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里看到一句話,說得機敏有趣,進入她的微博,發現說話人就是我們學校的,當然要加關注,沒想,馬上收到她的私信:老師你不認識我,我不是很優秀的平時從來不被老師注意到。她說是我去年的學生。這樣就算認識了,有時候在微博遇見會聊幾句。
考英語四六級那個陰沉的下午,我正路過校內網球場,有人斜著穿過練習場朝我走來,能感覺到她是加快了步子直奔我過來,手上抱著一大疊書本。她說:老師,我就是微博上的XXX啊。
她報出自己微博上的名字,就是自稱我不認識她、稱自己不夠優秀的同學,馬上,像已經認識了很久很久的朋友,我們聊起來。
微博也讓更多的年輕人在面具下面表現出從來沒有過的大膽和真實。選人大代表的時候,有人發微博說:班上某些人一人投了二十多票?別人不care這個,可是我care。我十九歲了,不知選舉為何物,我著實被惡心到了。
有個學生,從小到大都被認為作文不行,不會堆積好詞好句,從來沒得到過老師的認可,自己感覺在灰溜溜中長大,直到有了微博,自己說話只給自己聽,有時候忽然覺得我寫的東西會把我自己嚇到,原來自己也可以很了不起。
微博是個沒有老師的世界,有時候帶給人的是過去沒有的自信,這地方沒人糾正他的遣詞造句,肆意給他打叉,任由人自由暢快地表達。我在廣告課上說,微博就是一所大學,就是廣告學校,這個學堂好啊。
剛畢業不久的一個學生被公司無理辭退,追討欠薪時又被老板打,實在氣不過,我發了條求助微博,大約4小時里,有21個不相識的人從不同的城市回應她,愿意幫助她安排工作。最后她成功地換了新城市和新職業。
但微博也有其他作用,一次,見一同學發照片說,校園里遍地都有一種花,生命力極強,不知道是什么花。我隨手回復說:是含羞草啊。這下帶來十幾條陌生人的轉發評論。這學生后來說,老師一轉,把我這兒變得這么熱鬧。從那以后,開始小心和留意,慎重轉發評論學生的微博,盡量不擾動他們小角落的安寧。
有個同學直接對我說:戴著面具和您交談我會更自在一點。現在已經習慣了,凡學生的郵件微博,只要他自己不說,我并不想兌現他們的真名真姓。
課程結束,微博還在,他們一個個的微博頭像都還笑著畫著胡須做著鬼臉,電腦右下角跳蹦著的紅色長框還會出現他們的留言,虛擬世界帶來的不只是信息、信任和情誼,或者還有超出預想的其他。
洪流中的大鱷魚們,該想辦法俯身接納這些小水滴,聽他們在說什么想什么,也多對他們說點什么,別以為他們什么都不懂。起碼說說親歷過的舊事,抵充那自以為大的教科書。小水滴們的輕盈歡快和時不時冒出來的大超越也是會忽然嚇到大鱷的,我相信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