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自助餐廳用餐,正巧碰到旁邊有一對戀人。女子仿佛有什么傷心之事,對眼前的食物毫無興趣,用雙手捂住自己的臉。男子則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坐在對面。起初他還試探性地用言語來安慰,但發現毫無作用便不知如何是好,無奈只得消滅眼前堆積如山的食物。面對如此尷尬的沉默,恐怕也只有吃東西了。
女子從指縫間一邊偷偷觀察男子,一邊靜靜哭泣。已經吃了許久的男子直到再也無法咽下任何東西,才別無他法地坐到女子身旁開始再一次溫柔地勸慰。
她的臉上盡是悲傷,仿佛即將要奔赴地獄,而一直守在旁邊觀察的我們不禁莞爾。為何選擇如市場一般喧鬧的自助餐廳來討論什么嚴肅、重大的話題呢,又為何女子明明交了人頭費卻一口不吃無聲地示威呢。總之,眼前的一切只是由一些無謂的瑣事而引起的吵鬧吧。
用膝蓋猜想也知道他們在走出餐廳之前就會和好,戀人間的爭吵原本就是如此。
第一次看到《爭吵》這幅畫作的時候我以為它是一場愛情的悲劇。他們在一起,女子哭得如此傷心。然而仔細觀察標題,是為爭吵,明明是同一幅作品,氣氛卻在剎那間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我這才發現畫面中椅子背后盛開的花朵,以及女子旁邊放著的粉紅色包包,再加上男子那一副堂皇的表情,絲毫沒有發現任何威脅二人感情的不祥暗示,于是悲情瞬間消失。
畫面中的情景不過是一場愛情吵鬧而已。他們因為瑣碎的事情而爭吵,隨后女子哇一下哭了出來。或許她是在演戲?但卻成功地使得男子緊張與不安了。而他此時心中一定在嘀咕:啊,怎么突然就哭了?我該怎么辦?故事接下來的發展脈絡清晰。通過男子的反復安慰最后二人攜手離開。
多么幸運啊,他們不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或是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那樣的愛情犧牲品。
我突然頓悟,因標題的不同,作品原來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啊。畫作的標題各不相同,卻都表達出畫家內心世界的最原始動機,因而無題之類的畫作總讓我感覺畫家不夠有誠意或是喪失了5%的某種責任感。若是此幅作品的標題為《永失我愛》,你就不得不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了。在《永失我愛》中女子的眼淚是一種悲愴,而在《爭吵》中,那不過是微小的騷動而已。
我的人生應該貼上怎樣的標題呢?若一直以來貼上的是嚴峻與悲情,現在真想修正一下。失去工作的瞬間以又一個新的開始代替絕望,離別的瞬間以愛情的第一章結束代替悲哀,受到他人冤枉與非難時以超強心臟修煉術代替幻滅!使折磨我的苦痛與悲情全部轉換為一場微小的騷動,這權力真的不僅僅只在神的手中。
世上所有的悲傷不過是場吵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