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紅樓夢人生道理啟發讀后感篇一
-->
歌德曾經說過:“一書一世界。”
——題記
一直都很喜歡讀書,喜歡眼神與文字之間的溝通,喜歡手指摩擦紙張時的奇妙感覺,更喜歡人物之間的紛亂糾結與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書往往會使人的情感得到釋放,在書里沉醉與張揚!
《紅樓夢》,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被世人公認的文學巨著。它的存在不知道牽動了多少中華女兒的心靈,但也招來了不少文人儒士的批判與指責。可它的地位卻不可撼動,仍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名作!
《紅樓夢》出自于曹雪芹先生的筆下,他的功底是無法用語言表述的。全書憂喜交加,文辭雋永。魯迅先生給予的評價是:“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纏綿,革命家看排滿,流言家看宮闈秘聞。”而它的深意確實是讓從事于各種職業、有著不同思想文化的人從中領會到一種與眾不同的理唔。《紅樓夢》給予每個人的感覺不是大同小異,不是千遍一律,不是一如春風般給人溫暖,或夏蟬給人的躁動,而是一種無與倫比、貫穿血脈、同日光一般的晦明變化,正是這種令人神往的奇妙感受,使它的美永不褪色!
《紅樓夢》一書也是許多影視編導們的至愛,它曾被翻拍成電視劇、電影、戲曲等藝術形式,用更直觀的方式讓廣大人民群眾亦能領悟到其中的精髓,不用咬文嚼字,也不必精雕細琢,輕松地領略一番賞心悅目。
掩卷而思,《紅樓夢》會使人對它的魅力欲罷不能,不必說全文,單看“林黛玉初進賈府”這一回合,就有它的獨到之處。那氣氛是熱鬧非凡。還未進門就可看出賈府的凜人氣勢,而剛進賈府則又領會到賈府的大家之氣。個中人物陸續登場,先是丫鬟婆婆,再是太太奶奶,個個珠光寶氣,富麗堂皇。這個身著“翡翠撒花洋縐裙”;那個穿著“鏤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銀襖”;再者項戴“赤金盤里瓔珞圈”;更有“頭戴金絲八寶珠髻”,個個恍若神仙妃子。各個的出場安排也不同,有的是扶著來的,有的是請來的,還有自己跑來的,更有的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依我個人之見,其中最精彩的莫過于“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這一情節。所謂“鳳辣子”就是王熙鳳,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是曹先生慣用的人物出場方式。而王熙鳳的語言卻也與眾不同,口齒伶俐,問長問短,服裝上更是雍容華貴,一副貴婦氣質中隱藏著刁鉆和狡黠。生動形象的將王熙鳳善于察言觀色、機變逢迎、見風使舵的個性刻畫的淋漓盡致。
一本好書會被賦予生命,有值得品味的價值。它的人物關系是錯綜復雜,它的情感是千絲萬縷,它的場景是波瀾壯闊,而它的言辭更顯活潑靈動。上述所言,在《紅樓夢》一書中方可略顯拔萃。
《紅樓夢》是本嘆為觀止的好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可能一百人看完會有一百種看法,但我們只要用心去品味與欣賞,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隨黛玉一同葬花,化落葉為泥;感寶玉的輕狂叛逆。在這本書里,我品嘗到了人間百態,看到了世間萬象,悟到了人生的拼搏不易,學會了去理性思考感性世界!
