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被判處死緩的女囚,一個是到2004年刑期才滿的勞改犯,漫長的鐵窗生活,曾使他們悔恨、痛苦和絕望,只因為有了愛情,希望再次在他們心中燃起,并一步步走出人生的泥淖,提前迎來生命的第二個春天。?
2000年春天,當馬正曉和俞維鳳抱著女兒星星,又一次佇立在江蘇省第一監獄的高墻外,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紀念他們的愛情時,心里交織著錯綜復雜的情感。?
血淚演講,穿越心池起微瀾
1985年,江蘇省第一監獄。?
這天,監獄舉辦"告別昨天,把握今天和明天"犯人演講會。?
溫暖的陽光照在監獄的土地上,春天的氣息強烈地激起犯人們對高墻外世界的思念和渴望。然而,對已有五年"獄齡"的馬正曉來說,似乎所有的一切都顯得沒有意義。?
在監獄里,他想早點結束生命,以求解脫。他用頭猛撞窗戶的玻璃,把手伸進正在高速運轉的銑床,甚至還一連吞下21把刻字刀片……所幸的是,每一次的自戕行為都被管教人員及時發現,得到搶救。?
犯人們在聽著臺上的演講,而馬正曉卻一副"曾經滄海"的樣子。?
他抬起頭,斜睨了一下,一位身體單薄的女囚正走向演講臺,她的臉色那樣的慘白,寬大的囚服將她襯托得愈發消瘦和柔弱了。?
一種奇妙的力量,在他的心中震擊了一下。?
她叫俞維鳳,上海知青,父母早年離異。17歲時,她被下放到連云港。?
初次離家的她,生活充滿了孤獨和枯燥。這時,一位年輕英俊的青年撞開了她的情感世界。他們倆很快地墜入愛河,并閃電般地結了婚。?
幸福如此地短暫易逝,當你還來不及抓緊它時,它已快速地逃開了。她發現丈夫開始跟別的女人廝混,而且經常偷偷地領回家,這使她感到痛不欲生。?
他呢,跪在地上百般求饒,并寫下保證書,發誓決不重犯。她原諒了他。可沒過多久,他又故伎重演。?
當一切都無濟于事時,她提出了離婚。他橫豎不同意。她便卷起鋪蓋搬進了廠里的集體宿舍。他竟然尋到廠里,當眾羞辱她、毆打她,還惡人反咬一口,四處散布她的謠言。愛面子的她只好又回到那個如同冷窯的家,但提出分居。他竟然又采用暴力,瘋狂地折磨他。?
帶著一顆絕望的心,她來到火車道上。望著蘇北的廣闊田野,她想起兒子,想起在上海的媽媽,流著淚對自己說:"不能這樣。"一天晚上,她又一次被丈夫粗暴地蹂躪了。當他心滿意足地睡著后,她看著他一副淫邪的面孔,舉起了榔頭……?
她以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后改判死緩。?
她悔恨自己不該用那種方式結束悲劇性的婚姻,發誓在獄中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聽著俞維鳳聲淚俱下的演講,一種前所未有的東西,開始在馬正曉已麻木的靈魂中蠕動。?
俞維鳳畫筆生情,濃墨重彩繪春天
那次演講會后,俞維鳳一襲寬大的白色囚服、消瘦而弱不經風的身影總是不時地在馬正曉的腦海中跳出。?
有一天,他忽然對管教干部說:"請給我紙和筆,我要畫畫。"管教人員不知道他又耍什么花招,但還是滿足了他的要求。然而,讓管教人員驚訝的是,這個平時抵觸管教的重刑犯還真畫得有模有樣。?
這引起了監獄領導的重視,他們把馬正曉的畫拿去請教專家,竟受到專家的好評,說他的功底不錯。事實上,馬正曉從小就學過繪畫,老師還是江蘇國畫院著名的畫家金志遠教授。?
心靈復蘇之后,他將胸中丘壑盡情地傾瀉在畫布上。他的畫被拿到省里參展,竟然獲了獎。價值被承認的充實感愈發激起他要重新做人的信心。?
命運出現了轉機。沒多久,他被抽調到監獄管理局美工組搞宣傳,經常被派往各個中隊去出黑板報,畫宣傳畫。?
有了這份差事,馬正曉就有機會到俞維鳳所在的四中隊。?
在出黑板報的間隙,他常常偷偷地尋覓俞維鳳難忘的身影。他發現她總是低著頭一聲不吭地干活,這個世界仿佛與她不相干,當其他犯人對馬正曉的畫品頭評足時,她卻顯得非常冷漠。?
