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工作都應改有個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計劃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社區民政工作計劃 民政工作計劃篇一
全縣轄4鎮1鄉,32個村民委員會,785個村民小組,3個社區,112個居民小組(含集鎮5個),共38795戶159691人(農戶31794戶139340人)。有農村貧困戶5151戶21620人。其中特困戶3229戶12979人。有五保對象1883戶1893人,其中城鎮五保對象19戶19人。有優撫對象2849戶3667人。其中現役軍人家屬80戶,義務兵家屬74戶381人,復退軍人2643人,“三屬”23戶31人,傷殘軍人(含傷殘民兵、警察)38人。全縣“三屬”定補84816元/年,傷殘定補136992元/年,復退軍人定補296444元/年,會輔定救6人5496元/年,老鄉干部定救42人,每年92232元,精退職工定救210人,每年定救403200元。全縣民政系統有在編職工33人,(局機關及直屬事業單位、掛靠單位26人),臨時聘用24人(鄉鎮敬老院服務人員17人)。
xx年××先后遭受低溫冷凍、風洪災害的襲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嚴重受損,持續干旱災害使××縣5個鄉鎮,35個村委會(社區)68085戶次274113人次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07315公頃,絕收22386公頃;損壞居民住房9451間;倒25戶46間,干旱造成人飲困難34685戶154350人,牲畜飲水困難31025頭,因災緊急轉移人口24戶104人,因災傷病人口5人,死亡1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萬元。
災害發生后,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抗災救災工作的組織領導,立即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抗災救災工作,并成立領導組,加強對抗災救災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抗災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
縣民政局把查災、核災、報災、救災工作放在首位,民政干部職工在第一時間趕赴受災現場查災、核災、救災,堅持24小時值班,及時向上級上報災情數據和相關表冊,為上級實施救助提供了可靠依據。民政根據受災情況及時組織、協調落實救災經費,核實糧食、衣物等救助災民,保障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及時醫治。1—11月,共發放救災款74萬元、救災大米83噸、衣物685件、棉被267床、床單84套、寒衣587件,使1538戶6533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證,讓受災群眾思想得到穩定。
(一)城市低保工作在規范中拓展,局面得到更新。xx年,進一步規范完善了城市低保制度,并建立了物價上漲應對機制,根據物價的上漲提高低保標準,由原來的195元提高到250元。至xx年11月全縣共有城市低保對象3141戶5377人,累計發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萬元。人均補差元。同時加大動態管理力度,我縣于5月開始對全縣的低保對象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取消45人,7戶20人降低補差標準,將符合條件的9戶39人納入保障范圍。
(二)農村低保工作在完善中獲得了新進展。xx年,在全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了提標工作,保障人口為9913人,占全縣絕對貧困人口19756人的%,補差水平由原來的月人均50元提高到月人均60元,累計發放農村低保金萬元。
(三)五保供養工作進一步落實。我縣共有五保對象1825戶1825人(城鎮19戶19人),納入五保供養的1825人,全縣共有敬老院5所,集中供養107人,集中供養率為6%,全縣共發放供養金萬元。納入重點建設項目占地畝,預算投資600萬元,300個床位,建筑面積㎡的縣中心敬老院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附屬工程正在建設中。
(四)農村醫療救助工作在探索中取得了新成效。在全面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基礎上,以加強指導,規范操作,方便城鄉醫療救助對象辦事為基本原則。對全縣農村低保對象、五保對象、困難優撫對象等11738人資助參加新農合。1—11月共對96人進行了大病二次救助,累計支出救助金xxx萬元。
