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是宋朝年間,蔡家莊的蔡員外,一輩子行善積德,修橋鋪路。樂善好施,接濟(jì)窮人。街坊鄰里,很受愛戴。人稱蔡大善人。
然而,蔡員外膝下人丁不旺,家中只有一個兒子名曰秉君。蔡秉君自幼生得眉清目秀,天生聰慧。長大后風(fēng)流倜儻,才貌雙全。時年剛滿二十歲,便是當(dāng)?shù)剡h(yuǎn)近聞名的秀才了。
這一年,蔡秉君正趕上科舉開考。因考期已近,且離京路途遙遠(yuǎn)。蔡公子便催促仆人打點(diǎn)行囊,驅(qū)車上路。不料車至山中,道路崎嶇,十分艱險,不慎連人帶車跌入山溝。車馬仆人皆亡,蔡公子幸免于難。
蔡公子被一采藥老人救起,帶回家中。養(yǎng)息三日,傷情見好。因考期臨近,不能耽擱。便千恩萬謝,辭別老人而去。
行至一荒山小廟,見一老道,正掐指瞑目,口中念念有詞:“知前生,知后世,知功名,知利祿。消禍避難,起死回生。”
蔡公子正走得困乏,便在老道身邊坐下來,一邊休息一邊和老道攀談起來。
“老人家,你的本事,果真靈驗(yàn)?”蔡公子問道。
“小哥兒如若不信,請交足銀兩,報(bào)上生辰八字,便知分曉。”老道捋髯而談。
蔡公子聽罷,便從囊中取出金錠一枚,放在老道手中,說道:“如若測中,這錠金子便歸汝?duì)枴!闭f完報(bào)上了生辰八字。
老道復(fù)掐指瞑目,測算起來。測了半晌,睜開眼睛,看了看蔡公子,復(fù)又測算。測算完了,睜開眼又看了看蔡公子,疑惑的搖了搖頭,復(fù)又閉目掐算。來來回回,反復(fù)掐算了五六遍。老道睜開眼睛說道:“這位公子,你的卦,讓老道為難了……”
“何以見得?”蔡公子追問道。
“你雖是金玉之身,但可惜了命短如露。亡命在即,難逃劫數(shù)。”老道不得以說出了真相。
蔡公子思索前番剛剛經(jīng)歷的劫難,惶恐不安,大驚失色。忙拜倒在老道膝下,連連叩頭,若雞哆咪。苦苦求道:“還望師傅慈悲為懷,指點(diǎn)迷津。如能避禍,囊中細(xì)軟,盡數(shù)奉獻(xiàn)。”
老道看了看蔡公子的行囊,說道:“出家人不貪財(cái),當(dāng)然是越多越好。不過,你今巧遇貧道,即是命不該絕,貧道也不敢違天命。你只需再獻(xiàn)一顆金錠便是,無須再多。”
蔡公子趕緊從囊中又取出金錠一枚。送到老道手上。乞求道:“還望長老救救我也。”
老道收起金錠,雙手合十。說道:“你雖命當(dāng)該絕,但因其父終生樂善好施,感動上蒼。神靈護(hù)佑,可陰及子孫。”說罷,只見老道從懷中取出一把折扇遞與蔡公子,然后說道:“這是一把寶扇,有起死回生之功效,乃當(dāng)年太上老君所賜。你要保管好了,萬般不離其身。如若脫離其身,命將萬劫不復(fù)。望你好自為之,趕考去吧。”說吧,老道化作一縷青煙而去。蔡公子見狀,慌忙拜倒在地,目送仙人。
蔡公子送走仙人,起身收拾行囊,將寶扇裝進(jìn)貼身的衣服里,繼續(xù)前行。此正值夏日,烈日炎炎,如淋火雨。蔡公子大汗淋淋,濕透衣衫。行至一片闊地,前無村莊,后無人煙。蔡公子重傷初愈,體力難支。饑餓難耐,困乏不堪。一陣暈眩,昏倒在路邊。