紅樓夢人生道理啟發讀后感篇二
-->
《紅樓夢》是一部以賈寶玉、林黛玉等人的愛情婚姻悲劇為核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軸線,濃縮了整個封建社會的時代內容。因此這是一本不多得的小說巨著。
在這部小說中,作家曹雪芹嘔盡心血,塑造了眾多顯名的人物型像。比如,王熙鳳是一個機關算盡,十分陰險,支有著美麗外貌的人。故事中,王熙鳳不知干了多少壞事,毒設相思局、弄權鐵檻寺、百戰破壞寶黛婚姻……因此最后不免落了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性命”的悲劇下場。
作者曹雪芹的寫作手法也十分有趣。他從各種地方揭開了這個大家族終歸要衰敗的面紗。比如寶玉在夢游太虛幻境時,欽的茶叫“千紅一窟”,諧音為“千紅一哭”,品的酒又叫“萬艷同杯,諧音為”萬艷同悲“。
《紅樓夢》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說,簡直是一部巨著。但愿這本小說一直受人喜愛。
紅樓夢人生道理啟發讀后感篇三
-->
前段時間,我向朋友借了一本《格林童話》。
一開始,我覺得故事寫得特別好。我讀得津津有味,就像吃著一塊摜奶油的李子蛋糕。我看的時候,仿佛自己都是童話故事中的一員。
每次讀到大團圓結局時,我都高興得手舞足蹈。而且,每個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可是,有些故事,比如《狐貍的妻子又結婚》,我就沒讀明白,只好放棄了。
后來,我又看了一遍,看著看著,就覺得有點不太對勁。《格林童話》老是大團圓的結局,簡單說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好人老是化險為夷,惡人老是被踩在腳底下。這樣太通俗了,就像一盤菜忘了放鹽,沒有味道。
《格林童話》既好看,又不好看,唉,真沒辦法。
紅樓夢人生道理啟發讀后感篇四
-->
“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寶玉悄問。
“誰知她竟是個好人,我素日只當她藏奸“黛玉低眉言道。
這個“她”又是誰呢?原是那大觀園中艷冠群芳的寶釵。自黛玉同寶玉捧讀了《西廂記》后,有感而發,于行酒令時,無意說出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寶釵心知肚明,卻不告破,只私下里教導了一番。又于一日,陪黛玉解解悶,問問病情,同剖金蘭,令其極為感動。
早先日子,釵黛兩人嫌隙極大。一是瑰麗大方的牡丹,一是清秀靈逸的蓮荷。四時如畫的大觀園,因她們的存在而春風洋溢。單論才思,各有所長;可若論性理,同言黛玉孤傲自許,寶釵則知書達理。況木石前盟終不比金玉良緣,自是形同陌路。
黛玉一夢只盼寶玉同己心,眾人明己意,無數個不眠之夜,總難自遣。寶釵則盼“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入深宮,寵愛一身,可奈何夢難做主,亦隨緣一生。兩人雖詩詞同心,卻終隔一程山水。
秋,是萬物更生的季節,是時候一語真情了。“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里藏奸。……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黛玉率性直腸,足以打破多年隔閡,惺惺相惜。寶釵亦是感動,說道:“我在這一日,我就與你消遣一日。”應了黛玉之約,晚些再來。
只苦于天公不作美,負了二人的約定。夜雨昏昏,瀟湘無力,黛玉情知寶釵不來,取了本秋怨之詞,感其悲涼,故擬《春江花月夜》之格,作《秋窗風雨夕》,讀之令人潸然淚下。不料寶釵又差人送黛玉些小東西補補身,黛玉又為極善感之人,心漸漸回暖,忙令丫鬟給蘅蕪苑的婆子賞錢打酒。
可再暖的茶終會變涼,再深的情也隨光陰失了味,這一切終是苦短的夢。人生無常,寶釵是第一個不辭而別的人。黛玉雖是明白人,知“無立足境,方是干凈”,知一切如浮云過耳,可總難免悲切善感,不知所措。此一生便隨賈府共浮沉,“留得殘荷聽雨聲”罷!
黛玉不怨誰,她這一生愛恨分明,也不過煙雨迷蒙,夢醒,了無牽掛。
紅樓夢人生道理啟發讀后感篇五
-->
“我們太年輕,年輕鬧著要整天的,但不知道他一直很自由。”但由于我們有“麻煩”的自由,自由不是足以證明我們做到了,也許在某些方面,我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問同桌“頑皮”:“為什么林黛玉葬花”同桌回答說:“因為她很無聊。”從這個時代認為它肯定是無聊會去葬花。
在初中就包括聽說《紅樓夢》是本百科知識全書,學生必讀物。由于是中國古文,我第一次讀《紅樓夢》真不應該知道它哪里好,只知道有一個不務事的賈寶玉,還有就是一個知書達理的林黛玉。
第二次世界都是我們因為我在書店能夠買到自己一本白話文的《紅樓夢》,但無論是學習古文的還是現代白話文的,都沒有進行介紹企業為何書名叫《紅樓夢》而作者個人眼中的《紅樓夢》又是一個怎樣的?通過讀書中的內容我只能把這個題目管理理解為:年少無知,勝似夢一場。這里我只是從主人的角度分析理解,要是從當時的時代發展背景則可以直接理解為:物是人非,千變萬化。
有人說,“紅樓夢”是藥,處方和治療方法都記錄在這本書的工作;有人說,“紅樓夢”是教科書,書中有很多教人生活技能;一些人寫說“紅樓夢”是本愛情小說,賈寶玉和林黛玉記錄凄美的愛情故事。
而我個人認為《紅樓夢》是本反封建之書,在書中對于林黛玉廣讀詩書,可在賈府她只說自己一個略懂;而賈寶玉身為官仕子弟學習不好導致官場,只喜歡通過玩樂;地位可以高人一等的賈寶玉和出身于小官吏之家林黛玉之間相愛的人卻不能生活在一起。
一是批評無才的婦女是美德;二是批評官場;二是批評封建等級制度。
我不覺得林黛玉的花兒無聊,我覺得她們是不高興。這是對封建禮教強烈不滿和無法抗拒的憤怒無奈的表現。《紅樓夢》是一個悲劇性的結局,他們都放棄了“壞”去追隨制度。當我們放棄,最終做了我們不想做的事,我們仍然會很好,但我們已經失去了我們的本色。
當人生發展走到盡頭,我們自己會不會感嘆,這又是進行一場《紅樓夢》?
