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經典佛語】“凈”的世界:凈的世界就是清凈的世界,極樂國的世界,法眼凈的世界,蓮花藏的世界。
【第2句】:【禪心佛語】人和人,短期相處看脾氣,所以需忍讓;長期相處看性格,相合是朋友;一生交往看德行,德行皆佳方穩妥。
【第3句】:佛性人人平等,不論在家或出家之學佛者,皆可修行正道,增長智慧福業,因圓果滿成正覺。
【第4句】:【禪語人生】以智慧明鑒自心,以禪定安樂自心,以精進堅固自心,以忍辱滌蕩自心,以持戒清凈自心,以布施解脫自心。
【第5句】:止觀法門除了打坐的訓練外,在日常生活中,應好好省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第6句】:【禪心佛語】皈依三寶是平等的精神,因為生佛一如,無高無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因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
【第7句】:以平常心觀不平常事平常心既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處世方法,更是一種尋求心靈平靜的方法。
【第8句】:一個大富翁,死時竟和乞丐一樣,想一想,心中如何都不能滿足。不論如何清高,在死亡面前,人人都要低頭。
【第9句】:【禪心佛語】若不見本性,即非禪也。假使說得千經萬論,若不見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第10句】:【最有禪意的文案】想快樂生活,需先學做人;學做人,應先懂得如何愛人。
【第11句】:【去除三毒】佛法很簡單,只要去除貪、瞋、癡三毒,就可以明心見性。生煩惱多,所以佛陀才開啟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
【第12句】:【心靈平靜的禪語】做人要像做水一樣,水無色無形無味。它因器而變,遇圓則圓,逢方則方,直如刻線,曲可盤龍。水因機而動,因動而活,因活而進,故有無限生機。
【第13句】:世人皆有佛性,明心見性,萬法智慧于自性中自然涌現,你就是佛,佛就是你,沒有分別。
【第14句】:感謝對你好的人,他們原本可以不對你好。原諒對你不好的人,他們原本可以對你更壞。感謝,是一種修養。原諒,更是一種修為。做有修養的人,修為有價值的人生。
【第15句】:讓你到佛門來做事,來發心,不是佛要得你的好處,而是要把好處給你。為佛做事,不是佛占了我的好處,而是我得了佛的好處。
【第16句】:人人都希望生活在包容、和諧的環境中,寬容不僅于健康有益,而且也有助于贏得友誼,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應保持一顆寬容的心。
【第17句】:【禪語人生】用微笑去應付生活,不如用行動來改變生活。躺在床上想得很遠,但畢竟沒有前行半步。腳踏實地的向前一小步,勝過夢幻中的萬里行程。
【第18句】:【圣經文案】120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象根出于干地。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慕他。(塞53:2)
【第19句】:【佛語摘抄精選】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五燈會元·清景禪師》)
【第20句】:以深信因果、取舍正當讓不安定的心安定,以專心行善、珍惜當下讓安定的心穩固,以追求真理、啟迪智慧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21句】:【佛心禪語】不要把愿望當理想,不要把滿足當愿望。確立人生遠大目標,鍥而不舍,矢志不渝,縱使不能達到勝利彼岸,留下的足跡也會閃閃發光。
【第22句】:以平常心對待不平常事,則事事平常。但平常心并非“四大皆空”,平常心更不是消極遁世;平常心是一種境界、一種積極的人生。
【第23句】:【禪語人生】想念定律:深夜獨處,往往是心靈最脆弱的時刻,所以想念就會越發瘋狂。
【第24句】:有慈悲心,就是佛心;有愛心、毅力,投入為人群付出,是菩薩心也是菩薩行。
【第25句】:【禪語人生】智慧高的人,能包容,生活范圍就大,每一個人都喜歡跟他在一起。
【第26句】:【禪心佛語】成大事的人,小事上也是一絲不茍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涵養。
【第27句】:【禪心佛語】生活最髙的境界是慈悲、是感恩、是知足、具體表現是簡單、是淸貧、是自在、是解脫。
【第28句】:愛無過于己,財無過于谷,光明無過慧,薩羅無過見。《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1006經
【第29句】:今時學者,何不亦然?為學為道只是為名為利之權巧手段,雖可稱為世間聰明人,然而為物所轉而不自知,實為癡迷人。
【第30句】: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感恩,我們的人際關系、社會關系才能充滿喜悅、充滿幸福、充滿團結與和睦。
【第31句】:當今世界比過去更苦難!看人心就能看出世界的災難,這是天人感應!當下流行什么風靡什么就昭示預言著什么,如“老鼠愛大米”
【第32句】:雖誦千章,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可得道。雖誦千言,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可得道。《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三,增上品