他看她時奇異的眼神很快被其他女犯人發覺,她們對俞維鳳說:"那個畫畫的,老是偷偷地看你,看來,他喜歡上了你。"她也覺察到他火辣辣的眼神,但那一場刻骨銘心的傷痛,使她對所有男人都充滿了警惕、戒備,何況他還是個正在服刑的犯人。?
有一次,他鼓足勇氣,把心里的話寫在一張紙條上,包在棉紗團里,趁人不注意時,悄悄地塞給她。她沒有拒絕,然而也沒有回音。他多么希望她能跟他說上一句話,哪怕是聽聽她的聲音也好!可是,沒有。?
那天,馬正曉又接到去四中隊換櫥窗的通知。在繪制櫥窗內宣傳畫時,他看到俞維鳳慢慢地從路上走來。待她靠近宣傳欄時,他迎了上去,心怦怦地亂跳著:"我的信你看了嗎?""看了。"她甩過來一句冷冰冰的話。?
"你是不是病了?"他關切地問。"我的心早已碎了,請不要再在傷口上撒鹽巴了。""我只是想關心你。""這不是關心的時候,要關心,就等春天來臨吧。"俞維鳳匆匆地走了。"她的話是什么意思?"馬正曉問自己,"要關心就等春天來臨吧!"春天,春天是多么遙遠和渺茫啊!然而,忘不了她,就是忘不了!她的憂郁,她的纖弱,她的寬大囚服掩飾不住的氣質,在他空寂的心中總是無法抹去。盡管她一如既往的冷淡,可這并沒能減弱他對她的熱情。每次到四中隊去時,他都竭力尋找她的影子。?
時間很快進入1990年的冬天,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隆重開幕。馬正曉的家人給他寄來了四枚亞運會的吉祥物---可愛的熊貓"盼盼",盼望他好好改造,早日出監與親人團聚。馬正曉自己留了兩枚,將另外兩枚悄悄地送給了俞維鳳。他的用意不言而喻。?
讓他驚喜的是,幾天后,他意外地收到了俞維鳳的禮物:一枚用紅絲線織成的"心"形裝飾物,上面還織著三個英文單詞:iloveyou(我愛你)。?
愛情悄悄地滋長著,他們開始互相傳遞紙條,用只言片語傾訴著愛慕之情,并互相鼓勵努力改造,爭取提前獲得自由。?
冬天的時候,她給他送來了親手織的毛手套,讓他戴上,告訴他說,這樣作畫時,手就不會凍著。?
1992年7月,俞維鳳被轉到南通女子監獄。從此,兩個人之間開始了漫長的無語相思。?
俞維鳳走后,馬正曉的生活更加寂寞了。勞動之余,他常常將思念訴之紙和筆,他畫記憶中紫荊山落葉蕭蕭的山林、涓涓流淌的小溪,畫棲霞山深秋火紅的楓葉,還畫南京大街上美麗的法國梧桐……《記憶中的秋林小溪》,一舉獲得全國首屆服刑人員工藝美術展覽一等獎。接著,《秋韻》和《盼》也相繼在全國獲獎。?
馬正曉的特殊才能,很快得到管教人員的一致承認,"監獄畫家"的名聲也不脛而走。1993年,馬正曉被江蘇省勞改局主辦的《新岸報》聘為特約美編。他更加忘我地工作,而一切的動力都基于這樣一個信念:好好服刑,順順當當出去,去看心愛的戀人。?
努力的改造,換來了豐厚的回報,他多次得以減刑,前后共減去了8年零3個月的徒刑。?
1996年3月,馬正曉刑滿釋放,提前獲得了自由。?
春天終于來了。
相思綿綿,青鳥殷情為探看
"要關心我,就等春天來臨吧!"他沒有忘記俞維鳳曾說過的這句話。?
回到家,他立即給俞維鳳寫信。他在信中告訴她,他依然在思念著她,在等著她,并熱情地鼓勵她振作起來積極改造。?信寄出去了,卻沒回音,他又連著寫了三封信,都如石沉大海。?
生活的起點,在他出獄前就料想到了,生命中最富有拼搏性的韶華已留給了監獄,對于一個已步入不惑之年的人,一切都要從頭再來,談何容易!但活就要活個硬氣,不能讓別人瞧不起。他從親戚朋友處借了3萬元去了南方,在廣東惠陽開了一家畫廊。然而,生意并不好,苦苦撐了幾個月后,血本無歸,他又失落地回到了南京。這是一個不堪回首的城市,同時也是喚醒過他沉睡心靈的城市。?
在南湖,他開了一家"老九布匹店",生意還過得去。?