(五)城市醫療救助工作正常運作。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縣社會救助體系,切實緩解貧困居民普遍存在的因患大病導致生活困難的問題,縣委、縣政府把城市醫療救助工作作為為民辦實事的一項民心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民政、財政、衛生等相互配合,及時制定管理辦法,明確目標,采取措施切實做好城市醫療救助工作,資助城市參合4244人。1—11月共對4387人進行城市醫療救助,共發放救助資金萬元。
(一)建立優待撫恤長效機制,按時足額兌現義務兵家屬優待金。為進一步落實好《軍人撫恤優待條例》,鞏固雙擁成果,認真做好以“春節”、“八·一”為重點與經常性工作相結合的雙擁工作。今年我縣的義務兵家屬共75戶,優待金45000元在八一節期間,已全部兌現。支出“雙擁”工作經費26萬元。
(二)、認真落實撫恤政策,及時兌現撫恤補助資金。為了使廣大優撫對象盡享國家優撫政策,民政局精心組織,認真普查,反復審核,反復公示,做到不重、不漏、不錯,使優撫對象滿意,讓群眾公認。重點優撫對象及“兩參”人員的撫恤補助,以銀行代發方式,按標準每月發放。全年共發放各類撫恤定補萬元。其中“兩參”人員631人,補助萬元。
(三)、積極探索,穩步推進,鞏固城鎮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成果。
××縣至xx年以來,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城鎮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路子,實行一次性安置補償,已得到上級肯定,安置對象接受。xx年我縣城鎮退役士兵(官)安置繼續執行貨幣補償自謀職業安置方式,自謀職業補償金標準為基礎金3萬元,超期服役一年,每年增發萬元。xx年我縣符合安置政策的城鎮義務兵9名,轉業士官1名,共計10名,通過政策宣傳,安置對象培訓等一系列工作,已發放自謀職業補償金萬元,生活補助金萬元,安置工作于5月下旬圓滿結束。
(一)、積極推行殯葬改革,大力倡導文明喪葬
1、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著力根除喪葬陋習。針對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和改制企業職工、下崗職工、城鎮居民、郊區農民等不同群體和不同對象,有的放矢地開展殯葬改革政策法規宣傳,在全社會營造文明、節儉、科學、規范的現代喪葬文化氛圍,爭取廣大人民群眾理解、接受、配合和支持殯葬改革工作。
2、落實殯葬改革管理責任,做好規范土葬管理工作。嚴格推行屬地管理。建立以社區(村組)為主、街道(鄉鎮)負責、職能部門配合的屬地管理機制,強化源頭管理責任,推動喪事吊唁和集中安葬向陵園集中。通過民政、廣電、宣傳等部門的大力宣傳、倡導,社會各界已逐步接受文明喪葬,入葬公墓,年內已按上級有關要求設定了火葬區,待條件成熟后規范火葬。按照上級安排積極做好殯葬管理制度建設,規范我縣的殯葬管理制度。
社區民政工作計劃 民政工作計劃篇二
xx年,我局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領導下,以踐行“xxxx”、推動“五轉一進”和加強行風建設活動為契機,全面做好各項民政工作。上半年雖然突遇非典侵襲,但仍然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完成了任務,尤其一些重點工作實現了重點突破,取得了長足進展。
今年我縣先后發生3次不同程度的風雹自然災害。這些災害共涉及杜橋、王千寺、龍華、青蘭、北留智、溫城、王同、降河流、景州、安陵等10個鄉鎮,256個村。每次災害發生后,我們都及時趕赴現場,調查核實上報災情,積極組織受災群眾開展生產自救。及時爭取發放救災款48萬元,確保全縣1萬多受災群眾沒發生非正常問題。
今年城鎮低保工作,主要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國辦發[xx]2號文件精神,落實按實際收入計算家庭收入政策,把符合條件的居民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加強對低保對象動態管理,做到人員有進有出,保障標準有升有降。在這項工作中堅持做到:嚴把低保對象審批關,強化訪、查、看、審、定五項措施實行陽光操作,規范化管理。對69戶、158名因非典疫情影響或其它原因造成經濟收入下降的城鎮困難居民及時納入了保障范圍;對原享受保障的54戶、162名低保對象因家庭增加收入而降低了保障標準;注銷了不符合保障標準的5戶、21名保障對象。同時還實行了低保資金社會化發放,增加了社會的監督力度,確保低保資金安全運營、專款專用。到目前,共有647戶、224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年保障金77。6萬元。
