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亞村位于川滇交界的峽谷深處,傍山而建,美麗的龍達河繞村而過,居住在此的納西人世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農牧生活。因此,俄亞村被人們稱為桃花源。就在這桃花源里有一所特別的小學。
早晨,俄亞小學的老師央章和學生們在操場舉行升旗儀式。薄薄的晨霧迷漫在山谷中,俄亞村如同披上了一件白色輕紗。雄壯的樂曲及鮮艷的五星紅旗給寂靜的峽谷平添了幾分肅穆與莊嚴。升旗完畢,央章帶著學生去上課,這是一堂奇特的課,上課的地點不是在教室,而是在龍達河畔。選擇好一塊平坦的地方,央章招呼孩子們坐下,自己也席地而坐。
同學們,大家跟著我念現在我們在哪里?
現在我們在哪里?
我們背后是什么?
田地。
地里種的是什么?
麥子。
我們的腳下是什么?
水。
水在干什么呢?
水在流。
央章滿意地點點頭,說:大家回答得很好,還記得嗎?流是這樣寫的。央章隨手拾起一塊小石頭,在地面上寫下漢字流,接著說:流的左邊是三點水
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山谷里,小鳥婉轉的歌聲、村民們相互問好的口哨聲,裊裊傳來。這樣的戶外課,是央章的獨創,每隔一段日子,他就會帶著學生走出教室,以大自然為課堂,近距離感受漢語的生動與優美。
納西人有自己的語言及象形文字,剛走進校門的學生們根本聽不懂老師說的普通話,而許多新來的老師也聽不懂納西話,因此學生與老師之間,語言障礙是一個大問題。俄亞小學的老師來了一批,又走了一批,如飛入峽谷的蝴蝶,翩然來去。語言不通、交通不便、閉塞落后,是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但央章是個例外。
曾經有人問央章:為什么這么多年你一直堅守在這兒?央章淡淡一笑說:說實話,誰不向往繁華的都市生活?但在俄亞小學,既懂漢語又會說納西話的教師為數不多,對一個教師來說,這是教育俄亞村孩子得天獨厚的條件,正好我精通這兩種語言。我非常愛自己的職業,愛這些納西孩子,看到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我舍不得棄他們而去。
朋友開玩笑地說:央章,你不會是羨慕納西人的伙婚,也想在這里娶三妻四妾吧?納西人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伙婚習俗。但央章知道,這樣的習俗更多的是緣于村民們從家境方面考慮,如不愿分割家產等。央章無奈地說:其實,堅貞專一的愛情,是人人都憧憬的,為此,我能做的就是教好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學到知識,走到山外,去看看山外更精彩的世界。
由于家境貧困,還有一部分納西孩子不能進入校門讀書,央章希望每一個喜歡讀書的孩子都能坐在教室里,聽自己講課。唯有知識,才能讓未來的他們更好地傳承東巴文化的精髓,讓俄亞這個桃花源永遠美麗。
每一座山脈、每一段河流、每一叢樹林、每一塊包谷地,都會被央章因地制宜地當成臨時課堂。他就像一個播種者,在俄亞堅持不懈地播種知識、播種文明、播種希望。他堅信,自己播下的種子,終會在學生們的心里萌芽、開花,結出累累碩果。
上一篇:非常努力,才能毫不費力
下一篇:善待落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