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外賊易擋,家賊難防】(諺)外來的賊是明的,容易對付;家里的賊是暗的,很難防范。指在預(yù)防賊寇方面,強大的外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隱蔽的、知情的內(nèi)奸。 也作外賊易打,內(nèi)奸難防。 外賊好防,家賊難擋。
【第2句】:【紅得發(fā)紫】某人官運亨通,飛黃騰達,在上級領(lǐng)導(dǎo)面前十分得寵,人們往往會說他“紅得發(fā)紫”。“紅得發(fā)紫”源于古代官服制度。封建時代的等級尊卑十分嚴(yán)格,連服飾穿戴也有特別規(guī)定。如黃色是皇帝的專用服色,其他人一般不能穿用。各級官員服飾也不相同,不能亂穿。官職品級不同,衣服顏色各異。這種制度就是品色衣制度。品色衣制度起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宋、元、明、清時沿用,只是在局部做了一些小的調(diào)整。就唐代而言,《舊唐書·輿服志》記載,三品以上穿紫衣,四品深紅,五品淺紅,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著紫穿紅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服者,官卑職微。唐代詩人白居易有“江州司馬青衫濕”的詩句,其中就有遭貶后的官職低微之意。那些穿紅著紫的達官貴人可以經(jīng)常出入朝廷。于是,人們便以紅色作為發(fā)達的標(biāo)志,而達到紫色則是位居三品以上的高官了。故而,人們常以“紅得發(fā)紫”來比喻那些官運亨通、飛黃騰達、在上級面前得寵之人。
【第3句】:【換湯不換藥湯】中醫(yī)方劑。謂性質(zhì)沒變,只是換了一個 花樣。馬南邨《燕山夜話》:“表面上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 在實際上不過是為短而短,內(nèi)容仍舊換湯不換藥。”
【第4句】:王叔叔家并不富裕,可他經(jīng)常和一些老板應(yīng)酬、交往。王奶奶生氣地說他:“你呀,真是丫頭的臉上打胭脂——和小姐們賽美,你比得了嗎?”(云南·個舊)
【第5句】:眉毛上安燈泡——明眼人
【第6句】:石油里面有金子,人民里面有圣人。
【第7句】:【只有千日做賊,那有千日防賊】(諺)指人的防患意識往往難以長久。
【第8句】:【馬有轉(zhuǎn)綆之病,人有旦夕禍福】(諺)轉(zhuǎn)綆(geng):騾馬拴在樁上的韁繩纏繞住脖子,造成呼吸道阻塞。禍福:偏指災(zāi)禍。指健壯的馬會轉(zhuǎn)綆得病,好好的人會大禍臨頭。 也作馬有轉(zhuǎn)韁之病,人有當(dāng)時之災(zāi)。 人有駕日之災(zāi),馬有轉(zhuǎn)韁之癥。
【第9句】:肥馬好畫,瘦馬難描。
【第10句】:太陽落山后的夜貓子一開了眼
【第11句】:媽媽讓爸爸去附近的商店買酒,爸爸去了很久才回來。媽媽說:“你真是菩薩心腸愛生靈,害怕踩死螞蟻啊?”(四川·資陽)
【第12句】: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第13句】:【糞堆上開花兒——臭美】(歇)譏諷人顯示自己漂亮或能干。
【第14句】:劉大媽讓兒子小衛(wèi)跟王師傅學(xué)習(xí)鐵匠技術(shù)。沒干多長時間,小衛(wèi)覺得太吃苦,要求改學(xué)建筑。可干著干著,小衛(wèi)又抱怨說建筑這活太臟,想改行學(xué)別的。劉大媽生氣地說:“我看你呀,就像那三條腿木板凳,放到哪里都不行。”(河南·長葛)
【第15句】:【人窮長力氣,人富長脾氣】(諺)指窮人靠肢體勤勞度日,力氣自然越來越大;富人養(yǎng)尊處優(yōu),恃財傲物,脾氣自然越來越大。
【第16句】:【拉閑篇兒】見“磕閑牙”。
【第17句】:【藕發(fā)蓮生,必定有根】釋義:比喻問題的產(chǎn)生必定有根源。例句:藕發(fā)蓮生,必定有根。看來,他們可能要利用廖德俊和李旺這個事,搞什么把戲,居心叵測,葫蘆里不定裝著什么毒藥呢!
