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泰坦尼克號”慘案
作者:劉鼎銘
死亡之旅
1948年冬天上海格外寒冷,12月3日。寒風中的十六鋪碼頭喧鬧異常。碼頭內外人頭攢動,旅客們手提肩扛十分擁擠。下午4時,隨著幾聲汽笛鳴響,滿載旅客和貸物的江亞輪緩緩離開十六鋪碼頭,踏上了駛往寧波的航程,然而這次航行卻是它的死亡之旅。
賠償協議
席間,桂永清對徐學禹道出了一件實情:江亞輪在吳淞口外沉沒,是海軍飛機因懸掛炸彈的掛鉤失靈,導致炸彈失落,誤炸擊沉的。同時他詳細說明了事情的經過:當時固有消息稱海州方面的郝鵬舉部有投向共產黨的動向,桂永清奉令調派上海海軍的一架轟炸機飛往海州偵察郝鵬舉部的行蹤,該飛機攜帶了500磅的炸彈數枚前去執行任務。但飛機到海州偵察后并未發現郝鵬舉的部隊,于是便飛返上海高昌廟基地。在飛機經過吳淞口上空時,機上懸掛的炸彈有一枚脫鉤落下,恰巧落在江亞輪的右側,由于船速的引力,將炸彈引向船旁爆炸,使船艙大量進水,造成了江亞輪沉沒的重大慘案。事件發生后,海軍總司令部害怕此事會帶來不堪設想的后果,于是下令嚴守機密。這樣做,也是因為海軍對招商局以往所做的事心存怨氣,同時也是由于此次禍闖得太大承擔不起,因此就存心緘默,袖手旁觀,讓招商局去代人受過。
江亞輪沉船之謎終于真相大白了,但此時這個真相對招商局來說已經不是那么至關重要了。
為了盡快弄清造成江亞輪沉船慘案的真正原因,在招商局會同上海寧波同鄉會和舟山同鄉會處理江亞輪善后事宜的同時,交通部邀請了上海航政局、招商局、中華民國輪船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中國商船駕駛員總會等21個有關機關及團體,會同組織了“江亞輪失事調查委員會”。通過調查,“江亞輪失事調查委員會”最后也只認定了兩個結論:一是沉船非船上鍋爐或漂白粉爆炸所致.二是江亞輪行駛的航線并無錯誤。此后招商局又先后與日商打撈公司和美商打撈公司進行商洽,擬將江亞輪打撈出水,以驗明沉船真相。然而.由于“時局緊張”,此舉一直未能付諸實施。導致江亞輪沉沒慘案的外來爆炸物是什么,就成了一個謎。
真相大白
1949年年初,國民黨政要紛紛逃往臺灣。4月初,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學禹在準備逃往臺灣前,邀請國民黨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在上海國際飯店共進西餐,其目的是希望彼此之間能化解以往的矛盾,言歸于好,因為此前招商局與海軍之間曾發生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1948年夏天,招商局4000噸級的大型貨輪閩海輪在福建海面將海軍的伏波艦撞沉,伏波艦的官兵除一名輪機長逃得性命外,其余100多人都葬身海底。然而招商局對此卻死不認錯,也拒絕對死難官兵的家屬進行撫恤。