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顧客而言,干凈明亮的廁所其實是他們光顧麥當勞的主要理由。
一
在很多人眼中,麥當勞可以說是高度“政治不正確”,諸如剝削前線員工,制造垃圾食品,破壞第三世界國家生態環境等,罪行可謂罄竹難書,成了這些人口誅筆伐的對象。
但有時去外地旅行,人在異鄉,卻會反過來發現麥當勞其實有好些好處。
首先,麥當勞的食物很多時候相對較便宜,以2006年自己的德國世界杯之旅為例。當時在街上隨便買一份三明治,可能只要3歐元,買一杯500毫升可樂,也要2歐元。但當地的麥當勞,卻廣為提供1歐元的餐單,例如一個芝士漢堡包,一杯375毫升冰凍可樂,一包薯條,又或者是一個蘋果派……生活在香港看了可能嫌貴,但若在當地留得較久,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想法,尤其是那些背著背囊自由行的學生或年輕人。
我記得有一次在漢堡街頭漫步,一群看似美國人的女孩子,氣急敗壞地走過來,我還以為有什么事要急著求助,原來是詢問我哪里有麥當勞。我想,可能就是價廉這個原因。
再者,有時身在一些陌生、較為落后的國家,心里隱隱然總有一種不安的感覺,見到麥當勞,往往有走進去一趟的沖動。熟悉的食物、熟悉的環境,總能安撫一下你驛動的心靈。
最后,再以德國為例,要在街上甚至火車站內上廁所,每次竟然要在門口先給0.3至0.5歐元不等。即使每次去廁所小解,可能只不過是短短30秒,就要被人“打劫”5元,你說是否“肉疼”?唯有忍得就忍。但每次見到麥當勞,就如在大海中見到陸地,必會第一時間沖進去方便、解決。麥當勞的洗手間是開放的,不會重門深鎖,亦不會有人守在門口對我們這類蹭廁所的人報以鄙視的眼光。
千萬別小看這一點,最近翻看一本斯坦福大學出版、記述麥當勞如何在五個亞洲地方(北京、香港、臺北、首爾、日本)“登陸”成功的文化人類學著作時,也讀到一段,說廁所也是麥當勞在香港成功搶灘的其中一個關鍵。
二
集團總經理伍日照回憶說。他當年便要花費力氣去說服很多員工,因為他們對公司吹毛求疵的標準紛紛抗議,說其實麥當勞的廁所已經比起他們自家的廁所還要干凈。而這個高標準,結果亦帶動了消費者的期望,及競爭者對自己的要求,那時很多餐廳的廁所都位于其廚房之中,而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覺得類似的安排不合理,因為兩項設施都必須接近水源。
后來發現,對于很多顧客而言,干凈明亮的廁所其實是他們光顧麥當勞的主要理由,當中尤以女性為甚,她們指出,如果沒有麥當勞,離開家或辦公室后,在街上便很難找到可以信賴的廁所。他們在1994年所作的一項調查發現,顧客中有58%是女性。
其實,在一個飲食文化完全迥異的地方搶灘,難度不言而喻,除了正路的抵抗之外,還有各種古靈精怪、意想不到的消極抵制方法,例如日本一度流傳的“貓肉漢堡”傳說。
1973年,在東京的女中學生圈子開始流傳,幾名女學生聲稱,曾在一間麥當勞的后院,見到吊著風干的貓皮!1975年,另一個在東京和橫濱校園區流傳的版本是,一位意外走進麥當勞廚房的男孩,看到的卻是幾個貓頭,這些“見聞”暗示些什么?當然就是麥當勞漢堡包是由貓肉造成的!
我也記得類似的恐怖傳說,自己讀小學時也曾聽過,大家記不記得主角是什么?答案相當應景——是老鼠!說曾經在攪拌漢堡肉餅的機器中,發現了老鼠的殘渣。
當然,這些一度言之鑿鑿的傳聞,其實都沒有任何真憑實據,永遠是從“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那里聽來的,你永遠找不到親眼目睹的第一源頭。
上一篇:理直氣壯!我在法國賣牛糞
下一篇:陌生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