【第18句】:【取經(jīng)到了西天】《西游記》敘述唐僧到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 借指經(jīng)過艱難,到達目的地。錢鐘書《圍城》:“總算功德圓 滿,取經(jīng)到了西天,至少以后跟李梅亭、顧爾謙兩位可以敬 而遠之了。”
【第19句】:【擔(dān)折知柴重】(諺)折(she):折斷。指挑柴的擔(dān)子壓斷了,才知道所挑的柴太多太重。比喻人承受過大的壓力,才體會到責(zé)任的沉重。
【第20句】:【烏龜進了甕】(慣)比喻陷入絕境。
【第21句】:【 拿金子換銀子】謂以好的換差的,不上算。類似的:金瓜 換銀瓜,越換越差。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大山冷冷 地說道:‘用不著,這是拿金子換銀子’。”
【第22句】:【白事】為什么在我國把埋葬過世的人稱為“白事”,孝衣為什么只能是白色,這與古代人們信奉“五行理論”有關(guān)。白色,五行理論認為是西方之色,西方的對應(yīng)物質(zhì)是金屬,對應(yīng)季節(jié)是秋季,秋季是收獲季節(jié),農(nóng)民用金屬工具收割莊稼時發(fā)出白光,所以,秋季是殺伐季節(jié),甚至古代刑殺犯人也在秋季。又認為太白金星位于西方,傳說太白神的坐騎為白虎。白色有不吉之意,傳說黃昏時出現(xiàn)在西方天空的太白星主殺伐,所以,白色又象征殺伐,被看做與死亡相聯(lián)系的兇喪之色。辦喪事家人要穿戴白色衣帽和鞋,所以孝衣為白色。除此之外,喪家的挽聯(lián)、帳幔、登記親友捐送的份子錢上墻的紙張等都是白色的,切忌紅色和其他艷色,因此,稱埋人為“白事”。
【第23句】:一個聰明人的思考,不如三個平常人的商討。
【第24句】:【黃忠人老心不老】(慣)比喻人雖然老了,志氣卻沒有衰退。
【第25句】:【拿著雞毛當(dāng)令箭】令箭,古時發(fā)布命令的憑證。謂把小 事當(dāng)成重大的事情。成語:小題大做。香港唐人《金陵春 夢》:“他太著急,拿來這份東西,真是拿著雞毛當(dāng)令箭!”