。
今年三月,我局派出4個工作小組,對全縣所有貧困戶進行了調查摸底。通過調查,全縣共有各類困難群眾1785戶、3930人。造成困難的因素有4種情況。
一是鰥寡孤獨戶,全縣共有707人(含敬老院497人)。
二是因病、因殘喪失勞動能力而貧困的有2777人。
三是因災、車禍等造成困難的有180人。
四是因智力差和呆傻而貧困的有208人。
根據他們的貧困狀況和原因,確定了“分級管理、因戶制宜、齊抓共管、逐步脫貧”的工作思路。采取了如下解困措施。
首先是大力興辦鄉鎮敬老院,提高辦院水平,擴大集中保障面。今年又吸收了40多名五保戶到院集中供養,目前,全縣共集中供養五保戶497人,各院院民年生活標準分別達到1000—1500元以上,全縣19處敬老院,已有11處達到了省甲級敬老院標準;
其次,認真做好社會散養五保戶的供養工作。為確保社會散養五保戶的衣、食、住、行、醫、葬有保障,我們又與各村重新簽定了273名散養五保戶的供養協議;
第三,切實做好特困群眾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對570戶、1561名不符合五保供養條件的特困群眾給予了最低生活保障,年保障資金8萬多元;
第四,進一步做好臨時性救助工作。今年使用救助費5萬多元,解決了320戶、1100人的臨時困難問題。通過上述措施,有效的促進了全縣社會穩定。
今年以來,為全縣87戶優撫對象解決治病難資金22100元,動用優撫資金3萬多元,為70多戶優撫對象解決了生活和住房困難;對景州、馬莊兩處光榮院投資6。5萬元,修繕了暖氣、更換了屋頂瓦、為院民各居室購買了家具和彩電,創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環境,日前,景州光榮院通過了二期省甲級光榮院的驗收。
退伍安置工作,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和具體要求,對27名城鎮退伍兵和31名轉業士官全部予以妥善安置,于8月份分配到崗。同時,對30名城鎮退伍士兵在待分配期間的生活予以了保障,每人每月補發130元保障金,1—7月每人共計保障金910元,解決了他們的生活困難問題。
縣殯儀館,通過開展行風建設,進一步強化了全體員工的服務意識和思想道德觀念,開辟了收費項目公開專欄,設立了舉報箱和投訴電話,把殯改喪葬服務置于全社會監督之中;同時,還加強了硬件建設,投資12萬元購買了新型火化爐,美化、綠化了院內整個環境。對全縣個體運尸車輛統一進行了管理,降低了收費價格,提高了服務質量。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縣鄉村紅白理事會作用,大力宣傳和提倡厚養薄葬的新風。采取明查暗訪、鼓勵群眾舉報等有效形式,制止了二次入棺的陋習。1—10月份,全縣共火化死亡遺體具,火化率達到100%。
根據上級要求,在縣委、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積極做好本次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在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中,我們堅持做到了:精心組織、科學預案、嚴格執法、縝密運作。共選舉產生全縣848個村民委員會,村委會成員2698人,本屆落選的226人。同時認真做好在換屆選舉中的選民信訪工作,先后調查處理了近10起換屆選舉中出現的信訪件,確保了社會的穩定。
今年自1月1日起,婚姻登記實行由縣級集中管理以來,我們對婚登處提出了“廉潔、和藹、快速、便民”的八字工作方針。同時采取了三條主要措施。
一是優化了環境。投資近7萬元,修繕裝飾了兩個辦公大廳,配備購置了先進的辦公設施,初具省婚姻登記文明達標處標準。
二是重新建立了規章制度。婚登處先后制定《婚登員“八不準”》、《婚登人員工作獎罰制度》、《婚登員工作守則》等六項制度。嚴格要求婚登員公正執法,廉潔勤政。
三是強化了服務措施。對于手續齊全的當事人,我們當場辦、辦的好、辦的快。對手續不全的我們一次告知,避免當事人往返途勞。到目前為止,全縣共辦理結婚登記2780對,結婚登記合格率達到100%。
xx年在行風建設中,我們主要是抓好“一、二、三、四、五”,唱響主旋律,全力打造民政行風。即:制定一個特別救助方案(扶貧幫困);抓好兩大重點窗口(殯儀館、婚登處);培育三個先進典型(局機關一股室、一下屬單位、一鄉鎮民政所);搞好四個有機結合(各項工作、為基層搞服務辦實事、抗擊非典、探索新形勢下民政工作新路子);辦成五件實事。