【第33句】:【佛心禪語】要周“修”,不要周“休”;要福慧雙“修”,不要福慧雙“休”。
【第34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睹人青眼少,問路白云頭。
【第35句】:諸外道等有苦、集諦,無滅、道諦,于非滅中而生滅想,于非道中而生道想,于非果中生于果想,于非因中生于因想。《大般涅槃經》卷十三,圣行品
【第36句】:【禪心佛語】千處祈求千處應,無論是千余年前的大唐朝野,還是日新月異的當今盛世,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救度,從來都與熱切祈望的眾生們心心相印。
【第37句】:【禪心佛語】生命本身并沒有意義,你給他定位什么,他就是什么意義,意義是自己一手創造出來的。
【第38句】:言詞所說法,小智妄分別,是故生障礙,不了于自心。《華嚴經》卷十六,須彌頂上偈贊品
【第39句】:苦苦地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念念不忘那些所謂的陳年舊事,無異于自尋煩惱。
【第40句】:良師益友,可以滋養你的人生,溫暖你的旅程。朋友不在多寡,高質量的友誼總是發生在兩個優秀的獨立人格之間,它的實質是雙方互相由衷的欣賞和尊敬。
【第41句】:“熱誠”可以讓人永不絕望,“登峰造極”可以讓人不斷超越極限,“意志力”可以讓人穿透困難險境,“妙趣”可以改變封閉的思考,“禪”可以讓人智慧大開。
【第42句】:【不精不誠,不能動人】不精不誠,不能動人。(位子·漁父》)☆莊子說:“不精不誠,不能感動人。”
【第43句】:【佛言禪語大合集】不羨慕別人,不卑賤自己,按自己的天性度完自己的時日,就是天堂的日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學會享受生命,避免拖著生命往前走,是人生最好的選擇。
【第44句】:【佛語悟道】即使是作惡多端的人,如果能夠拋棄屠刀,那么即刻也能成佛。
【第45句】:與其被困在苦海中不得解脫,不如快樂地行走在奉獻的修行之路上,善待別人,也就是善待了自己。
【第46句】:【佛心禪語】安心不可向外馳求,不可脫離當下。迷失也好,覺悟也好,煩惱也好,清涼也好,道不遠人,都在當下。
【第47句】:【禪心佛語】始祖傳經,五祖弘法,六祖悟道以一脈五宗名滿天下。中華禪學,擁有了一個不朽的“東土肉身菩薩”慧能大師。
【第48句】:原諒生活的所有不完美,禪是一種生命的坦然,歲月里,不管你的臉色是青是白,歲月還是歲月。不管你的臉是瓜子臉還是平底鍋,活自己的灑脫,其他都是啰嗦。
【第49句】:種種惡逆境界,盡情看作真實受益之處。名利、聲色、飲食、衣服、贊譽、供養,種種順情境界,盡情看作毒藥、毒箭。(蒲益大師)
【第50句】:【禪心佛語】傷口不管有多重,總有痊愈的一天。但遺憾不一樣,它會跟隨你直到生命終結。
【第51句】:理想便是希望,是力量和快樂的源泉。一個人的理想可以不遠大,卻不可缺少,否則生活就會沒有目標,以至于一生碌碌無為。
【第52句】:心該色末,色徹心源,心色一如,何非何是?(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九十二
【第53句】:達宿緣之自致,了萬境之如空,而成敗利鈍,興味蕭然矣。(蓮池大師)
【第54句】:【禪心佛語】和人交往,要知道別人的短處和長處,不要用別人的短處來相處和考驗,否則就會友誼不長久。
【第55句】:【禪心佛語】你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委曲,你應該要想,他對我這樣已經很好了,這就是修行的功夫。
【第56句】:【禪心佛語】智不為愚者謀,勇不為怯者死。謙虛內斂是圣賢,鋒芒畢露是豪杰。上才之人不受內因外患影響。
【第57句】:【禪心佛語】使用雙手的是勞工,使用雙手和頭腦的舵手,使用雙手、頭腦與心靈的是藝術家,只有合作雙手、頭腦、心靈再加上雙腳的才是推銷員。
【第58句】:【禪心佛語】清凈無染是戒;知心不動,對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動時,不生不動想,知心清凈時不生清凈想,乃至善惡皆能分別,于中無染得自在者,是名為慧。
【第59句】:滿目青山是禪,茫茫大地是禪;浩浩長江是禪,潺潺流水是禪;青青翠竹是禪,郁郁黃花是禪。
【第60句】:【圣經文案】24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里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書1:9)
【第61句】: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放下心中的妄想、分別、執著,就能成佛。
【第62句】:【禪語人生】只要把每一件事兒都做好,哪怕只比別人好一點點,你就會有更多的機會。
【第63句】:【佛家禪語】“忍而無忍”是真修行;“忍無可忍”而以牙還牙是凡夫。
【第64句】:【佛心禪語】四祖道信說:“性雖無形,志節恒在然。幽靈不竭,常存朗然,是名佛性。。悟佛性者,名菩薩人,亦名悟道人,亦名識理人,亦名得性人。”
【第65句】:【禪語人生】我相—就是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強烈的主觀意識在主導,這個就是我相。
【第66句】:【禪語人生】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么,所以請不要抱怨。你不必和因果爭吵,因果從來就不會誤人。你也不必和命運爭吵,命運它是最公平的審判官。