【第26句】:麥稈當(dāng)秤——沒斤沒兩
【第27句】:【久賭無勝家】見“常賭無贏客”。
【第28句】:【尖擔(dān)擔(dān)柴——兩頭脫】(歇)尖擔(dān):兩頭尖的扁擔(dān)。尖擔(dān)兩頭沒有鉤槽,掛在兩頭的東西容易脫落。 指兩頭都落空。
【第29句】:三張紙畫個驢頭——好大的臉面
【第30句】:【初生牛犢不怕虎】這一俗語比喻年輕人大膽勇敢,有創(chuàng)新精神。此典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原句是“初生之犢不懼虎。” 東漢末年,劉備的大將關(guān)羽率軍襲擊曹操的襄陽和樊城,打得曹軍退守樊城。曹操便派于禁和龐德前去增援。龐德領(lǐng)兵來到樊城腳下,與名將關(guān)羽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龐德是員勇將,且年輕氣盛,和關(guān)羽大戰(zhàn)一百多回合,分不出勝負,雙方各自鳴金收兵。關(guān)羽退回營寨后,對關(guān)平說:“龐德刀法很厲害,是個對手。”關(guān)羽還說:“俗話說,初生之犢不懼虎。”龐德雖然勇猛,但缺乏經(jīng)驗。當(dāng)時正是秋季,陰雨連綿,河水猛漲,于是關(guān)羽采用水攻戰(zhàn)術(shù)消滅了曹操派來的七路援軍,擊殺龐德。龐德是第一個不怕虎的牛犢。
【第31句】:【河里冰茬響,地里蘿卜還在長】釋義:河水已經(jīng)開始結(jié)冰了,可蘿卜還在繼續(xù)長,不要拔得太早。例句:這方面,他也有許多口訣。比如“紅長、黑長、白不長,沙地種谷一把糠”,還有什么“頭伏蕎麥,二伏菜,陽坡種麥?zhǔn)斓每臁保昂永锉珥懀乩锾}卜還在長”。
【第32句】:驢糞蛋滾白糖——表面甜
【第33句】:【千里雷聲萬里閃】形容聲勢浩大。李季《王貴與李香 香》:“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陜北紅了半個天。”
【第34句】:【生、旦、凈、丑】“生、旦、凈、丑”是京劇的表演行當(dāng)。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博大精深。京劇表演行當(dāng)最齊全,初概括為五種,即生、旦、凈、末、丑;現(xiàn)為四種,生、旦、凈、丑。每一行當(dāng)又細分為若干種,如生,有老生、小生、武生等。那么,它們是怎么來的呢?據(jù)傳是反其意而得名的。 “生”,是生疏的意思。而角的演出老練成熟,故反其意為“生”。 “旦”指旭日東升。日為陽,而且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屬陰,故反名為“旦”。 “凈”,即清潔干凈,而凈角都是大花臉,看起來很不干凈,反其意為“凈”。 “丑”,指屬相,丑屬牛,牛很笨。而演丑角的人,要求伶俐、活潑、聰明、智慧,反其意為“丑”。
【第35句】:【轅門】“轅門”是古代的軍營之門。如京劇《轅門斬子》,因楊宗保在兩軍陣前私自招親,其父楊六郎在轅門怒而斬子,后被眾將勸解而得救。此詞源出春秋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兩軍作戰(zhàn)是在馬拉著的戰(zhàn)車上進行的。當(dāng)軍隊宿營或駐扎時,為防止敵人襲擾攻擊,兵士們就將戰(zhàn)車圍成圓形以為屏障。為了便于出入,就在合適的位置留有出口,則以兩車相向成為門,因車轅相對,故名“轅門”。由于約定俗成,因襲相傳,由車戰(zhàn)轉(zhuǎn)為馬戰(zhàn),雖戰(zhàn)車早被淘汰,凡遇安營扎寨,仍用“轅門”一詞,并推而廣之,把一些高級軍事衙署的正門也稱“轅門”了。
【第36句】:【十步之內(nèi),必有芳草】(諺)十步:形容地域不大。比喻到處都有出眾的人才。
【第37句】:【連襟】姐、妹的丈夫間互稱“連襟”。連襟這個詞有個發(fā)展過程,最早是自唐初駱賓王的《秋日與群公宴序》,其中記載:“既而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而連襟,共挹青田之酒。”這里連襟比喻的是朋友。之后見于中唐大詩人杜甫,杜甫晚年寓居川東,結(jié)識當(dāng)?shù)匾晃恍绽畹睦项^,交情甚篤,序論起來,兩家還是拐彎抹角的親戚。后杜甫離開川東,離別時寫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別》的詩,回憶結(jié)交經(jīng)過,有幾句是:“弧陋忝末親,等級敢比肩。人生意氣合,相與襟袂連。”襟是衣襟,袂是袖。這是形容彼此關(guān)系密切,它還沒有后來的那種關(guān)系。但為“連襟”一詞的產(chǎn)生作了鋪墊。北宋末年,洪邁有個堂兄在泉州做幕賓,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帶做節(jié)度使,得知此事后,便寫了一封薦書,薦洪邁的堂兄去京城供職。洪邁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邁寫了一份謝啟,寄予妻子的姐夫,里邊幾句是:“襟袂相連,夙愧末親之孤陋;云泥懸望,分無通貴之哀憐。”這里的“襟袂相連”簡化為“連襟”,顯然是從杜甫的詩中化來。洪邁把自己和妻子的姐夫稱為“連襟”,開創(chuàng)了把姐、妹的丈夫互稱“連襟”的首例,這是“連襟”現(xiàn)義一詞的直接出處。
【第38句】:【打破沙鍋問到底】釋義:“問”與“璺”諧音,璺是瓷器、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沙鍋打破了,裂紋直通到底。比喻刨根問底。“沙”又作“砂”。例句:張金龍說:“咳,你看你這個人!打破沙鍋問到底,緊著問什么呢?”