在做好上述重點工作的同時,還下大力抓了其它各項民政工作。地名管理工作,按上級要求完成了全縣所有行政村名稱規劃、人口統計、主要地方特產等項統計。著手謀劃了景州鎮改劃街道辦事處的前期準備工作;福利企業生產,實現產值700萬元,增加值150萬元,利潤80萬元;福利彩票發行,共完成發行任務182萬元,超額完成了市局分配的任務;計財工作,堅持按預算花錢,實行一支筆審批,落實收支兩條線,堵塞各個漏洞,把住各個關口,確保有限的民政經費,花之合理,用之得當。此外,在非典期間,設立專人,接收全縣社會各界捐贈款200多萬元。
社區民政工作計劃 民政工作計劃篇三
根據市效能辦《關于報送xx年機關行政效能工作要點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結合實際工作,制定xx年機關行政效能建設工作要點。
根據新頒布的《防震減災法》,依據《行政許可法》和已審定的我局行政審定、備案項目及辦事流程,在局機關震害防御科嚴格按照規定和要求,集中辦理相關審定和備案工作事項。
對前來機關辦理行政審批事項、銜接工作事務或咨詢、反映情況的單位和個人,依照職責首次接待辦理的工作人員要認真辦理、負責到底;對不屬于本科室或本人職責范圍的事項,要為當事人提供熱情周到的引導服務。
相關科室和工作人員在承辦行政審定、公共服務事項及日常政務活動時,必須在規定時限或承諾的時限內辦結或予以答復;對緊急事項要急事急辦,隨到隨辦;凡沒有正當理由超出規定承諾時限的,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按照《行政機關責任追究制度》、《行政效能告誡辦法》和《行政效能投訴處理辦法》要求,切實落實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制度。
全面落實國家《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省《政務公開規定》等法規規章,完善信息公開、發布制度,加強政府門戶網站等政務公開載體、平臺建設及維護,拓展政務公開的領域和內容,積極推行政務、黨務公開;及時更新本單位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社區民政工作計劃 民政工作計劃篇四
(一)突出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強化基本民生保障
1、繼續提高低保標、推行"陽光行動"。目前,全縣共有城市低保對象xxx人,占非農業人口9%,截止10月共支出城市低保金xxx萬元,月人均補差xxx元。農村低保對象xxx人,占農業人口7.8%,支出農村低保金xxx余萬元,月人均補差115元。今年通過陽光行動,取消城市低保537人,取消農村低保1705人。
2.五保供養水平不斷提高。全縣現有五保對象xxx人,其中集中供養對象749人,分散供養對象xxx人。集中供養標準達到每人每月400元,分散供養標準為每人每年2400元,今年已發放五保資金xxx多萬元。今年新建1所敬老院完成,全縣現有21所農村敬老院。
3.醫療救助工作扎實推進。繼續推行"五位一體"醫療救助體系,規范救助程序、壓縮審批環節,確保特困重病患者得到及時救助。對農村五保戶基本醫療實行全免,今年以來,我局為全縣五保對象每人每年發放120元的門診救助,發放醫療救助金100余萬元,受理住院救助2386人,發放醫療救助資金312萬元。同時建立了一站式服務平臺,實行醫院墊付,方便了救助對象,率先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試點,實行一站平臺結算,網絡化管理,極大地方便了困難群眾……
4、慈善事業突破性發展。20xx年,縣慈善總會募集善款120余萬元,開展了"助學"、"助孤"以及特困群眾重大疾病患者的臨時應急救助等,成為我縣社會救助的有效補充。
(二)突出救災應急機制建設,提升災害應急救助能力
1、備災工作扎實有效。根據《xx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及時擬發了《xxx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全縣共落實救災資金達150余萬元,儲備救災帳篷20頂、救災棉被300多床,以及衣服2萬多件、棉衣500多件等,并簽訂了大米、方便面和礦泉水等應急食品緊急采購協議。
2、在"兩節"期間,走訪慰問受災戶、特困戶、優撫對象戶,五保戶和低保對象家庭1709戶3109人,支出慰問經費368萬元,并給困難家庭送去被子、衣服、大米和食用油等生活物資。
(三)突出維護優撫對象權益,完善雙擁優撫安置體系
1、嚴格落實優待撫恤政策。以開展"關愛功臣"活動為載體,嚴格落實各項優撫政策,進一步提高優撫保障水平。給2213名參戰退役人員發放生活困難補助821萬元;全縣籌集重點優撫對象醫療補助金150萬元,支出醫療補助金130萬元;落實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每月自然增長21元標準,投入自然增長撫恤補助經費109.4萬元;優待城鎮義務兵家屬190戶228萬元,優待農村義務兵家屬優待金277戶166萬元。年內開展解決了優撫醫療難家庭補助金30萬,老復員軍人建房資金30萬,扶撫奔康不少于100萬元等活動,烈士陵園建設投入200萬元。
