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和年輕人打交道。因為我也有過同樣的關于年輕的迷惘、挫折與喜悅,我想告訴你們我自己的經驗與心得。
我曾帶著京東的管理培訓生去沙漠里看沙子。沙漠中沙粒無數,最幸運的沙子,也只是偶爾能夠浮到表面上來,享受一次陽光、享受一次春風而已。
當然,還有很粒沙子,可能一輩子沒有見過任何陽光,一直埋沒在下面。
十幾年來,對我堅持做的一些事情,有些人并不理解,包括身邊的很多人都難以理解。他們問我,你為什么不讓自己舒服點、開心點,為什么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呢?
這就不得不從我的家人講起,我的祖籍是湖南,太爺爺、爺爺都在湖南出生,太爺爺那一代還是非常富有的。之后國家搞公私合營,家庭財產就沒了,然后被迫遷到江蘇宿遷,不得不停下來謀生。我就出生在江蘇宿遷駱馬湖邊上的一個農村里,因為父親會開船,就到了船廠工作,變成了工人。
后來,因為駱馬湖要蓄水,全家人又遷到了現在的來龍鎮一個無名的村子。
這個地方只有三樣東西:砂漿、高粱、黃茅草。砂漿是一種石頭,又不是石頭,泥土也不是泥土,在砂漿上很難種莊稼,唯一產的糧食是高粱。還有長了半人高、又厚又密的茅草。總之,生活條件比在湖邊惡劣了許多。
那時候一分錢拆遷款都沒有,真正的一窮二白,后來這個由遷移戶組成的無名小村被起了一個大氣的名字 :長安村。
那時候父親還在開船,一個月拿12元錢養活我們全家,母親在家帶著我,妹妹還沒有出生。第一次見外婆的時候,我剛學會走路,就撲到外婆懷里,從此就開始跟著外婆長大。
外婆一共有 5 個孩子,每個孩子又給她生了很多孫子、外孫子,我們表弟、姨弟、姨妹、表妹,同輩的有十幾個。那時候土地難種,還要交公糧,又沒有其他收入。所以,外婆家很窮。
吃的食物基本上是紅薯。從6、7月份開始吃春茬紅薯,一直吃到大概第二年的3、4月份。早上白水煮紅薯,中午炒紅薯葉加紅薯煎餅,晚上熬紅薯粥,放一點點米或者玉米面進去。過年的時候能吃到最好的食物:糖,是紅薯在鍋里熬出來的??傊?,一年有半年的時間,一天三頓,除了紅薯還是紅薯,吃到想吐。
還有一種主食:玉米。因為玉米可以長時間儲存,吃完了紅薯就可以改善伙食吃玉米。早上玉米粥,可以照人,中午玉米煎餅,晚上玉米稀飯,米永遠只有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