【第39句】:【翻老皇歷】釋義:皇歷:歷書。歲月更換了,翻看舊歷書無用。比喻只知按老經(jīng)驗辦事。例句:咱不能凈翻老皇歷呀!黨早就告訴我們,我們不能走其他國家技術(shù)發(fā)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后邊一步一步爬行。
【第40句】:【二十四只烏鴉亂張口——不知聽誰的是】(歇)指眾說紛紜,使人無所適從。
【第41句】:明明聽了剛剛的話,做了一件錯事。他媽媽批評他是“人叫不動,鬼叫飛跑”。(安徽·廬江)
【第42句】:【孩子哭了,抱給他媽】事情由主管者處理。尤鳳偉《中國 一九五七》:“不交待立刻去向隊長匯報,孩兒哭抱給他娘。” 好漢作事好漢當(dāng)自己做事承擔(dān)全部責(zé)任。馬烽西戎 《呂梁英雄傳》:“好漢作事好漢當(dāng),決不連累你們。”
【第43句】:【_一家人說兩家話】(慣)指對自家人太客氣,說見外的話。
【第44句】:學(xué)校離我家有很長的一段山路,每當(dāng)我抱怨上學(xué)難時,媽媽就會教育我說:“學(xué)習(xí)如種地,種地必吃苦,苦后必有甜。只有好好學(xué)習(xí),才會有美好的明天。”(河南·淇縣)
【第45句】:【續(xù)弦】“續(xù)弦”是男子喪偶再娶的意思,后妻對原妻的父母稱為“續(xù)閨女”。那么為什么再娶稱為“續(xù)弦”呢?古代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夫妻婚配叫“琴瑟和弦”,還用“琴瑟和諧”、“琴瑟相調(diào)”來比喻夫妻情篤、融洽。弦在琴上,如果弦斷了,就彈奏不出美妙的曲子,所以,男子喪妻稱為“斷弦”,再娶自然就是“續(xù)弦”了。用琴瑟比喻夫妻,這大概與《詩經(jīng)》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詩句有關(guān)。“琴瑟友之”,用琴瑟打動淑女的芳心,琴瑟是婚姻的媒介,再娶當(dāng)然還是離不開琴瑟,正扣續(xù)弦之意。之所以用琴瑟來喻指夫妻和諧,因為琴與瑟兩種樂器被古人視為雅樂正聲的代表,常在古代禮儀中合奏,琴不離瑟,瑟不離琴,正喻夫妻和諧。
【第46句】:【官不大,僚不小】(慣)形容人職位雖不高,卻裝腔作勢,官氣十足。 也作“官兒不大,架子不小”。
【第47句】:刀尖上走路——玄乎
【第48句】:小林氣喘吁吁地跑來告訴正在學(xué)習(xí)的安安說:“快去看啊!那邊有人在打架。”安安連頭也不抬,低語道:“那邊火燒山,和我啥相干?”(湖南·東安)
【第49句】:【魚知三日水,水知三日風(fēng)】(諺)發(fā)大水之前,魚有反應(yīng);起大風(fēng)之前,水有反應(yīng)。指水災(zāi)、風(fēng)災(zāi)的到來,在自然界都能觀察到征兆。
【第50句】:【卜一人做事一人當(dāng)】(諺)指自己做下的事,無論后果多么嚴(yán)重,都愿承擔(dān)全部責(zé)任。
【第51句】:【扣子對扣門,歪把跟歪瓢】(慣)指脾氣、秉性相投的人容易聚在一起。譏諷不好的人喜歡聚在一起。
【第52句】:【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釋義:借指在外地做事的人,最終還會回到故鄉(xiāng)。例句:俗話說,“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做官有做一輩子的,有做十輩子、二十輩子的嗎?
