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算是《生死場》里最堅強的一個女人了,然而,當她面對兒子被處死的消息時,仍然決定以死亡來與兒子同行。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他的生命是母親給予的,而對于一個母親來說,她的生命是屬于孩子的,她愿意在任何時候拿出來。不信你去問一個做了母親的女人,她敢于為誰付出生命?至少有90%的母親會回答為了孩子。而你去問一個孩子敢于為誰付出生命?估計最多只有10%的孩子會回答你為了母親。這或許真是一個無聊的話題,但是有一個事實不可爭辯,每一個母親從孕育孩子開始,就伴著苦與難走過一生。
孩子小的時候盼他健康,長大了盼他學有所成,成年了盼他有一份不錯的職業,成家了盼他有一個幸福的婚姻。做母親的一輩子總有操不完的心,解脫的時刻便是生命結束的時刻。
今年初春在遵義籍作曲家杜興成先生的作品《遵義之歌》首發式上,聽到了很多感人的歌。其中有一首春暉主題的歌曲,歌詞是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情感是需要復習的,當我們重溫母愛的深厚,有太多的感激涌上了心頭?,F場播放MTV時,電燈是關掉了的,黑暗中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淚流滿面地在內心感恩、思念或是愧疚?母親呀,讓我們靈魂疼痛的母親!
最近去參加了一位親戚的葬禮,也是感慨萬分。老人的兩個女兒一聲聲的:我的媽媽呀!我的媽媽呀!哭得肝腸寸斷,引得旁邊的人泣不成聲。我想很多人在那一刻其實是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哭著自己的母親。老人有3個子女,兒女們長大了,有出息了,在各個城市為工作生活忙碌著,老人一個人生活在農村。去年深秋時節我曾經見到她孤獨地坐在黑幽幽的屋子里,沉默、寂寞,似乎有人推門問路對她也是一件高興的事。人生真是悲涼。
我的母親是一位事業心非常重的人,她很少陪我們玩耍,常常加班,等她回家的時候,我們都進入夢鄉了。即便這樣,她對我們的慈愛卻讓我記憶非常深刻。記得每當打雷停電的時候,她總是把孩子們召喚到她的床上,我們圍著母親或坐或躺,聽母親講那些聽了好多遍的老故事。電閃雷鳴中映出鎮靜自若的母親,那一幕特別溫暖。母親懂得,這個對孩子來說充滿危險和恐怖的夜晚,母愛會教育孩子堅強。還有一個關于母親的故事是母親帶著姐姐去鄉下,一個惡狗氣勢洶洶地沖了上來,母親機敏地把姐姐背到身上,她自己卻被狗咬傷了。這就是母愛的偉大,我們遭遇苦與難時的保護神。
好多回夢里失去了母親,只有一次是失而復得。那種百感交集的滋味,讓我像嬰兒一樣發出了艱難的呼喊:媽——媽!醒來眼角濕濕的,把夢說給女兒聽,女兒說,媽媽,以后我也會像你去陪外婆一樣回來陪你。
孔子把孝解釋為臉色,即兒女給予父母的臉色。捫心自問,從小到大,我們真是給了父母太多的“臉色”,拿了“臉色”給父母看,父母依然疼著我們、念著我們。我們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卻不能接納父母的不完美。
為著苦難時刻的母親,祈愿天下的孩子都懂得把疼愛和溫暖留一份給自己的母親,?;丶铱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