紅樓夢人生道理啟發讀后感篇六
-->
少有人不知道紅樓夢。
十年半生,一本書,三個字,《紅樓夢》被賦予了多少美而深重的意味,才叫人們在它問世以來的兩百多年里一直苦苦追尋著其中的奧妙。它早已在中國文學的土壤里扎根生長,盤虬的老根支撐起起一代人心中的文學世界,我們無法想象,若是失去了它,那該會出現一副怎樣松散而空洞的模樣。
能被人們視之為珍品并世代傳承的東西,就一定會有它被人如此追捧的理由。而這本書中又有太多太多叫人們喜愛和難忘的地方,這些自然都是理由。
再者言,紅樓夢給人帶來的震撼,不僅在于人們對書中角色上所寄的情,更在于對整個世界變幻無常的規律的感嘆。我們每個人都是凡人,都免不了在這塵世中嘗一嘗苦與樂,也同樣能理解社會與凡人的力量懸殊。甄士隱與賈雨村的客觀存在,似乎并沒有推動書中的故事,卻實是那從頭到尾千絲萬縷的線中最重要的那一根。真事隱,假語存。榮寧二府的榮辱興衰,仿佛也都要圓滿地劃個終結,而此時的紅樓,也已不知換來了我們多少的心潮澎湃。世間的富貴榮華之處,破落荒涼之處,人情世故與愛恨嗔癡,都在這和著血淚的筆墨下被推到了頂峰。
雖然紅樓夢沒有結局是一個令人喟嘆的遺憾,可這也同樣給紅樓夢帶來了缺失的美好。我們所能從紅樓中看到的有這么多,而看不到的看不懂的又有更多,如此人們才能夠在它問世后的這些年里,對那仍沒續完的后四十回產生無盡的幻想。
我沒有辦法評價紅樓,只能在她面前保持謙卑與尊敬。
紅樓夢人生道理啟發讀后感篇七
-->
是啊,隨風飄蕩已堪愁,愁的是那一伶自尊,在賈府中何處容身;愁的是定玉那一憐多情,情歸何處;愁的是她這一生的命運,到底如何漂泊定居。“兩彎似顰非顰嘪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月”。她憂從心中來。在賈府里,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因為她明白她將要寄人籬下。于是她將自己筑成一道墻,別人進不去,自己出不得。好不容易寶玉哥哥敲開了一扇窗,她卻只能憑窗凝望。
想想少年衩風催大,現在容顏未改心有疤。瘡傷的痕跡浪淘不盡,風蝕不滅。賈寶玉系其一生,負她淚干行。但她注定以淚洗面,以哀愁訴怨,或許她只希望有那么一天可以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消得人憔悴的愿景。
可是,她的愿景仿佛眼前的落花,在風中翩風,跳著最美的舞。可它們終究是凋落的啊!“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令葬花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吟著《葬花吟》,她用錦囊收集落英,讓他們“質本潔來還潔云”,她用一抷凈土埋葬落花的同時,也將她美好的愿景一同埋葬在蒼穹盡頭的香丘里。
書中的黛玉才情滿懷,她的詩中流淌著她對愛情、生命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流淌著她帶著淡淡哀愁的愿景。現在我明白了,她擁有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愿景,她是柔弱的,亦是頑強的。或許,她若能像花一樣活出自我,便是她的愿景。
而我呢?我的愿景是什么?我要讓奮斗的淚水浸透我的芽心,讓犧牲的血雨灑滿我的身軀,追求自已的夢想,趁著青春年少,春光正好,即使有一天,我化作一抷春泥,可我實現了我的愿景,我曾經散發的馥郁馨香將布滿世界的每個角落!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秋風。
是否正是這一份嬌弱打劫了寶玉?正是她的病,讓她一生更平添了幾分悲情。讓她與眾不同,似有一種脫凡的氣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只見斷鴻聲里,她立盡斜陽。她的病不為別的,只為一秋心。
心較化干多一宿,病如西子勝三分。
那一天,楊柳岸,曉風殘月,只見她獨倚西樓,嘆月冷,遣情傷,一片煙水茫茫,化作相思淚。她的身世凄慘又悲涼,她的處境彷徨又迷惘。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欲證淚先流,她的才情似那輕紗,輕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細膩似那飛云,回首暮云遠,飛絮攪青果,又似那些雨,千里不留行,一落向尋輕,舉手投足間難掩一份憂愁的才思。
一縷和風,低低絮語,花舞、花笑,唯有黛玉獨倚闌干,留下一病魂常似秋干索的背影,卻又不知樓中翠黛含春怨,暗恨玉顏,與花同。
紅樓夢人生道理啟發讀后感篇八
-->