【第53句】:【做鬼也搶不到紙錢】謂沒有本領(lǐng),無能。《臺灣小說選》: “等你們這些人做事,做鬼也搶不到紙錢用!”
【第54句】:瘡口上貼膏藥——揭不得
【第55句】:【入地?zé)o門,升天無路】見“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
【第56句】:【兔子不吃窩邊草】釋義:兔子不去吃自己窩旁邊的草。比喻人不在家門口或當(dāng)?shù)馗蓧氖拢蝗デ址钢車说睦妗⒁姟袄销棽怀愿C下草”、“猛虎不吃傍窩食”。例句:洪大哥,我不是來追趕你的。自古道:“兔子不吃窩邊草。”
【第57句】:觀世音下凡——有救
【第58句】:【財去人情去】釋義:錢財沒有了,人情也就沒有了。例句:到這時,烏大奶奶才嘗到財去人情去的滋味。后悔把產(chǎn)業(yè)變賣得太干凈,銀子花得也太順溜,第一次顧慮起烏大爺回來不好交賬的事了。
【第59句】:【金剛鉆小,能鉆瓷器】釋義:比喻人雖年輕或沒有名氣,卻很有本領(lǐng)。例句:金剛鉆小,能鉆瓷器。我聽說那岳元帥十三歲在內(nèi)黃歲武考,獨占鰲頭。
【第60句】:【百歲光陰如過客】釋義:人的一生極其短暫。例句:世界上,傾城傾國人須有,還怕甚,干兩黃金買不來?古人云,百歲光陰如過客,不開口笑是癡呆。
【第61句】:【大家馬兒大家騎】(諺)指屬于公眾的馬,人人都有權(quán)利騎。泛指凡是公眾的福利,應(yīng)歸公眾享受,不應(yīng)被個人獨占。 也作“公眾馬,公眾騎”。
【第62句】:煮熟的鴨子——飛不了
【第63句】:【扁擔(dān)長的“一”字都認不得】(慣)指人不識字。
【第64句】:【狐貍精問路——沒有好道道兒】(歇)道道:本指道路,轉(zhuǎn)指主意、心計。指不安好心。
【第65句】:【 一部二十四史,從何說起】二十四史為我國歷代史書的總 匯,借指經(jīng)歷多,說來話長。成語:一言難盡。張恨水《啼笑 因緣》:“這會子叫我介紹一樣給人,真是一部二十四史,不 知從何說起了。”
【第66句】:有一次,我生病了,不能上學(xué),天天呆在家里,很無聊。奶奶嘆著氣說:“有啥也別有病,沒啥也別沒文化。”(山西·陽泉)
【第67句】:【困龍得水,撥云見日】(慣)比喻在困境中得到了救助。
【第68句】:【騎過瘸驢吃過虧,再騎毛驢先看腿】(諺)騎過瘸腿驢,吃過顛簸苦,再騎毛驢就會先察看它的腿腳。 指在哪方面吃過虧,就會在哪方面格外小心。
【第69句】:【宰相肚里好行船】(諺)宰相:朝廷中官職最高的大臣。指大人物胸襟開闊,度量大。也泛指有修養(yǎng)的人能寬容別人,不計較小事。 也作宰相腹中撐得船過。 宰相肚里橫開船。
【第70句】:【上有皇天,下有后土】釋義:意思是天地共鑒,天地作證。例句:他一本正經(jīng)地說道:“……上有皇天,下有后土。新郎新娘拜天地!”
