資糧。《大般若經》卷三九四,凈土方便品
【第27句】:【禪心佛語】法性雖空,要須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
【第28句】:【佛家禪語】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傳之以道,導之以正。
【第29句】: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蒲益大師)
【第30句】:慧人以漸,安徐精進,洗除心垢,如工煉金。《法句經》卷下,塵垢品
【第31句】:義務的付出,在工作忙碌中,會產生一種享受犧牲的快樂。
【第32句】:【禪心佛語】當你學會「舍棄」問題,不要全力抗拒時,你的生命就會開始流暢。
【第33句】:【佛心禪語】不見己短,愚也;見而護,愚之愚也。不見人長,惡也,見而掩,惡之惡也。
【第34句】:諸蘊業為本,諸業心為本。心法猶如幻,世間亦如是。《華嚴經》卷十九,夜摩宮中偈贊品
【第35句】:【禪語人生】幸福在每個人的心中,全憑自己的感覺和體會。
【第36句】:【禪語人生】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應是增長自己的善心和善行,斷除惡心和壞習慣。
【第37句】: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要先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再肯定自己的優點。
【第38句】:【禪心佛語】受傷或不受傷是受你自己選擇的,你決定不受傷,那么誰也傷害不了你。
【第39句】:【禪語人生】我們的人生,如果太計較會很苦的。有時,浪費就是浪漫。
【第40句】:【禪心佛語】流星定律: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你就絕不會抓住機會炫耀一番。
【第41句】:【禪語人生】我們以所得維生,而以所給予的充實生活意義。
【第42句】:【禪心佛語】人生有三樣東西是不該回憶的:災難、死亡和愛;你想回憶,卻苦不堪言。
【第43句】:【禪心佛語】傳說有一位和尚說錯了法,受佛靈之罰,眉毛全部掉凈了。
【第44句】:【禪語人生】有些事不可避免,有些事無力改變,有些事情無法預測。
【第45句】:【禪心佛語】若不從天人,希望求僥幸,亦不禱詞神,是為最吉祥。
【第46句】:法性能相謂真如,無有所取及能取,無有所詮及能詮,無此差別即真如。《辨法法性論》
【第47句】:【佛家禪語】人事逢逆境,當歡喜順受,自有好因緣、好果報。
【第48句】:【禪心佛語】潛能定律:人都有潛能,挖出來,就是能力,埋下去,就是無能。
【第49句】:若自得利,先推他人,其心常一,無有放逸。見他得利,歡喜如己。《菩薩善戒經》卷六
【第50句】:【禪語人生】我知道他想要什么,可是我給不了他。我給過你的,再也給不了別人。
【第51句】:【禪心佛語】觀察自己的毛病,改變自己的毛病,這才是改變命運。
【第52句】:【佛心禪語】把眼淚留給最疼你的人,把微笑留給傷你最深的人。
【第53句】:【佛心禪語】自己的舉手之勞,對于需要的人來說可能就是雪中送炭。
【第54句】:禪非語文可闡揚,祛除妄心能品嘗,人人心中皆有禪,心外覓禪空自忙。
【第55句】:【佛心禪語】不肯佩服別人長處的人,生活是無趣的,因為他從未得到過欣賞的快樂。
【第56句】:【禪心佛語】混社會是人捧人的,你把別人捧高了,你自己也就高了。
【第57句】: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挽留的:生命、時間和愛,你想挽留,卻漸行漸遠。
【第58句】:【佛心禪語】※心清凈了,一切都清凈;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
【第59句】:做人要做到三不靠:一不靠權力,二不靠地位,三不靠金錢。
【第60句】:【禪心佛語】舍身不恡,名大布施。離諸動定,名大坐禪。
【第61句】:【禪語人生】我們可以投資在自己身上,卻不可能投資一段愛情。
【第62句】:【禪語人生】這也就是說,該吃粥時去吃粥,吃完了粥應洗缽,該如何就如何,便是佛法。
【第63句】:凡事不要只看其表象,而不解其中味。事物的精華都是深藏其中,需要你認真地用心去體會。
【第64句】:【禪心佛語】人之所以有一張嘴,而有兩只耳朵,原因是聽的要比說的多一倍。
【第65句】:【佛心禪語】別人可以拷貝我的模式,不能拷貝我的苦難,不能拷貝我不斷往前的激情。
【第66句】:【佛心禪語】不是說這個世界應該怎樣怎樣,重要的還是你有什么想法。
【第67句】: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有部律》
【第68句】:于佛起惡心,毀謗生輕慢,人大地獄中,受苦無窮盡。《分別善惡業報經》
【第69句】:【禪心佛語】當你對自己誠實時,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騙得了你。
【第70句】:執著是自縛的蠶繭該執著時執著,該放棄時放棄,一切隨緣,將來你才不會后悔!