【第67句】:人們除了迷惑,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缺點,而凡夫之人又有誰不迷呢?所以覺悟自己最當緊,沒有必要做別人生活的導演。
【第68句】:人們一直在追求真理,卻不知真理就在自己的內心,在自己的生命深處。不知去建立自己的真正主體性,就只能永遠被外境所決定,而不能決定外境,只能轉于物而不能轉物。
【第69句】:【禪心佛語】大水忽起,卒至無期,世人不信,故為有常,眾生雜類,不問豪賤,沒溺浮漂,魚鱉食啖。
【第70句】:【禪心佛語】天命大的宿命也不小,宿命大的陰命了不了。所以要止宿命、了陰命、長天命。
【第71句】:【禪心佛語】理想有價值,人生才有價值;幸福不在別處,只在感恩的當下。
【第72句】:為善福隨,履惡禍追,響之應聲,善惡如音。非天龍鬼神所為,非先靈所為,造之者心,成身口矣。《佛說自愛經》
【第73句】:【國學經典《論語》】《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鑒意義。
【第74句】:【佛心禪語】總之,我們只要一心去做功德,不必去問收獲,不必去求收獲,別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罷,有求的功德,所得也是有限的,無求的功德,所得也是無量的。
【第75句】:【禪語人生】真正的藝術家從來不會去想到完美,而他的動作是如此地全然,而完美就是來自于它。
【第76句】:佛說: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第77句】:【禪語人生】真正修道人遭受別人侮辱陷害,不但沒有煩惱,心里反而生感恩之心。為什么?我無始劫來的業障就消了。
【第78句】:問:“生死到來時如何?”師日:“遇茶吃茶,遇飯吃飯。”——《大隨法真禪師》
【第79句】:【心境】身外的環境要天天清理和打掃,心的境界要經常保持清凈。我們要做好社會環境的保護,也要做好心境的保護。懺悔是心靈的慰藉,也是精神垃圾的大掃除。
【第80句】:【禪心佛語】水流任意景常靜,花落雖頻心自閑。閑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
【第81句】:未人定位,系心于所緣;已入定時,不系心于境。《大般若經》卷三三二,善學品
【第82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生而為生命是非常珍貴的,能生而為有覺知、意識的人更是特別難得。佛陀說:凡是與終止苦無關的就不是我所說的。
【第83句】:不害物命以求護生,不惡口傷人;培養慈悲愛念,自然仁心就能彰顯。若矯飾假仁,刻意希求他人贊美,則會生出無明妄念,受種種物欲、雜念所引誘,這并非真正的仁。
【第84句】:十方一切如來,色目瞋恚,名利刀劍,菩薩見瞋,如避誅戮。《楞嚴經》卷八
【第85句】: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千古賢文-倉廩虛,就是倉庫空了;禮義疏,就是缺少禮義】
【第86句】:【自知知人是智者,人情練達即文章】1.換個角度想問題。2.做合群的人。3.提高你的執行力。4.做事注意技巧,你會少走很多彎路。
【第87句】:【佛心禪語】「施予」和「感恩」—就像幽默與笑一般不可分離,亦如微風吹過和風鈴的呢喃。感恩使得施予的美德節奏活潑,這種活潑的節拍,使得沉重的世界為之輕快。
【第88句】:打坐,除調身外,還需注意呼吸氣息。由粗轉細,由細入微;即使把燭火拿到鼻前,火蕊也不會擺動,這就是調息盡致的功夫。
【第89句】:【禪心佛語】此生其實只是我們無量劫生命的一個驛站而已,生命是一場旅游,應該學會輕裝。家富掛礙多,思遠游不敢;業大壓力重,想放下也難。
【第90句】:若人無瞋恨,罵辱以加者,清凈無結垢,彼惡還歸己。猶如土坌波,逆風還自污。《雜阿含經》卷四十二,第1154經
【第91句】:僧問:“如何出得三界去?”師曰:“汝在里許,得多少時也?”日:“如何出離?”師日:“青山不礙白云飛。”——《紫玉道通禪師》
【第92句】:【圣經文案】198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太12:50)
【第93句】:你要想未來擁有什么樣的世界,你不妨現在就生活在未來的心智模式中,當下你就能體悟那種心智模式給你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第94句】:人生苦短,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昨日已非今朝此時,路程遙遠須及時移步邁進,莫讓時光空流逝。愿你我互相勉勵,讓我們齊步并進,則腳下是道程,目標在望。
【第95句】:【圣經文案】440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圣潔,合乎主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后2:21)
【第96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常會接觸復雜的人事;所謂“修行”,就是要借復雜的“人和事”來練心。
【第97句】:佛說:一切事物變化無常,都是隨因緣而生,隨因緣而滅;生生滅滅,沒有盡頭,以寂滅為最樂。
【第98句】:佛說:內心有毒的人會施毒于人,內心無毒的人不施毒于人。佛家所說的“毒”,即貪、嗔、癡。貪是沒有智慧的欲求,嗔是沒有理性的情緒,癡是沒有覺悟的知見。
【第99句】:【禪語人生】真正了解痛苦和痛苦之因的人很好,他很容易生起出離心和大悲心。
上一篇:5sing視頻最新的早安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