【第71句】:【過了篩子又過籮】(慣)篩子:用竹篾、鐵絲等編成的有許多小孔的器具,要篩的東西放在上面,細碎的可以漏下去,塊兒較大的則留在了上頭。籮:一種器具,將網(wǎng)狀物固定在木框或竹框上,用來使細的粉末或流質(zhì)漏下去,較粗的粉末或渣滓留在網(wǎng)上。比喻一遍又一遍地挑選或?qū)彶椋浅W屑殹?/p>
【第72句】:【兩個肩膀扛著一張嘴——凈等吃】(歇)指等著吃現(xiàn)成的。
【第73句】:【撕破臉】(慣)1指徹底決裂。 2指翻臉,一點兒情意也不講。 也作撕破臉皮。 撕破面皮。 撕破情面。
【第74句】:寒冬臘月作報告——冷言冷語
【第75句】:大伯和大嬸吵架后,大嬸委屈得在屋里直哭。媽媽勸她說:“大妹子,兩口子家,哪有筷子不碰著碗的啊?想開一點兒吧!”(山東·臨的)
【第76句】:【棉花耳朵風(fēng)車心】(慣)形容人耳軟心活,沒有主見,容易聽信他人。
【第77句】: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第78句】:【九重天】古人常說九重天,來代表天之高遠,不可莫測。天到底有多遠呢?《淮南子·天文訓(xùn)》中說天“去地五億萬里”。古代人說的九重天,雖然含有玄遠之意,可這并不是指天有九層,而是依據(jù)方位將天劃分為九個部分。秦《呂氏春秋》中記載:“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澤有九藪,風(fēng)有八等,水有六川。”將天分成九部分,這九部分最中央是鈞天,東方是蒼天,東北是變天,北方是玄天,西北是幽天,西方日顥天,西南日朱天,南方日炎天,東南日陽天,每一層天,都有其代表的星象。古人認為皇帝是天帝之子,秉承上天旨意來治理天下,所以,常把皇帝稱為天子。皇帝本人也被稱為“九重天”或“九重天子”。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的名詩《左遷到藍關(guān)示侄孫湘》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當(dāng)時皇帝派遣使者迎佛骨入京,韓愈反對此舉,故而向皇帝上《諫佛骨表》一篇,可是卻被貶到八千里之遙的潮州,這里的九重天即指皇帝。
【第79句】:【寡婦年】無立春節(jié)氣的年份南方叫“盲年”,北方則俗稱“寡婦年”。民間流傳“寡婦年”結(jié)婚不吉利,因此,無春之年的前一年末青年男女結(jié)婚的扎堆,而在無春之年結(jié)婚的較少。那么,“寡婦年”這個名稱是怎么來的呢?古人崇信陰陽,在古人的觀念中,陽是天,是男;陰是地,是女。一年四季都與陰陽相配,春為少陽,夏為老陽,秋為少陰,冬為老陰。于是分別為少男、老父、少女、老母。天地萬物的化育,與男女交媾生殖類同。春天陰陽平衡,就好比男女的和諧,正是生育季節(jié)。無“立春”之年被稱為“寡婦年”,與古人的上述認識有關(guān)。一年之中無立春,即無陽氣來臨。無陽為孤陰,不生。于是,無陽,即無男相配,自然就是寡婦。所謂“寡婦年”,來由在此。其實,某年中無“立春”并非天道。而陽歷是年年有春,無春之年只存在于陰歷,因為陰歷閏年有13個月,這就造成可能一年之中無春的年份。因此,“寡婦年”的說法純屬附會。
【第80句】:【摸不著門兒】(慣)比喻弄不清情況,不知究竟。
【第81句】:【是狼是虎,來到面前再說】不必先發(fā)愁,遇到困難再想辦 法。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走!打你的土坯去。是狼是虎,他奔 你身來再說。”
【第82句】:【大江大河都過啦】釋義:比喻闖過大風(fēng)險,經(jīng)受適磨難,什么也不怕。例句:兒子為這類的事兒挨過打,挨過罵,大江大河都過啦,還怕你喊哪?他照舊那句:“我沒錯!”