2、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穩步推進。穩步推進以自謀職業為主、重點安置為輔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全面落實自謀職業的'各項優惠政策。20xx年內安置城鎮退役士兵124人,走訪慰問重點優撫對象困難戶4618戶,發放慰問金95萬元。落實軍休干部"兩個待遇",認真做好復退軍人的穩控工作,維護了"春節"、"兩會"期間的穩定。
(四)突出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推進和諧社區創建
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取得新成效。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村,成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3個、社區活動中心1個,組建社區志愿者服務隊1支,有志愿者62多人,開展社區志愿者服務16次,印刷《社區便民服務手冊》1000多冊。
(五)突出社會專項事務建設,優化民政公共服務職能
1、社會專項事務工作穩步推進。落實福利企業優惠政策,督促企業落實殘疾職工的福利待遇。投入20多萬元增建流浪人救助大樓,今年站內救助流浪乞討人員700余人次,上街救助500余人次。"重生行動"資助治療15例貧困家庭唇腭裂兒童。
2、老齡工作推成出新。今年,我局繼續利用婚姻登記處平臺,在年輕的新婚夫妻中推行簽訂《贍養家庭老人協議書》的行動,該舉措實施以來,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認同,為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發揮了一定作用,全縣新婚登記夫妻100%自覺簽訂了《贍養家庭老人承諾書》。今年已辦理老年人優待證3121本,放發百歲長壽金及老齡節百歲老人補助金7萬余元。
3、依法辦理婚姻、收養登記工作。全縣共依法登記結婚5912對,辦理離婚登記1340對,補辦結婚登記1224對,補辦離婚登記46對,辦理未婚證明6210份。今年依法辦理收養登記6對,及時足額發放孤兒生活費,散居孤兒和集中供養孤兒生活標準分別達到了每人每月600元和1000元,并將孤兒生活費配套資金和工作經費列入縣財政預算,截止目前今年已發放孤獨生活補助160余萬元。今年全縣完成福利布點任務76個,已銷售刮刮樂300萬元,電腦2700萬元。
3、民間組織和區劃地名管理有序。依法依規登記管理社會組織,把好審批登記關,全縣登記社團組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161個,撤銷3個。通過上門服務、現場辦公等,全縣年檢社會組織年檢率達100%。
總體目標
全面完成省、市、縣下達的實事項目、經濟指標和目標任務,大力改善民生,妥善解決好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積極為民服務,樹立黨和政府以及民政部門的良好形象,在民生工程建設、為民服務項目和機關作風建設上取得新突破,使我縣民政工作達到全國產生影響,全省排位超前,全市工作一流,全縣考核先進的目標。
1、進一步規范城鄉社會救助工作。城鄉低保要繼續鞏固"應保盡保"成果,嚴格審批機制,做好動態管理,落實分類救助,保障標準和補差水平要在上年的基礎上適度提高。努力完善"五位一體"的醫療救助模式,做好城鄉醫療救助與新農合醫保和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銜接,擴大醫療救助受惠范圍,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救助水平。按照"分級調控、重心下移"的工作方法,進一步健全臨時生活救助制度。
2、進一步落實農村五保供養制度。要進一步明確縣、鎮鄉、村三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職責,抓好農村五保供養制度的落實,繼續推行五保分類施保辦法,在應保盡保的基礎上,根據生活水平和物價漲幅,適度提高補助。進一步加強農村敬老院和村級五保之家的建設與管理,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服務水平。
3、進一步完善擁軍優撫安置體系。一是及時足額發放各類優待撫恤事業費,切實保障涉軍群體的優撫待遇落實;二是要在重點優撫對象中開展幫扶活動;()三是提高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率;四是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愛國擁軍活動,爭創雙擁模范縣。