《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有著其獨特的魅力。雖然這是一本寫于封建時代的書,但書中的故事與當時的完全不同。它們不僅清新雅致,而且散發出迷人的香味,令人陶醉。書中的人物都充滿了這種感覺,不是枯燥無味,沒有吸引力,而是讓人有一種喜歡的感覺,喜歡看一部真正的電影,喜歡愛情,看了也想看。還有一種想要觀察其中內容的感覺。這真是一本好書,很有吸引力。難怪中華民族會讀上幾百年。
那天,我讀了一本叫《紅樓夢》的書。這本書講述了賈樟柯的興衰。賈樟柯的家庭是一個大家庭,但為什么它最終還是死了呢?由于王希峰債臺高筑,最終他的家庭破裂了。賈寶玉離開家,王熙鳳和賈木相繼去世。
雖然賈家死了,但我也喜歡林黛玉,堅強、冷漠,但最終還是恨死了。為什么?因為她喜歡賈寶玉,但最終賈寶玉嫁給了薛寶釵。她身體不好。她一聽到這個消息就暈過去了,不久就死于仇恨。
林黛玉是《紅樓夢》中我最喜歡的角色之一,因為她堅強而冷漠。因為林黛玉是敏感和善良的!
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釵之一,她的柔情足以形容她是合適的人選。然而,她喜歡鉆牛角尖,總是郁郁寡歡。最后,她病倒了。
紅樓夢人生道理啟發讀后感篇九
《紅樓夢》,它是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戲,《紅樓夢》所呈現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這是一個不朽的人生悲劇。
我從去年開始,就一直琢磨著《紅樓夢》,雖然幾個月就把它給看完了,但我還有許多看不懂的地方,便一句一句地理解。
《紅樓夢》主要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描述了賈家榮、寧國府之間,表現在婚姻、建筑、文化、財產等各方面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其中最讓我羨慕的則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階層的人物形象。比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史湘云,就連作者寥寥幾筆勾勒的晴雯、紫鵑、雪雁等丫鬟,都成為了我國文學畫廊中的著名藝術典型。
《紅樓夢》所講述的,是一個令人稱羨的大家庭,原本榮華富貴,后來因家庭成員獲罪以致被抄家,逐漸走向沒落,終于繁華成空的大悲劇。
因此,將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作為主力呈現,也適度傳出了《紅樓夢》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寶玉的悲劇,肇始于封建社會中,婚姻大事向來由父母決定,子女本身并沒有資格決定。賈寶玉的父親命他娶薛寶釵,他就非娶不可,盡管實際上他心里喜歡林黛玉。婚姻大事他無法自主,最終導致了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三個人的悲劇。
當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和《苦絳珠魂悲傷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時,聽著悲傷的音樂。我實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落下淚來,那不爭氣的眼淚始終還是把那頁給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為結局會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啊!王子與公主生活只是童話故事而已,然而,這么悲慘的結局我卻怎么也想不到。
當黛玉聽完傻大姐的話后,就直吐鮮血。不住地流淚。因為她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黛玉她恨寶玉,恨他為什么不理解自己。她把寶玉送給她的那絹子往火上一撂,頓時化為灰燼。熬了一天,黛玉已經奄奄一息。突然,她高聲叫道:“寶玉、寶玉,你好……”狠心兩個字還沒來得及說,只見黛玉兩眼一翻,一縷芳魂就這樣隨風而逝。
黛玉死的時候,正是寶玉娶寶釵的同一個時辰。只因瀟湘館離新房很遠,聽不到瀟湘館這邊悲慟的哭聲。
這真的是個不朽的悲劇啊!
我為黛玉和寶玉感到悲哀,寶玉最后竟然出家當了和尚,因為他知道林妹妹是為自己而死的。便在靈柩前放聲大哭。
一個風光顯赫的大家族,就這么沒落了!不知看過《紅樓夢》的朋友們,是否都和我一樣,為他們感到悲哀、痛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