【第83句】:【 吹口氣兒刮大風(fēng),吐口唾沫河漲水】形容有力量,有權(quán)勢。 成語:叱咤風(fēng)云。姚雪垠《李自成》:“咱們一向吹口氣兒刮 大風(fēng),吐口唾沫河漲水,如今龍困淺灘,連小賊娃兒也敢欺 負咱!”
【第84句】:【傳言過話,自討挨罵】釋義:傳遞閑話,會招來咒罵。例句:“你可知‘傳言過話,自討挨罵’啵!所以今日之事,只發(fā)阿嬸跟你談?wù)動惺拢湍騽e人講噦!”
【第85句】:眼睛長在耳朵邊上——有偏見
【第86句】:【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諺)指吃人家的飯,就得聽人家安排。 也作“端人碗,歸人管”。
【第87句】:【貪小便宜吃大虧】指因貪圖小利而造成大的損失。“貪小便宜吃大虧”這樣口語化的俗語也有來歷嗎?有,而且是大有來頭,它源自大名鼎鼎的《呂氏春秋·權(quán)勛》,記述了戰(zhàn)國時,齊國將領(lǐng)達子奉命討伐燕國。出征前,達子要求齊王殺牛宰羊慰勞將士以鼓舞士氣,齊王極其吝嗇,居然沒有答應(yīng)。交戰(zhàn)時,齊軍士氣低落,被燕軍打得大敗,達子不幸陣亡。燕軍涌入齊國都城,搶奪了齊國無數(shù)的財寶,齊王也被迫逃亡外地。當(dāng)時人們指責(zé)齊王“貪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第88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下多大功夫,就會獲得多大成果。 海外趙淑俠《當(dāng)我們年輕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努力一 定比不努力好。”
【第89句】:【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諺)千人:眾人。指:指斥。受到眾人指斥的人,即使沒病也會死去。指眾人指斥,是最嚴(yán)厲的懲罰。 也作千人所指,無病自死。 干夫所指,無疾而死。
【第90句】:面條鍋里整人——軟收拾
【第91句】:【白的黑不了,黑的白不了】釋義:事實不容歪曲。例句:“是白的,黑不了,是黑的,白不了;再多幾張嘴,我也不怕!”
【第92句】:【殺私牛,賣私酒,不犯出,乃高手】(諺)舊時私自殺牛、販酒均屬違法,誰能不犯事,就算他走運。 指做了違禁、違法的事而沒有被查獲,只能算是僥幸,不可當(dāng)作本事。
【第93句】:【上命差遣,蓋不由己】(諺)上命:上級的命令。差(chai)遣:派遣。受到上級的派遣,行動由不得自己。指奉命令做事,執(zhí)行人不擔(dān)干系。 也作上命公差,概不由己。 受人差遣,概不由己。
【第94句】:就要期末考試了,我才急著復(fù)習(xí)功課。媽媽說:“你手里總拿著短把鐮,一點兒不作長遠打算!”(山西·新絳)
【第95句】:【 隔行不隔理】行業(yè)不同,事理一樣。《小說月報》( 1983, 3):“隔行不隔理,天下的會計都是管錢管賬的。”
【第96句】:瓜熟蒂落——時機到了
【第97句】:玻璃燈罩——吹起來的
【第98句】:【頭上有瘡瞞不過剃頭的】(諺)比喻任何事情無法瞞過知情人。
【第99句】:【道路不平有人踩】(諺)道路不平坦,自有人會把它踩平。比喻遇列不公平的事情,自有人抱打不平,上前干預(yù)。
上一篇:成功的文案,總有一句話點醒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