4、進一步健全救災減災工作機制。一是完善縣、鎮鄉、村救災應急預案體系、災害應急響應機制、災害信息管理機制和救災款物保障機制,建設好基層災害信息員隊伍。二是在全縣范圍內選好3-5個行政村和社區居委會,認真開展城鄉"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活動,為全縣救災減災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起示范帶頭作用。三是大力爭取救災減災資金和農村危房改造項目,有效增強人民群眾的避災減災能力,逐步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社區民政工作計劃 民政工作計劃篇五
民生連著國運,民生牽動民心。我們要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為總體目標,認真貫徹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低保規范化管理,進一步擴大低保范圍,做好退保和續保工作真正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實現應保盡保、分類施保、動態管理,認真落實五保供養制度,保障五保對象的正常生活,特別是村級應加大對五保老人生活、醫療等方面的照顧和關心,使其安度晚年。我們加大對突發性災情和事故的救助力度,建立完善的防災、救災運行機制,真心實意地解群眾的燃眉之急,給群眾雪中送炭。
為把慈善一日捐作為經常性的工作來抓,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積極開展“奉獻一片愛心,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慈善捐助活動,加大捐款力度,大力實施愛心助殘、朝陽助學、夕陽扶老、康復助醫、情暖萬家的五大救助工程,充分發揮本村愛心人士的作用,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更好地救助貧困家庭、特別是因大病返貧的家庭,全鎮各村都要建立慈善救助站,成員由村支部書記、村主任、村民代表、黨員代表和個體老板等5至9人組成的慈善機構。民政科負責建立工作規章制度,指導村級的工作開展,真正織就全鎮老有所養、困有所幫、病有所醫、學有所成的“安”。
積極開展“愛心獻功臣”活動、“八一”建軍節慶祝活動和春節走訪慰問優撫對象的活動,加大科技擁軍、衛生擁軍、文化擁軍、法律擁軍的力度,切實按政策落實烈軍屬、傷殘軍人等優撫對象的各項待遇,維護好優撫對象的合法權益,落實好現役軍人優待金政策。
基層政權建設工作是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總體要求,加大協調力度,加強調研指導,努力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更好地維護和保障基層群眾的民主政治權利。完善以黨總支為核心,村民委員會為主體的基層自治組織管理體制,完善村級事務民主議事規程和民主決策程序,實現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切實做好村務公開工作,著重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保障村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在村民自治中,做到村務公開的“六個規范”,即:公開的時間要規范、公開的內容要規范、公開的程序要規范、公開的形式要規范、公開的陣地要規范、公開的管理要規范。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充滿活力的村民自制機制,處理好村委會、村黨組織的關系,使村民自治工作與發展農村經濟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互相促進。探索自治管理的新舉措,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把我鎮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進一步加強移風易俗工作,在全鎮掀起平墳還耕、平墳還林、清除石碑、制止婚喪大操大辦的高潮,嚴厲打擊封建迷信遏制婚喪不正之風,規范婚喪用品市場的管理,全面實行火化。認真貫徹《婚姻法》會同計生、公安、司法等部門,嚴厲查處非法婚姻,努力加強社會文明建設,逐步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強村級紅白理事會建設,充分發揮其組織、管理、監督的作用,對鋪張浪費、大搞封建迷信活動的殯葬行為予以堅決制止,倡導厚養薄葬、文明節儉辦事的新風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