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放縱喜好、明白用理性的方式實現自我的女孩子,必定會走得很好。
1
翻完她的簡歷,主任微笑著說:“你是否投錯簡歷?”
我自旁邊探身去看:楚童,經濟系本科畢業,各科成績優異,英語六級,取得報關員證……
這樣的專業,這樣的成績,聘一家有名頭的貿易公司應該不是難事。聘編輯,的確是不相干。
她笑:“沒有投錯,我是誠心應聘。我從小喜歡文學,但爸媽說,我缺少這方面的天賦,老師也說過。我想他們說的應該是對的,后來就讀了經濟,可還是不甘心。”
她從包里拿出幾份印刷品遞過來,說:“雖然我的文章寫得不是很好,但是我覺得我對文字有鑒別力,應該符合編輯的要求,這份校刊,是我和同學一起辦的。”
很普通的大學刊物,排版印刷都過于簡單,翻開,看到她的名字,是排在前面的。
“可以給我一個機會,做編務也可以。”
是因為她的固執吧,主任沒有再拒絕下去,收起她的簡歷說:“那好,等通知吧。”
她禮貌地向我們一一道謝,轉身離開,是個教養很好的女孩。我記下了她。
條件適合的應屆生很多,找兩個編輯并不難。在討論的時候,卻忽然有誰提到了楚童,說:“那女孩,誠懇踏實,一個編輯需要好的耐性,她的個性,感覺倒是符合。”
看來記得她的并不止我一個。主任半天才說:“她辦的那個刊物我也看了,雖然不專業,遴選的稿件確有出彩之處,欄目設置上也靈活。只是她的專業……”
“可以讓她先做編務。”我下意識替她說話,反正她自己說過。
或者說說而已,讀了四年經濟,不做本專業已經夠委屈,小姑娘可能只是好奇。于是打電話過去試探,楚童一口應允。我再問:“你知道編務是怎么回事嗎?”她答:“知道,打雜的,我愿意。”
2
楚童就來了。真的做了編務,畢竟另外還有兩名科班出身的應聘者擋在前面。她并不介意,一臉滿足的笑,如何看都不是偽裝。
楚童的工作很繁雜,拆閱大堆的作者或讀者來信,分門別類,回復一些應該回復的信件,整理和郵寄大堆雜志……且她的待遇顯然要低一些,這份工作,原本不要求學歷的。說實話,很委屈她。
可是她喜歡。閑暇,也會有時間坐在那里翻閱雜志和許多審閱不合格后丟棄的稿件。每天她會早早地來上班,工作很認真,也不早退,話不多,臉上帶著簡單的笑容,很容易相處。
對她有好感,常常把交換的諸多雜志拿給她。她看了,會和我交流一些問題,比如排版、內容風格、開本或者廣告。有次,她拿著一篇不用的稿子找我,說文章的故事她喜歡,想回去改一改。
那篇文章,是主任批了緩發的,后來有新的稿件替換,最終還是撤下了。也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可是每天瀏覽稿件太多,需要改動太大的文章,便不去改了,反正有作者寫新的來。難得她想改,就交給她了。
過了兩天,楚童把改過的稿件拿過來給我看,改動很大,竟然很懂得細節操作,雖然文字還是顯得有些平淡。
我把意見誠實地告訴她。她有點兒不好意思地說:“我知道問題在哪里,可是真的突破不了,可能就是我爸說的,缺少天賦吧。”
過了幾天,她又把那篇文章拿過來,再看,故事和細節保持不變,換了一種文字風格來敘述,立刻生動漂亮起來。
“誰寫的?”問她。她老實回答:“一個同學,大學時一起辦刊的。”
把文章拿給主任看,她也喜歡,決定發,和原作者協商后,署了兩個人的名字。當然,沒有楚童。她已很高興,把那個女孩介紹給我當作者。我打趣她:“等你轉正以后,我把作者還你。”
那以后,楚童會經常拿一些文章給我看,我喜歡她年輕而新銳的觀點,把她推薦來的稿件交上去,竟也有收獲。有次編前會,主任想在新刊上更換兩個欄目,讓楚童也過去參加,她很主動,說了自己的建議,很詳細,從欄目名稱到內容風格,得到一致認可。
那次會后,楚童從編務調整到了編輯,剛好是她過來工作的第三個月。
3
做編輯,楚童很開心,約稿改稿、各個網站發帖、打電話、寄樣刊,樂此不疲。個性簽名是:真的做編輯了。那喜悅,溢于言表。
愛好的動力很大,楚童每期交上的稿件,比其他人都多,只是業績并不是很好。是一個新編輯必然經歷的,她卻不灰心,每期通過三兩篇稿子,新雜志出來,她會把文章下面自己的名字用線畫出來,拿回家給父母看。
真的打算做一輩子編輯?有次我在QQ上問她,她也不答,發個笑臉回來。我也不再問,和楚童,一定是相互欣賞喜歡的,看上去也走得很近,但能感覺出中間的距離,那距離不長,卻是越不過去的。
楚童拿到上稿第一名,是她做編輯的第8個月,業績遠遠超過了兩個科班出身的同事。學經濟出身的楚童,歷經十個月,名字終于掛在了首席編輯的背后,這丫頭興高采烈,決定要購下當期一百本雜志送親友,那口氣,好像是自己出的書。對這份工作,她竟然還是沒有絲毫厭倦,想來,雖然文字上缺少天賦,但做編輯,她是適合的。
卻沒想到,兩個月后,楚童宣布辭職。
真是不明白她了,一年前辛辛苦苦來,辛辛苦苦做了一年,又那么喜歡這份工作,剛剛做到得心應手,卻真的要走。
辭職信上有她要離開的理由。大學畢業前夕,21歲的楚童和父母談判,只要成績達到他們的要求,就給她一年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年后,她回到自己的優勢中,做自己應該做的。
她喜歡的,是文學,于是選擇和文字頻繁打交道的編輯。說好了,只做一年。
父母同意了,她也說到做到。
我為她惋惜,她卻搖頭:“編輯只是一份工作,文學卻真的需要天賦。其實我喜歡的是文學,所以我追逐的高度,永遠不可能達到。可是真的有更適合我的,看,學經濟,我不用太努力就能考到好成績,所以,我適合。走這一遭,不過是為了以后不遺憾。”
這樣的解釋,真的讓我無話可說。楚童,一個聰慧認真的女孩子,懂得人生路上如何行進,卻依然要為了自己年少時有過的夢想轉一個彎,努力靠近,看一看夢想的顏色,再重新上路。讓自己不遺憾,這樣的人生態度,憑借的是自信,需要的是性情。
楚童做到了,完成了,所以,她要走了。
4
楚童就真的走了,半個月后,她順利應聘到本市一家有名的外企,從頭做起。幾天前,她在網上對我說,正在申請為企業做一份文化內刊,有希望實現。然后她發了一串笑臉,說:“做編輯的這一年,是我在公司發展獨特的優勢。”
我絲毫不懷疑,她的愿望會實現。一個不放縱喜好、明白用理性的方式實現自我的女孩子,必定會走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