在為生活奔波和漂泊之余,他時刻沒忘記俞維鳳。每換一個工作環境,他都要打電話將地址留給俞維鳳的繼父,希望老人能轉告女兒,跟他聯系。?
看完信,馬正曉激動得跳了起來,立刻關了門,沖到街對面的公用電話亭,給她家打電話。電話那邊傳來"喂"的一聲,就不講話了,只聽見不斷的抽泣聲。他不知道該說什么,只好說,"我馬上來上海!"放下電話,他才發覺,淚水也早已打濕了面頰。?
那時候,他的日子過得很清貧,每一分錢都要掰著花。可是,為了能快點見到思念的人,他平生第一次打的趕到位于城西的漢府街汽車站。到車站時,是下午4點,到上海的最后一班車已開走了。他又打的到城北中央門長途汽車站,很不巧,去上海的班車又開走了。無奈之下,匆匆趕到南京火車站。?
火車票是晚上8點的,還需等3個小時,馬正曉感到這是一生中最難熬的3個小時。?
火車向東疾駛,他仍覺得車速太慢。凌晨1點多,終于到了上海。霓虹燈下的夜上海,過濾了白天的喧囂,格外地寧靜。馬正曉輕輕地敲開了俞維鳳的家,開門的是俞維鳳的繼父,老人已睡下了,看到這個身上布滿灰塵,曾經造訪過的中年男子,明白了一切。老人將他請進屋,告訴他,俞維鳳今晚住在她表哥家。?
馬正曉坐在客廳里,一夜沒睡。天總算亮了。到俞維鳳的表哥家,看見日夜思念的心上人,馬正曉心情格外地清朗。她也羞澀地看著他。一時,兩個人都不知道怎樣開場白。等到她表哥一家都上班去了,馬正曉終于擠出一句話:"小俞,還好吧?我們終于可以自由地在一起了。"俞維鳳的眼淚簌簌地落下來。他將她緊緊擁在懷里,臉貼著她滾燙的淚水。?
他從她的話中得知,原來她因積極改造,六次減刑,提前獲得釋放。?
第二天,他們去蘇州給俞維鳳的母親上墳。在老人的墓前,兩個人都跪下,恭敬地獻上一束花。馬正曉對著老人的墓說:"伯母,請您放心,我們一定會好好過日子,我一定會好好待小俞……?
天長地久風雨同舟患難情
婚后,俞維鳳幫馬正曉料理布店,由于多年未與社會接觸,她連錢幣也分不清,有一次,把人家給的100元錢又找給了人家。?
為了維持基本的生活,他們開過汽車修理店,做過服裝,在街頭開過大排檔。馬正曉還推銷過啤酒,盡管每瓶只能賺1毛錢,而且一天辛辛苦苦也推銷不出幾箱。在非常艱難的日子,俞維鳳甚至去做過保姆。?
馬正曉覺得對不起妻子,他答應過要給她幸福,可是他無法做到,這使他特別的愧疚。每當悶悶不樂時,俞維鳳就笑著勸他:"沒事,你討飯我就跟你去討飯,你喝涼水我就跟你喝涼水!"像天下所有的夫妻一樣,他們偶爾也會因一點小事而鬧別扭。有一次,在爭吵中,俞維鳳一氣之下,將他們新婚照片也撕作兩半,氣得要回娘家。馬正曉攔住她,對她說:"我們多不容易啊!這個家再也經不起風雨了。"兩人相視一笑,很快又和好如初了。?
1998年,馬正曉一家搬進了父母留下的房子,在城里總算擁有了一方固定的棲息之地。在布置房間時,他們不約而同地看中一盞燈具,燈具并沒有什么別致之處,但上面有四個紅色的大字:地久天長。?
是的,有什么可以比"地久天長"這四個字更能表達這對夫妻劫后余生的心愿呢?那一段人生歧路也許永遠都是心靈上難以愈合的疤痕,可那畢竟已過去,美好的愛情將會沖淡痛苦,撫平傷口。?
1999年6月6日,馬正曉和俞維鳳的女兒降生了,愛情終于結晶成一個新的生命。他們給女兒取名"星星",希望女兒將來像天上的星星一樣耀眼,光明磊落。?
1999年8月,馬正曉在南京市熱河南路開了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為紀念他和妻子俞維鳳的愛情,他給公司取名為"天緣"。?
經歷了那么多,馬正曉和俞維鳳似乎很平靜,他們說今生今世擁有了這份愛情,這在他們已覺得很幸運了。為紀念這份難忘的愛情,每年春天,他們都要到江蘇省第一監獄的高墻外去"憑吊",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告別過去,憧憬未來。
上一篇:你是我生命中最美麗的新娘
下一篇:天若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