【第71句】:【禪語人生】悟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他慈悲地教導眾生,從不控制眾生。
【第72句】:【第1句】: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人,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第73句】:【禪心佛語】所謂開心,就是眼睛向上把快樂放大;所謂郁悶,就是眼睛向下把煩惱放大。
【第74句】:【禪心佛語】離妄想顛倒無真如佛性。離貪嗔邪見,無菩提涅盤。
【第75句】:處處“理直氣壯”,好勝、爭贏,則過于剛強,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和睦。
【第76句】:【禪心佛語】和為貴,所以才要和睦、和善、和平;忍為高,所以才需忍讓、忍耐、隱忍。
【第77句】:煩惱就像烏云,盡管烏云遮住了月亮,但在云層后面的月亮還是那么圓。
【第78句】:男女性相本來空,妄執隨緣生二相。真性本無男女相。《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四,厭舍品
【第79句】:【禪心佛語】互逞權勢,如螞蟻之群聚腥膻,如蚊蠅之競吮腐穢。
【第80句】:【禪語人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81句】:【禪心佛語】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恁幺得。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
【第82句】:【禪語人生】著眼當下、著眼現在,這是我們人生命運轉變的關鍵所在。
【第83句】:結婚后,他天天見到你,睜開眼你就在他身邊,閉上眼你還是在他身邊。
【第84句】:【禪心佛語】跟愚蠢的人爭論,無論結果如何,都比愚蠢的人更愚蠢。
【第85句】:有德不孤。德之極在佛,有佛不孤。念佛人常蒙諸佛菩薩現前護念。
【第86句】:【禪心佛語】皇上為一國之君,但是雙腳所站立的,也不過尺寸之地而已。
【第87句】:輕弄毀蔑余人故,當知是罪,重于比丘四禁。《摩訶般若經》卷二十,夢中不證品
【第88句】:【禪心佛語】彎腰是勤奮地做事,真誠地做人,謙遜地處世。
【第89句】:假如幸福與你擦肩而過,這不是幸福的責任,責任在你自己。
【第90句】:僧問:“如何是龍華境?”師日:“翠竹搖風,寒松鎖月。”——《龍華契盈禪師》
【第91句】:浪子回頭金不換當你知道錯誤時,并不可恨,當你不知道錯誤時,那才是最令人可十艮的。
【第92句】:【禪心佛語】為行善而行善的人,雖不求取歌頌,也不求取報酬,但兩者終將來臨。
【第93句】:【禪心佛語】如果您今天早上醒來時還算健康,恭喜您,因為有一百萬人將活不過一星期。
【第94句】:毗盧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國土中,恒轉無上輪。《華嚴經》卷六,如來現相品
【第95句】:“小”不可忽視:腳下開始,毫末做起,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產生做大事的氣魄。
【第96句】:我們不一定要在心外尋找財富,真正的財富應該是內心源源不斷的能量。
【第97句】:【禪心佛語】領導是不知道走到哪的時候,也有人跟你走。
【第98句】:當一個人真正長大成熟時,他對外界的要求其實只會越來越少,也會越來越隨意。
【第99句】:【圣經文案】19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申6:5)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