忽一陣暴雨,傾盆而下,雨中帶雹,冰冷刺骨。蔡公子從夢中驚醒,慌忙從地上爬將起來,冒雨前行。當(dāng)來到村邊一戶人家時,蔡公子又暈倒在這家的大門里。
這是一戶殷姓人家,破落財(cái)主。殷老爺死后,就剩下母女倆度日。女兒殷如玉,通詩書,善丹青。絲竹婉轉(zhuǎn),儀態(tài)婀娜。性格溫順,多情典雅。因家道衰落,無錢置辦妝奩,所以二十五歲,仍待嫁閨中。雖家境艱難,然仍是一副超然脫俗,大家閨秀的風(fēng)范。
雨過天晴后,母親開門欲外出做事。見一書生暈倒在自家的門前,便招呼女兒前來幫忙,將書生抬至自家后花園的偏房中。母女倆端茶送水,掌扇捶背,一陣搶救,蔡公子蘇醒了過來。見自己被一對母女相救,甚是感謝,便起身施禮,母女兩急忙扶起。
自此,蔡公子便留在如玉家中休養(yǎng)。蔡公子才思敏捷,貌若潘安。殷如玉琴棋書畫,溫柔典雅。時年,蔡秉君二十歲,殷如玉二十五歲。二人一見如故,水乳交融。當(dāng)天夜里,殷如玉便來到蔡公子的屋里,相擁而臥,傾吐衷腸。兩廂情愿,成就了好事。
以此為始,殷如玉一連幾天,天天晚上都到蔡公子的房中和蔡公子交歡。兩個人未雨綢繆,如膠似漆,已經(jīng)難解難分。
誰料想,蔡公子因重傷初愈,三伏天兒又被暴雨摧淋。三天后,高熱不退。然二人情濃之下,未曾顧及,依舊夜夜偷歡。又過三日,蔡公子便終日昏迷一病不起。
母親鑒于殷如玉和蔡公子有了私情,怕外人知道了敗壞名聲。便只是端茶倒水小心侍候。且羞于外出找人診治。隨十日后蔡公子爆病而亡。
殷如玉母女慌了手腳,這等丑事,豈敢張揚(yáng)。但人死在家中,總得有個妥善之計(jì)。思量許久,母女兩便連夜在自家花園里挖了一個土坑,給蔡公子穿戴整齊以后,便將蔡公子的尸體埋在了后花園內(nèi)。
數(shù)月后,殷如玉發(fā)現(xiàn)已身懷六甲。隨深居淺出,又?jǐn)?shù)月后,生一子,取名‘君生’,意在念夫。這孩子天資聰明,從小酷愛讀書。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本領(lǐng)。殷如玉將蔡公子留下的細(xì)軟買些田產(chǎn),以取租利,供子案牘。二十多年后,君生長大。英俊瀟灑,酷似其父。進(jìn)京科考,位居榜首。
君生,騎馬游街,錦衣還鄉(xiāng)。跪見母親,母子同喜。君生忽問其父行蹤,如玉瞬時悲慟,珠淚漣漣。君生追問其詳,如玉無奈,訴其因果。并攜子至后花園,指其所在。君生摒退隨從,母子倆便徒手挖其所在。蔡公子再現(xiàn),母子皆驚。定神看時,蔡公子面色如初,宛若二十一年前模樣。只是滿臉塵土,甚是狼狽。殷如玉更是傷心落淚,痛哭不已。君生見其父尸骨未腐,甚是疑惑。便在蔡公子的身上尋覓。見一折扇,別在腰間。便取出折扇,打開扇子,意將拂去蔡公子臉上塵土。然蔡公子被扇子一拂,便有了氣息,如夢方醒,猛然坐起。母子疑是詐尸,慌忙后退。
蔡公子急忙拉住如玉道:“殷小姐,我一覺醒來,你如何老這許多?”如玉不知如何作答。蔡公子又指君生問道:“此乃何人也?”如玉答道:“汝子。”
隨父子互問庚年,時年,父二十歲,子二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