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jié)的前一天,何家坳的何師傅一大早騎著自行車進了縣城,來到一家專賣電器產(chǎn)品的商店,一位三十開外的婦女熱情地問何師傅買什么,何師傅說買臺燈,質(zhì)量要最好的,價格不要最貴的。結(jié)果在對方的熱情建議下花了48元錢買了一盞臺燈,他要求對方開發(fā)票,人家沒有同意,因為這臺燈買回去自家用的,又不是給單位買的,不需要發(fā)票,要發(fā)票多此一舉。
何師傅說這臺燈萬一買回去不亮,沒有發(fā)票怎么調(diào)換?
對方說他們店里的商品都是合格的,覺無假貨,放心地買回去,放心地使用。萬一壞了,可以直接來調(diào)換
何師傅相信了對方的話,高高興興地將臺燈拿回家,一試用,沒有想到這新買的臺燈真的不亮。這一下著急了,明天還得去縣城調(diào)換。誰知老伴數(shù)落他,當時為什么不試用一下,就那么相信人家?何師傅這時才知道自己被人家當猴子耍了,自知理虧,沒有與老伴斗嘴。心里越想越生氣,決定明天去縣城調(diào)換。
老伴勸他別生氣,她可以拿著買臺燈的發(fā)票去縣城調(diào)換新的臺燈。
何師傅不好說自己手中沒有發(fā)票,反勸老伴別為換臺燈去縣城來回坐車,一路上車顛簸得人難受。如果來回步行的話,得接近60里路,人累得夠嗆的。他讓老伴放心,明天進縣城再去調(diào)換一臺。
老伴知道他省錢省得要命,怕花6元車票錢,只好依了他。
第二天,何師傅騎著自行車進了縣城,走進了昨天買臺燈的商店,將臺燈放在柜臺上,說:“這臺燈不亮,你給我換一盞。”
“你有發(fā)票嗎?”
“你昨天沒有開,我哪有發(fā)票?”
“那你這臺燈就不是在我的店中買的。你別在這里干擾我做生意。”
“你別不認賬,你昨天不愿開發(fā)票,你說我不是給單位買的,不報銷,要發(fā)票干啥用?你說的話沒有忘記吧?”
“就算你是在我的店中買的,可我賣出的商品是合格的,一定是你使用不當,燒壞了臺燈。現(xiàn)在想用燒壞的臺燈換新的,別想了。想要新臺燈,你再買一臺呀。”
“你到底換不換?”何師傅雙眼怒視著對方。
對方生氣地說:“不換!是你自己使用不當,燒壞的。”
“不換,你別后悔!“
“我后悔什么?”
何師傅拿著臺燈來到店門口,從門外拿進一把折疊椅子,坐在店門中間,從口袋中掏出一紙條,粘貼在臺燈包裝盒的前方。
第一個顧客走到店門前,何師傅用手指了指紙條上的字。人家一看,上面寫的是:“本店的賣的是不合格的商品,你要買就要上當!”那人沒有說什么,掉頭就走。
不一會兒,有三個顧客來到店門前,何師傅用手指了指紙條上的字,人家一看,冷笑一聲就走了。
一上午,何師傅攔住了23位要進店的顧客。
快吃吃中飯時,店主來到何師傅的跟前,氣憤地說:“你白活了幾十歲,做事太缺德!堵了我半天門,我沒有做一筆生。算我倒霉,給你調(diào)換一盞臺燈,行嗎?”
“不行!我要給你守一天的門,我才能向你要一天的工錢。”
“什么?你要堵一天的店門,還向我要工錢,你講不講理?”
“講理?誰叫你先不講理的。”
“算我倒霉,臺燈,我給你換最好的,我愿意給你兩天的工錢,你回家吧。”
“你別打發(fā)我,我老何是說一不二的人,如果你再煩我,我明天還來給你守門。”
對方?jīng)]有想到自己碰上了一個無賴,只好自認倒霉。
太陽快要落山時,何師傅走進店中,來到柜臺前說:“你別以為自己是城市人,不把鄉(xiāng)下人當人。我告訴你,進店的人都是顧客,花錢買商品,自然要能用,不能用買它干啥用?本來我一個快六十的人,不該干這種事。為了不讓其他的鄉(xiāng)下人受欺負,同時又是被你逼著守店門的。你今后必須老老實實的做生意,不能坑害顧客。你就給我一天的工錢,是你耽誤我去人家干一天活兒的時間。”
對方說:“對不起師傅!我真的沒有想到,開業(yè)半年來,經(jīng)我手賣出的商品沒有一件是廢品,你買的這盞臺燈,是最近進的貨,銷售很好,誰知你買的這盞臺燈竟然出了問題,我一定要向廠家討回損失。”
何師傅認真地說:“實話告訴你,我是經(jīng)別人介紹來你的店買臺燈的,人家說你的店的商品質(zhì)量好,信得過,于是我就來了。昨天要發(fā)票,是鬧著玩的,可沒有想到自己倒霉,加上自己的脾氣倔強,為買一盞臺燈,用了兩天時間。給你堵了一天的門。你應該吸取教訓,顧客買你的商品,你要主動給人家發(fā)票,賣出的商品要當著顧客的面試用,將不合格的商品攔在店中。”
對方要調(diào)換了一盞店中最好的臺燈何師傅沒有同意,只要同型號的臺燈。
何師傅終于調(diào)換了臺燈,拿到了一天的工資,走出店門時笑道:“我是一名稱職的門衛(wèi)!”
對方回敬了何師傅:“正因為你稱職,被你整苦了,今天沒有做一筆生意,我虧大了。”
何師傅拿到了換的新臺燈,高高興興地騎著自行車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